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的房价越来越高?

 我来答
弋二三
2023-05-28 · 超过149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483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5.2万
展开全部
一、
从建国开始,我们国家实行的便是计划经济。
当然,这也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
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一切收归国有,在国家统筹下安排经济生产是当时苏联老大哥已经走过的路子。
国内生产力低下,四亿张嘴等吃饭要活命,必须举国调动资源,集中生产,才能最大效率的保证整个国家体系有效运转。
来自国际社会的经济封锁,使得对外贸易、资金流动困难重重,造成我们国家当时的日子过得困难,一切必须宏观把控,钱要花在刀刃上。
老百姓按月领取米粮油票和按人头、工龄福利分房成了计划经济下独有的特征。
1992年,十四大正式确立“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统一市场、平等交换、公平竞争、有效监管为基本导向,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治体系,确保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
敲黑板、划重点,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市场经济≠随意经济,市场经济本质上仍是法治经济。
在市场监管的前提下,放开经济管控,让钱、货自由流通,快速发展经济。
事实证明,邓爷爷说得对!
中国的经济像是坐上了火箭,高效发展,快速腾飞。
后面的二十几年,房子,成了老百姓休戚与共的大事。
二、
房改,自1980年开始,经历了好几个阶段。
普通人所说的房改,是1998年,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加快地方出售公房的步伐,尽快完成住房商品化房改任务的通知。
福利分房没有了,住房不再按需分配,而是凭着口袋里的钱说话,老百姓第一次意识到,原来,钱是赚不够的。
别看当时房价低,想想当时的工资水平,我们父辈一个月工资多少颗米?有多少人掏尽几代人的钱也是买不起一套的,更何况当时虽然居住条件差点,好歹好是有个安乐窝的。
对于买房,老百姓也就没那么着急。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员流动频繁,老百姓不再局限于户籍所在地,就像逐水而居的牧民,向着经济发达、工作机会多的地方流动。
大量的外来人口涌入城市,住房需求巨增,需要房。
国家大搞基础建设,政府财政资金吃紧,需要钱。
房地产发展带动的城市规模发展肉眼可见,需要地。
三者环环相扣,互需互供,刚好形成一个完美的闭环。
买房的钱给了房地产发展,房地产的发展给了财政的宽松,财政的宽松推动了基建的快速建设,城市的快速建设吸引更多的人员留下,人才入驻再影响房地产。
大家皆大欢喜。
三、
而房地产大火,正值中国基建狂魔奏响交响乐之时。
老百姓突然惊觉,原本就咬咬牙就能上车的房产列车,不再龟速行驶,开始百米加速度冲刺。
那些提前上车的人,炫耀着买房如彩票,今年一张票,明年百万奖。
于是乎,落后一步的人,眼看着手里的现银从全款变首付,首付变定金,能不着急吗。
于是乎,掏空家底、举家借债也得上车,房子能不紧俏吗。
于是乎,所有人被买房的浪潮裹挟着,跌跌撞撞向前冲。
这是一个无奈的莫比乌斯闭环,所有人知道冲动买房的结果只会推高房价,却担心自己成为那个最后一个接棒人,不得不赶紧冲刺。
全民皆买房,这一个疯狂的话题。
问题出在哪里?
在于,住宅可以商品化,但不应全盘商品化。
房产业二十多年的疯狂发展,使得老百姓以拥有一套房或者拥有多套房为最终投资目标。
事实上,房子本来就不应该是所有人能够拥有的商品。
是这么些年的房产繁荣给予老百姓的假象,一种人人平等的幻觉。
中国人一直对脚下土地饱含深情,脚踩黄土的炎黄子孙们,对土地有着难以割舍的情感。
我们是农业大国,几千的农耕文化,使得老百姓对持有田地、宅院有着很深的执念。
然则,封建强权统治下,士族、强权笼罩下的膨胀下土地兼并、苛役重税,受苦难最深的也是老百姓。
佻佻公子,行彼周行。既往既来,使我心疚。
被生活逼到卖田卖儿也活不下去的时候,老百姓才敢拿起锄头反抗。
历次改朝换代,莫不是农民起义充当的导火索。(除了那个倒霉催的宋朝)
百姓苦房价久矣 ,然则,房价大降并不是解决民生问题的好招。
不是为了替开发商洗白,鼓吹房价需要继续维持高姿态。
而是如何慢慢的挤出泡沫,让房地产缓着陆。
许老板负债两万亿,真以为他就焦头烂额、夜不能寐了吗。人家早就托出大印,当甩手掌柜了,各个区域分公司各自为政,一盘乱象。
这样的乱局比比皆是,如果没有国家调控,受苦的终究是老百姓。
四、
我想说的是,房价不能大降,也不敢大降。
日本的泡沫经济就是前车之鉴,别以为现在流行日系寡淡风多么的潮流,那是经济崩溃下人们的无奈选择最终导致了这样的生活方式。
为什么房地产不能大降?
房地产大规模降价,由此所引发的金融海啸是每个人都不能幸免的噩梦。
断供潮首先开始,当手中的房贷比在售住房还高时,必将引来抛售和断供,房价大跌的恐慌进而再次叠加造成大规模抛售,于是房价崩盘。
银行因为大规模的烂账,严重冲击正常的金融秩序,金融体系必垮。
房产相关产业链必将进入不复之地,土地、房建、建材、人员、设计、家电、装修、广告、物流、商圈、保险、金融,哪一项不与民生紧紧相连。
财政收入吃紧,基础建设落后,公务部门收入骤降,国家管理系统出现混乱。
国外游资趁机入场抄底,控制经济命脉,国将不国。
当前,国内房地产价格只能是缓着陆。
大批量的保障性住房是第一步。
脱离土地财政是第二步。
收拾烂像丛生的房地产市场是第三步。
将房产与户籍管理彻底脱节是第四步。
缓慢消化银行前面二十几年的大规模房产相关贷款是第五步。
我们终将意识到一点,
房子本就不是所有人都能买得起的,就算西方国家亦是如此。
别听某些媒体鼓吹国外房价多少、人均收入多少,攒几年钱已足够买上一套永久产权的郊区大HOUSE。
君不见,租房者甚多矣。
五、
目前的房地产市场早已是百足之虫,留待给他们的时间不多了。
国资强力介入,目的也是为了整顿乱象、拨乱反正,回复到房子是给人住的这一基本主题上来。
大浪淘尽,那些混迹于其中,捞钱的、贪利的、浑水摸鱼的必将被挤压出市场。
安得广厦千万间,现在,还不晚!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