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理解答案

三、阅读理解(一)总有一刻,不同寻常马德(15分)①一个孩子站在超市门口,呆呆地望着那个卖冰激凌的人,不走。②这是一个六七岁的乡下孩子,穿戴很不整齐。他望着各色的冰激凌从... 三、阅读理解
(一)总有一刻,不同寻常 马德
(15分)
①一个孩子站在超市门口,呆呆地望着那个卖冰激凌的人,不走。
②这是一个六七岁的乡下孩子,穿戴很不整齐。他望着各色的冰激凌从铁机器里出来,又撞在花花绿绿的尖筒里,好奇而又神往,他不禁舔了舔嘴唇,说:“妈妈,我要那个!”他顺手指了下下那充满诱惑的冰激凌。
③“不,咱们不吃这个,咱们走!”旁边那个推着自行车的女人,可能是孩子的妈妈。她一边说,一边拽住孩子的手就要走。
④“不,我不走,我要!”孩子反扯着妈妈的手,僵持着。
⑤“那个东西凉,吃了会肚子疼。”
⑥“不,妈妈,我不怕凉,我不怕疼!”
⑦“那也得等你爸爸回来再买。”
⑧“不,爸爸到老远老远的地方挣钱去了,我就现在要!”
⑨这个超市位于小城的繁华地带,穿梭出入超市的有好多人,有人好奇地往母子这里瞅上一眼,有人连瞅也不瞅,就径直走开了。那个卖冰激凌的人,也独自安详地做着他的冰激凌,并不朝母子这里瞅上一眼。
⑩“妈,我就是想尝尝,那个东西是什味儿。”
⑾“是……你管它是什么味儿!”母亲见孩子仍然扭着不走,有些急“啪”一巴掌拍在孩子的屁股上。娃子“哇”地一声哭了,猛烈地抽泣着,样子委屈极了。
⑿好多双眼睛一下子聚拢了过来,带着惊愕、疑惑、责怪、怜悯、叹息,或者其他别样的神色。这仿佛又是一场热闹,这些人聚拢着,不肯离去。
⒀这时一位衣着光鲜的妇人,走到卖冰激凌的面前,要了两支冰激凌。她把其中的一支给了自己的儿子,然后快步走到哭泣的孩子面前,蹲了下来,把剩在手中的那支冰激凌递给了他。
⒁“给,亮亮,别哭了,妈妈不愿给你买,阿姨给你买。”她摸了摸孩子的脑袋,接着说,“几个月不见,亮亮又长高了!”说完后,她站起来,朝孩子的妈妈微微点了点头,笑了笑,便领着她的孩子走开了。
⒂孩子不哭了,手里举着那支冰激凌愣在那里。一样愣在那的,还有孩子的妈妈。
⒃走出人群后,那位妇人的儿子有些不解,他扯住妈妈的衣襟问:“妈妈,你认识亮亮?”
⒄妇人说:“不,孩子,妈妈也不认识。”
⒅“那你怎么知道他叫亮亮?为什么要买冰激凌给他?”孩子依旧寻根究底,想要弄个明白。
⒆妇人笑了,说:“孩子,不要问这么多了,等你长大后,妈妈再告诉你。”
(也许,若干年之后,妇人早已忘了这件事情,而她的儿子也忘记了问母亲答案。但这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当妇人用智慧为那个陌生的孩子付出爱的时候,这个世界早已因为她的这个举动而变得不同寻常。)
1、本篇小小说主要是通过人物的 描写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2分)
2、小说第②小节加点的“那个”能否换成“洋激凌”?第⑾节加点处作者为什么用“拍”不用“打”?请分别说出理由。(4分)

3、第⑨节和第⑿节中都写到了周围人的反应,这些文字能否删去?为什么?(2分)

4、请从内容和形式方面说说这篇小说结尾的作用。(3分)

5、当今社会发展、经济繁荣,但还有许多弱势群体有待关注和帮助。文中这位妇人的做法,给了你什么启示?(不少于30字)(4分)
展开
红尘小枫叶
推荐于2016-12-01 · TA获得超过1.2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1604
采纳率:55%
帮助的人:1161万
展开全部
1、本篇小小说主要是通过人物的 描写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2分)
2、小说第②小节加点的“那个”能否换成“洋激凌”?第⑾节加点处作者为什么用“拍”不用“打”?请分别说出理由。(4分)
不可以。因为这个是孩子的表达方式。
因为打比拍严重,孩子只是闹别扭,想要冰淇淋。可是因为她母亲生活困窘,无法满足孩子的要求,而且看得人多了,她就心急起来。而且她又疼爱孩子,孩子没有错,只是提出他想要的要求,不是做错什么事情。所以不应该用打,否则是真的伤害了孩子。
3、第⑨节和第⑿节中都写到了周围人的反应,这些文字能否删去?为什么?(2分)
不可以,因为这是说明当今的人,态度如何冷谈,如何刻薄!也为后面的妇人出场做铺垫对比。
4、请从内容和形式方面说说这篇小说结尾的作用。(3分)
这个社会仍然存在爱,虽然举动很小,可世界因为这种爱的小事而美丽!
5、当今社会发展、经济繁荣,但还有许多弱势群体有待关注和帮助。文中这位妇人的做法,给了你什么启示?(不少于30字)(4分)
我们要热心助人,而且助人的时候,要体谅对方的心情,要尊重对方的人格。不可以施舍的口吻或者怜悯的语气去帮助别人,否则别人只会觉得你是在同情他,看不起他。虽然他需要爱护和帮助,但是这样他就会失去自尊!
雪凌伊
2008-10-11 · TA获得超过194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53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本篇小小说主要是通过人物的 描写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2分)
2、小说第②小节加点的“那个”能否换成“洋激凌”?第⑾节加点处作者为什么用“拍”不用“打”?请分别说出理由。(4分)
不可以。因为这个是孩子的表达方式。
因为打比拍严重,孩子只是闹别扭,想要冰淇淋。可是因为她母亲生活困窘,无法满足孩子的要求,而且看得人多了,她就心急起来。而且她又疼爱孩子,孩子没有错,只是提出他想要的要求,不是做错什么事情。所以不应该用打,否则是真的伤害了孩子。
3、第⑨节和第⑿节中都写到了周围人的反应,这些文字能否删去?为什么?(2分)
不可以,因为这是说明当今的人,态度如何冷谈,如何刻薄!也为后面的妇人出场做铺垫对比。
4、请从内容和形式方面说说这篇小说结尾的作用。(3分)
这个社会仍然存在爱,虽然举动很小,可世界因为这种爱的小事而美丽!
5、当今社会发展、经济繁荣,但还有许多弱势群体有待关注和帮助。文中这位妇人的做法,给了你什么启示?(不少于30字)(4分)
我们要热心助人,而且助人的时候,要体谅对方的心情,要尊重对方的人格。不可以施舍的口吻或者怜悯的语气去帮助别人,否则别人只会觉得你是在同情他,看不起他。虽然他需要爱护和帮助,但是这样他就会失去自尊!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冯娇初一五班
2012-11-01 · 贡献了超过306个回答
知道答主
回答量:306
采纳率:0%
帮助的人:52.2万
展开全部
答案1.语言2.“那个”不能换成“冰激凌”,因为用“那个”表明孩子不知道他想要吃的东西叫什么,也就表明这个孩子从来没有吃过冰激凌,更加符合他家的境况。“拍”不能换成“打”,这两个词在表达意思的程度上不一样,“打”比“拍”程度要重,所以用“拍”才能恰当的表现母亲既生气但又不忍过分责罚孩子的矛盾与无奈之情。3.不能删去。周围人的反应一方面有助于推动事情的发展,更重要的是用这些人的自私与冷漠来衬托那位“衣着光鲜”的妇人的仁慈与善良。4.小说的结尾在形式上使作品结构更完整;内容方面能起到以小见大、揭示并深化作品的思想内涵的作用。特别是最后一句话“这个世界因为她的这个举动而变得不同寻常”。 5.我们要热心助人,而且助人的时候,要体谅对方的心情,要尊重对方的人格。不可以施舍的口吻或者怜悯的语气去帮助别人,否则别人只会觉得你是在同情他,看不起他。虽然他需要爱护和帮助,但是这样他就会失去自尊!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海在哭Q
2013-03-01
知道答主
回答量:18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2.3万
展开全部
答案:
1.“那个”不能换成“冰激凌”,因为用“那个”表明孩子不知道他想要吃的东西叫什么,也就表明这个孩子从来没有吃过冰激凌,更加符合他家的境况。“拍”不能换成“打”,这两个词在表达意思的程度上不一样,“打”比“拍”程度要重,所以用“拍”才能恰当的表现母亲既生气但又不忍过分责罚孩子的矛盾与无奈之情。
2.不能删去。周围人的反应一方面有助于推动事情的发展,更重要的是用这些人的自私与冷漠来衬托那位“衣着光鲜”的妇人的仁慈与善良。
3小说的结尾在形式上使作品结构更完整;内容方面能起到以小见大、揭示并深化作品的思想内涵的作用。特别是最后一句话“这个世界因为她的这个举动而变得不同寻常”。
4.答案示例: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变得更精彩。生活窘迫的弱势群体比任何人都需要得到关爱与扶持,所以我觉得大家都应该像小说中妇人一样,只要自已有这个能力就应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去帮助他们,让他们感受到阳光与温暖。(言之成理即可)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2)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