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的净慈寺在什么地方?全称是什么?
净慈寺,位于浙江省杭州市的西湖南岸,雷峰塔对面,是西湖历史上四大古刹之一,中国著名寺院之一。全称是净慈报恩光孝禅寺。
净慈寺在浙江杭州的南屏山慧日峰下,是公元954年五代吴越国钱弘俶为高僧永明禅师而建,原名是永明禅院;南宋时改称净慈寺,并建造了五百罗汉堂。寺屡毁屡建。现在的寺宇、山门、钟楼、后殿、运木古井和济公殿,都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重建的。其中大雄宝殿单层重檐,黄色琉璃瓦脊,更显庄严宏传。特别是一口重达一百多公斤的新铸铜钟,铸有赵朴初等人书写的《妙法莲华经》,计六点八万字。每日黄昏,悠扬的钟声在暮色苍茫的西湖上空荡,激起人们的无限遐思。
扩展资料:
南屏山发自天目,千里蜿蜒而东,苏轼称之为"龙飞凤舞,萃于临安"。南屏山峰峦耸秀,怪石玲珑,峻壁横披,宛如屏障。凌空而中峙者为慧日峰,峰下古寺,即净慈禅寺。《净慈寺志》描绘该寺是"凭山为基,雷峰隐其寺,南屏拥其后,据全湖之胜"。
净慈寺依山而建,背靠翠峦,面对碧波,梵宇层叠,宏伟庄严。古时寺后山坡有莲花洞、少林岩,右为石佛洞,东南有欢喜岩。莲花洞无顶,片片石芽从坡地升起,蔚成巨型石莲。明代文学家袁宏道称:"洞石玲珑若生,巧逾雕镂……皆石骨土肤,中空四达"。志书所载开山祖永明延寿每晚上山坐禅称念"阿弥陀净慈寺佛",即在莲花洞。相传因永明大师在此吟诵《莲花经》,上天仙女来此散花,故名莲花洞,又名雨花台。
明代司礼太监孙隆曾在崖上镌刻"花雨缤纷"题字,惜已漫漶难见。洞前旧有"居然亭",取意于明代绍兴太守洪玉方诗句:"一日茅栋成,居然我泉白"。此处历来是文人墨客观景吟诵的胜地。清时古亭废圮成为竹园。莲花洞上有奇岩隆起,摩崖上镌刻有"少林"两字,故称少林岩。
相传南宋高僧少林妙崧禅师于嘉定年间住持净慈寺时常在此坐禅入定。莲花洞右有石佛洞,平地两石屹立形如佛龛,内镌有石佛三尊。左壁有明代浙江总督胡宗宪题刻"寰中天室"四字,右壁亦有摩崖题刻,为元代至正四年(1344年)所镌,字迹已模糊难辨。石佛洞东南有两石相对称"欢喜岩"。古时曾镌有三佛,现已不存。此处石景袁宏道称之为"净慈之绝胜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净慈寺
净慈寺,原名慧日永明院,后周显德元年( 954 年)永明禅师所建造。
净慈寺位于浙江西湖南岸,与北岸之大昭庆律寺对峙。寺之主山为南屏山,在钱塘县西南三里,峰峦耸秀,环立若屏,净慈寺位于山之北。寺始创于周显德元年(九五四),吴越钱忠懿王建,号 [ 慧日永明院 ] ,宋太宗改 [ 寿宁禅院 ] ;绍兴九年(一一三九,一作绍兴十九年,西元一一四九)改 [ 净慈报恩光孝禅寺 ] ,后毁,孝宗赐金重建,御书 [ 慧日阁 ] ,淳熙十年(一一三八)建千佛阁。当时名列五山规模,与灵隐寺为杭州西湖南北山两大著名佛寺。后经元、明两代,屡有毁建。清康熙三十八年(一六九九)御书 [ 净慈寺 ] 额,四十六年(一七 0 七) 重修 ,殿宇一新,高宗时 亦 修 。按寺之始建时,会延寿智觉禅师主是院,今塔院存焉。智觉禅师,论者推为曹溪后第一人,撰 [ 宗镜录 ] 百卷,为禅学要典,寺中有宗镜堂,其遗迹也。此净慈寺世誉为西湖第一丛林也。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二首》是南宋诗人杨万里的组诗作品。这两首诗通过描写六月西湖的美丽景色,曲折地表达对友人林子方的眷恋之情。
两首诗全诗如下:
其一
出得西湖月尚残, 荷花荡里柳行间。
红香世界清凉国, 行了南山却北山。
其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参考资料: 互联网搜集
2006-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