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星聚会》、《蚯蚓降龙》、《野马操田》、《千里独行》被称为中国古代象棋四大名局,载于《百局象棋谱》、《竹香斋象戏谱》、《心武残编》、与《渊深海阔象棋谱》等诸多象棋古谱中。
1、七星聚会
“七星聚会”是清代起广泛流传于民间的四大江湖名局之首,清代出版的著名棋谱几乎都刊有此局,只是局名略有差异。在象棋排局中,“七星聚会”影响大,流传广。中国象棋四大残局之首,就是七星聚会,为什么叫做七星聚会呢?因为每方的棋子的个数都是7个,其影响大,流传也相对较广,有“残局之王”的美誉。
2、 蚯蚓降龙
第二局,就是蚯蚓降龙,为什么叫做蚯蚓降龙呢,因为此局虽然双车貌似力量强大,但是始终都被俩个小卒子牵制,所以卒子相当于蚯蚓,把两个车给降住了。 此排局的双车虽矫若强龙,但始终被两卒所牵制,故名“蚯蚓降龙”。全谱变化着法复杂繁多,攻守相应。为江湖四大名局之一。
3、野马操田
第三局为野马操田,通过十余个回合的必走招法后,给人一种先走必胜的假象,从而使下棋的人误入圈套,其实下到最后,双方不变成和。棋势为:经过十余回合“序战”后,成为车马斗车兵的实用残局。出现先走一方易胜的假象,往往使人误认为起着即可成杀局而坠入圈套。
4、千里独行
最后的一局就是千里独行,它排在江湖四大残局之末,演化的最终招法是一车大战三兵的招法,残局细腻,引人入胜。结尾棋势是一车大战三兵。
象棋经典棋局名
一字长蛇 一发千钧 一览无余 一柱擎天
二马盘宫 二车先行 二龙出海 二炮争先 二将守关 二郞担山 二郞搜山
二郞降怪 二桃杀士 七子和局 七星聚会 七星同庆 七星拱斗 七星曜彩
七擒七纵 七擒孟获 七国招贤 七贤过关 八虎征西 八仙过海 八蛮进宝
八卦图 十二花神 十二阑干 十八学士 十八罗汉 十面埋伏 十字清
力敌万众 三星图 三仙炼丹 三献刖足 三气周瑜 三倒铜旗 三醉岳阳
大车马 大钓鱼 大闹天宫 大展鸿图 小二炮 小七星 小青龙
小征东 小十面阵 小友观灯 小落花流水 马入宫庭 马超夜战 马跳檀溪
马踹连营 千里独行 川流不息 门东户西 车马临门 车马绝食 车马冷着
车马闹宫 车打沼河 车金入海 五子夺魁 五卒擒王 五福拱寿 五搜紫禁
五虎下山 五丁凿路 六出祁山 六龙丽天 双马饮泉 双马同槽 双马推磨
双炮推磨 双龙戏珠 双龙入海 双伯攻城 双擒四将 双车投井 尺蚓降龙
火烧连营 水淹七军 乌龙掉尾 方城失险 长坂救主 公孙舞器 月里穿梭
月光赚将 太公坐椅 太监追皇帝 风摆柳 无帅局 平分风月 平分秋色
叶底藏花 叶底藏莺 四车相斗 四生求学 四寇擒王 功成有日 玉女穿梭
出狩热河 仙人背剑 田单掠阵 对兵走阵 边车联芝 左落花 老将守关
观灯十五 异地同心 阳春白雪 西狩获麟 西陵阻威 西城堆兵 孙庞斗智
全师永保 闭关自守 行兵减灶 回马金枪 忙里偷闲 红娘脱衣 关公脱袍
江雁秋飞 声势相倚 赤壁鏖兵 扛桥锁溪 投躯帝庭 连照胜局 连将胜局
远交近攻 低马出凡 低马六出 花迷蝶路 兵马先行 识将还军 完璧归赵
步步生莲 沙里淘金 两仙传道 金人七燕 金斗潼关 金鸡独立 金钩钓月
金锁银铠 单炮六出 单鞭救主 单兵十面 和合二炮 参辰卯酉 固若金汤
鱼跃于渊 杨香骑虎 热崩雷电 卒坑长平 底炮潭溪 庞统连环计 依样画葫芦
侧面虎 征西 炮炸两狼关 炮七星 炮打襄阳 炮打中营 炮打边城
炮打潼关 借炮使马 借炮使车 独守孤城 独卒勤王 送往迎来 活挟丕豹
祝庄三打 勇冠三军 将军挂印 重重报喜 带子 带子入朝 诸葛借风
诸葛借箭 流星赶月 流兵讲和 流血盈郊 桃红柳绿 桃源迷路 乘风破浪
秣马潜戈 高马六出 铁马犁春 骏辔追风 秦琼卖马 钱塘观潮 倒卷珠帘
鸳鸯二炮 海底藏月 鸿雁双飞 鸿雁来宾 鸿雁惊寒 鸿门夜宴 野马操田
跃马还乡 雪夜访贤 雪拥蓝关 黄龙斗宝 斜路出兵 停车问路 蚯蚓降龙
副夺魁 渭水钓鱼 渭桥鼓吹 渴骥奔泉 落花流水 落花铺砌 落底金钱
馈礼求和 焚书坑儒 焦赞偷营 策杖独行 强弩射潮 联军战胜 普天同庆
循序渐进 登坛拜将 紫燕穿帘 猩猩聚会 隔水照珠
2014-01-25
被称为中国古代象棋四大名局,
载于《百局象棋谱》、《竹香斋象戏谱》、《心武残编》、与《渊深海阔象棋谱》等诸多象棋古谱中。。为便于记忆起见,通常又概括成“七星聚会降龙,野马千里独行”两句。由于设计编排精巧,引人入胜,长期以来广泛流行于民间;并经历代棋手悉心钻研,推陈出新,变化丰富多采。这四个残局着法深奥、变化繁复。既是最典型的江湖排局,又是学习棋艺的经典资料,对于提高象棋实战水平,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⒈七星聚会七星聚会”是清代起广泛流传于民间的四大江湖名局之一。清代出版的著名棋谱几乎都刊有此局,只是局名略有差异:其中《竹香斋象戏谱里》改名为“七星拱斗”,《心武残编》中题之为“七星同庆”,《渊深海阔》中起名为“七星曜彩”。由于此局图势中红黑双方各有七枚棋子,故局名形象地以“七星”喻之。本局构思精巧,陷阱四伏。乍一看,红方似有胜机,棋摊前的“初生牛犊”常因求胜心切,误中设局人的圈套,故江湖艺人多以此局为谋生的法宝。1916年,丹麦象棋爱好者查尔斯?克莱恩(Charles?Kliene,《象棋谱大全》里译为葛麟瑞)来中国,颇感此局变化莫测,引人入胜,故参照国际象棋记谱方式,将此局三百余种正劣变着译为英文,在上海出版,从而使此局的影响扩展到西方。考虑到“七星聚会”这一优秀的排局作品在海内外的影响,我国首次举办中国象棋国际邀请赛时,亦因此而将杯赛命名为“七星杯”。是局原谱着法袭用老式编排,重复甚多,读者读谱时往往感到变着零乱。为保持原谱风貌,且便于读者阅读,故先将“七星聚会”原谱着法整理列出,并将编排更合理的“七星聚会”新编着法罗列其后,以飨读者。
�������������������⒉蚯蚓降龙
本局是三卒单缺象对双车一兵的残局,原谱作者把双车比拟为大海中的蛟龙,而把三个小卒形容为行动缓慢、力量弱小的蚯蚓。由于特定的局势,双车被两外小卒牵制,不得随意活动,黑方得以巧运另一小卒和灵活地变换士象的位置,苦战成和,这是弱子战和强子的一个典型残局。蚯蚓降服蛟龙,多么形象的比喻!《竹香斋象戏谱》有“尺蚓降龙”,与本局乃同局异名
������������������⒊野马操田
本局是大型的著名古局之一,与“七星聚会”、“蚯蚓降龙”、“千里独行”局齐名,并称为四大江湖排局,其变化十分复杂和深奥。由于它是双车马对双车卒的典型残局,实用价值很大,因此研究此局的棋手很多。原谱为红先和,但经研究,认为此局无论如何变化,只要黑方走出官着,结论应是红先黑胜。《中国象棋谱》第三集收入本局时诠正为红先黑胜,结论是正确的。诠改图按原谱红黑双方各删去一路边兵(卒),拟为红先和,着法长而多变,更显得精彩深奥。但美中不足的是,按现行棋规,仍应判为红先黑胜。广州《象棋》月刊于1982年第12期“棋艺讨论”栏,有黎劲风的文章加以诠正。由于诠改图着法与现行棋规有矛盾,广大读者很难接受,因此应另觅诠改图谱。我们认为《北京象棋》试刊1983年1期所刊诠改图较为正确,此外,还可以另拟诠改图,满足原作红先和的拟局意图。
������������������⒋千里独行
千里独行其结尾棋势是一车大战三兵。《心武残篇》以其单车进退纵横,题为“单枪赵云”。此局的另一特点是:双方交锋过程中,车、马、兵(卒)和将(帅)士(仕)、象(相),都能各尽所能,充分发挥各自的攻防战斗力,即所谓“将、士、象柔中有刚,车、马、兵攻不忘守”。它是研究残局中的解着、停着(等着)的好材料。
2014-01-25
2014-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