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提出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卢瑟福提出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欧内斯特·卢瑟福(1871年8月30日-1937年10月19日),出生于新西兰纳尔逊,毕业于新西兰大学,物理学家、化学家。1895年,获英国剑桥大学的奖学金,并进入卡文迪许实验室。提出了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为原子结构的研究做出很大的贡献。
898年,担任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物理教授。1907年,担任曼彻斯特大学物理系主任。1908年,因“对元素蜕变和放射性物质的化学研究”,而获诺贝尔化学奖。1919年,担任卡文迪许实验室主任。1925年,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长。
1931年,受封为纳尔逊男爵。1937年10月19日,因病在剑桥逝世,享年66岁。1898年,在汤姆孙的推荐下,担任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的物理教授。他在那儿呆了9年。于1907年返回英国出任曼彻斯特大学的物理系主任。
卢瑟福语录名言:
张纸而你竟被反弹回的炮弹击中一样。很生动地叙述了汤姆逊模型碰到的困难,即原子不可能是质量均匀分布大小为1埃的球。科学研究,除了物理就是集邮。
在卢瑟福的时代仅物理学形成了严密的体系和理论架构,而其他科学如生物学很大程度上还停留在分类和猜测的阶段。
社会科学能够得到仅是:一些可以,另一些不可以。即认为社会科学是描述性的,是分类性的。不要让我看到任何人在我们(物理)系里谈论宇宙。
如果你的实验结果需要一个统计员,那你就需要重新设计一个实验了。好的实验应当是明晰,清楚的。不过今天大型实验所获得的数据不但需要统计员,还需要大型计算机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