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嫉妒他人?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从心理学上讲,嫉妒是一种比较复杂的心理状态,是一个人在与别人比较之后,发现自己不如别人,从而产生出的一种由羞愧、愤怒、怨恨等组成的复杂心理。
其实在生活中嫉妒很常见,对别人美貌的嫉妒,身材的嫉妒,家世的嫉妒,对别人获得成就的嫉妒等等,这些都是嫉妒,许多在一生中都会或多或少对他人产生嫉妒。
适度的嫉妒其实并不是坏事,能够成为驱动人进步的动力,但是过度的嫉妒却会给人带来危害,一则是对自己的成长和身心不利,二则即是对对方有害。
网络上有句话叫:嫉妒使人丑陋。其实这个丑陋不仅表现在外在的行为举止,更表现在内心的狰狞不甘上。妒是一种可怕的心理,会让人失去理智,甚至做出可怕的事情。
那么我们要如何知道是否被人嫉妒,要从哪些细节看呢?心理学家说,嫉妒你的人,会有这3个诡异表现,细节不会骗你。
01
喜欢方方面面要学你
墨尔本大学心理学教授,《力量转换》一书的作者Lea Waters解释说:
嫉妒的核心是不安全感、恐惧感或竞争感。
嫉妒其实是自己内心的一种负能量,只会让自己心烦意乱,与其嫉妒别人,其实更应该战胜自己内心“嫉妒”这个恶魔。
正如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里特说:嫉妒的人常自寻烦恼,这是他自己的敌人。
那些自知在某些方面不如你的人才会有这样的心理,嫉妒你的成就,嫉妒你的地位,嫉妒你的荣誉等。这种心理驱使下,嫉妒的人往往会喜欢模仿你,方方面面学你。
有时候因为嫉妒他们可能会模仿你的着装打扮,说话方式,会因为嫉妒你而学你正在培养的兴趣,甚至改变原有生活轨迹去做你也在做的工作,学你所学的专业等等。
生活中我们要细细观察,是否有这样的人。果有的话,不要单纯地以为这是对你的崇拜,这极有可能是对你的嫉妒。因为他对你的刻意在意,才会关注到你的方方面面。而无脑模仿和学你,正是被嫉妒心驱使。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要悉心引导,没必要闹得不可开交,否则容易两败俱伤。多沟通交流,与人为善,了解这嫉妒背后的缘由,也能够让他人从心理上减少不良的嫉妒,也为自己结下善缘。
02
愤世嫉俗,总觉得不公平
如果说因为嫉妒而方方面面模仿别人算是对他人的肯定的话,那么愤世嫉俗,总觉得不公平便是对他人的主观否定。这样的嫉妒心理是主观产生的情绪,毫无根据而言,认为别人不配享受这样的待遇,从而认为是外在的规则不公平。
这样的心理其实往往伴随着不自知,对自己缺乏清晰的认识,总是寻找外在客观因素,却不主动反思自身问题,觉得自己被亏待,看不到别人的努力和付出,但是却死盯着别人的收获不放。
有一则寓言故事讲道:
天使来到一对农夫家中,说会满足他们仨个愿望,但条件是无论他们许什么愿望,邻居都会得到双倍。
农夫二人开心极了,他们许下了第一个愿望:明天楚门多一粮仓稻谷,这样明年就不用耕作了。
第二天妇人一出门果然看到一堆粮食,兴奋地去买修粮仓的材料时发现邻居家多了两堆,此时他内心有些不悦。后来天使又来了,他们说第二个愿望是生个大胖小子。果然十个月之后他们生了一个孩子,但是转眼一看,邻居生了一对双胞胎。
农夫一家心里彻底不平衡了,于是第三个愿望他们说要天使砍掉一只手臂,这样邻居就会失去双手,再也无法做任何事。
天使流下眼泪,拒绝了他们,并说:“愚蠢的人啊!你何必要伤害别人,把痛苦留给自己”。
其实嫉妒何尝不是如此,将痛苦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最终自己痛苦,也给他人带来痛苦。
生活中如果遇到这样的人,我们一定要小心,始终怨天尤人,抱怨社会,从不正视自己,还嫉妒别人所得,这样的人是很危险的,记得远离。
03
表现欲和控制欲都极强
罗素有一句名言:
乞丐并不会妒忌百万富翁,但他肯定会妒忌比自己多讨了几块钱的那个乞丐。
其实人们往往不会嫉妒与自己差距太大的人,比如普通人不会嫉妒科学家、明星等,因为我们只会羡慕,但是如果是在自己“射程”以内的人,却会成为嫉妒的对象。
心理学家Konnikova发现,嫉妒的成因和表现欲、控制欲等密切相关。在自己“射程”以内,也就意味着属于可控范围,于是嫉妒者便会产生“凭什么你可以我不可以”这样的想法,从而滋生无穷的表现欲和控制欲。
渴望证明自己,但又无从下手,那么无尽的表现欲和控制欲便会产生,致使他们刻意做些明目张胆的事,希望通过强烈的表现获得他人的关注,希望掌控一切。
最近朋友圈总是看到一个朋友的动态,不是美美的自拍,就是自己又去哪里旅游购物,总之就是一副高大上的样子。
后来一问才知道,她的前任有新欢了,比她年轻,比她漂亮,所以她心里不服气。于是打算让前任看到自己现在的状态,气气对方。
这很明显是心存嫉妒,但是这样堂而皇之的“表现”真的能达到自己的目的吗?强烈的表现欲和控制欲其实只会让自己失去理智,别人其实并不会花时间注意到。
生活中如果遇到表现欲和控制欲很强的人,我们能做的其实就是不必挂心,过好自己的生活比什么都强。
嫉妒归根到底是源于内心的自卑,嫉妒会像一根扎在心里的刺,内在伤自己,外在伤别人。与其嫉妒别人,不如好好武装自己。
生活中如果遇到这3种人,我们要多加留意,一方面要做好自己不被影响,另一方面也不必将他们视为敌人,择其善者,并多加交流,这样利于促进双方的共同进步和关系缓和。
其实在生活中嫉妒很常见,对别人美貌的嫉妒,身材的嫉妒,家世的嫉妒,对别人获得成就的嫉妒等等,这些都是嫉妒,许多在一生中都会或多或少对他人产生嫉妒。
适度的嫉妒其实并不是坏事,能够成为驱动人进步的动力,但是过度的嫉妒却会给人带来危害,一则是对自己的成长和身心不利,二则即是对对方有害。
网络上有句话叫:嫉妒使人丑陋。其实这个丑陋不仅表现在外在的行为举止,更表现在内心的狰狞不甘上。妒是一种可怕的心理,会让人失去理智,甚至做出可怕的事情。
那么我们要如何知道是否被人嫉妒,要从哪些细节看呢?心理学家说,嫉妒你的人,会有这3个诡异表现,细节不会骗你。
01
喜欢方方面面要学你
墨尔本大学心理学教授,《力量转换》一书的作者Lea Waters解释说:
嫉妒的核心是不安全感、恐惧感或竞争感。
嫉妒其实是自己内心的一种负能量,只会让自己心烦意乱,与其嫉妒别人,其实更应该战胜自己内心“嫉妒”这个恶魔。
正如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里特说:嫉妒的人常自寻烦恼,这是他自己的敌人。
那些自知在某些方面不如你的人才会有这样的心理,嫉妒你的成就,嫉妒你的地位,嫉妒你的荣誉等。这种心理驱使下,嫉妒的人往往会喜欢模仿你,方方面面学你。
有时候因为嫉妒他们可能会模仿你的着装打扮,说话方式,会因为嫉妒你而学你正在培养的兴趣,甚至改变原有生活轨迹去做你也在做的工作,学你所学的专业等等。
生活中我们要细细观察,是否有这样的人。果有的话,不要单纯地以为这是对你的崇拜,这极有可能是对你的嫉妒。因为他对你的刻意在意,才会关注到你的方方面面。而无脑模仿和学你,正是被嫉妒心驱使。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要悉心引导,没必要闹得不可开交,否则容易两败俱伤。多沟通交流,与人为善,了解这嫉妒背后的缘由,也能够让他人从心理上减少不良的嫉妒,也为自己结下善缘。
02
愤世嫉俗,总觉得不公平
如果说因为嫉妒而方方面面模仿别人算是对他人的肯定的话,那么愤世嫉俗,总觉得不公平便是对他人的主观否定。这样的嫉妒心理是主观产生的情绪,毫无根据而言,认为别人不配享受这样的待遇,从而认为是外在的规则不公平。
这样的心理其实往往伴随着不自知,对自己缺乏清晰的认识,总是寻找外在客观因素,却不主动反思自身问题,觉得自己被亏待,看不到别人的努力和付出,但是却死盯着别人的收获不放。
有一则寓言故事讲道:
天使来到一对农夫家中,说会满足他们仨个愿望,但条件是无论他们许什么愿望,邻居都会得到双倍。
农夫二人开心极了,他们许下了第一个愿望:明天楚门多一粮仓稻谷,这样明年就不用耕作了。
第二天妇人一出门果然看到一堆粮食,兴奋地去买修粮仓的材料时发现邻居家多了两堆,此时他内心有些不悦。后来天使又来了,他们说第二个愿望是生个大胖小子。果然十个月之后他们生了一个孩子,但是转眼一看,邻居生了一对双胞胎。
农夫一家心里彻底不平衡了,于是第三个愿望他们说要天使砍掉一只手臂,这样邻居就会失去双手,再也无法做任何事。
天使流下眼泪,拒绝了他们,并说:“愚蠢的人啊!你何必要伤害别人,把痛苦留给自己”。
其实嫉妒何尝不是如此,将痛苦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最终自己痛苦,也给他人带来痛苦。
生活中如果遇到这样的人,我们一定要小心,始终怨天尤人,抱怨社会,从不正视自己,还嫉妒别人所得,这样的人是很危险的,记得远离。
03
表现欲和控制欲都极强
罗素有一句名言:
乞丐并不会妒忌百万富翁,但他肯定会妒忌比自己多讨了几块钱的那个乞丐。
其实人们往往不会嫉妒与自己差距太大的人,比如普通人不会嫉妒科学家、明星等,因为我们只会羡慕,但是如果是在自己“射程”以内的人,却会成为嫉妒的对象。
心理学家Konnikova发现,嫉妒的成因和表现欲、控制欲等密切相关。在自己“射程”以内,也就意味着属于可控范围,于是嫉妒者便会产生“凭什么你可以我不可以”这样的想法,从而滋生无穷的表现欲和控制欲。
渴望证明自己,但又无从下手,那么无尽的表现欲和控制欲便会产生,致使他们刻意做些明目张胆的事,希望通过强烈的表现获得他人的关注,希望掌控一切。
最近朋友圈总是看到一个朋友的动态,不是美美的自拍,就是自己又去哪里旅游购物,总之就是一副高大上的样子。
后来一问才知道,她的前任有新欢了,比她年轻,比她漂亮,所以她心里不服气。于是打算让前任看到自己现在的状态,气气对方。
这很明显是心存嫉妒,但是这样堂而皇之的“表现”真的能达到自己的目的吗?强烈的表现欲和控制欲其实只会让自己失去理智,别人其实并不会花时间注意到。
生活中如果遇到表现欲和控制欲很强的人,我们能做的其实就是不必挂心,过好自己的生活比什么都强。
嫉妒归根到底是源于内心的自卑,嫉妒会像一根扎在心里的刺,内在伤自己,外在伤别人。与其嫉妒别人,不如好好武装自己。
生活中如果遇到这3种人,我们要多加留意,一方面要做好自己不被影响,另一方面也不必将他们视为敌人,择其善者,并多加交流,这样利于促进双方的共同进步和关系缓和。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