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曹操是奸雄?

奸雄是什么意思?曹操那么有才,为什么不说他是枭雄,而是奸雄?... 奸雄是什么意思?曹操那么有才,为什么不说他是枭雄,而是奸雄? 展开
 我来答
匿名用户
2013-12-05
展开全部
对曹操,一直以来我都比较崇拜。如果说到中国历史上真正意义上的英雄,我想曹操肯定是可以名列前茅的。数千年以来,崇拜曹操的人不计其数,对他的评价也褒贬不一,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就是鲁迅那句话,“他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

在《三国》当中,曹操被作为一个奸雄的典型来对待了,这是不公平的。这一点也有原因。一般而言,中国历史上都城设在北方的朝代,就会以直接继承曹魏的西晋司马炎的晋朝为正统。而定都在南方的,就会以刘备的蜀国为正统。明朝定都南京,罗贯中于是就取了刘备做正统。另外封建王朝一直认为不是同姓人篡位的就是乱臣贼子,曹丕废汉称魏,所以曹操也就背了另外一个骂名。在《三国》开篇没多久,作者就用一个名叫许韶的人物来评价他:“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也就是说,作者尽管对他抱有偏见,却还在对他的能力予以认同。治世,顾名思义,就是太平盛世,就是说,曹操这样的人,不论是清平盛世还是混混乱世,他都能在历史上有难以抹杀的一席之地。这说明了什么?首先曹操是有能力的,就是反对他的人在这一点也不得不承认。其次,他对待社会的态度是积极的,他寻求的是入世,而不是遁世。这点诸葛亮就比他不得。诸葛出生到了乱世,试想一个“不求闻达于诸侯的人”又何以能想象他在太平盛世有些什么作为呢?我想,能力与态度,决定这个人注定要成为一个英雄了。

据《三国志》记载,曹操小时侯“性聪敏,多机变”,喜欢打猎,终日游荡无度。有一次他的叔叔为此责怪他,他于是就装作劳累过度中了风,此后他的叔叔就不再勉强他努力了。曹操起家是靠举孝廉,后来就镇压黄巾起义,逐步靠近了封建统治集团的核心。当时东汉王朝已经走到了末途,外戚宦官专_政,军阀四处割据,战祸频仍,民不聊生。曹操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逐步树立起来了自己的势力。同时军阀势力的此消彼长也造成了小军阀的衰落和大军阀的合并。曹操在混乱中发挥自己的军事才能渐渐剪除了这些势力,他最可称道的一个战役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官渡之战。据《三国》记载,当时曹操人困马乏,已经很难支撑了。他的对手是拥有四世三公身份的河北大族出身的袁绍,无论从哪方面说,他都不占优势。可是有一个很偶然的因素帮了他。那时侯袁绍手下的一个谋士许攸因不满袁绍的刚愎自用投奔了他。据载许攸问曹操还有多少粮草,曹操说“一年”,许攸说怕未必,曹操又说“六月”,许攸说人言曹孟德奸雄,今日一见,果不其然。曹操于是附在许攸耳朵上,说粮只三月耳。许攸于是拂袖而去,道:“粮已尽矣”,终于道出了曹操的窘迫状况。这个故事反映了曹操的性格,也从侧面反映了他的才能。官渡之战奠定了曹操在北方的地位,也为他谋求进一步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曹操并未统一中国而结束战乱的局面,可是他对统一的贡献是不可抹杀的。相反,诸葛亮在此就有点阻碍历史发展的嫌疑了,尽管诸葛半人半仙的智慧令很多人欣羡不已。

评价曹操,除了政治军事才能,还不能忽视他的文学造诣。曹操与他的两个儿子曹植曹丕在历史上并称“三曹”,他们在文学中已经有了生命意识,对后人的文风影响很大。在三曹当中,曹操无疑是最有地位的,他的两个儿子无论从哪方面看,都与其父的雄才大略相距甚远。从来源上看,曹操的诗歌主要吸收了古代乐府诗的精华,而他另外创造了一种大气磅礴的文风。他的诗歌流传的并不多,可是影响很大。《短歌行》、《观沧海》、《龟虽寿》等等至今看来仍然不失为诗歌中的极品。“何以解忧,惟有杜康”反映了他的豪气,“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反映了他的志向,“千里无鸡鸣,白骨露于野;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则反映了他对民众的同情。就是在清代,一些文人还每每还一边朗诵曹操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一边敲打桌子泪流满面,可见他对人们心灵的震撼程度。

总之,曹操是一个英雄,一个不可多得的大英雄。
匿名用户
2013-12-05
展开全部
曹操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千百年来褒贬不一,盖棺难以论定。上海作家周泽雄先生在谈到人的名字时说:“同样一个名字,它可能让某些人唏嘘感叹,让某些人一往情深,让一些人跺脚,让另一些人畏惧。一个此处意义非凡锃亮无比的名字,换了彼处,也可能全无价值,甚至不比路边的狗尾巴草更有价值。”曹操正是这样的一个人。褒者称他为“英雄”,因为他于东汉末年,除秽定乱,统一国家,功可盖世。有人说他是“奸雄”,他“宁叫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无辜杀恩人吕伯奢全家。他文武双全,既精兵法,著有《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书,又善诗歌,《蒿里行》、《观沧海》等篇,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而民间传说则以“白脸曹操”来表达对其的憎恨之情……滚滚长江东流水,说不尽的曹操,道不清的阿瞒。

我们常说历史是真实的,刘少奇也曾说“好在历史是人民写的。”他的意思是,一个人的功过是非,自有后人评说。从理论上讲,这个观点是正确的。也许后人因为远离了前代、前世和先人,摆脱了忌讳和恐惧,更具有了说真话的勇气。就像作家老鬼写《我的母亲杨沫》那样,实事求是地和盘托出。可是对于历史,这只能是一种假设和愿望。若是前人留下了一个颠倒事实的历史记录,无疑会给后人的判断、评价带来极大困难与不便,甚至由于资料的残缺和荒唐,得出截然相反的结论。据说曹操之所以被后人争论得面红耳赤,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没有在当时命令自己的史官,按照他的标准——不管是二八开还是三七开,写下国志,才给后人留下太多的发挥空间和想像力。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说他白就是白,说他黑就是黑。双方已经不知大战了多少个回合,仍然难分胜负。

如今的曹操,早已不是历史上那个真实的、唯一的曹操,而是留在史书中、街谈巷议中、舞台上、电影中的曹操。这个曹操不是物质的曹操,而是精神的曹操。曹操只是一个符号。真正的曹操,哪怕再过一千年甚至于一万年,也像传说中他玩的那个“七十二疑冢”一样扑朔迷离。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匿名用户
2013-12-05
展开全部
中天应该是很喜爱曹操的,这不,说什么曹操是“可爱的奸雄”。
  
  只是首先这话在逻辑上情理上就说不过去。“雄”是说曹操的雄才大略,这是没错的,但说“奸”也可爱,这就很莫名其妙了。按这种逻辑,岂不是也有“可爱的汉奸”?那末,汪精卫也很可爱的了?
  
  根据《三国志》来评价曹操也是靠不住的。我们知道,陈寿是魏臣,其感情必倾向曹魏,因此难免文过饰非。纵然史实大体不错,难道就没有避重就轻之嫌?因此根据《三国志》说曹操可爱,就如同根据杀人犯的辩词而判其无罪。
  
  后人应该早已看出这点,因此裴松之才做注。而后人也多赞其才而恶其品。
  
  曹操之所以为后人所诟病,最主要最根本是他违反了中国的传统道德标准,甚至残害读书人生命,践踏了读书人尊严。固然曹操重才,但是他重的是“实干”的才,而对于有操守的读书人,他是深恶痛绝的。看看他对孔融的做法,这简直是对中国伦理的践踏。
  
  这就怪不得后代读书人痛恨曹操了,只是痛恨归痛恨,想罗贯中这样有时无中生有的诬陷也是属于“目的正确而手段错误”的行为,这也是当今的知识分子仍要反思的地方。
  
  至于易中天这样的过分“维护”甚至“喜爱”,我倒要怀疑其作为知识分子的操守和良心了。难道凭曹操偶尔的温情,我们就能喜爱一个奸臣。杀人犯也是很有温情的,狮子虎豹也很爱护自己的亲人的。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1)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