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个回答
展开全部
关于神舟七号发射成功观后感论文评论:神七,定位中国的新高度
随着神舟七号直冲云霄,一道最高\最亮\最美的火焰,把奥运会后尚未消散的中国热情,再度点燃。虽然这不是金牌,也没有国歌相互伴奏,但还是又一次吸引了全世界惊奇的目光。因为相比于从金牌零的突破到金牌总数第一中国体育走过的艰辛拼搏之路,中国航天的发展,更是一部无比壮丽的史诗。
二、从长征到神舟:中国航天的第二座里程碑
9月25日发射成功的神七,被称为中国航天的又一座里程碑。
站在激情年代的高起点上,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国航天事业开始追赶并挺进世界先进水平之列。以“863”计划为新契机,1992年中央决定实施神舟号飞船载人航天工程,经过11载刻苦攻关,中国终于突破了载人飞船12项关键技术,1999年11月成功发射 “神舟”一号,2003年10月25日,中国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神舟五号”发射成功,中国拥有了第一位太空人杨利伟。这是中国航天事业的第二座里程碑。从1970到2004,横亘在这跨世纪两个年头之间的35载历史,写满了中国航天界的传奇:中国航天事业自1956年创建以来,历经白手起家、配套发展、加速起飞和争雄世界等几个重要时期,迄今在世界航天领域,中国在卫星回收、一箭多星、低温燃料火箭技术、捆绑火箭技术以及静止轨道卫星发射与测控等许多重要技术领域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在遥感卫星研制及其应用、通信卫星研制及其应用、载人飞船以及空间微重力实验等方面均取得重大成果。2004年,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一年内8次升空,箭无虚发,将10颗不同类型的卫星成功送入预定轨道,以“连珠炮”的形式从一个侧面证明了中国航天的整体实力。总体而言,在有美国、俄罗斯、欧洲、日本等世界航天大国群雄鼎立的格局中,中国航天的综合实力已无可争议地牢牢站在世界第三的位置上。中国航天是在基础薄弱、科技落后和特殊国情、特定历史条件下,以较少的投入,在较短的时间里,迅速、大规模发展起来的。事实证明了中国航天体制非常成功,而这种成功的意义,远不局限于本领域。对世界而言,它说明中国人有志气有智慧在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中国有能力完成在外界看来似乎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对国内其他战略行业而言,航天人独立自主,创新进取的精神,也有着旗帜一样的导引作用。比之于航空和造船及汽车制造业,中国航天是外国技术封锁最严密,获得外援最少的。而恰恰是这样的限制,促成了中国航天成功挺进世界前列。在改革开放30年的今天,在中国很多战略产业都陷入技术空心化的形势下,中国航天的成功是值得深刻反思的:为什么航天能,而别的行业不能?
在当前世界金融危机、资源危机,中国今年以来连续遭受特大雪灾河特大地震的艰难形势下,神七的发射成功,其意义不仅仅是像奥运会的金牌第一一样使中国人充满自豪,它还有着定海神针一样稳定民心士气的作用。它告诉世界也激励自己的人民,不管什么样的艰难险阻,都阻挡不住中国前进的步伐。当年美国作家协会主席索尔兹伯里在写到长征时由衷地赞道:阅读长征的故事,使人们再一次感到,人的精神一旦被唤起,其威力是无穷无尽的。它将激励一个有着十一亿人的民族,向着一个无人能够预言的方向前进。被长征号火箭推举着进入太空的神七,此刻就负载着中华民族这一不屈的人类精神。
一、艰难岁月里绘就的雄伟蓝图
中国航天事业起始于20世纪五十年代。世界航天都是从导弹的基础上起步的,中国也不例外。1956年2月,有中国导弹之父之称的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向中央提出《建立中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3月,国务院制订《一九五六年至一九六七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草案)》中,提出要在十二年内使中国喷气和火箭技术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在抗美援朝战争还没有尘埃落定,国内百废待兴的艰难时世,新中国领导人不仅做出航空与导弹(航天)事业齐头并进的决策,还高瞻远瞩地指明“独立发展的道路”。正是在这一正确战略指导下,中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迅速孕育成长展翅高翔。
20世纪五十年代正是美苏冷战如火如荼的时刻。1957年10月,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1958年美国卫星上天,双方争霸的舞台从核武器战转向宇宙空间的事实,刺激了决不甘心只做观众的中国科学家。中国科学院由钱学森、赵九章等负责拟订发展人造卫星的规划草案,代号为“五八一”任务。1958年4月,中国开始兴建第一个运载火箭发射场。5月17日,毛泽东主席在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指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 虽然新中国公开亮出了向宇宙进发的雄心,但当时技术先进实力强大的美、苏都没有把中国的豪言壮语当回事。朝鲜战争让美、苏都领教了中国人的英雄豪气,但谁也不相信在百年战争的废墟上,在几乎空白的技术和工业基础上,中国人能一步登天。1961年4月12日,苏联把宇航员加加林送上太空;1969年7月16日上午,美国把2名宇航员送上月球。这些轰动全球的航天事件,伴随着双方领导人好斗的政治言论,长期、连续地吸引着世界媒体,中国的航天雄心和计划、进展更无人关注。人们今天用疑惑的目光看待印度航天计划,而在40多年前,中国遇到的是一种近乎忘却的轻视。
但中国卧薪尝胆般地沿着自己的道路,稳扎稳打步步为营。1960年11月5日,中国仿制的苏联“P—2”导弹首次发射试验成功。1963年1月,中国科学院成立星际航行委员会,1966年6月30日,周恩来总理视察酒泉运载火箭发射基地,观看中近程火箭发射试验,祝贺发射成功。1966年10月27日,导弹核武器发射试验成功。乘着这一振奋人心的巨大“冲击波”,几天后“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和“东方红一号” 人造卫星开始研制。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发射成功!这是中国航天史上的第一座里程碑,也是中国航天事业从此发生质变的一个标志。之后,中国迈开惊天的步伐。
三、神七把中国航天带到新高度新起点
神七上天,毫无疑问,将把中国航天带到一个新高度,但放在世界航天的坐标系上,这个高度还是有限的。从运载能力、技术先进性与可靠性、航天器性能和研发能力等指标来评价,中国已经是航天大国,但和世界航天领域的先进水平相比,中国还不是航天强国,没有骄傲的本钱。航天大国与航天强国的差距主要体现在总体形态上,美国、俄罗斯将迈出航天飞机时代,正在进行星际探测,而中国才起步,而且是从美、俄40多年前就已经实现的登月开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载人航天和深空探测是人类航天活动的三大领域,也是人类太空征程的三个阶段。显然中国正处在第一和第二阶段早期。从其他一些指标来说,美国、俄罗斯都有全球定位系统,欧洲也即将开始构建伽利略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美、欧、俄都有大型空间站,且美、欧早已开始了第三阶段的探测。日本、印度等国在航天领域的发展势头也很猛,并在技术上各有千秋。其次,虽然中国三十年来经济有了很大发展,但工业化程度并没有显著提高,工业基础依旧薄弱,科学创新低,在材料、工艺等基础技术方面与先进水平差距很大,就像车厢沉重拖累车头一样,导致中国的航天产品在技术性能和经济性等方面,无法赶上发达国家。
最后还有中国航天体制和其他一些复杂的原因,影响中国航天未来的发展。 产生于计划经济时代,且身披国防尖端神秘外衣的中国航天,其运作主要是采取国家投入、联合攻关、全盘调控,不问市场的军工发展模式。这曾经是集中人力物力办大事的中国体制的一大优点。但在经济全球化,国内市场经济程度已相当高的今天,这一模式越来越显现出技术创新能力和产业化水平低下的弊端。由于不重视市场和效益,使航天高科技向民用技术转化方面步伐十分缓慢,致使航天工业还没有像汽车工业、电器和房地产一样成为国家的主要经济增长点。由于认识上的差异,中国还没有像美国的星球大战和信息高速公路计划一样,将航天作为拉动国家科技、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火车头,影响中国航天整体效益的发挥。此外,由于美国等国千方百计遏制中国战略产业,封堵中国航天进入国际商业发射服务市场,也影响中国航天对外合作和整体发展。纵观美国、俄罗斯、欧盟、日本等国家和地区航天工业,其共有的特点是军民一体化、市场化、集团化、国际化,重视开拓国外市场等,在将起作为尖端科技行业对待的同时,也非常重视开发其巨大的经济效益,将其作为支柱性新兴战略产业来发展。未来我国航天产业发展,在继续保持自己特色的同时,也有必要借鉴世界航天大国的作法,促进航天产业转型。在进行各项技术攻关和按计划实施太空探索计划的同时,还应该开展航天产业战略发展模式研究,航天产业能力评估、所属军工企业的改革和改制,建立以竞争机制为主的市场运行体系、鼓励航天产业集团开展对外贸易、加强国际合作等。神七把中国航天带到了新起点,但新起点上的中国航天也将面对新挑战
随着神舟七号直冲云霄,一道最高\最亮\最美的火焰,把奥运会后尚未消散的中国热情,再度点燃。虽然这不是金牌,也没有国歌相互伴奏,但还是又一次吸引了全世界惊奇的目光。因为相比于从金牌零的突破到金牌总数第一中国体育走过的艰辛拼搏之路,中国航天的发展,更是一部无比壮丽的史诗。
二、从长征到神舟:中国航天的第二座里程碑
9月25日发射成功的神七,被称为中国航天的又一座里程碑。
站在激情年代的高起点上,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国航天事业开始追赶并挺进世界先进水平之列。以“863”计划为新契机,1992年中央决定实施神舟号飞船载人航天工程,经过11载刻苦攻关,中国终于突破了载人飞船12项关键技术,1999年11月成功发射 “神舟”一号,2003年10月25日,中国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神舟五号”发射成功,中国拥有了第一位太空人杨利伟。这是中国航天事业的第二座里程碑。从1970到2004,横亘在这跨世纪两个年头之间的35载历史,写满了中国航天界的传奇:中国航天事业自1956年创建以来,历经白手起家、配套发展、加速起飞和争雄世界等几个重要时期,迄今在世界航天领域,中国在卫星回收、一箭多星、低温燃料火箭技术、捆绑火箭技术以及静止轨道卫星发射与测控等许多重要技术领域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在遥感卫星研制及其应用、通信卫星研制及其应用、载人飞船以及空间微重力实验等方面均取得重大成果。2004年,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一年内8次升空,箭无虚发,将10颗不同类型的卫星成功送入预定轨道,以“连珠炮”的形式从一个侧面证明了中国航天的整体实力。总体而言,在有美国、俄罗斯、欧洲、日本等世界航天大国群雄鼎立的格局中,中国航天的综合实力已无可争议地牢牢站在世界第三的位置上。中国航天是在基础薄弱、科技落后和特殊国情、特定历史条件下,以较少的投入,在较短的时间里,迅速、大规模发展起来的。事实证明了中国航天体制非常成功,而这种成功的意义,远不局限于本领域。对世界而言,它说明中国人有志气有智慧在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中国有能力完成在外界看来似乎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对国内其他战略行业而言,航天人独立自主,创新进取的精神,也有着旗帜一样的导引作用。比之于航空和造船及汽车制造业,中国航天是外国技术封锁最严密,获得外援最少的。而恰恰是这样的限制,促成了中国航天成功挺进世界前列。在改革开放30年的今天,在中国很多战略产业都陷入技术空心化的形势下,中国航天的成功是值得深刻反思的:为什么航天能,而别的行业不能?
在当前世界金融危机、资源危机,中国今年以来连续遭受特大雪灾河特大地震的艰难形势下,神七的发射成功,其意义不仅仅是像奥运会的金牌第一一样使中国人充满自豪,它还有着定海神针一样稳定民心士气的作用。它告诉世界也激励自己的人民,不管什么样的艰难险阻,都阻挡不住中国前进的步伐。当年美国作家协会主席索尔兹伯里在写到长征时由衷地赞道:阅读长征的故事,使人们再一次感到,人的精神一旦被唤起,其威力是无穷无尽的。它将激励一个有着十一亿人的民族,向着一个无人能够预言的方向前进。被长征号火箭推举着进入太空的神七,此刻就负载着中华民族这一不屈的人类精神。
一、艰难岁月里绘就的雄伟蓝图
中国航天事业起始于20世纪五十年代。世界航天都是从导弹的基础上起步的,中国也不例外。1956年2月,有中国导弹之父之称的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向中央提出《建立中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3月,国务院制订《一九五六年至一九六七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草案)》中,提出要在十二年内使中国喷气和火箭技术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在抗美援朝战争还没有尘埃落定,国内百废待兴的艰难时世,新中国领导人不仅做出航空与导弹(航天)事业齐头并进的决策,还高瞻远瞩地指明“独立发展的道路”。正是在这一正确战略指导下,中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迅速孕育成长展翅高翔。
20世纪五十年代正是美苏冷战如火如荼的时刻。1957年10月,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1958年美国卫星上天,双方争霸的舞台从核武器战转向宇宙空间的事实,刺激了决不甘心只做观众的中国科学家。中国科学院由钱学森、赵九章等负责拟订发展人造卫星的规划草案,代号为“五八一”任务。1958年4月,中国开始兴建第一个运载火箭发射场。5月17日,毛泽东主席在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指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 虽然新中国公开亮出了向宇宙进发的雄心,但当时技术先进实力强大的美、苏都没有把中国的豪言壮语当回事。朝鲜战争让美、苏都领教了中国人的英雄豪气,但谁也不相信在百年战争的废墟上,在几乎空白的技术和工业基础上,中国人能一步登天。1961年4月12日,苏联把宇航员加加林送上太空;1969年7月16日上午,美国把2名宇航员送上月球。这些轰动全球的航天事件,伴随着双方领导人好斗的政治言论,长期、连续地吸引着世界媒体,中国的航天雄心和计划、进展更无人关注。人们今天用疑惑的目光看待印度航天计划,而在40多年前,中国遇到的是一种近乎忘却的轻视。
但中国卧薪尝胆般地沿着自己的道路,稳扎稳打步步为营。1960年11月5日,中国仿制的苏联“P—2”导弹首次发射试验成功。1963年1月,中国科学院成立星际航行委员会,1966年6月30日,周恩来总理视察酒泉运载火箭发射基地,观看中近程火箭发射试验,祝贺发射成功。1966年10月27日,导弹核武器发射试验成功。乘着这一振奋人心的巨大“冲击波”,几天后“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和“东方红一号” 人造卫星开始研制。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发射成功!这是中国航天史上的第一座里程碑,也是中国航天事业从此发生质变的一个标志。之后,中国迈开惊天的步伐。
三、神七把中国航天带到新高度新起点
神七上天,毫无疑问,将把中国航天带到一个新高度,但放在世界航天的坐标系上,这个高度还是有限的。从运载能力、技术先进性与可靠性、航天器性能和研发能力等指标来评价,中国已经是航天大国,但和世界航天领域的先进水平相比,中国还不是航天强国,没有骄傲的本钱。航天大国与航天强国的差距主要体现在总体形态上,美国、俄罗斯将迈出航天飞机时代,正在进行星际探测,而中国才起步,而且是从美、俄40多年前就已经实现的登月开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载人航天和深空探测是人类航天活动的三大领域,也是人类太空征程的三个阶段。显然中国正处在第一和第二阶段早期。从其他一些指标来说,美国、俄罗斯都有全球定位系统,欧洲也即将开始构建伽利略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美、欧、俄都有大型空间站,且美、欧早已开始了第三阶段的探测。日本、印度等国在航天领域的发展势头也很猛,并在技术上各有千秋。其次,虽然中国三十年来经济有了很大发展,但工业化程度并没有显著提高,工业基础依旧薄弱,科学创新低,在材料、工艺等基础技术方面与先进水平差距很大,就像车厢沉重拖累车头一样,导致中国的航天产品在技术性能和经济性等方面,无法赶上发达国家。
最后还有中国航天体制和其他一些复杂的原因,影响中国航天未来的发展。 产生于计划经济时代,且身披国防尖端神秘外衣的中国航天,其运作主要是采取国家投入、联合攻关、全盘调控,不问市场的军工发展模式。这曾经是集中人力物力办大事的中国体制的一大优点。但在经济全球化,国内市场经济程度已相当高的今天,这一模式越来越显现出技术创新能力和产业化水平低下的弊端。由于不重视市场和效益,使航天高科技向民用技术转化方面步伐十分缓慢,致使航天工业还没有像汽车工业、电器和房地产一样成为国家的主要经济增长点。由于认识上的差异,中国还没有像美国的星球大战和信息高速公路计划一样,将航天作为拉动国家科技、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火车头,影响中国航天整体效益的发挥。此外,由于美国等国千方百计遏制中国战略产业,封堵中国航天进入国际商业发射服务市场,也影响中国航天对外合作和整体发展。纵观美国、俄罗斯、欧盟、日本等国家和地区航天工业,其共有的特点是军民一体化、市场化、集团化、国际化,重视开拓国外市场等,在将起作为尖端科技行业对待的同时,也非常重视开发其巨大的经济效益,将其作为支柱性新兴战略产业来发展。未来我国航天产业发展,在继续保持自己特色的同时,也有必要借鉴世界航天大国的作法,促进航天产业转型。在进行各项技术攻关和按计划实施太空探索计划的同时,还应该开展航天产业战略发展模式研究,航天产业能力评估、所属军工企业的改革和改制,建立以竞争机制为主的市场运行体系、鼓励航天产业集团开展对外贸易、加强国际合作等。神七把中国航天带到了新起点,但新起点上的中国航天也将面对新挑战
展开全部
高中生拿手机的利与弊
厦门市杏南中学 高一7班 邱少宏
现在有很多高中生拥有手机,并且把它带到学校去,这一现象是好还是坏,让我们来看看下面这则调查:“亲爱的,我在上课……”近日,我市某校高一的刘老师在课堂上没收一部手机,当时手机的主人正在给一名高一年的女生发短信。该老师犹豫:“该不该把这个学生的家长请到学校来?”惊人的消费:月话费超过400元。“现在学校将近有70%的学生在使用手机或小灵通。”刘老师告诉记者,尽管学校明文规定学生禁带手机入校,但还是有许多学生明目张胆地在校园里使用,甚至在课堂上偷偷发短信息。有的学生一个月的手机费竟有四五百元之多,比许多成年人还高。“只要发现学生在课堂上使用手机,一律没收。期末考试完了再还给学生。”刘老师算了算说,她平均一个月要没收四部手机。家长:给孩子配手机是为了联系方便。
手机没收上来后,多数家长都会急匆匆地找到老师,要求把手机归还给孩子。他们称:“给孩子配手机就是为了方便和孩子联系。”
另一所高中的王老师告诉记者,手机普及率高了,价格也较便宜,于是家长纷纷给孩子配备手机。但家长没想到,孩子使用手机的用途常常与自己的意愿相违背。不少学生利用手机谈情说爱,没心思学习。
学生:使用手机是很正常的事。
“凭什么中学生就不能使用手机?”采访时,一名高中男生质疑道:“学校的IC卡电话机不够使,还经常出毛病,使用手机既不用排队又便捷。”
据了解,我市不少中学明确规定,学生禁带手机入校。有的学校虽没有明文规定,但也经常口头提醒学生。“禁带手机的原因主要有两条,一是防止学生出现消费攀比现象,另一个就是怕影响学习。”一名老师说,事实上,学生朝这两个不良方向发展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专家:“硬禁”不可取,需要理性引导。
“硬性禁止学生使用手机是不可能有效的。”某中学高级教师王老师说,部分住读的学生为了方便和家人联系,所以才配备手机。有的学生家庭条件不错,买部手机使用也无可厚非。但对学生来说,使用手机的前提是不能影响学习。对老师来说,课堂上应坚决不允许学生使用手机。
随着越来越多的大中城市中学生拥有手机,手机短信这种方便快捷的交流方式,已经深入到他们的生活中。 高二学生张同学说,不久前对某些学校的800名中学生接收短信的情况进行调查后发现,垃圾短信正大量涌入校园,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中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六成短信是垃圾,去年暑假的一天,张同学和家人在饭店吃饭,有一群和他年龄相仿的人忽然打了起来,抡凳子、摔酒瓶,差点出了人命。事件的导火索是一位男同学发短信骚扰了一位女同学。
这些事使张同学深受触动,萌生了十分强烈的冲动:详细调查手机垃圾短信在中学生中泛滥和危害的情况,用自己的行动向不良垃圾短信宣战!
调查表明,中学生利用手机收、发短信次数与通话次数之比约为8:1,短信成了中学生与家人、同学交流的主要方式。在他们收、发的手机短信息中,约61%是与正常学习和生活无关的垃圾信息。这其中约64%是“有色”信息和无聊的整蛊、骚扰信息,此外还有封建迷信类、诈骗类信息等。
“我昨晚梦到你了:我们漫步在小河边,相互依偎着。你抬头凝视着我的眼睛,深情地吐出三个字——汪、汪、汪。”此类无聊的整蛊、骚扰信息是中学生接收、发送量最大的一类,有的学生甚至大量发送该类信息和同学“玩”。
“有色”信息是对中学生影响最大的一类垃圾信息。这类信息除了淫秽、色情信息外,也包括不适合中学生的成人笑话等信息。
此外,中学生经常收到的垃圾信息还有:恶意连环信,这类信息往往要求收到短信者再转发若干条,否则就被诅咒;诈骗类信息,这类信息有的谎称收到信息的人“中奖”了,有的谎称自己手头有“海关罚没车”,要低价出售,有的谎称“将此短信转发若干条即可获赠手机话费若干”等:“黑色商业”信息,这类信息有办证的,还有卖防盗解码器、迷幻药、窃听器、透视眼镜、透视麻将的等等。
当心手机变手雷。“这是一个古老的符咒,请在收到此消息后发给20个朋友,等发完后,5天内家中就会发生好事,不发将有一个月的霉运。”在调查中张同学发现,几乎所有的同学收到这样的短信后心里都不好受,总担心有什么事发生,其中一些同学连忙转发“以求心安”,但随之又很“内疚”。
垃圾短信正对中学生思想道德观念的树立、价值观的形成、积极生活态度的建立产生着不良影响。为此,年少的张为易大声疾呼:“手机,如果不善加利用,就不再是手机,而是手雷。”
中学生对未来充满了憧憬,渴望知道自己的人生追求最终能否实现,但封建迷信类的信息容易使他们产生错误的判断,要么放弃“命里本没有的”,要么坐等“命里本该有的”,将成败与命运联系起来。心理、情感测试类信息,容易使中学生靠“测试”来“解决问题”,成长中遇到的心理、情感问题得不到正确引导。恶意连环类信息,往往使接到的同学处在矛盾之中,要么自己一人苦恼,要么向同学朋友转嫁,影响正常的同学朋友关系。而诈骗和黑色商业类信息,则会使中学生对诚信这一做人准则产生怀疑,对社会产生片面认识。
可怕的是,中学生对垃圾短信对自身健康成长的危害并没有足够认识。调查中,将近一半的同学认为此类信息对自己“没有什么影响”,“只是发个短信、玩玩而已,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只有14%的同学认为“对自己有很大影响”。
由此可见高中生拿手机是有利有弊的!但是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带手机去学校大多都是会影响到学习的,所以建议高中生买手机是可以的,但是最好不要带去学校,并且不能影响到学习,因为读书才是最重要的
厦门市杏南中学 高一7班 邱少宏
现在有很多高中生拥有手机,并且把它带到学校去,这一现象是好还是坏,让我们来看看下面这则调查:“亲爱的,我在上课……”近日,我市某校高一的刘老师在课堂上没收一部手机,当时手机的主人正在给一名高一年的女生发短信。该老师犹豫:“该不该把这个学生的家长请到学校来?”惊人的消费:月话费超过400元。“现在学校将近有70%的学生在使用手机或小灵通。”刘老师告诉记者,尽管学校明文规定学生禁带手机入校,但还是有许多学生明目张胆地在校园里使用,甚至在课堂上偷偷发短信息。有的学生一个月的手机费竟有四五百元之多,比许多成年人还高。“只要发现学生在课堂上使用手机,一律没收。期末考试完了再还给学生。”刘老师算了算说,她平均一个月要没收四部手机。家长:给孩子配手机是为了联系方便。
手机没收上来后,多数家长都会急匆匆地找到老师,要求把手机归还给孩子。他们称:“给孩子配手机就是为了方便和孩子联系。”
另一所高中的王老师告诉记者,手机普及率高了,价格也较便宜,于是家长纷纷给孩子配备手机。但家长没想到,孩子使用手机的用途常常与自己的意愿相违背。不少学生利用手机谈情说爱,没心思学习。
学生:使用手机是很正常的事。
“凭什么中学生就不能使用手机?”采访时,一名高中男生质疑道:“学校的IC卡电话机不够使,还经常出毛病,使用手机既不用排队又便捷。”
据了解,我市不少中学明确规定,学生禁带手机入校。有的学校虽没有明文规定,但也经常口头提醒学生。“禁带手机的原因主要有两条,一是防止学生出现消费攀比现象,另一个就是怕影响学习。”一名老师说,事实上,学生朝这两个不良方向发展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专家:“硬禁”不可取,需要理性引导。
“硬性禁止学生使用手机是不可能有效的。”某中学高级教师王老师说,部分住读的学生为了方便和家人联系,所以才配备手机。有的学生家庭条件不错,买部手机使用也无可厚非。但对学生来说,使用手机的前提是不能影响学习。对老师来说,课堂上应坚决不允许学生使用手机。
随着越来越多的大中城市中学生拥有手机,手机短信这种方便快捷的交流方式,已经深入到他们的生活中。 高二学生张同学说,不久前对某些学校的800名中学生接收短信的情况进行调查后发现,垃圾短信正大量涌入校园,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中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六成短信是垃圾,去年暑假的一天,张同学和家人在饭店吃饭,有一群和他年龄相仿的人忽然打了起来,抡凳子、摔酒瓶,差点出了人命。事件的导火索是一位男同学发短信骚扰了一位女同学。
这些事使张同学深受触动,萌生了十分强烈的冲动:详细调查手机垃圾短信在中学生中泛滥和危害的情况,用自己的行动向不良垃圾短信宣战!
调查表明,中学生利用手机收、发短信次数与通话次数之比约为8:1,短信成了中学生与家人、同学交流的主要方式。在他们收、发的手机短信息中,约61%是与正常学习和生活无关的垃圾信息。这其中约64%是“有色”信息和无聊的整蛊、骚扰信息,此外还有封建迷信类、诈骗类信息等。
“我昨晚梦到你了:我们漫步在小河边,相互依偎着。你抬头凝视着我的眼睛,深情地吐出三个字——汪、汪、汪。”此类无聊的整蛊、骚扰信息是中学生接收、发送量最大的一类,有的学生甚至大量发送该类信息和同学“玩”。
“有色”信息是对中学生影响最大的一类垃圾信息。这类信息除了淫秽、色情信息外,也包括不适合中学生的成人笑话等信息。
此外,中学生经常收到的垃圾信息还有:恶意连环信,这类信息往往要求收到短信者再转发若干条,否则就被诅咒;诈骗类信息,这类信息有的谎称收到信息的人“中奖”了,有的谎称自己手头有“海关罚没车”,要低价出售,有的谎称“将此短信转发若干条即可获赠手机话费若干”等:“黑色商业”信息,这类信息有办证的,还有卖防盗解码器、迷幻药、窃听器、透视眼镜、透视麻将的等等。
当心手机变手雷。“这是一个古老的符咒,请在收到此消息后发给20个朋友,等发完后,5天内家中就会发生好事,不发将有一个月的霉运。”在调查中张同学发现,几乎所有的同学收到这样的短信后心里都不好受,总担心有什么事发生,其中一些同学连忙转发“以求心安”,但随之又很“内疚”。
垃圾短信正对中学生思想道德观念的树立、价值观的形成、积极生活态度的建立产生着不良影响。为此,年少的张为易大声疾呼:“手机,如果不善加利用,就不再是手机,而是手雷。”
中学生对未来充满了憧憬,渴望知道自己的人生追求最终能否实现,但封建迷信类的信息容易使他们产生错误的判断,要么放弃“命里本没有的”,要么坐等“命里本该有的”,将成败与命运联系起来。心理、情感测试类信息,容易使中学生靠“测试”来“解决问题”,成长中遇到的心理、情感问题得不到正确引导。恶意连环类信息,往往使接到的同学处在矛盾之中,要么自己一人苦恼,要么向同学朋友转嫁,影响正常的同学朋友关系。而诈骗和黑色商业类信息,则会使中学生对诚信这一做人准则产生怀疑,对社会产生片面认识。
可怕的是,中学生对垃圾短信对自身健康成长的危害并没有足够认识。调查中,将近一半的同学认为此类信息对自己“没有什么影响”,“只是发个短信、玩玩而已,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只有14%的同学认为“对自己有很大影响”。
由此可见高中生拿手机是有利有弊的!但是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带手机去学校大多都是会影响到学习的,所以建议高中生买手机是可以的,但是最好不要带去学校,并且不能影响到学习,因为读书才是最重要的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