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的人文环境 10
展开全部
海南人文环境审视
匆匆的,“台湾的鲁迅”柏杨先生病逝就将半年了,如今重温自己几年前关于《柏杨全传》的读书摘录、再读他的那本曾一度令国人极为忌讳的著作《丑陋的中国人》,不禁黯然感怀,遂作《悼念柏杨先生》一诗:
假如,我这样说了:/雪的白是假的/——融化为水/便现出它本来的颜色
保准——/话音刚落就有/千石万箭/投射向我!
几天前,一向故土悲情颇浓的海南诗人江枫先生突然对我说:“美德,让我走向绝症,因为这个地方太贫乏——教育之贫乏,人文之贫乏。”闻言,我一时不解,进而问之,他只寥寥地回复道:“当我在思考美德时,别人却在街上大摇大摆地丢香蕉皮。”这下,恍然之间我明白了他的意思——读得出来,他的字里行间满是无奈与失望。
说到海南,人们的第一感觉是:那是个好地方。去过海南的人,或从媒介上见识海南的人,无不对它留下了深刻印象:高大的椰子树、碧绿的大海、湛蓝的天空、洁白的云朵……的确,海南岛无愧于被誉为“迷人之岛”——虽不敢说风光旖旎四季如春,但美丽的风景、宜人的气候令各地游客流连忘返;此外,种类繁多的新鲜水果更是让人们大饱口福。
谈及自然环境及气候,海南省作为全国最年轻的省份,的确有其骄人的一面。然而,正因为它的年轻,较之与其他省份,其人文环境显得“底子”太薄了。对此,我曾在《字里行间拾智慧(之四)》一文中这样写道:
我来自南国的岛屿之省,深知由于地处偏远、信息闭塞等因素,在孤岛意识的文化中生长的人们,总有一种“月是故乡明”的思想狭隘。而我,为了在一定程度上摆脱这种缺欠,曾“豪迈地”写下了一首小诗《无声的告别》:“故乡呵,请你谅解/我要暂时将你淡忘//扬长而去——/这是在上路啊!”
这是我在读古西班牙哲学家格拉西安的《杜绝地域流弊》一文之后,深有感触写下的。说到海南长久以来存在的“地域流弊”(或曰“地域缺欠”),身为土生土长的海南人,我深有体会,归结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风土人情。说到风俗习惯,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各具特色,不可比较,更不可褒贬。然而说到风土人情,以“好逸恶劳”来评价海南人虽言之过重,但也有其恰当之处。纵观世界各地,没有哪个地方像海南这样到处都是槟榔摊和茶点馆,女人三个一伙无所事事玩扑克赢小钱、男人五个一群高谈阔论买彩票中大奖。而在乡下,农夫将田地犁完耙好后,接下来的活计就由妇女一手操劳。难怪有人说海南的女人最不漂亮,皮肤被太阳晒得黝黑黝黑的。虽说海南四季无冬、一年三熟,但因嫌辛苦,却只耕种两季;此外,只要一是危险作业,可以说从无海南人做之。
二、整体排外。上海人的“排外情结”早已根深蒂固,相比起来,海南人的“排外情结”也不出其右。不过不同的是,海南人并非排斥外地人在海南本土创业或居住,而是强烈反对自家的子女娶嫁省外的媳妇或女婿。考究起来,这是由于地理因素而产生的传统观念——之所以不许嫁,原本是因交通不便、渡海不易,出嫁之后与其父母有如“生离死别”之隔;之所以不许娶,是因内陆与岛屿两者之间的文化差异甚大,常有女方因融入不了而夫妻离婚告终,久而久之让家长们形成了“不可靠”之感。如今,虽然岛内外交通早已通畅,但海南人却没有与时俱进,这些传统观念仍旧代代相传。
三、人才严重缺乏。海南省作为全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其身份有如湖北省一样有些尴尬——“中部崛起”的口号喊过一波又一波,过后却归于平静。虽然湖北省各高校每一年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的人才,但很大一部分学生毕业后“各奔前程”,没有留在当地从业。海南省亦然,每一年前往内地深造的学子不计其数,但他们毕业后从业的情形无非就这样三种:(1)回海南本土从业的,这类人一般是独生子女,为父母强烈要求使然;(2)不愿回去的,这类人因海南本土劳动报酬整体较低,没有吸引力(一千多元的工资水平在海南省非常普遍)。(3)欲回不能的。这类人怀抱“报国之情”,无奈因本土待遇太低,且职业发展前景暗淡,深感失望之余只好委身于外。
四、教育水平较低。虽然家长们供养子女读书的观念普遍很强,但海南省教育水平较低,这是不争的事实,加之有一些初中、高中学校教学质量较差,在校园里学生打架的现象屡有发生;而在一些乡镇,辍学在家的青少年吸毒成风。更甚的是,即便是在省外接受高等教育的海南学子,也摆脱不了一贯来积重难返的陋习,有的不学无术、有的醉心玩乐、有的惹事生非……要是谁被“欺负”了,便把老乡们召集起来“讲义气”地群而攻之,并津津乐道这就是“齐心”、“团结”。
……之所以写下这些文字,是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最后,引用古罗马哲学家奥勒留皇帝说过的一句话作结:“如果国家被损害,你不要对损害国家的人愤怒,而是向他展示他的错误。”
网址:http://bbs.yinsha.com/bbs.php?mode=show_topic&gid=56&bid=2008090219005959
匆匆的,“台湾的鲁迅”柏杨先生病逝就将半年了,如今重温自己几年前关于《柏杨全传》的读书摘录、再读他的那本曾一度令国人极为忌讳的著作《丑陋的中国人》,不禁黯然感怀,遂作《悼念柏杨先生》一诗:
假如,我这样说了:/雪的白是假的/——融化为水/便现出它本来的颜色
保准——/话音刚落就有/千石万箭/投射向我!
几天前,一向故土悲情颇浓的海南诗人江枫先生突然对我说:“美德,让我走向绝症,因为这个地方太贫乏——教育之贫乏,人文之贫乏。”闻言,我一时不解,进而问之,他只寥寥地回复道:“当我在思考美德时,别人却在街上大摇大摆地丢香蕉皮。”这下,恍然之间我明白了他的意思——读得出来,他的字里行间满是无奈与失望。
说到海南,人们的第一感觉是:那是个好地方。去过海南的人,或从媒介上见识海南的人,无不对它留下了深刻印象:高大的椰子树、碧绿的大海、湛蓝的天空、洁白的云朵……的确,海南岛无愧于被誉为“迷人之岛”——虽不敢说风光旖旎四季如春,但美丽的风景、宜人的气候令各地游客流连忘返;此外,种类繁多的新鲜水果更是让人们大饱口福。
谈及自然环境及气候,海南省作为全国最年轻的省份,的确有其骄人的一面。然而,正因为它的年轻,较之与其他省份,其人文环境显得“底子”太薄了。对此,我曾在《字里行间拾智慧(之四)》一文中这样写道:
我来自南国的岛屿之省,深知由于地处偏远、信息闭塞等因素,在孤岛意识的文化中生长的人们,总有一种“月是故乡明”的思想狭隘。而我,为了在一定程度上摆脱这种缺欠,曾“豪迈地”写下了一首小诗《无声的告别》:“故乡呵,请你谅解/我要暂时将你淡忘//扬长而去——/这是在上路啊!”
这是我在读古西班牙哲学家格拉西安的《杜绝地域流弊》一文之后,深有感触写下的。说到海南长久以来存在的“地域流弊”(或曰“地域缺欠”),身为土生土长的海南人,我深有体会,归结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风土人情。说到风俗习惯,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各具特色,不可比较,更不可褒贬。然而说到风土人情,以“好逸恶劳”来评价海南人虽言之过重,但也有其恰当之处。纵观世界各地,没有哪个地方像海南这样到处都是槟榔摊和茶点馆,女人三个一伙无所事事玩扑克赢小钱、男人五个一群高谈阔论买彩票中大奖。而在乡下,农夫将田地犁完耙好后,接下来的活计就由妇女一手操劳。难怪有人说海南的女人最不漂亮,皮肤被太阳晒得黝黑黝黑的。虽说海南四季无冬、一年三熟,但因嫌辛苦,却只耕种两季;此外,只要一是危险作业,可以说从无海南人做之。
二、整体排外。上海人的“排外情结”早已根深蒂固,相比起来,海南人的“排外情结”也不出其右。不过不同的是,海南人并非排斥外地人在海南本土创业或居住,而是强烈反对自家的子女娶嫁省外的媳妇或女婿。考究起来,这是由于地理因素而产生的传统观念——之所以不许嫁,原本是因交通不便、渡海不易,出嫁之后与其父母有如“生离死别”之隔;之所以不许娶,是因内陆与岛屿两者之间的文化差异甚大,常有女方因融入不了而夫妻离婚告终,久而久之让家长们形成了“不可靠”之感。如今,虽然岛内外交通早已通畅,但海南人却没有与时俱进,这些传统观念仍旧代代相传。
三、人才严重缺乏。海南省作为全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其身份有如湖北省一样有些尴尬——“中部崛起”的口号喊过一波又一波,过后却归于平静。虽然湖北省各高校每一年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的人才,但很大一部分学生毕业后“各奔前程”,没有留在当地从业。海南省亦然,每一年前往内地深造的学子不计其数,但他们毕业后从业的情形无非就这样三种:(1)回海南本土从业的,这类人一般是独生子女,为父母强烈要求使然;(2)不愿回去的,这类人因海南本土劳动报酬整体较低,没有吸引力(一千多元的工资水平在海南省非常普遍)。(3)欲回不能的。这类人怀抱“报国之情”,无奈因本土待遇太低,且职业发展前景暗淡,深感失望之余只好委身于外。
四、教育水平较低。虽然家长们供养子女读书的观念普遍很强,但海南省教育水平较低,这是不争的事实,加之有一些初中、高中学校教学质量较差,在校园里学生打架的现象屡有发生;而在一些乡镇,辍学在家的青少年吸毒成风。更甚的是,即便是在省外接受高等教育的海南学子,也摆脱不了一贯来积重难返的陋习,有的不学无术、有的醉心玩乐、有的惹事生非……要是谁被“欺负”了,便把老乡们召集起来“讲义气”地群而攻之,并津津乐道这就是“齐心”、“团结”。
……之所以写下这些文字,是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最后,引用古罗马哲学家奥勒留皇帝说过的一句话作结:“如果国家被损害,你不要对损害国家的人愤怒,而是向他展示他的错误。”
网址:http://bbs.yinsha.com/bbs.php?mode=show_topic&gid=56&bid=2008090219005959
参考资料: 作者地址:十堰市兴丽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李宗世
展开全部
海南岛是中国唯一的热带海岛省份,被称为世界上“少有的几块未被污染的净土”。岛上四季常,森林覆盖率超过50%。海南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阳光、海水、沙滩、绿色、空气五大旅游要素俱全,具有得天独厚的热带海岛自然风光。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情。
海南省的居民,分属于汉、黎、苗、回、藏、彝、壮、满、侗、瑶、白、泰、佤、畲、水、京、土、蒙古、布依、朝鲜、土家、哈尼、僳僳、高山、锡伯、门巴、纳西、仫佬、哈萨克、鄂伦春等30多个民族。世居的有黎、苗、回、汉等族。千百年来,古朴独特的民族风情使本岛社会风貌显得更加丰富多彩。其中最具有特色的便是黎族与苗族的生活习俗。 据历史记载,黎族是海南的土著民族。 早在远古时代,黎族同胞就在这块土地上刀耕火种,民族风情质朴、敦厚,长久以来就以独特的民族文化和绚丽的织锦工艺著称于世。黎族同胞主要聚居在五指山区地势较平的山麓或临河的盆地,村寨大小不等,错落有致。低矮的茅草房掩映在严严实实的椰子树与槟椰树间,树的空隙间用竹篱笆围成小块菜地,各色蔬菜娇嫩欲滴。清澈的小溪淙淙流过房前,让人有“走进山间别墅”的感觉。槟椰是黎胞走亲访友的贵重礼物,以数目多少表示情意厚薄。
海南省的居民包括汉、黎、苗、回、彝、侗、瑶等30多个民族。世居的有黎、苗、回、汉等族。千百年来,古朴独特的民族风情使本岛社会风貌显得丰富多彩。其中最具有特色的便是黎族的生活习俗。
黎族是海南的土著民族,他们世代聚居在海南岛中部五指山区及西南部,现有人口130余万。黎族的语言属于汉藏语系壮侗语族的黎语支,文化特征与我国南方的壮族和布依族有着密切的渊源。黎族又分杞、孝、润、赛和美孚五个支族。
黎族村落多位于山谷坡地或山间盆地之中,村寨周围长有茂密的树木或刺竹。黎族传统住宅以茅舍为屋,称为“船形茅草屋”,传说黎族的祖先是乘船渡海而来的,所以住船形屋被作为传统保留了下来。黎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每逢喜庆佳节,黎族男女要相互对歌或载歌载舞通宵达旦。每年农历“三月三”是黎族的传统节日,黎族人民都要举行隆重的庆祝活动。
黎族人很早就掌握了纺织技术。元代女纺织家黄道婆就是从黎族人那里学到了先进的棉纺技术。黎族人织的黎锦一般以黑、棕为基本色调,青、红、白、蓝、黄等色相间,花纹图案有人物、动物、植物、山水和吉祥物等等。黎族的传统服饰为男子缠红色或黑色头巾,上衣开襟,布巾缚腰;妇女的服饰各支系不同,但筒裙是她们共同的服饰。
海南岛有丰富的民间文化,衍生了许多独特的民间节庆活动。
每逢农历正月十五的晚上,在海南琼山市将举行一年一度风情独具的换花节。每年农历二月初九至十九,琼山市新坡镇和全省不少地方,举行一次为期四天的“军坡节”。这是纪念冼夫人而举行的民间奉祀活动。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是黎族青年男女追求爱情和幸福的传统佳节。海南黎族、苗族都有欢度“三月三”的习俗。每年3月下旬或4月上旬(农历“三月三”期间)均举行海南国际椰子节,它是融旅游、文化、民俗、体育、经贸于一体的大型旅游文化节庆活动。 每年中秋为儋州民间歌节。歌节的主要活动内容是儋州山歌、调声对歌比赛和“赏月”等项目。每年十一月下旬举办的“海南欢乐节”。
这些都是对海南省的介绍,都是好的呀,海南人民的热情好客以及在中国别树一帜的海岛风情都是民族文化里很重要的一部分。
海南省的居民,分属于汉、黎、苗、回、藏、彝、壮、满、侗、瑶、白、泰、佤、畲、水、京、土、蒙古、布依、朝鲜、土家、哈尼、僳僳、高山、锡伯、门巴、纳西、仫佬、哈萨克、鄂伦春等30多个民族。世居的有黎、苗、回、汉等族。千百年来,古朴独特的民族风情使本岛社会风貌显得更加丰富多彩。其中最具有特色的便是黎族与苗族的生活习俗。 据历史记载,黎族是海南的土著民族。 早在远古时代,黎族同胞就在这块土地上刀耕火种,民族风情质朴、敦厚,长久以来就以独特的民族文化和绚丽的织锦工艺著称于世。黎族同胞主要聚居在五指山区地势较平的山麓或临河的盆地,村寨大小不等,错落有致。低矮的茅草房掩映在严严实实的椰子树与槟椰树间,树的空隙间用竹篱笆围成小块菜地,各色蔬菜娇嫩欲滴。清澈的小溪淙淙流过房前,让人有“走进山间别墅”的感觉。槟椰是黎胞走亲访友的贵重礼物,以数目多少表示情意厚薄。
海南省的居民包括汉、黎、苗、回、彝、侗、瑶等30多个民族。世居的有黎、苗、回、汉等族。千百年来,古朴独特的民族风情使本岛社会风貌显得丰富多彩。其中最具有特色的便是黎族的生活习俗。
黎族是海南的土著民族,他们世代聚居在海南岛中部五指山区及西南部,现有人口130余万。黎族的语言属于汉藏语系壮侗语族的黎语支,文化特征与我国南方的壮族和布依族有着密切的渊源。黎族又分杞、孝、润、赛和美孚五个支族。
黎族村落多位于山谷坡地或山间盆地之中,村寨周围长有茂密的树木或刺竹。黎族传统住宅以茅舍为屋,称为“船形茅草屋”,传说黎族的祖先是乘船渡海而来的,所以住船形屋被作为传统保留了下来。黎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每逢喜庆佳节,黎族男女要相互对歌或载歌载舞通宵达旦。每年农历“三月三”是黎族的传统节日,黎族人民都要举行隆重的庆祝活动。
黎族人很早就掌握了纺织技术。元代女纺织家黄道婆就是从黎族人那里学到了先进的棉纺技术。黎族人织的黎锦一般以黑、棕为基本色调,青、红、白、蓝、黄等色相间,花纹图案有人物、动物、植物、山水和吉祥物等等。黎族的传统服饰为男子缠红色或黑色头巾,上衣开襟,布巾缚腰;妇女的服饰各支系不同,但筒裙是她们共同的服饰。
海南岛有丰富的民间文化,衍生了许多独特的民间节庆活动。
每逢农历正月十五的晚上,在海南琼山市将举行一年一度风情独具的换花节。每年农历二月初九至十九,琼山市新坡镇和全省不少地方,举行一次为期四天的“军坡节”。这是纪念冼夫人而举行的民间奉祀活动。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是黎族青年男女追求爱情和幸福的传统佳节。海南黎族、苗族都有欢度“三月三”的习俗。每年3月下旬或4月上旬(农历“三月三”期间)均举行海南国际椰子节,它是融旅游、文化、民俗、体育、经贸于一体的大型旅游文化节庆活动。 每年中秋为儋州民间歌节。歌节的主要活动内容是儋州山歌、调声对歌比赛和“赏月”等项目。每年十一月下旬举办的“海南欢乐节”。
这些都是对海南省的介绍,都是好的呀,海南人民的热情好客以及在中国别树一帜的海岛风情都是民族文化里很重要的一部分。
参考资料: http://baike.baidu.com/view/28355.html?wtp=tt#3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