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而人文学科是集中表现人文精神的知识教育体系,它关注的是人类价值和精神表现。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之所以是万物之灵,就在于它有人文,有自己独特的精神文化。
人文,作为一种独特的精神现象,是万物的尺度,人类智慧与精神的载体,是人类所特有的且为人而存在的人类有史以来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在人类的世代繁衍承传中一直占据着优先的地位。
扩展资料:
人文精神的思想:
1、人本观念
即“人本位”。人是社会的中心,人是衡量社会的尺度,“本位”者,标准也,人是衡量一切的标准。从君王为标准,到人为标准,或者说,从“君本位”到“人本位”是人类社会的一次伟大革命,是人类价值观的一次伟大转变,是约翰·洛克寻求社会规律的第一个伟大的发现。
2、个人观念
即承认和尊重个人的哲学观念,是针对“君王主义”或“君本位”而言的。君王们,无论是古代的,还是现代的君王们,总是打着“国家”“天下”“组织”“集体”之名,行专制主义之实。所以,“个人观念”也是针对专制主义而言的。是保护个人,反对专制的,特别是反对专制主义利用“国家”、“集体”、“组织”的名义侵犯个人的权利。
3、自由观念
即“政府的唯一宗旨是保护个人创造财富和享受幸福的自由”。也是,或者说,首先是针对政府而言的,是针对有权力的机构而言的。人权是唯一天赋的、根本的权利。政府的权力是选民赋予的,其唯一宗旨,就是保护人的自由。当人民的自由得不到保护的时候,政府的权力就应当被取消,所以叫“人本位”,人,人的自由,是衡量一切的标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人文精神
《易经》上说:“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天文,以化成天下。”《后汉书》有云:“舍诸天运,征乎人文。”这里的“人文”,是与“天文”、“天运”相对应的概念,即是与自然天象相对应的人类社会现象或文化现象。孔颖达疏“人文”曰:“圣人观察人文,则诗书礼乐之谓,当法此教而化成天下也。”这让我们更进一步地认识到,中国传统意义上的人文精神,实质上就是儒家的教化天下的思想,也就是主张通过诗书礼乐等来塑造符合儒家社会理想的人。
西方文化中的“人文精神”,译自“Humanism”一词。这个词字典上注明原本有两个义项:一是指研究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的“人文学”,在文艺复兴初期,西欧新兴资产阶级学者为了抵制经基督教神学为中心的封建文化,便热衷于发掘、研究古希腊、古罗马时代的语言、文学、自然科学和哲学等文化遣产。他们回归以人和自然为研究对象的古典文化研究,并借用“Humanism”一词来称谓,以表明有别于“神学学科”。二是译作“人文精神”、“人文主义”或“人道主义”,用以指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社会思潮。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1,肯定人的价值,强调人的尊严,以反对中世纪神学抬高神、贬低人的观点,2,主张享受人世的欢乐,注重人的现世生活的意义,以反对中世纪神学的禁欲主义和来世观念;3,要求人的个性解放和自由平等,以反对中世纪的宗教桎梏和封建等级观念;4,崇高知识、知慧和理性,喊出“知识就是力量”的口号,以反对教会的经院哲学和蒙昧主义。
当今人们所说的“人文精神”,无疑脱胎于上面所谈的传统意义上的“人文精神”,但又显然不能在两者之间划上等号。其中包含着传统的“人文精神”的一些基本要义,但同时又融入了鲜明的时代内涵,而且,在不的语境中,“人文精神”的含义又似乎有所不同。在此我想从狭义和广义两个角度加以阐释。
狭义上看,“人文精神”是与“科学精神”相对的概念。科学所追求的目标是研究和认识客观世界及其规律,是求真;人文所追求的目标是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满足个人和社会需要的终极关怀,是求美、求善。科学带有工具性、功利性;人文则看重价值理性,精神境界。科学是知识体系、认识体系;人文不仅是知识、认识体系,还是价值体系、伦理体系。科学精神使人正确地做事,人文精神使人做正确的事。狭义的“人文精神,将文学、哲学、历史、艺术、伦理、地理等人文学科作为基础,关注人的审美情感、思想道德和人格完善,它的核心是强调人格尊严、理解与宽容、自由与责任,以及对人类和自然的关爱等。
广义的“人文精神”,以整个人类文化作为基础,也就是指整个人类文化所体现的最基本精神。是人之为人、人之区别于动物的精神文化特征。它不仅包含艺术精神、道德精神,也包含科学精神等一切人类崇高的文化精神。因为科学也是人类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科学将人类从神权的奴役下解放出来,将人类从繁重、单调的劳动中解放出来,本身就是以人为本的理念的体现。科学精神中的基本要素,如实事求是、追求真理、充满幻想、勇于创新、永不满足等,无不闪耀着人文的光辉。
如果从社会和个人两个角度看,“人文精神”至少包含这样两个基本要素:第一,从社会的角度看,主张人生而平等,人的价值高于一切。要保证人的肉体和精神的自由,维护人的尊严;第二,从个人角度来看,主张人要完善心智,净化灵魂,懂得关爱,提升精神境界,提高生活品位。
人文精神是改造社会和我们人类自身的有力武器。它是引领我们人类前进的光辉旗帜,是照亮我们漫漫前途的耀眼明灯!
2006-05-07
《易·彖传·贲》说:(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此所谓“人文”,是相对“天文”而言。天之文表现为阴阳、刚柔,一雨一霁,一温一凉,交轮代错,此是自然(天)之饰,体现了天之美德;而人之文则应是天德的世俗化,体现为礼法仪则等人伦,行其所当行,止其所当止,相互制约、补充和依存,此是人之饰,体现了人之美德。所以观天之文,把握自然界寒暑、阴晴、昼夜变化的规律性,以审时度变,节宣政令;观人之文,效法天地自然之道,化性起伪,以成就天下人的美德。此是“人文”的本来意义。毋宁说,中国特色的人文精神,乃是一种体认和效法天地之道,以礼义仪法去教化和规范社会的人及其行为,化性成俗,改造和美化社会的一种道德精神。
人文精神尤其强调人在对天道认识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对进退、存亡、死生、荣辱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从而进行取舍和追求,以美化人的生活,实现人的价值,因而它与“神文”是相矛盾的,所谓“舍诸天运而征乎人文”
人文精神是诸文化要素的复合体。撮要言之,如认知方式、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处世哲学、道德意识、审美情趣、人格理想、价值观念、政治信念、爱国主义等等,都是构成一个民族人文精神系统的重要因素。
西方文化中的“人文精神”,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1,肯定人的价值,强调人的尊严,以反对中世纪神学抬高神、贬低人的观点,2,主张享受人世的欢乐,注重人的现世生活的意义,以反对中世纪神学的禁欲主义和来世观念;3,要求人的个性解放和自由平等,以反对中世纪的宗教桎梏和封建等级观念;4,崇高知识、知慧和理性,喊出“知识就是力量”的口号,以反对教会的经院哲学和蒙昧主义。
现代人文精神可以说是一种自由的人文精神,最基本的是摒弃了几千年来封建社会对个人价值的漠视,把人看作宇宙间最高价值来尊重,肯定每个人存在于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价值和意义。强调人在这个世界上人生价值的体现,不是乌托帮的空想。最重要的是人除了在自然界生存的自然规律之外,还是精神性的存在。人生所追求的不仅仅是三餐温饱的外在条件,还应该追求更高尚的人生意义。但这种自由的人文精神必须建立在有序的人文平台上,是每个人都应遵循的规则。在这个追求生命意义的过程中,人文精神能为自己,自己的行为树立一个道德法则及目标,以此来约束并激励自己。
人文精神针对的是现代进程中的西方中心主义、物质消费主义、技术工具主义,强调人文文化,自我实现和内心关怀,主张人的主体创造作用、主张民族自尊、自持、自决。从这个角度看,关于人文精神过去是否有过的质问是没有意义的。
人文精神,简单地说,就是现在人们经常说的“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包含着三个层面的意义:
首先是要以人的生命为本。咱们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