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展开全部
每课一测《〈论语〉十则 [试题]
《论语》十则
班级 姓名 学号
1.填空:(19分)
⑴《论语》是记录 的一部书,是 家经典著作之一,是由 收集整理而成。孔子,名 ,字 , 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 、 。
⑵“四书五经”中的“四书”指 、 、 、
“五经”指 、 、 、 、 。
⑶生活中用来教育人们要谦虚,不要狂妄,不懂装懂时,我们常引用《论语》十则中孔子的话: , , 。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5分)
论语( ) 不愠( ) 三省( ) 罔( ) 殆( )
3.判断下列各句有没有通假字,如果有,请写该字及其本字、读音、意义。(8分)
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⑵吾日三省吾身
⑶诲女知之乎
⑷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4.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16分)
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愠: )
⑵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故: )
⑶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 殆: )
⑷择其善者而从之 (从: )
⑸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岁: )
⑹)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其: 恕: )
5.请写出出自《论语》十则中现在常用的成语四个。(4分)
6.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20分)
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⑵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⑶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⑷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⑸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7.本文所选十章,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⑴学习态度;⑵学习方法;⑶思想品德修养。请分别就这几个方面各举两则。(6分)
学习态度:
学习方法:
品德修养:
8.“而”的用法,有的表顺接,有的表转接,请区别下列句中“而”的不同用法:(6分)
学而时习之( ) 人不知而不愠( )
温故而知新( ) 学而不思则罔( )
任重而道远( ) 择其善者而从之( )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告诉我们什么道理?(4分)
10.写出你所积累的其他出自《论语》的格言警句至少2句?(4分)
11.孔子曾说过:“善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资:这里有借鉴的意思)。”用课文中的话说就是 。(4分)
12.宋开国丞相赵普曾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有什么目的?(4分)
答案
1.⑴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儒家 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 丘 仲尼 春秋时期 思想家 教育家 ⑵《论语》、《大学》、《中庸》、《孟子》 《诗经》、 《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⑶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 Lún yùn xǐnɡ wǎnɡ dài
3.⑴“说”通“悦”, yuè 愉快。 ⑵无
⑶“女”通“汝”,rǔ 你 ⑷“知”通“智”,zhì 智慧
4.⑴生气、发怒 ⑵学过的知识、旧知识 ⑶迷惑,迷茫而无所适从 有害
⑷听从,采纳 ⑸年 ⑹大概 儒家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5.(一日三省 温故知新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见贤思齐 死而后已
三人行,必有我师 任重道远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任选四项
6.⑴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到,不也是一件快乐的事吗?
⑵在温习学过的知识的时候,能够有新的体会,就可以把他当作老师了。
⑶几个人在一起走,其中一定有我的老师。
⑷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得;只是思考却不去学习就会有害。
⑸看见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7.学习态度: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 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思想品德修养:人不知而不愠 吾日三省吾身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8.依次是:表顺接、表转接、表顺接、表转接、表顺接、表顺接
9、要有坚强的意志,要有自我修养。意思相近即可
10、略。
11、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2.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精通《论语》就可以治理天下。这句话道出了《论语》在修身、治国方面的作用。意思相近即可
《论语》十则
班级 姓名 学号
1.填空:(19分)
⑴《论语》是记录 的一部书,是 家经典著作之一,是由 收集整理而成。孔子,名 ,字 , 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 、 。
⑵“四书五经”中的“四书”指 、 、 、
“五经”指 、 、 、 、 。
⑶生活中用来教育人们要谦虚,不要狂妄,不懂装懂时,我们常引用《论语》十则中孔子的话: , , 。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5分)
论语( ) 不愠( ) 三省( ) 罔( ) 殆( )
3.判断下列各句有没有通假字,如果有,请写该字及其本字、读音、意义。(8分)
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⑵吾日三省吾身
⑶诲女知之乎
⑷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4.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16分)
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愠: )
⑵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故: )
⑶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 殆: )
⑷择其善者而从之 (从: )
⑸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岁: )
⑹)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其: 恕: )
5.请写出出自《论语》十则中现在常用的成语四个。(4分)
6.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20分)
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⑵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⑶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⑷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⑸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7.本文所选十章,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⑴学习态度;⑵学习方法;⑶思想品德修养。请分别就这几个方面各举两则。(6分)
学习态度:
学习方法:
品德修养:
8.“而”的用法,有的表顺接,有的表转接,请区别下列句中“而”的不同用法:(6分)
学而时习之( ) 人不知而不愠( )
温故而知新( ) 学而不思则罔( )
任重而道远( ) 择其善者而从之( )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告诉我们什么道理?(4分)
10.写出你所积累的其他出自《论语》的格言警句至少2句?(4分)
11.孔子曾说过:“善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资:这里有借鉴的意思)。”用课文中的话说就是 。(4分)
12.宋开国丞相赵普曾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有什么目的?(4分)
答案
1.⑴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儒家 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 丘 仲尼 春秋时期 思想家 教育家 ⑵《论语》、《大学》、《中庸》、《孟子》 《诗经》、 《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⑶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 Lún yùn xǐnɡ wǎnɡ dài
3.⑴“说”通“悦”, yuè 愉快。 ⑵无
⑶“女”通“汝”,rǔ 你 ⑷“知”通“智”,zhì 智慧
4.⑴生气、发怒 ⑵学过的知识、旧知识 ⑶迷惑,迷茫而无所适从 有害
⑷听从,采纳 ⑸年 ⑹大概 儒家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5.(一日三省 温故知新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见贤思齐 死而后已
三人行,必有我师 任重道远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任选四项
6.⑴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到,不也是一件快乐的事吗?
⑵在温习学过的知识的时候,能够有新的体会,就可以把他当作老师了。
⑶几个人在一起走,其中一定有我的老师。
⑷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得;只是思考却不去学习就会有害。
⑸看见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7.学习态度: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 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思想品德修养:人不知而不愠 吾日三省吾身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8.依次是:表顺接、表转接、表顺接、表转接、表顺接、表顺接
9、要有坚强的意志,要有自我修养。意思相近即可
10、略。
11、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2.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精通《论语》就可以治理天下。这句话道出了《论语》在修身、治国方面的作用。意思相近即可
展开全部
文言文复习测试卷
时间:50分钟 满分:100分
一、根据《童趣》回答下列问题(45分)
1、解释下列加线的词。(10分)
①明察秋毫( ) ②徐喷以烟( )
③昂首观之,项为僵( ) ④怡然称快( )
⑤以土砾凸者为邱( ) ⑥鞭数十( )
⑦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 ⑧果如鹤唳云端( )
⑨方出神( ) ⑩驱之别院( )
2、解释下列句中“之”字的含义(4分)
(1)物外之趣( ) (2)昂首观之( )
(3)为之怡然称快( ) (4)心之所向( )
3、翻译句子(9分)
①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②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
③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4、 第1段在全文起到的作用是什么?(3分)
5、 文中叙述了哪些“物外之趣”?(3分)
6、文中出现了好几个成语,请写出四个来。(4分)
7、文章末一句“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表现了作者幼小的心灵中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8、 文中所写都是平常之物,而“我”却产生了“物外之趣”,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
9、 学习本文,你认为作者是怎样的人?(4分)
一、根据《论语十则》回答问题(55分)
1、 填空:(10分)
(1)《论语》是记录 的一部书,是 家经典著作之一,是由收集整理而成。
孔子,名 ,字 , 时期鲁国人,我国伟大的 , 。(4分)
(2)孔子认为可以终身奉行的一个字是“ ”,并阐述为“ , ”(3分)
(3)生活中用来教育人们要谦虚,不要狂妄,不懂装懂时,我们常引用《论语》十则中孔子的话: , , 。(3分)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5分)
论语( ) 不愠( ) 三醒( ) 罔( ) 殆( )
3、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3分)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诲汝知之乎
(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4、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5分)
(1)人不知而不愠(愠: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故: )
(3)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罔: 殆: )
(4)择其善者而从之(从: )(5)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岁: )
5、请写出出自《论语》十则中现在常用的成语四个。(4分)
6、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9分)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
7、本文所选十则,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1)学习态度;(2)学习方法;(3)思想品德修养。请分别就这几个方面各举两则。(6分)
学习态度:
学习方法:
修养做人:
8、请写出下列句中“而”的不同用法:(6分)
学而时习之( ) 人不知而不愠( ) 温故而知新( )
学而不思则罔( ) 任重而道远( ) 择其善者而从之( )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告诉我们什么道理?(4分)
10、孔子曾说过:“善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资:这里有借鉴的意思)。”用课文中的话说就是 。(2分)
时间:50分钟 满分:100分
一、根据《童趣》回答下列问题(45分)
1、解释下列加线的词。(10分)
①明察秋毫( ) ②徐喷以烟( )
③昂首观之,项为僵( ) ④怡然称快( )
⑤以土砾凸者为邱( ) ⑥鞭数十( )
⑦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 ⑧果如鹤唳云端( )
⑨方出神( ) ⑩驱之别院( )
2、解释下列句中“之”字的含义(4分)
(1)物外之趣( ) (2)昂首观之( )
(3)为之怡然称快( ) (4)心之所向( )
3、翻译句子(9分)
①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②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
③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4、 第1段在全文起到的作用是什么?(3分)
5、 文中叙述了哪些“物外之趣”?(3分)
6、文中出现了好几个成语,请写出四个来。(4分)
7、文章末一句“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表现了作者幼小的心灵中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8、 文中所写都是平常之物,而“我”却产生了“物外之趣”,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
9、 学习本文,你认为作者是怎样的人?(4分)
一、根据《论语十则》回答问题(55分)
1、 填空:(10分)
(1)《论语》是记录 的一部书,是 家经典著作之一,是由收集整理而成。
孔子,名 ,字 , 时期鲁国人,我国伟大的 , 。(4分)
(2)孔子认为可以终身奉行的一个字是“ ”,并阐述为“ , ”(3分)
(3)生活中用来教育人们要谦虚,不要狂妄,不懂装懂时,我们常引用《论语》十则中孔子的话: , , 。(3分)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5分)
论语( ) 不愠( ) 三醒( ) 罔( ) 殆( )
3、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3分)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诲汝知之乎
(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4、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5分)
(1)人不知而不愠(愠: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故: )
(3)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罔: 殆: )
(4)择其善者而从之(从: )(5)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岁: )
5、请写出出自《论语》十则中现在常用的成语四个。(4分)
6、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9分)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
7、本文所选十则,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1)学习态度;(2)学习方法;(3)思想品德修养。请分别就这几个方面各举两则。(6分)
学习态度:
学习方法:
修养做人:
8、请写出下列句中“而”的不同用法:(6分)
学而时习之( ) 人不知而不愠( ) 温故而知新( )
学而不思则罔( ) 任重而道远( ) 择其善者而从之( )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告诉我们什么道理?(4分)
10、孔子曾说过:“善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资:这里有借鉴的意思)。”用课文中的话说就是 。(2分)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论语十则》测试题
一、 注音 班级: 姓名 :
论( )语 曾( )子 三省( ) 传( )不习乎 不亦说( )乎
诲女( )知之乎 是知( )也愠( ) 罔( ) 殆( ) 凋( )
二、 填空,并翻译粗线语句
1、课文中的“子”是 的意思,指 ,他名 ,字 , 时期 人。我国古代伟大的 、 。
2、《论语》记录 的一部书,共 篇,是 家的经典著作。
3、子曰:“ ,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 ,
?”
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 ?传不习乎?”
5、子曰:“ ,可以为师矣。”
6、子曰:“ ;思而不学则殆。”
7、子曰:“由, ? , ,是知也。”
8、子曰:“见贤思齐焉, 。”
9、子曰:“三人行, ; ,其不善者而改之。”
10、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 。 ,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11、子曰:“岁寒, 。”
12、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 ! , 。”
翻译:
三、 单字解释
时习( ) 不亦悦乎( ) 朋( ) 愠( )
君子( ) 三省( ) 不信乎( )
传不习乎( ) 罔( ) 殆( ) 诲女( ) 是知也( ) 见贤思齐( ) 三人行( ) 善者( ) 士不可以不弘毅( )( ) 死而后已( ) 后凋( ) 其恕乎( )( )
四、 内容理解
1、《论语十则》中有不少的句子已经成为人们常用的成语,试写出不少于五个。
2、“我的座右铭”―――从本课中各选一句与要求想吻合。
求知态度:
学习方法:
修身做人:
一、 注音 班级: 姓名 :
论( )语 曾( )子 三省( ) 传( )不习乎 不亦说( )乎
诲女( )知之乎 是知( )也愠( ) 罔( ) 殆( ) 凋( )
二、 填空,并翻译粗线语句
1、课文中的“子”是 的意思,指 ,他名 ,字 , 时期 人。我国古代伟大的 、 。
2、《论语》记录 的一部书,共 篇,是 家的经典著作。
3、子曰:“ ,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 ,
?”
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 ?传不习乎?”
5、子曰:“ ,可以为师矣。”
6、子曰:“ ;思而不学则殆。”
7、子曰:“由, ? , ,是知也。”
8、子曰:“见贤思齐焉, 。”
9、子曰:“三人行, ; ,其不善者而改之。”
10、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 。 ,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11、子曰:“岁寒, 。”
12、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 ! , 。”
翻译:
三、 单字解释
时习( ) 不亦悦乎( ) 朋( ) 愠( )
君子( ) 三省( ) 不信乎( )
传不习乎( ) 罔( ) 殆( ) 诲女( ) 是知也( ) 见贤思齐( ) 三人行( ) 善者( ) 士不可以不弘毅( )( ) 死而后已( ) 后凋( ) 其恕乎( )( )
四、 内容理解
1、《论语十则》中有不少的句子已经成为人们常用的成语,试写出不少于五个。
2、“我的座右铭”―――从本课中各选一句与要求想吻合。
求知态度:
学习方法:
修身做人: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