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春天的散文
春天的散文如下:
《泼墨细雨春》
又一夜春寒乍惊,无眠独身剪烛西窗。寒光闪闪,不时有点点白芒飞过,疑似春雨,定睛细看,窗棂斑斑的雨迹,已留多时。何时的雨落,不曾知晓,因为,未有留意,细雨的低吟。那独有的吟唱,忽略了,心底浅浅的遗憾着。一抹微笑至唇角流泻,春,已然来到。
一夜的细雨洗礼,大地伴着雾白,宛若一幅泼墨新作,慢慢地舒展。一切,朦朦胧胧的美。轻嗅,雨过后的泥土香气,润润的划过鼻翼。眼眸微展,入眼皆是雾色缭绕。远山,就这样层次分明的勾勒在卷轴上;随着,一阵清风,细细的流淌浮动烟云,漫漫的撒开,普卷了整个画面。就这样,静静地看着。孤藤,添了新芽,嫩嫩的芽儿,顶着露珠,欲待舒叶。
落笔一处,妖娆的桃林,,绽放开来。细雨一夜,不觉,桃花儿夜雨中轻轻绽放。不时,桃瓣儿纷纷,满地的妖娆。置身这片桃林,感受落雨后,桃儿凄美花瓣伴随。缤纷落英,接入手掌,一片一片花瓣又从指间滑过,嬉戏着落在大地。
不知,那黛玉葬了的是否就是,不舍花儿魂归途中,再次陷入深深地泥淖。罢了,除去那些恼人的记忆。毕竟,如此妖娆的美物,还是不能亵玩的。细细的轻闻,那片桃林,醉人的香!
山岫岩褐,青黄初肥时节,白雾幽幽,烟岚飘渺。错落有致的房舍,伴有晨烟缭绕于屋,而或,间杂三两人,晨起之声结伴而来。此时,春燕亦然低低呢喃;间或,积极地飞掠身迹,耕耘着一天。漫卷着笼袖,晨色浸染。素素的瓷青衣袂,翩然翻卷在雾气蒸腾的晨。执一手褐笛,漫步;飞扬的衣袂,翩跹。墨韵冉冉,红颜薄醉,倾身于这幅诱人的泼墨中,无力自拔。
如此的春,醉了容颜。淡泊的流云,眷顾着缱绻的春晨画卷。不忍再次落笔,害怕韵开的墨色里,渐渐地,渐渐地,醉颜的身影消失在笔下。滞留的墨香,默默的淌着;沄沄的氤氲墨迹,烂漫在青瓷的碧溪里;画轴,一寸一寸缩短在素白的手中……
细雨再次落下,出尘的景色,如梦似幻。低低吟唱的细雨,掠过耳际。晚来的春,晚来的雨!
什么是散文
散文,汉语词汇,拼音是sǎn wén。一指文采焕发;二指犹行文;三指文体名。随着时代的发展,散文的概念由广义向狭义转变,并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
散文是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散文”一词大约出现在北宋太平兴国(976年12月-984年11月)时期。
《辞海》认为:中国六朝以来,为区别韵文与骈文,把凡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包括经传史书),统称“散文”。后又泛指诗歌以外的所有文学体裁。
以上内容参考自百度百科-散文
我们把春天吵醒了
季候上的春天,像一个困倦的孩子,在冬天温暖轻软的绒被下,安稳地合目睡眠。
但是,向大自然索取财富、分秒必争的中国人民,是不肯让它多睡懒觉的!
六亿五千万人商量好了,用各种洪大的声音和震天撼地的动作来把它吵醒。
大雪纷飞。砭骨的朔风,扬起大地上尖刀般的沙土…….我们心里带着永在的春天,成群结队地在祖国的各个角落里,去吵醒季侯上的春天。
我们在矿山里开出了春天,在火炉里炼出了春天,在盐场上晒出了春天,在纺机上织出了春天,在沙漠的铁路上筑起了春天,在汹涌的海洋里捞出了春天,在鲜红的唇上唱出了春天,在挥舞的笔下写出春......
春天揉着眼睛坐起来了,脸上充满了惊讶的微笑:“几万年来,都是我睡足了,飞出冬天的洞穴,用青青的草色,用潺潺的解冻的河流,用万紫千红的香花来触动你们,唤醒你
们。如今一切都翻转了,伟大啊,你们这些建设社会主义的人们!”
春天,驾着呼啸的春风,拿起招展的春幡,高高地飞起了。
哗啦啦的春幡吹卷声中,大地上一切都惊醒了。昆仑山,连绵不断的万丈高峰,载着峨峨的冰雪,插入青天。热海般的春气围绕着它,温暖着它,它微笑地欠伸了,身上的雪衣抖开了,融化了;亿万粒的冰珠松解成万丈的洪流,大声地欢笑着,跳下高耸的危崖,奔涌而下。
它流入黄河,流入长江,流入银网般的大大小小的江河。在那里,早有亿万个等得不耐烦的、包着头或是穿着工作服的男女老幼,擅拳掳袖满面春风地在迎接着,把它带到清浅的水库里、水渠里,带到干渴的无边的大地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