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中德军库尔斯克会战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德国闪击波兰第2次世界大战爆发,随后德国的装甲战车,很快就贡献了法国,捷克斯洛伐克等地,之后德军进攻苏联,最开始也是一路势如破竹,打的苏军节节败退,溃不成军,但很快苏联迎来了冬天,德军的冬天也到来了,我们知道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成为二战的关键转折点,在此前,苏德在场也爆发了一场大型会战,库尔斯克大会战。
很明显,我们现在已经知晓这场会战的输赢,苏军胜利了,而号称战无不胜的德国却输了,具体原因我们来看一看,库尔斯克会战爆发于1943年7月5日,结束于当年的8月27日,战争持续了将近两个月,而这场战争也成为苏德战场的风水岭,也就是说在此之前德军是在上风的,但此战之后,德军再也未能发动大规模的战役,并且德国失去了在苏德战场的主动权,风水轮流转,德军开始在苏德战场被动挨打,那么这场战争的局势究竟是怎样扭转的呢?在此前,德军一直处于进攻状态,由于苏军没有形成完整的战略部署,所以没能招架得住德军的进攻,但此后随着时间来到了7月份,苏德双方方开始进入僵持局面,由于苏德两方的主要指挥官,都有着极强的进取心,他们都想通过一场大的战争,改变整个战场的态势,也就是说双方都明白对方心里想干什么,只不过只需要等待最高统帅下达命令而已。
随后德军的总司令克鲁格元帅向希特勒表示请示,在请示中,有人持反对态度认为德军的装甲力量不够,不足以支撑庞大的战役,但此时的希特勒抱着赌徒的心态,希特勒在想,只要有三成的把握他都敢去执行,于是,他同意了克鲁格元帅的请示,而这个计划被称为堡垒计划,往后由于德军太过自信,而对于战场的实际分析又不是很清楚,因此盲目进攻之后,德国很快陷入了泥潭,在这个阶段里,德国寸土未得,并且损兵折将,损失惨重,就这样双方僵持了两个月,随着苏联冬天的到来,苏军开始进入反攻时间,就这样库尔斯克会战德军失败了,当然具体的事情是很复杂的,但主要原因还是由于希特勒的赌徒心态。
就兵力和武器装备的数量来讲,苏军有巨大优势,德军虽然再装备的质量和人员素质上有优势,但是这种优势弥补不了数量上的劣势。
第二,在战略上,最开始库尔斯克战役可能是个好计划,在突出部利用装甲集群快突破苏军战线,然后发挥德军闪电战的优势在机动战中穿插分割苏军。
但是实际操作上,由于各种原因,这个计划一拖再拖,导致苏军识破了德军的意图,在库尔斯克修建大量工事,配合反坦克炮来消耗德军兵力,然后再用坦克集群反击。
所以说,时间的差异使库尔斯克战役从最开始的突破战,变成了攻坚战,而后者正好是德军的劣势。只有在大规模机动战上,才能发挥德军素质高,装备精良,机动力强,多兵种配合熟练的特点。
在已经失去的作战时机的情况下,发动战役本身就是个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