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过美术绘画内容分析幼儿心理状态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幼儿绘画是幼儿美术活动的主要形式,它是幼儿用笔在纸上,通过造型、设色、构图等手段,表现出一定的可视的形象的美术活动。它具有幼儿独特的表现特征。幼儿绘画的发展一般可分为两个阶段,即“涂鸦期”和“形象期”。
(一)、涂鸦期 (突出特点:幼儿没有明确我绘画构思和目的,以游戏的形式进行活动,画出的线条轻淡、杂乱、不成形。)
(二)、形象期
(幼儿已经具有初步的绘画构思,能有目的、意识地进行绘画,画的形象也基本成形。同时,对于物体形象和颜色的表现和相互关系的处理也开始有明显发展。)
由造型、构图、用色三方面构成。一般来说,外向的幼儿经常使用多种色彩,其中主要是红、黄、白、橘色;内向的儿童只使用少数的颜色,他们一、二种颜色就会满足,其中主要用蓝、绿、紫、黑色或者灰色;充分适应社会而且个性安定的幼儿会使用四到六种颜色。单纯的从色彩解释没用绝对的答案,但一般的倾向显示温暖的颜色表示平衡发展,使用较暗颜色的幼儿表示有悲伤及敌对的倾向,使用浅弱颜色的幼儿显示情绪尚未成熟或者身体不适,当然,在探讨幼儿的色彩象征时,也要考虑其他方面的原因。
二、幼儿心理发展与美术绘画表现的关系
每个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都是不一样的,有快有慢;有好有坏;有喜有优;有悲有乐;然而幼儿绘画内容每个时期的每个画面也是不一样的,它能表现出不同的意义。幼儿不同的心理状态会绘画出不同的画面,幼儿愿意和喜欢通过美术活动来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想法。美术活动是幼儿表达行为的第二语言,它可以让幼儿在活动中体验快乐。幼儿绘画和幼儿心理发展是息息相关的,二者可以起到互助的作用,我们可以通过幼儿画面去纠正幼儿的不良情绪及心理,教师和家长也可以利用绘画来培养幼儿的健康心理,所以绘画和心理发展是相辅相成的。
画面的内容(包括用色方面、线条、形状、大小、画面构图、画面整体布局)可以表现出幼儿的心理状态、情绪状态。学前儿童心理变化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的进步性,要时常关注幼儿心理变化才能培养出幼儿健康的心理,当然,绘画就是一种很好的方式,不管是从培养还是纠正幼儿心理情况来说,这都是一种很好的方式方法。所以,通过画面观察幼儿心理发展状态也是很多幼教老师应该注意的。
三、从美术绘画内容分析幼儿心理状态
每个幼儿都喜欢美术绘画,对孩子来说,美术首先是孩子自我表现的一种方式。在他们的年龄,他们根本不懂如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然而美术绘画给他们创造了机会。幼儿美术绘画的价值在于它不仅培养了幼儿的审美能力,同时也赋予了幼儿主动学习和发展创造能力的机会,培养了幼儿的心理发展。美术绘画活动又是审美教育的重要内容,美术绘画活动是培养和训练幼儿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使幼儿情感在绘画作品中得以表达。
不可否认,任何人对这个世界都有自已独到的见解和看法,孩子也不例外。仔细分析他们的画,可以看到孩子对这个世界的解释是十分夸张和有趣的。让他们画妈妈,他们通常会把妈妈画成有一头大波浪的头发,有一张红红的嘴巴,还要提一只篮子,因为在他们的心中认为妈妈是世界上最漂亮的,妈妈会去小菜场买菜,所以要提一个菜篮子才符合形象。
幼儿个人的性格和脾气会在绘画中的表现。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已经证明,色彩的选择和运用可以反映一个孩子的性格和身体状况。在美术课上,我仔细分析过孩子的作品结果发现,性格外向和大多数女孩子喜欢用红色,而喜欢蓝色的孩子当中大多数不善于交往而且性格内向。他们不喜欢和别人交流,喜欢沉浸在自已的空间里,多数脾气古怪。喜欢用色彩鲜艳的幼儿一般性格比较开朗。而较为调皮的男孩子喜欢话超人、房子和一些机器类的物体;较为平静的男孩子喜欢画房子、人物和与家人出游的画。较为活泼的女孩子喜欢花鲜艳的画面,画面较为复杂;较为斯文的女孩子一般喜欢画花朵、小草、蓝天白云、和人物。总的说来,看待一个孩子的绘画内容,除了根据所学的到知识外,更重要是用心去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因为美术不单单是美的一种体现方式,而是它在孩子身上更多用来表达思想,交流体验的方式。
幼儿常常把生活中遇到的愉快或不愉快的事情通过绘画表现出来。幼儿的情绪常带有明显的情境性,容易根据外在情境的改变而变化,不同的情绪也可以在短时间内互换。幼儿绘画不仅是幼儿与幼儿之间沟通的第二语言,也是让老师和家长了解他们的第二语言。除了生理原因,幼儿周围生活和环境是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主要原因。所以说,画面可以诠释幼儿的心理状态。一位精神医生说过,在儿童绘画与游戏中,可以看出幼儿的动作发展、情绪反应、人际关系等重要指标。幼儿的画面是抒发自己情感的地方,其内容表达了幼儿当时的心理状况,幼儿的健康成长不是单独建立在学校的基础上的,更主要因素是家庭环境的影响,只有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合作,家长和教师都应多观察、关心幼儿,及时纠正幼儿有偏差的心理,解决幼儿情绪问题,从而使幼儿心理、生理健康发展。这才能创造一个健康快乐的环境给幼儿,让幼儿健康成长。
(一)、涂鸦期 (突出特点:幼儿没有明确我绘画构思和目的,以游戏的形式进行活动,画出的线条轻淡、杂乱、不成形。)
(二)、形象期
(幼儿已经具有初步的绘画构思,能有目的、意识地进行绘画,画的形象也基本成形。同时,对于物体形象和颜色的表现和相互关系的处理也开始有明显发展。)
由造型、构图、用色三方面构成。一般来说,外向的幼儿经常使用多种色彩,其中主要是红、黄、白、橘色;内向的儿童只使用少数的颜色,他们一、二种颜色就会满足,其中主要用蓝、绿、紫、黑色或者灰色;充分适应社会而且个性安定的幼儿会使用四到六种颜色。单纯的从色彩解释没用绝对的答案,但一般的倾向显示温暖的颜色表示平衡发展,使用较暗颜色的幼儿表示有悲伤及敌对的倾向,使用浅弱颜色的幼儿显示情绪尚未成熟或者身体不适,当然,在探讨幼儿的色彩象征时,也要考虑其他方面的原因。
二、幼儿心理发展与美术绘画表现的关系
每个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都是不一样的,有快有慢;有好有坏;有喜有优;有悲有乐;然而幼儿绘画内容每个时期的每个画面也是不一样的,它能表现出不同的意义。幼儿不同的心理状态会绘画出不同的画面,幼儿愿意和喜欢通过美术活动来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想法。美术活动是幼儿表达行为的第二语言,它可以让幼儿在活动中体验快乐。幼儿绘画和幼儿心理发展是息息相关的,二者可以起到互助的作用,我们可以通过幼儿画面去纠正幼儿的不良情绪及心理,教师和家长也可以利用绘画来培养幼儿的健康心理,所以绘画和心理发展是相辅相成的。
画面的内容(包括用色方面、线条、形状、大小、画面构图、画面整体布局)可以表现出幼儿的心理状态、情绪状态。学前儿童心理变化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的进步性,要时常关注幼儿心理变化才能培养出幼儿健康的心理,当然,绘画就是一种很好的方式,不管是从培养还是纠正幼儿心理情况来说,这都是一种很好的方式方法。所以,通过画面观察幼儿心理发展状态也是很多幼教老师应该注意的。
三、从美术绘画内容分析幼儿心理状态
每个幼儿都喜欢美术绘画,对孩子来说,美术首先是孩子自我表现的一种方式。在他们的年龄,他们根本不懂如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然而美术绘画给他们创造了机会。幼儿美术绘画的价值在于它不仅培养了幼儿的审美能力,同时也赋予了幼儿主动学习和发展创造能力的机会,培养了幼儿的心理发展。美术绘画活动又是审美教育的重要内容,美术绘画活动是培养和训练幼儿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使幼儿情感在绘画作品中得以表达。
不可否认,任何人对这个世界都有自已独到的见解和看法,孩子也不例外。仔细分析他们的画,可以看到孩子对这个世界的解释是十分夸张和有趣的。让他们画妈妈,他们通常会把妈妈画成有一头大波浪的头发,有一张红红的嘴巴,还要提一只篮子,因为在他们的心中认为妈妈是世界上最漂亮的,妈妈会去小菜场买菜,所以要提一个菜篮子才符合形象。
幼儿个人的性格和脾气会在绘画中的表现。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已经证明,色彩的选择和运用可以反映一个孩子的性格和身体状况。在美术课上,我仔细分析过孩子的作品结果发现,性格外向和大多数女孩子喜欢用红色,而喜欢蓝色的孩子当中大多数不善于交往而且性格内向。他们不喜欢和别人交流,喜欢沉浸在自已的空间里,多数脾气古怪。喜欢用色彩鲜艳的幼儿一般性格比较开朗。而较为调皮的男孩子喜欢话超人、房子和一些机器类的物体;较为平静的男孩子喜欢画房子、人物和与家人出游的画。较为活泼的女孩子喜欢花鲜艳的画面,画面较为复杂;较为斯文的女孩子一般喜欢画花朵、小草、蓝天白云、和人物。总的说来,看待一个孩子的绘画内容,除了根据所学的到知识外,更重要是用心去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因为美术不单单是美的一种体现方式,而是它在孩子身上更多用来表达思想,交流体验的方式。
幼儿常常把生活中遇到的愉快或不愉快的事情通过绘画表现出来。幼儿的情绪常带有明显的情境性,容易根据外在情境的改变而变化,不同的情绪也可以在短时间内互换。幼儿绘画不仅是幼儿与幼儿之间沟通的第二语言,也是让老师和家长了解他们的第二语言。除了生理原因,幼儿周围生活和环境是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主要原因。所以说,画面可以诠释幼儿的心理状态。一位精神医生说过,在儿童绘画与游戏中,可以看出幼儿的动作发展、情绪反应、人际关系等重要指标。幼儿的画面是抒发自己情感的地方,其内容表达了幼儿当时的心理状况,幼儿的健康成长不是单独建立在学校的基础上的,更主要因素是家庭环境的影响,只有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合作,家长和教师都应多观察、关心幼儿,及时纠正幼儿有偏差的心理,解决幼儿情绪问题,从而使幼儿心理、生理健康发展。这才能创造一个健康快乐的环境给幼儿,让幼儿健康成长。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