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市是哪个省的?
咸阳市政区建置始于夏代,前21世纪,市境西部为有邰氏封地,东南部为有扈氏管辖地,北部为畎夷等原始氏族部落,属禹贡九州之雍州。
殷商时期,发展到邰、豳、程、犬方等方国,市区在市境东南部。
西周时为毕国,后改岐周,为丰、镐二京近郊。
春秋时期属于秦,称渭阳。
战国时,秦孝公十二年(前350年),秦国都城经九次迁徙后,从栎阳(今西安市阎良区武屯镇官庄村与古城屯村之间)定都咸阳(今西咸新区秦汉新城渭城区窑店街道至正阳街道之间)。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设郡县,在咸阳周边京畿要地置内史,统辖关中各县。
秦末项羽入关,废郡县,恢复分封制,将秦内史和上郡一部分划为雍、翟、塞三国,是为"三秦"的由来。
汉高祖初年,刘邦恢复被项羽焚毁的咸阳,取名新城。武帝年间,因咸阳临近渭水始更名渭城。
三国时,咸阳的版图分布在扶风、冯翊、新平诸郡内。
到西晋,咸阳境内有始平郡、新平郡、安定郡、扶风郡及诸郡所辖数县。
东晋南北朝时期,先后有过灵武县、石安县、咸阳郡等建置。
至北周末,境内有分属3州辖下的咸阳、扶风、新平、云阳、冯翊、平凉数郡的十余个县。
隋初废除郡制,置州、县两级地方政区,后又改州为郡。至隋末,境内有京兆郡的始平、武功、醴泉、上宜、三原、泾阳、云阳7县,北地郡的新平、三水2县,安定郡的鹑觚县东北部。
唐代,在关中设京畿道,改豳州为州,至唐末,境内有京畿道京兆府的咸阳、三原、泾阳、醴泉、云阳、兴平、武功、好畤、奉天9县,邠州及所辖的新平、三水、永寿、宜禄4县。
五代时至后周末,境内有京兆府的咸阳、兴平、泾阳、好畤、醴泉、武功6县,耀州的三原、云阳2县,乾州及所辖奉天县,邠州及所辖新平、三水、永寿、宜禄4县。
北宋在陕甘置永兴军路,置淳化县,撤销乾州,置醴州。
北宋末,境内有京兆府的咸阳、兴平、泾阳3县,耀州的三原、云阳2县,邠州及所辖新平、宜禄、三水、淳化4县,醴州及所辖奉天、武功、醴泉、永寿、好畤5县。
金末,境内有京兆府的咸阳、兴平、泾阳、云阳4县,耀州的三原县,乾州及所辖奉天、醴泉、武亭、好畤4县,邠州及所辖新平、淳化、永寿、宜禄、三水5县。
元代在陕西置行中书省,境内有奉元路的咸阳、兴平、泾阳3县,耀州的三原县,乾州及所辖醴泉、武功、永寿3县,邠州及所辖新平、淳化2县。
明代改奉元路为西安府,洪武四年(1371年)将咸阳迁到渭水驿(即现秦都区所在地),后置三水县、长武县。明末,境内有西安府的咸阳、兴平、泾阳、三原、醴泉5县,乾州及所辖武功、永寿2县,邠州及所辖淳化、三水、长武3县。
清代除将乾州、邠州改省直隶州外,仍延明旧制。
扩展资料:
名称由来
关于咸阳名称的由来,一种说法是:古代有:山之南为“阳”,水之北为“阳”,咸阳位于九嵕山之南、渭河之北,山水俱阳,故称咸阳。“咸”字意为“皆”、“都是”等。
另外,有人根据《史记》和秦都咸阳出上的陶文,以为商鞅在此置 “咸亨”、“阳里”,公元前350年,秦孝公将两名合一,即为咸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咸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