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中西方文化差异 研究现状和文件综述

 我来答
樱♀月
2008-10-12 · TA获得超过257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7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注意中西方文化差异

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概要]传统英语教学是一种“高耗低效”的应试性教学。我们要端正英语教学思想,使英语教学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与需要。因而,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在训练和提高学生语言水平的同时,应有意识地注重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教师应注意英汉两种语言文化中常见的差异,对中国学生常犯的跨文化交际方面的错误及其原因进行教学指导。

[关键词]中西方文化差异 跨文化交际 英语教学

一、问题的提出

21世纪人类社会迈入了一个经济全球化、全球信息化的时代。随着因特网的诞生和发展,英语作为一门国际通用的语言,在信息时代的作用日益重要。据报载,世界是互联网中85%以上的信息,是用英文发布的。可以说具有划时代感的“网络文化”已经形成,中外文化交际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因而,我们必须改变传统英语教学的思想以适应新时代的需要。

传统英语教学是一种“应试性”的教学,使学生陷入了纯知识性的记忆和漫元边际的题海,培养的学生往往“高分低能”,学生下苦功夫学习的只是能“应试”而不能应用的“英语”。故英语教学必须注意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学习语言,在交际中学会正确地使用语言。

二、弊端的分析

(一)中国学生在跨文化交际方面犯错误的原因

提到跨文化交际,既涉及文化,又涉及交际。只有了解和理解不同的文化因素的差异,并且具有成功地与其他文化成员交际的真诚“愿望”,才能最大限度地克服不同文化差异造成的文化障碍。

中国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犯错误有以下几个原因。

1>缺乏对不同文化差异的了解和理解

2>把中国人的思维方式移植到英语表达中去,俗称Chinese-English。或把中西文化等同起来,忽略了文化差异。当一个文化成员观察,另一个文化时,他往往用本族文化模式来理解和解释作观察到的现象。当两种文化表达的方式和意义产生差别时,这些学生就很容易用本族文化的模式来理解、思维和表达。因而常常产生误解。

3>缺乏真实的语主

在我国,英语不是我们的第一语言,学生使用语言只限于课堂上,缺乏真的语言环境。

由于受传统教学法—翻译法的影响,我国的课堂教学成为“填鸭式”教学,课堂教学成为教师的“一言堂”,教师照本宣科,学生只是盲目的记笔记,被动地接受语言信息。英语作为一种国际语言,他本身应该是充满活力的,丰富多彩的。但由于没有给学生创设一种良好的愉悦的学英语的氛围,让学生感到学习英语谈而无味,从而会丧失学习英语的兴趣。

创设语言环境,教师要多同学生进行交际,但学生常常接触到的是中国式英语。比如,问候他人早上好!

——Good morning, teacher!

------what did you have for breakfast?

实际上,英语国家的人们会根据具体环境说Good morning, class! Good morning, everybody! Good morning, mr/mrs/miss/ms Green. Teacher是不能用作称呼语的。中国人见面打招呼常问别人吃饭没有,而英语国家的人们是不问对方what did you have breakfast?这样的话,他们更爱谈论天气情况。

4)我国传统英语教材忽略了语言实用性、得体性。传统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培养出的学生往往是“高分低能”,学生学了不少孤立的语法的知识,脱离了实际运用,不会听说读写,但其应试能力甚至连英国学生也望尘莫及。

(二)英汉两种语言文化中常见的差异和中国学生常犯的跨文化交际常犯的错误。

首先,称呼在英汉两种语言文化中是存在区别的。

在非正式场合,中国人和西方人都有会直称呼人的名字,以示关系的亲密。汉语中这种称呼比英语中的这种称呼显得更深、更密切。所以,当中国人直接叫外车人叫外国人的名字而称呼他的姓时,中国人会觉得不好意思或觉得对人不够礼貌。但事实上却大相径庭。正如,Helen oatey所说:“如对西方人不直接称呼名字的话,他们会不太高兴的。因为他们觉得不直接称呼名字,表示不愿意与他们交朋友。”

另外,中国学生对如何称呼老师也存在问题。

在英语课上,学生常问候老师Good morning, teacher li.根据英语国家及说话的习惯,中国学生应说:“Good morning, mr/mrs/miss/mr li.”这样的称呼,只是简单地把汉语直接译成英语。因而,在我们英语教学中,应该使学生知道英语中各种不同情境下的不同称呼,特别是那些区别于汉语的表达方法。

2)其次,通过问候语让我们了解一下英汉两种文化的差异

朋友们间通常会互致问候来促进人际关系,英语常常用的问候语“Hi/Hello!”(你好!)How are you?(你好吗?)Good morning!(早上好!)Good evening(晚上好!)以上的问候语在中国人之间却很少用,我们中国人在打招呼时常用的是:“你吃过饭了吗?”这是中国人问候的常见方式。其实并非真想知道对方是否吃过了饭。然而在英语中,这种问候语就不是在打招呼了,而表示邀请对方一块进餐的意思。汉语中另一个常见的问候语是“你到哪儿去?”或是“你干什么去?”,我们可以随便给个回答,并非真是想了解问候人到哪儿去或做什么事去。如这样去问西方人,他们往往会不高兴的,会认为这样的问题干涉了他们的私事。所以,不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是不可避免地产生许多误会。认真学习和正确运用英语问候的差异是尤其重要的。

3)中西方跨文化交际通常是通过谈话的方式来进行的。但要注意同外国人交际时要选用恰当的话题才能与外国人愉快的交流,学到更多的东西。而中国人常常不会选择恰当的话题而遭到外国人的拒绝。中国学生和外国人初次见面就常问:

——what’s your name?

------where are you from?

------how old are you?

------Are you married?

甚至会问:

------How much do you earn every month?

------How much is your coat?

------What religion do you believe in?

这类在外国人眼里被视为个人隐私性的问题,常会令他们不知如何作答,觉得十分难堪,会令这次谈话不欢而终。王宗炎教授在下面的一段关于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分析中十分清楚地解释了产生这种误会的原因:几千年来,五分之四的中国人居住在乡村的小城镇,彼此之间非常了解,也注意观察别人的生活,真心关心别人的幸福,因而人们在谈话的时候,几乎没有什么值得隐讳的。相互了解,关心彼此的舒适和健康以及对彼此事务的兴趣,这些都是中国乡村和小城镇生活的特征。而这些现旬在西方在工业社会都很少见。在西方,人与人之间是互存戒备,很注意隐私。即使在农村也是“好篱笆创造也好邻居Good fences make good neighbours”。因此,在与外国人进行交流时,必须选择恰当的话题。在同外国人交流中,应回避婚恋、年龄、宗教信仰、经济状况等有关方面的话题,让谈话顺利地进行下去,达到成功交流地目的。

4)对于赞扬和恭维的反应,中西方人有着明显不同。

在与中国人进行交往中,外国人总是很吃惊地发现,当他们赞扬和恭维中国人的时候,中国人的时候,中国人总是不知所措、过于谦卑或贬自己,甚至反复地予以否认。而外国人对于赞扬和恭维时,则坦然的用语言表示感谢。例如,当外国人赞扬和恭维某人的衣裳服漂亮时,这人会回答:

——OH, your drsee is really nice.

------well, it is just so—so.

甚至有人会用这样的话来贬低自己:

——Oh, no, my dress isn’t nice, It’s ugly.

其实,对类似的赞美之辞外国人用一句Thank you.回答就可以了。这都是由于中国人把自谦看做是一种传统美德。因而,在我们英语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强化学生的文化意识,避免文化差异成为交际中的障碍。

5)对于年老和幼小者的帮助之举,中西方的思维方式也有差别:

我国的传统美德之一就是有尊老爱幼的。然而,英美国家的人十分看重个人的独立性,要人照顾常常被视为弱者。只要是他们认为自己能完成的事情,一般不求别人代劳。例如,在外游历,我们的学生会主动向年老的或背着大大的、沉甸甸背包的外国小朋友帮助时,反而会让他们感到很难堪。对于这一点,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英美国家人的想法恰恰相反。

6)另外,英语教学中,词汇的学习比重很大,而且大量的英语单词、短语、成语都具有和英语文化密切相关的内涵。Peter trudgill在《社会语言学》一书中指出:“一个社会所用语言中的词汇体现出该文化与其他文化的主要要差别”。

1、一个常见的英语与汉语之间内涵和词汇之间差别的词是“亲爱的(dear)”,在英语中,dear这个词可用在许多场合下表示对某人的尊敬、羡慕、爱情或是作为称呼别人的一种习惯,不表示任何特殊的感情。而英语国家的人们在夫妻、情人或父母和孩子之间,如想表达非常亲密的关系时,他们常常用“亲爱的(darling)”来表示。中国人在感情表达方面趋于含蓄,所以很少用“亲爱的”来称呼别人。

2、在中国,peasant(贫农)和labourer(劳工)含有下面的、积极的含义,但对西方国家来说,却有某种反面的、消积的意味。相反,landlord(地主),landlady(房主),boss(老板)对中国人来说有一定的贬义,而在西方国家却不是这样。

3.从以上的例子可以看出,在英语教学中,英语的词汇、短语和成语的讲解和学习必须结合有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在语言的情境中进行。

三、结论

语用能力必须跟随语言能力提到同等重要的位置上。语言所传递的文化信息是英语教学内容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
愚愚学园LW检索
2008-09-28 · TA获得超过830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55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可参考文献如下:
  1 浅谈中西方文化差异与外语教学 金璐 成功(教育) 2008-07-15 期刊 0 0
  2 中西方文化差异与大学英语教学 申源源 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2008-07-01 期刊 0 5
  3 中西方文化差异在电影《喜宴》中的反映 陈京丽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6-30 期刊 0 7
  4 《愚公移山》与《老人与海》折射的中西文化差异探究 刘菊玲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6-25 期刊 0 10
  5 商务英语翻译应注意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张素英; 刘敏; 刘长青 商场现代化 2008-05-05 期刊 0 72
  6 浅议中西方文化差异在翻译中的处理 吴凤琴 科技信息(学术研究) 2008-03-25 期刊 0 34
  7 交际中的中西方文化差异 段学莲 中国科技信息 2008-03-15 期刊 0 91
  8 中西方文化差异之隐私 赵雷; 谭亲毅 科技信息(学术研究) 2008-02-25 期刊 0 85
  9 中西方文化差异与英语教学 施国华 商场现代化 2008-02-15 期刊 0 101
  10 国际商务谈判中中西方文化差异问题探析 刘婷 商场现代化 2008-02-15 期刊 0 304
  11 论中西方文化差异与我国私营企业制度创新 李跃歌 湖南商学院学报 2007-12-28 期刊 0 52
  12 浅谈中西方文化差异 蔡立颖 今日科苑 2007-12-23 期刊 0 208
  13 中西方文化差异和英语教学 聂雪琴 双语学习 2007-11-20 期刊 0 37
  14 在英语词汇教学中应注意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倪雪华 科技资讯 2007-11-03 期刊 0 66
  15 跨文化交际与中西方文化差异 林莉 科技信息(学术研究) 2007-10-15 期刊 0 345
  16 中西方文化差异分析在对外中医教学中的应用 李恒 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成立20周年暨世界针灸学术大会 2007-10-01 会议 0 1
  17 中西文化差异在汉英语言中的反映 李慧兰 开封大学学报 2007-09-25 期刊 0 75
  18 小议英语教学离不开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 朱小艳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7-09-20 期刊 0 35
  19 中西方文化差异对国际商务谈判的影响 路荣芬; 郭卫玲 商场现代化 2007-09-01 期刊 0 479
  20 日常生活中的中西方文化差异 黄晓萍 内蒙古电大学刊 2007-08-10 期刊 0 257
  上页 下页共有记录92条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zhangjiawei246
2008-10-05
知道答主
回答量:11
采纳率:0%
帮助的人:7.4万
展开全部
发信人: doubtfire (怀疑火), 信区: Philosophy
标 题: 中西方文化差异一家言
发信站: BBS 水木清华站 (Sun Jun 6 16:45:16 1999)

看了前面有网有谈到“气功、堕落、中国人”,手也痒痒,故贴此文。

对文化研究doubtfire是门外汉,以下有关中西方文化差异的看法应作极朴素的
理解,都是我本人的一些零星粗浅感受。

1 中国文化传统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即人与客体对象的融合,从而达到无我
无对象的水平;
西方文化传统是通过对自然的观察分析,达到控制自然的目的,为我所用。

Doubtfire猜想:中国文化的境界的确是比较高。或者是中国人的追求(理想)比较高

2 要达到中国文化所尊崇的至高境界,其负载形式通常都是比较柔和的“琴棋书画”
等“高雅”技术。而排斥经世致用的改造自然的科学技术。

3 与此同时,恰恰是因为中国文化定下的目标过高(换句话说,就是不切实际),
造成达到这个目标的难度过大,一般的人,乃至中华民族中的精英分子,都
很难做到。于是乎,在这样的土壤中,尽管“子不语怪力乱神“,但整个民族对
“特异功能”就有异乎寻常的热中。目标太高又无法实现,只好自我欺骗也。

4 与上述情况相适应,中国的教育极为糟糕。因为没有完整的可以操作的技术可教。
“圣人”不是上学可以产生的,而是“顿悟”出来的。“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实际
上是不能从“教育”这种手段中得到助益的。于是教育无法系统地发展起来。

5 西方的情况恰恰相反,西方人定的目标比较合适。可以通过学习,发挥人的智能,
达到控制自然的目标。并且,更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已有的知识不断积累,
并形成规范的知识体系,极具操作特征,可以很好地推广教育,提高民族整体素质。

6 也许真的如某些学者所说,西方人忙活了一阵,发现迷失了方向,于是到东方文化中
一瞧,哈,找到了归宿真谛云云,以此来说明,中国的文化是如何如何牛,有可能
成为21世纪的新的世界文明中心等等。

7 上述情况在Doubtfire看来,可以这样描述,即中国人一直在追求人间天堂的美景,
但限于客观条件(智力,体力等等),无法实现,只好通过一些梦幻手段“假装”
实现之(比如气功等)。而西方人则为了达到天堂,花了两千年造战车和梯子等。

也许人类最终追求的目标是一致的,无论东方人,还是西方人。但是在策略上,中国人

一开始就把目标定得太高,结果反而在表现形式上落后在西方后面了。

以上是我对中国文化落后于西方的分析,尽管中国文化的目标看起来比西方的“野蛮”
文化要高得多,而且的确高得多,是人应该有的目标,但太“超前”了。正是“欲速则不达”呀。

欢迎批评指正。

参考资料: http://ccl.pku.edu.cn/doubtfire/Science_Human/t15.htm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1)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