【关于《社戏》构思上的一点疑惑】社戏
展开全部
《社戏》是鲁迅先生作品中一篇展现儿童生活的精品,作品通过刻画平桥村一群农村少年的形象,表现了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美好品德,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了突出表现这一主题,作者在选材与谋篇布局方面都作了精心的设计与构思。但在仔细研读和分析以后,我们会发现,文中“两个小波折”的设计不太合乎常理。
去看社戏前,“我”遇到了两个小波折,一是“叫不到船”,二是“怕又招外祖母生气,又不准和别人一同去,说是怕外祖母担心”。这两个小波折成了“我”白天没能去看戏的原因。不过到晚上时,这两个小波折都解决了,一是八叔的航船回来了,二是十几个少年朋友愿意和“我”一同去,并且双喜愿意写包票,保证不出事。这两个小波折的设计,不仅增加了行文的曲折性、趣味性,为后文写去看社戏作了铺垫与蓄势,而且从小波折最终得以解决看来,它确实起到了突出和深化文章中心的作用。
之所以说两个小波折的设计不太合理,主要从以下方面来分析。
一、从总的方面来看,十几个少年白天将“我”丢在家里而独自前去看戏有其不尽合理的地方。作品的主题是要表现平桥村子弟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美好品德的,然而令人不可思议的是,那十几个少年朋友却在白天去看社戏,而把“我”一个人落在家里,这与文章的主题是相矛盾的。说是小伙伴们事先没有交流、谈论过社戏,那是根本不可能的,这是因为平桥村绝不是“我”第一次来,小伙伴们每天都在一起玩耍,对于“我”在平桥村的“第一盼望”,其他小朋友应当非常了解,况且看社戏不仅是“我”的“第一盼望”,事实上也是其他小朋友所喜欢和热切盼望的事,因为在看戏的时候,既可以看到“铁头老生翻筋斗”、“一个人蒙了白布,两手在头上捧着一支棒似的蛇头的蛇精”等符合儿童心理特征的节目,又可以在看戏的过程中买豆浆喝,何乐而不为呢?所以在看社戏前小伙伴们应当热议过此事。二是“我”这次到平桥村来已经有一段时间,小伙伴之间的友谊自不必说,甚至于他们钓的虾“照例是归我吃的”,所以对于“我”在看社戏前可能遇到的“波折”应该是有比较宽裕的时间来解决的,凭借双喜他们的聪明机灵也是能够解决的,况且其他小朋友不都在白天去看戏了吗?一群淳朴、善良、好客的平桥村村民,一群聪明、可爱、无私的少年朋友独自去看社戏,却把一名来自鲁镇的最喜欢看社戏的小客人丢在家里,这让人有点匪夷所思。
二、从具体的角度来看,白天“我”没能去看社戏是因为“两个小波折”。其中第一个是“在早上就叫不到船”。“平桥村只有一只早出晚归的航船是大船,决没有留用的道理,其余的都是小船,不合用;央人到邻村去问,也没有,早都给别人定下了。”那我们不禁要问,其他小朋友甚至他们的家人是通过什么途径去看社戏的呢?推测一下,这当中存在两种可能,一是步行去的,“赵庄是离平桥村五里的较大的村庄”,五里地的路程,对于看戏热情颇为高涨的农家子弟来说,根本算不了什么。如果是步行去的,则外祖母和母亲没有必要担心,因为步行相对于行船特别是夜间行船而言,要安全得多,即便是在江南水乡,因为“这十多个少年,委实没有一个不会凫水的,而且两三个还是弄潮的好手”。而且这当中还有组织能力颇佳的、孩子的当然领袖双喜,否则他不可能写包票,外祖母和母亲也不可能把夜晚组织看社戏的重任交给他。二是他们预先向邻村定了船。这里面也存在疑问,其他人家知道预先向邻村定船,外祖母家为什么没有定?社戏每年都要演,年年看戏的人都很多,所以需要预先定船应是很正常的事。退一步来分析,就是这一年没有订到船,“我”还是可以乘坐别人家预定的船去看戏,因为预定的船一般都是较大的船(小船不合用),大人也极可能同去,所以外祖母和母亲也没有必要太担心。
“我”没有能够在大白天去看社戏的第二个原因是“怕外祖母要担心”,这里的担心其实就是担心“我”的安全。但这里面也存在不好理解的几点,一是白天外祖母和母亲没有让“我”去看戏,晚上却同意“我”和其他小伙伴一同前去,又没有大人照应,难道晚上更安全吗?二是既然跟别人一同去不放心,那外祖母为什么不指派家人陪“我”去看戏呢?看戏是“我”的“第一盼望”,这一点外祖母和母亲应当很清楚,况且外祖母对于“我”要去看戏的急切的心情还是充分理解的,“外祖母很气恼,怪家里人不早定,絮叨起来”。“到晚饭时候,外祖母终于觉察了,并且说我应当不高兴,他们太怠慢,是待客的礼数里从来所没有的。”因此,即使外祖母派不出家人陪同“我”去看戏,母亲还是可以陪“我”前去的。三是外祖母和母亲为什么不把“我”托付给平桥村其他村民呢?“一家的客,几乎也就是公共的”,根据文中的说法,社戏就是“春赛”,春赛是“春时酬谢神灵的祭礼”,既然要酬谢神灵,那平桥村的村民一定去得很多,所以说外祖母和母亲把“我”托付给他们,应该比较放心。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不妨得出这样的结论:如果从深化文章中心的角度看,两个小波折的设计是必要的,是可以理解的,但从情节的合理性来看,这样的安排值得商榷。
(作者单位:海安县曲中附中)
去看社戏前,“我”遇到了两个小波折,一是“叫不到船”,二是“怕又招外祖母生气,又不准和别人一同去,说是怕外祖母担心”。这两个小波折成了“我”白天没能去看戏的原因。不过到晚上时,这两个小波折都解决了,一是八叔的航船回来了,二是十几个少年朋友愿意和“我”一同去,并且双喜愿意写包票,保证不出事。这两个小波折的设计,不仅增加了行文的曲折性、趣味性,为后文写去看社戏作了铺垫与蓄势,而且从小波折最终得以解决看来,它确实起到了突出和深化文章中心的作用。
之所以说两个小波折的设计不太合理,主要从以下方面来分析。
一、从总的方面来看,十几个少年白天将“我”丢在家里而独自前去看戏有其不尽合理的地方。作品的主题是要表现平桥村子弟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美好品德的,然而令人不可思议的是,那十几个少年朋友却在白天去看社戏,而把“我”一个人落在家里,这与文章的主题是相矛盾的。说是小伙伴们事先没有交流、谈论过社戏,那是根本不可能的,这是因为平桥村绝不是“我”第一次来,小伙伴们每天都在一起玩耍,对于“我”在平桥村的“第一盼望”,其他小朋友应当非常了解,况且看社戏不仅是“我”的“第一盼望”,事实上也是其他小朋友所喜欢和热切盼望的事,因为在看戏的时候,既可以看到“铁头老生翻筋斗”、“一个人蒙了白布,两手在头上捧着一支棒似的蛇头的蛇精”等符合儿童心理特征的节目,又可以在看戏的过程中买豆浆喝,何乐而不为呢?所以在看社戏前小伙伴们应当热议过此事。二是“我”这次到平桥村来已经有一段时间,小伙伴之间的友谊自不必说,甚至于他们钓的虾“照例是归我吃的”,所以对于“我”在看社戏前可能遇到的“波折”应该是有比较宽裕的时间来解决的,凭借双喜他们的聪明机灵也是能够解决的,况且其他小朋友不都在白天去看戏了吗?一群淳朴、善良、好客的平桥村村民,一群聪明、可爱、无私的少年朋友独自去看社戏,却把一名来自鲁镇的最喜欢看社戏的小客人丢在家里,这让人有点匪夷所思。
二、从具体的角度来看,白天“我”没能去看社戏是因为“两个小波折”。其中第一个是“在早上就叫不到船”。“平桥村只有一只早出晚归的航船是大船,决没有留用的道理,其余的都是小船,不合用;央人到邻村去问,也没有,早都给别人定下了。”那我们不禁要问,其他小朋友甚至他们的家人是通过什么途径去看社戏的呢?推测一下,这当中存在两种可能,一是步行去的,“赵庄是离平桥村五里的较大的村庄”,五里地的路程,对于看戏热情颇为高涨的农家子弟来说,根本算不了什么。如果是步行去的,则外祖母和母亲没有必要担心,因为步行相对于行船特别是夜间行船而言,要安全得多,即便是在江南水乡,因为“这十多个少年,委实没有一个不会凫水的,而且两三个还是弄潮的好手”。而且这当中还有组织能力颇佳的、孩子的当然领袖双喜,否则他不可能写包票,外祖母和母亲也不可能把夜晚组织看社戏的重任交给他。二是他们预先向邻村定了船。这里面也存在疑问,其他人家知道预先向邻村定船,外祖母家为什么没有定?社戏每年都要演,年年看戏的人都很多,所以需要预先定船应是很正常的事。退一步来分析,就是这一年没有订到船,“我”还是可以乘坐别人家预定的船去看戏,因为预定的船一般都是较大的船(小船不合用),大人也极可能同去,所以外祖母和母亲也没有必要太担心。
“我”没有能够在大白天去看社戏的第二个原因是“怕外祖母要担心”,这里的担心其实就是担心“我”的安全。但这里面也存在不好理解的几点,一是白天外祖母和母亲没有让“我”去看戏,晚上却同意“我”和其他小伙伴一同前去,又没有大人照应,难道晚上更安全吗?二是既然跟别人一同去不放心,那外祖母为什么不指派家人陪“我”去看戏呢?看戏是“我”的“第一盼望”,这一点外祖母和母亲应当很清楚,况且外祖母对于“我”要去看戏的急切的心情还是充分理解的,“外祖母很气恼,怪家里人不早定,絮叨起来”。“到晚饭时候,外祖母终于觉察了,并且说我应当不高兴,他们太怠慢,是待客的礼数里从来所没有的。”因此,即使外祖母派不出家人陪同“我”去看戏,母亲还是可以陪“我”前去的。三是外祖母和母亲为什么不把“我”托付给平桥村其他村民呢?“一家的客,几乎也就是公共的”,根据文中的说法,社戏就是“春赛”,春赛是“春时酬谢神灵的祭礼”,既然要酬谢神灵,那平桥村的村民一定去得很多,所以说外祖母和母亲把“我”托付给他们,应该比较放心。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不妨得出这样的结论:如果从深化文章中心的角度看,两个小波折的设计是必要的,是可以理解的,但从情节的合理性来看,这样的安排值得商榷。
(作者单位:海安县曲中附中)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