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教:议论文,说明文,记叙文三大文体的文体知识(要素,文体中的特有方法,举例等等,越详尽越好!)

要求为高中语文水平的知识.... 要求为高中语文水平的知识. 展开
 我来答
匿名用户
推荐于2017-10-10
展开全部
1 记叙文文体知识要点
(1) 以记叙文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叫记叙文.语言特点,生动,形象.
(2) 作品中所反映的生活和作者对生活的看法,就是记叙文的中心,也叫中心思想.中心思想是依靠人,事,景,物这些材料来表的.因而记叙文的材料必须为中心思想服务,做到中心明确,集中.
(3) 记叙文的顺序主要有几种:顺叙,倒叙,插叙.
顺叙:按事件的发生,发展结局的过程记叙.
倒叙: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断提到文章的开头写,然后再按时间顺序写事件的经过.
插叙:在记叙过程中,有时需要插入另一些有关的情节,然后再按着记叙原来的事情.
(4) 记叙文中的详略安排应该是能突出中心的材料应该详写;与中心有关系,但是不很重要的材料,应该略写;与中心无关的材料应该舍弃.这样,才能使记叙的中心集中,鲜明,突出.
(5) 记叙文的样式常见有:对现实生活中典型人物和事迹作具体报道的通讯.用文字语言和文学手法描述真人真事的特写.记叙山川景物,旅途见闻为主的游记. 追忆本人或生活经历和社会活动的回忆录,传记,访问记等.它们共同特点是:所写内容必须真实,不容许随意夸大或缩小事实,更不能编造虚构,即要有真实性;对所写的内容又要求作必要的加工.力求文章中心突出,形象鲜明,构思精巧
(6) 特写是报告文学的一种样式,它截取人物或事件的某个片断,细致地加以描述.
(7) 传记一般分两类:一类记叙自己的生平;一类记叙他人的生平。传记的主要特点是实录,要求实事求是,不允许虚构夸张。传记在表达上以记叙为主,也可以适当插入议论,描写。传记记叙的顺序一般以时间为序。 人物和人物故事的区别在于人物故事只要具体写出人物的某个事件或某几件事就行了。小传则要求写出人物的出生地,出生年月,主要经历等。人物自传的繁简区别在于自传可以根据需要采用不同写法,可以写自己全部经历,也可以写自己某个时期的经历。

2 说明文文体知识要点
(1)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按一定的要求解说事物或事理的文章称为说明文。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准确,平实,简洁。
(2)说明事物的前提是抓住事物的特征。所谓特征就是事物间相互区别的标志。
(3)说明文的说明顺序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有总说后分说,先主要后次要,先原因后结果,由现象到本质,由性能到功用等)
(4)常用的说明方法有:分类别,作解释,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用数字,列图表。
(5)说明文按说明对象和内容分有:说明实体事物和说明抽象事理两大类。说明文按写作方法和表达方式分有:平实性说明文和文艺性说明文。
(6)平实性说明文和文艺性说明文的区别在于:平实性说明文纯用说明的表达方式,语言朴实简明,内容具体,切实使人读了就能明白。如自然科学的各类教科书。科技信息资料,实验报告,说明书等。文艺性说明文以说明为主,辅以叙述,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并常用借助一些修辞方法,形象化地介绍事物或阐述事理,使读者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还能得到艺术的享受,这类说明文通常称知识小品或科学小品。
(7)说明文的描写和记叙文中的描写区别:a 目的不同:记叙文中的描写是为了“使人有所感,”;说明文的描写是为了“使人有所知”。b 记叙文可以根据中心思想的需要,使用各种描写方法起到多方面的作用。说明文的描写则只能在说明事物的过程中,借助某钟形象化的手法,对事物的特征作一些必要的描绘,主要是起到使说明的事物特征更具体,更形象。c 记叙文中的描写可以发挥艺术想象,可以夸张,渲染,而说明文中的描写在务真求实的前提下进行语言加工,做到既形象生动,又真实可信。

3 议论文文体的知识要点
(1)生活中少不了议论,讲道理,发表意见就是议论。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就是议论文。
(2)议论总要提出看法或主张,这种看法或主张就是论点,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就为论据,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即为论证过程。
(3)用以证明论点的材料有两大类:事实材料(事实论据)即确凿的事例;史实;统计数字等。理论材料(道理论据)即名人名言;警句;格言;科学原理;自然定律;马列毛泽东思想。
(4)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议论文的基本论证方法:摆事实,讲道理。论证方式:立论,驳论。所谓立论就是正面阐述自己的观点。驳论就是批驳错误的观点。
(5)一事一议议论文的写作特点:借事发表议论,就事说明道理。而从“事”到议。又必须理出并把握两者的联系点,才可顺理成章地展开议论,这事“一事一议”的关键。
(6)议论文常见的有几种样式:社论,评论,学术论文,专题讨论,杂感,随笔以及侧重1于议论性的讲演词,书信等。在以上样式中,有理论性较强的,有文艺性较强的。一.记叙文阅读规则
1.景物描写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表现人物的品质,衬托中心意思
2.运用描写方法的作用:表现人物性格,反映作品主题
3.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的作用:运用了……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4.运用排比的作用:增强语言启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5.反问句的作用:加强语气,引起下文,承上启下
6.设问句的作用: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引出下文,承上启下
7.题目的作用:概括内容;揭示主题;提示线索
8.记叙文第一段的作用:
1.环境描写:点明故事发生的地点,环境,引出下文,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
2.其他:开篇点题,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总领全文或引起下文,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
9.中间句段的作用:承上启下的过度作用
10.结尾议论性句子的作用:总结全文,照应开头,点明中心,深化主题
11.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12.写作人称的好处:第一人称,真实可信;第二人称,亲切自然;第三人称,可以多角度描写,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13.记叙线索的形式:实物;人物;思想感情变化;时间;地点变换;中心事件
14.找线索的方法:标题;反复出现的某个词语或某个事物;抒情议论句
15.赏析句段从三方面考虑:内容(写了什么,选材有什么独特之处);形式(写作方法,语言特色,修辞);感情(文章的社会价值,意义,作用等)

二.说明文

一、分类

1、从说明对象的角度:事物性说明文、事理性说明文。

2、从说明文语言特征:平实的说明文、生动的说明文。

二、说明的顺序

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逻辑顺序的具体分数:主——次、原因——结果、现象——本质、特征——用途、一般——个别、概括——具体、整体——局部。

典型考题:本文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有何作用?

标准化答题格式:本文使用了__________的说明顺序对__________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第一空应该填具体的说明顺序,第二空应该填写具体的事物名称或说明的事理。如果是事理性说明文,但又不能准确表述,可用“事理”、“科学事理”等模糊性的语言表述。)

三、说明的方法

1、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引用说明。

2、常见说明方法的作用:

①、举例子:通过举具体的实例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②、分类别: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③、作比较:把__________和__________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④、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⑤、打比方:将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从而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⑥、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形象。

⑦、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⑧、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⑨、列图表:用列图表的方式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简明更直观。

⑩、引用说明:引用说明有以下几种形式——

A、引用具体的事例;(作用同举例子)

B、引用具体的数据;(作用同列数字)

C、引用名言、格言、谚语;作用是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D、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闻等。作用是增强说明的趣味性。

(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四、说明文的语言品析

1、对整篇文章语文的品析,一般从二个角度谈:A、准确;B、形象生动或简明平实。

A是一般说明文的共同特点。B是针对不同语文风格的角度谈。做这种评析整篇文章语言特点的题目,一定要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谈,比如可以选择一句话为例子。

规范性的答题格式如下:这篇文章充分体现了语文准确/生动形象/简明平实的特点,如“……”一句,就准确/生动形象/简明平实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像这样的例子文章中还有很多。

2、对具体篇/句/词的评析

篇/句的作用基本同上。

字词作用有以下考查形式:

A、加点字词有何作用?B、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C、加点词语能否删去?

这种题目往往要结合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有时是体现语言生动性)的特点答题。第二种题型还要在答题中比较二者的区别。第三种题型还要加上“删去后不符合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规律或与客观事实不符合”之类的表述。

五、说明文写法分析

1、结合说明方法谈

规范性的答题模式如下:

这篇文章主要运用了……的说明方法,说明了……(内容:事物特征或事理),使说明……(作用:参考前面说明方法,明确其作用)

2、结合修辞手法谈

规范性的答题模式如下:

这是一篇生动地说明文,大量地使用了各种修辞手法,说明了……(内容),使文章的说明形象生动。

3、结合表达方式谈

记叙、描写使说明更具体形象;抒怀议论使说明更有感情。那么,从这个角度分析说明文的写法,答题的规范性格式如下:

这篇文章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除了说明外,还有……(从“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根据内容选择),如……(具体举例),就是……(表达方式)的运用,使说明更具体形象/充满感情。

六、说明语段的作用

这种题目答题的角度有三:

(1)、结构、内容作用:引出下文、承上启下、总结全文/前文。

有时在文章在开头,还起着引出说明对象/说明事理的作用。

(2)、结合说明方法谈。

通过……的说明方法,说明了……(事物特征或事理),使说明……(作用)。

三.议论文
议论文相比较就简单多了。重点是找中心论点。
方法:在开头结尾找,如果没有,可以自己概括。
分析论证方法:道理论证,事实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
区分论证方式:立论,驳论,理论驳论相结合

我要告诉你的是,中考的主要题型中议论文不占主体。你应该多看看记叙文和说明文 记叙文:
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文章叫作记叙文,它包括小说、散文、人物传记、寓言、童话、消息、通讯等文体形式。从以下几个方面可以对记叙文有个较全面的了解:

一、记叙文的要素

要想清清楚楚地记清一件事、一个人、一处景物或一次活动,必须具备六个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发生的原因、经过和结果。

时间和地点 我们向别人叙述一件事情的时候,往往要交代一下这件事情发生的时间和地点,但交代的方式可以有多种多样。一开头就将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介绍清楚,使读者头脑中立刻便对这件事有初步的了解,这是人们叙述时常爱采取的方法。

人物和事件 是指在同一篇记叙文中,如果要写清楚所要传达给读者的内容,必须要写出是什么人参与了什么事。光写了人,没写出事来,是不完整的记叙文;反之,光写出事,没写出人来,也不行。

原因和结果 对于时间要详细写。这一详写,除了应包括事件的发展过程外,还应该包括时间的原因和结果。

二、记叙文的人称

按语言交际涉及的主体(表述者)、客体(被表述者)、受体(接受者)来分,有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三种。记叙的人称反映了作者叙述的观察点和立足点。在叙述时,应根据题材的性质、范围以及表情达意的需要,选择合适的人称。一般真实而范围较小的题材,如赞颂、激励、劝慰等等,常用第二人称。

第一人称

指以“我”、“我们”的口吻或角度,以“我如何如何”的口吻展开叙述,叙述自己亲身经理的事,或所见所闻的人和事,这便是第一人称的写法。

第一人称写法,作者把自己安排在所叙述的人物和时间中。许多文章中,“我’”即是当事人,文章表达的一切都与“我”联系在一起,这样,仿佛是作者与读者促膝交谈,使人感到真实、亲切。

第一人称写法有几种不同的情况:

①“我”就是作者,文章是作者向读者讲述自己亲身经理的事情。这主要见之于日记、书信游记、自传性或回忆性的文章。比如《藤野先生》一文,鲁迅先生叙述了1904年夏末到1906年初春在日本留学时的生活片段。

②“我”为文章重要人物,可以是主人公。例如,鲁迅小说《一件小事》。在这件小事发生发长过程中,作者塑造了两个小人物,一个是正直善良、富有同情心的人力车工人,一个是冷漠自私然而在车夫行动教育下能深刻反省、解剖自己的知识分子,即小说中的“我”。这两个人物对比着描写,同为文章主人公。

③“我”在文章中地位次要,只是事情的见证人,甚至仅仅起线索的作用。这种情况在小说中很常见,例如鲁迅的小说《孔乙己》中,“我”是酒店小伙计。作者通过“我”的所见所闻描写了鲁镇酒店这个孔乙己生活的社会环境;写了孔乙己喝酒遭人嘲笑,偷书遭人毒打,最后悲惨死去的一生;写了掌柜等一些人拿孔乙己作为取笑对象,对孔乙己死活漠然置之的社会现象。小伙计所见所闻的这些片段连成了孔乙己悲惨的一生。

采用第一人称记叙,要先明确“我”在文章中的身份和作用。用第人称记叙的长处,一是自然亲切,真实感强,容易打动读者直接书法作者的思想感情。但也有一个明显的局限:使用第一人称叙述时常会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不像第三人称那样自由灵活,难以反映“我”所见所闻之外的事情。

第二人称

主要使用的人称是“你”(或“你们”),作者以“你如何如何‘的口吻来叙述。虽说以第二人称展开叙述的情况比较少见,但决非没有,偶尔也会出现在这样集中情况下:

第一种,“你”是被表述者,但记叙的事与“我”直接有关,这主要是祭悼、怀旧一类文章。

第二种,“你”直接指读者,但记叙的事实际上是包括“我”的,,常出现在散文中的某些段落。

上面两种情况,有人认为立足点、观察点仍然是“我”,所以实际上是第一人称的变形。

第三种情况,“你”是被表述者,但文中完全不出现“我”,从继续的立足点分析,其实是用“你”来代替“他”,可看成是第三人称的变形。

第四种是第二人称在文章中“局部”出现,这是作者与读者的谈话,而立足点仍在作者,并未出现立足点、观察点的转移,所以这段仍是第一人称的叙述。出现“你”、“你们”,知识缩短读者与作者的距离,使读者感到更亲切。

用第二人称来叙述的文章,它的优点,是采用了直接交谈的形式,亲切自然,娓娓动听,可以推倒作者和读者之间的屏障,缩短了作者与读者或者被表述者之间的距离,使作者和读者直接进行情感交流,具有强烈的表达效果、抒情效果和震撼人心的艺术感染力。

第三人称

作者站在第三者的立场来叙述他人事情或以第三者的口吻和角度来展开叙述,把人物经历、事情经过告诉读者,文章中出现的人物用“他”或“他们”代称。很多文章都是采用第三人称的写法,尤其是长篇文学作品,例如我国现代文学家矛盾的《子夜》、当代作家魏巍的《东方》,俄国作家托尔斯泰的《复活》、《安娜·卡列尼娜》等等。

三、 记叙文的线索

记叙文的线索体现材料之间人物内在联系,是贯穿前文始终的主线,我们在阅读记叙文时, 如果能够快速抓住文章的线索, 能够很快理清文章的思想与结构,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①以事为线索 ②以物为线索 ③以人物为线索 ④以人的思想感情为线索 ⑤以时间的发展为线索 ⑥以地点转换为线索 ⑦以见闻为线索。以上是记叙文常用的线索。有时候, 一篇文章也可能同时有两条线索,在阅读时要仔细辨别。

四、记叙文的叙述方式

一般来说,从叙述的方法上讲,记叙文可氛围顺序、倒叙、插叙和补叙。

1、 顺序

顺序是基本上按时间推移或情节发展的先后顺序或事物发生、发展的顺序来组织内容的常用叙述方式。顺序有三种情况:①时间顺序 ,②空间顺序 ,③意念顺序。意念顺序一类,有偏重于按主观情感变化的轨迹来安排层次的“情感顺序”,这两者均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文章的结构,也由此出现|“纵贯式”、“横列式”、“回环式”、“网点式”等等不同形式。同一个内容,往往由于对材料的认识不同,可作不同顺序的安排。

2、倒叙

倒叙是先写事情的结局,或截取事件发展中的一个片段放在前面写,然后再回过头来写事情的发生、发展的经过。倒叙在我国传统上称之为“倒插笔”。所谓 “倒”,并不是把整个事情经过倒过来叙述,这样的叙述是没法进行的。倒叙只是把结局或某个部分,增加文章的生动性。

中学课本中,《一件珍贵的衬衫》、《一件小事》、《祝福》等均是运用倒叙手法的典型例子。

运用倒叙手法有下面两点需要注意:第一,倒叙仅仅是作为文章的开头,文章的主题部分仍然按时间发展的顺序写的。第二、运用倒叙方法必须把倒叙内容的起止点交代清楚。从倒叙转为顺序,有从顺序转为倒叙,接的地方既要过渡自然,又要有明显的界限,使读者一目了然。

最常用的两中倒叙形式是:一是将事情的结局提到前头来写,二是将事情过程中的某一突出环节或所叙事件中最突出的部分提前叙述。

3、插叙

插叙是指暂时中断顺叙,插入与主要清洁相关事物或相联系的内容的叙述方式。是指在原来的叙述中,出于表达的需要中断原来的叙述,而插入另一段叙述,这段插入的叙述结束后再继续原来的叙述。插叙的内容一般是补充介绍任务或是情节的追述。

在叙述过程中插入一 段文字,从发生的时间上说,可能与上下问没有直接联系,但对整个故事的发展是相当重要的,而且是非讲明不可的,所以插叙不是可有可无的。

插叙的内容如属追溯往事的,有时易与倒叙混淆,两者的区别在于:插叙在全篇中只是一个片段,而不是中心内容或关键部分,而倒叙则是文章中的的主要内容之一,或是构成文章的主要部分;另外,从位置上看,插叙是夹在顺叙过程中的,而倒叙是用在顺叙之前。

常见的插叙有下面几种:

①诠释事物。这种插叙只对叙述中涉及的事物作简短解释,与上下文没有情节联系。

②介绍人物。这种插叙文字很少有情节因素。

③说明原委。这中插叙文字有情节因素,但多用概括叙述。

④回顾往事。这种插叙文字较长,情急具体,是全文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用插叙,文章结构上产生回环曲折,内容上得到充实补充,中心能更加鲜明突出,且可以减少头绪,接生笔墨:但插叙其止处应有必要过渡,否则容易造成插叙与顺叙之间的时间混乱,影响前后行文的连贯。

4、补叙

补叙就是在顺叙之后再补充叙述某些与前文有某中联系的内容,是对上文所做的补充解释,对下文做必要交代的叙述文字。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因为补叙与插叙同是中断原来的叙述而插进去的文字,所以也有人把补叙归入插叙,但两者是有区别的:

①从内容上看,插叙可以叙述属于故事本身的某一个片面,但也可以叙述与故事有关的另一件事,它本身有相对完整的情节,而补叙则不能叙述另一件事,只能叙述位置后移了的同一故事的某一个片段,本身没有什么情节可言;

②从位置上看,插叙往往安插在行文当中,插叙完了必须继续顺叙下去,而补叙既可放在行文之中,又可安排在段落或文章的结尾。

③从叙述结构上来看,插叙需要过渡,而在补叙的前后则不一定要用过渡文字作为与上下文的衔接。

补叙主要针对以下几种情况:①说明有关情况,这样的补叙是为了向读者表明所记事实的材料来源,以增加文章内容的信服力。 ②辅加相关事实。 这两种补叙,都是在已有的完整叙述之后的添加,内容与前文情节并不直接关联,因此文字应力求简洁,免生画蛇添足之感。

还有一种补叙是补足重要情节,作者在前文故意留下情节空白,不让读者一览无余,待事情结局之后再作弥补,方使读者恍然大悟。这种补叙与前文情节直接有关,实际上不过是将本来发生在前的事情有意留待后面交代;笔法正与倒叙相反,而引人入胜的效果却相同,因此最应引起重视。就一件事来说,补叙的位置必在最后;就一篇文章来说,则可在篇末,也可在篇中,当然以前者为多。

五、记叙文的语言

1、语言准确

准确是运用语言最基本的要求。所谓准确,就是要精确地描摹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恰如其分地表达作者的主观感情。表达要准确,往往牵涉到两个内容,一是词义,二是词的感情色彩。词义准确,感情恰当,一般而言,表达就算准确了。因此,辨析词义、把握词的感情色彩,是表达准确的关键。

2、语言简练

简练就是要用极少的文字去表现更多的内容。

高尔基说:“见解的语言中有着最伟大的哲理。”

老舍说:“一个作家的本领在于能用很精练的语言把思想感情表达出来。”

注意简洁,力求意丰,巧用警句,往往能把文章写得既见解明快,又丰富深刻。

语言简洁,从根本上说是作者思维的精密。语言絮繁,说明作者对问题认识模糊,抓不住要害。所以要训练语言的简洁,首先要训练思维的精密。

简洁是古今大作家共同追求的境界。他们为了写出简洁的文章,无不斟字酌句,惜墨如金。

表到要做到演少意蜂,意约旨远,写人叙事就要抓住本质,通过刻画人物富有特征性的言行,透视出人物的思想性格,展现出时代社会的风貌;绘景状物就要抓住特征,通过描摹景物的外部形态,多层次多侧面地展现景物的自然形象;阐发事理就要高瞻远瞩,从时代、历史的高度剖析事理的实质,并揭示长期发展变化的规律。这就要选用大容量词语和扩大词语容量,力求以少胜多,以一当十。

运用警句是使语言简练地一个突出表现。它精辟、深刻,富于哲理和激情,有着巨大的艺术感染力。

综上所述,简练是简洁明快与丰富深刻的辨证统一。简洁明快来自作者思维的精密,丰富深刻来自作者思维的深广。

3、语言生动

朱自清先生认为:“作文便是以文字作画。”可见文章的语言不能光满足于把思想感情说得清楚明白,而且要说得生动活泼。生动就是要语言有点文采。富于文采的语言才有感染力,使人爱看。

形象性是生动性最基本的特征。所谓形象性,就是要把写作对象立体的、栩栩如生地展示出来。运用描绘性语句和修辞手法是增加语言形象性的有效手段。

语言是“约定俗成”的产物。一般来说,每个词语的使用都要符合一定的习惯,但在特定的语境中,根据表达的需要,突破常规,灵活地运用词语,可使语言新颖别致,生动活泼。

所谓和谐,是指文章语言的声(声音)、色(色彩)|势(气势)、态(形态)与描绘对象、主观情绪的浑然一体。

语言的和谐是对文章的整体而言的,也就是说,语言的和谐美应是一种整体的美。

文体有别,文章各异,和谐的标准不同;题材相同,题旨不同,和谐标准也不同,作者只有从特定的对象、题旨出发,选择语言调配句式,才能达到和谐。文章唯有和谐,才是准确;唯有和谐,才会生动。

议论文:
一论点(证明什么)
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表述,在形式上是个完整的句子.论点一般是用判断句的形式表达的.
1.把握文章的论点.
中心论点 1个(统帅分论点)
⑴明确:分论点 n个(补充和证明中心论点)
⑵方法 ①从位置上找:Ⅰ标题;Ⅱ开篇;Ⅲ中间;Ⅳ结尾.
②分析文章的论据.(可用于检验预想的论点是否恰当)
③摘录法(只有分论点,而无中心论点)
2.分析论点是怎样提出的
①摆事实讲道理后归结论点; ②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
③针对生活中存在的现象,提出论题,通过分析论述,归结出中心论点;
④叙述作者的一段经历湖,归结出中心论点;
⑤作者从故事中提出问题,然后一步步分析推论,最后得出结论,提出中心论点.
二论据(用什么证明)
⑴论据的类型:①事实论据(举例后要总结,概述论据要紧扣论点);②道理论据(引用名言要分析).
⑵论据要真实,可靠,典型(学科,国别,古今等).
三论证(怎样证明)
⑴论证方法 ①举例论证(例证法) 事实论据 ②道理论证(引证法和说理) 道理论据 议论 ③对比论证(其本身也可以是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 ④喻证法 比喻
⑵分析论证过程
① 论点是怎样提出的;
②论点是怎样被证明的(用了哪些道理和事实,是否有正反两面的分析说理);
③联系全文的结构,是否有总结.
⑶论证的完整性(答:使论证更加全面完整,避免产生误解)
⑷分析论证的作用:证明该段的论点.
(四)议论文的结构
⑴一般形式:①引论(提出问题);②本论(分析问题);③结论(解决问题).
⑵类型
①并列式:Ⅰ总分总;Ⅱ总分;Ⅲ分总. ②递进式.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