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柄战刀之首

 我来答
高许许爱教书
2023-05-25 · TA获得超过348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3015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45.9万
展开全部

长柄战刀之首

在全世界范围内,像中国这样曾经大规模使用长柄战刀的国家不多,而且这些国家大部分都是汉字文化圈国家,深受中国影响。

在小说中,长柄战刀是猛将最爱用的武器之一,比如使用青龙偃月刀的关羽,使用三尖两刃刀的纪灵,《三国演义》中的“温酒斩华雄”更是关羽、华雄两名大刀猛将之间的巅峰对决。

在历史上,长柄刀的历史也非常久远,在新石器时代,中国就已经出现了绑在长柄上使用的多孔石刀。但是长柄战刀真正的大规模使用,还是在唐朝,著名的唐刀六制之中,

就有长度达一丈的陌刀。但是陌刀具体形制已经不可考证,今天常见的长柄战刀,都是沿袭了宋代的形制。

宋代是中国长柄战刀的一个辉煌时期,这一时期,出现了至少七种长柄大刀:掉刀、屈刀、偃月刀、戟刀、眉尖刀、凤嘴刀、笔刀,加上单手使用的短刀“手刀”,一共八种制式军刀,合称为北宋“刀八色”。

这些长柄大刀的造型,绝大多数大家都很熟悉,例如偃月刀经常在小说中提到,戟刀就是单枝画戟的前身,其他长柄刀也多少有些面熟。唯独这个排名第一的掉刀,却似乎让大家感觉到非常陌生。

的确,掉刀的造型和其他长柄刀迥然不同,《武经总要》记载掉刀是“刃首上阔,长柄施鐏”。结合图画来看,掉刀开有两刃,刃前有一个宽阔的尖,前部刀刃非常宽阔,与其说是一把长刀,倒不如说是一把长柄巨剑。

很多人认为,掉刀这种两刃有尖的形制,是直接继承了唐代的利器——陌刀。虽然没有出土文物、传世古董作为佐证,但是记载中的陌刀,也是刃部宽阔,长柄两刃的形制。

掉刀在宋代也有一些变种。比如说《武经总要》就记载掉刀有一种“两刃山字之制”,这种形制的掉刀在今天依然常见,只不过咱们今天一般称之为“三尖两刃刀”,

又因为传说中的二郎神用的是这种武器,所以也称之为“二郎刀”。也就是说,其实“掉刀”一直存在,只是在后世换了个名字,叫“三尖两刃刀”罢了。

似乎看起来,这是一种在小说和神话中才经常出现的武器。然而,掉刀却是北宋七种长柄战刀中唯一被《宋史》提到,在《宋会要辑稿》中更是被提到了两次。

在《武经总要》中,掉刀也被列为长柄刀中的第一,在“刀八色”中地位仅次于装备量极大的手刀。

掉刀之所以被如此重视,首先当然是因为掉刀的威力巨大,在战斗中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

掉刀刃部宽阔,看似重心过分靠前,实际上这也正是所有中国长柄战刀的特点,只是掉刀将这个特点发挥到了极致。

重心靠前,虽然牺牲了一定的灵活度,但是劈砍力大。而且马上使用长柄战刀的,多为职业武学人士,在军中不是精锐就是军官,灵活度可以靠长期的训练进行弥补。

明末第一猛将刘綎,便可以在马上挥舞120斤(约合今天140多斤)的长柄大刀,成为当时一绝。古代武举考试,挥舞大刀更是必修科目,其重量有八十斤、一百斤、一百二十斤三等。

这些动辄数十斤乃至上白斤的大刀劈砍力度当然是惊人的,但是其过分的重量也注定了它们并非实用器。

但是掉刀在重量不过分的情况下,达到足够的劈砍力,其威力足以将人拦腰斩断。步兵列阵使用的话,将掉刀高高举起,

敌军冲击时瞬间落下,则足以将敌人的马头砍下,甚至在密集的阵型下,敌人的骑兵会连人带马被斩成数段。

另外,虽然掉刀重心靠前,灵活度有欠缺,但是他的两刃设计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普通的长刀在进行“撩”、“挂”等动作的时候,

为了保证正确的刀筋(即运刀轨迹),需要将刀头调转方向。而两刃的掉刀则不需如此,在劈砍之后,顺势一提便是“撩”击,可以迅速补刀。

掉刀的刺击威力更是不容小觑。在宋代的画作《免胄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宋朝的重骑兵也装备了掉刀。

一般而言,长枪是重骑兵最好的武器,重骑兵用枪大多一次性,捅到目标后便会折断,一枪换一人,倒也划算。

但是,如果对付刀盾兵,一次性的长枪就有些难以招架,枪已经断了,但是敌人最多倒地或者支撑盾牌的手脱臼,并未丧失战斗力。

这时候,像掉刀这种重武器便可派上用场。长长的刃部可以直插盾牌,而前宽后窄、前薄后厚的设计也方便掉刀的拔刀,不至于让武器卡在盾牌中。

宽阔的刀尖一旦刺入人体,以古代的医疗条件,必死无疑。

当重骑兵冲入密集的步兵阵中,掉刀的长刃左右挥舞,可以发挥出很大的作用。在今天的三尖两刃刀武术套路里,依然有左右向下如同划桨的“舞花”动作,便是当初马战招式的演变。

而掉刀战斗力的发挥,和中国古代先进的工艺是密不可分的。像掉刀这类武器,刀头过重,如果以普通竹木做成长杆,那么无力承担如此长的刀头,很容易折断和弯曲。如果加粗竹木的直径,又会影响手感。

很多传世长柄大刀多为铁柄,这些都是武人矜夸自己力气的工具,而非战场实用器。今天的长柄武术刀多以钢管为柄,但是古代制作钢管所耗费的成本过于庞大,而且难以大量生产。

而中国古代有独特的“积竹木柲”工艺。这种工艺原本是以木为心材,包裹竹条、藤条的。发展到宋、明时代,已经开始尝试以钢为心,姑且可以称之为“积竹铁柲”。

即刀头之后是一根细长的钢钎,再用竹篾、藤条包裹这根钢钎成杆,在保证重量不会过重的情况下,尽量增加长柄的耐用度。

这种工艺,是钢铁工艺、竹木加工工艺实力的体现,拥有这项工艺,也是中国古代可以大规模装备和使用重型长柄战刀的原因。像掉刀这种神器,是其他国家可望而不可及的。

比如没有充分掌握这门技术的日本,只有积竹木柲,没有铁芯长柄,所以只能装备细长的薙刀,而无法装备重型长柄战刀。

而古代欧洲压根没有积竹木柲的工艺,所以在长杆武器上更为落后。

在中世纪后期(相当于中国明朝),德国有长达一米七的重型双手剑,其手柄倒有些铁芯长杆的意思,

但其造型是将长剑的柄加长,属于极端的短兵,而非长杆武器。

与德国双手剑同时而稍早,瑞士装备有长柄的戟和砍刀,但是其柄材只是一根粗木头,其中的技术含量,远远不及同时代甚至更早的中国长柄武器。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