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第一学期道德品质与公民素养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指导意见(试行)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发〔1999〕9号)、《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1〕21号)、《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教基〔2002〕26号)(以下简称《通知》)、《教育部关于印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通知》(教基〔2001〕17号)和《河北省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指导意见(试行)》等文件的有关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指导意见。
一、目的与原则
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评价要遵循导向性、可操作性、公平性和发展性原则。在对初中学生实施综合素质评价时,应力求内容全面、客观,程序科学、规范,关注学生全面协调发展,关注学生的特长和潜能。
二、内容与要求
(一)评价内容
综合素质评价包括基础性发展素质评价、专门性发展素质考查和综合实践与创新活动评价三个方面。其中:
1、基础性发展素质评价共包括七个评价维度,即:(1)道德品质;(2)公民素养;(3)学习能力;(4)交流与合作;(5)创新与发现;(6)运动与健康;(7)审美与表现。具体分为评价维度、评价要素、主要行为表现三级,主要行为表现的实证材料作为评价的主要依据。各地在保持评价维度全省统一的前提下,应依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参照《初中生基础性发展素质评价参考表》(见附件六)对评价要素、主要行为表现及其实证材料做出适当调整,并注意保证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性与可行性。七个评价维度的评定结果均以A、B、C、D四个等级呈现,评定等级与分数转换按照《初中生基础性发展素质评定等级与分数转换标准》(见附件七)执行。
2、专门性发展素质考查包括五项内容,即:(1)物理实验操作;(2)化学实验操作;(3)生物实验操作;(4)信息技术;(5)体质健康测试。该项的满分分值为50分,其中,物理实验操作、化学实验操作、生物实验操作、信息技术、体质健康测试五项的满分分别为7分、7分、6分、10分和20分。每项得分与A、B、C、D四个等级转换按照《初中生专门性发展素质考查分数与等级转换标准》(见附件九)执行。
3、综合实践与创新活动评价包括四项内容,即:(1)研究性学习;(2)劳动技术教育和社区服务;(3)社会实践;(4)信息技术。该项的满分分值为50分。得分与A、B、C、D四个等级的转换标准是:45分以上(含45分)为A等,38—44分为B等,28—37分为C等,27分以下为D等。
(二)评价对象
综合素质评价工作要贯穿整个初中阶段,评价对象是义务教育阶段初中年级全体学生。从学生入学起,学校要根据省、市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建立《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创新实践成果及学业考试评价报告单》(见附件四)、《初中生基础性发展素质评价报告书》(见附件五)和《成长记录袋》制度,各地要将此纳入学籍管理,使之成为学生学籍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评价时间
综合素质评价分为日常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前者在日常教育教学中进行,后者在学生毕业时进行。两者的评价指标在丰富度和可比性上要有所侧重,但在基本内容上要保持内在一致性。学校要每学期组织一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每学年第一学期在12月、第二学期在5月完成。初中三(四)个学年共评价六(八)次。对毕业年级,在各学期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的基础上,对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做出终结性评价。
三、组织实施
(一)基础性发展素质评价
1、准备工作
(1)切实做好学生成长记录,收集和保存好各种有关原始资料。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关键是查看和分析能够反映学生思想、学习、状况的有关资料。因此,各学校、各班级要为每个学生建立成长记录档案,做好每个学生的成长记录,准确记录学生成长过程,充分发挥过程性评价对学生的激励作用。各地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学生成长记录档案的实证材料,建议主要收集以下十类实证材料:①各类课程学习的阶段性或终结性考试或考查成绩;②考勤、教师观察等日常记录的统计资料;③关键性作品、作业;④综合实践活动(包括社区服务)的有关记录和证明;⑤经教育行政部门认可的表彰、获奖证明;⑥关键性评语(班主任、授课老师或其他重要人士);⑦经教育行政部门或学校认可的特长鉴定、医学检查等证明;⑧自我描述;⑨学生违规、违纪行为及处分材料;⑩学校平时积累的学生成长记录或其它材料等。要特别注意让中途转学的学生带全原有成长记录和有关原始资料证件(原学校负责将该生所有成长记录材料装袋签封,交本人带走)。
(2)学校要提前将基础性发展素质评价标准、专门性发展素质评价标准和综合实践与创新活动评价标准等评价材料印发给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在学习和活动中有目标、有标准,更好地约束自己、激励自己、塑造自己。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发〔1999〕9号)、《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1〕21号)、《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教基〔2002〕26号)(以下简称《通知》)、《教育部关于印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通知》(教基〔2001〕17号)和《河北省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指导意见(试行)》等文件的有关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指导意见。
一、目的与原则
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评价要遵循导向性、可操作性、公平性和发展性原则。在对初中学生实施综合素质评价时,应力求内容全面、客观,程序科学、规范,关注学生全面协调发展,关注学生的特长和潜能。
二、内容与要求
(一)评价内容
综合素质评价包括基础性发展素质评价、专门性发展素质考查和综合实践与创新活动评价三个方面。其中:
1、基础性发展素质评价共包括七个评价维度,即:(1)道德品质;(2)公民素养;(3)学习能力;(4)交流与合作;(5)创新与发现;(6)运动与健康;(7)审美与表现。具体分为评价维度、评价要素、主要行为表现三级,主要行为表现的实证材料作为评价的主要依据。各地在保持评价维度全省统一的前提下,应依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参照《初中生基础性发展素质评价参考表》(见附件六)对评价要素、主要行为表现及其实证材料做出适当调整,并注意保证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性与可行性。七个评价维度的评定结果均以A、B、C、D四个等级呈现,评定等级与分数转换按照《初中生基础性发展素质评定等级与分数转换标准》(见附件七)执行。
2、专门性发展素质考查包括五项内容,即:(1)物理实验操作;(2)化学实验操作;(3)生物实验操作;(4)信息技术;(5)体质健康测试。该项的满分分值为50分,其中,物理实验操作、化学实验操作、生物实验操作、信息技术、体质健康测试五项的满分分别为7分、7分、6分、10分和20分。每项得分与A、B、C、D四个等级转换按照《初中生专门性发展素质考查分数与等级转换标准》(见附件九)执行。
3、综合实践与创新活动评价包括四项内容,即:(1)研究性学习;(2)劳动技术教育和社区服务;(3)社会实践;(4)信息技术。该项的满分分值为50分。得分与A、B、C、D四个等级的转换标准是:45分以上(含45分)为A等,38—44分为B等,28—37分为C等,27分以下为D等。
(二)评价对象
综合素质评价工作要贯穿整个初中阶段,评价对象是义务教育阶段初中年级全体学生。从学生入学起,学校要根据省、市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建立《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创新实践成果及学业考试评价报告单》(见附件四)、《初中生基础性发展素质评价报告书》(见附件五)和《成长记录袋》制度,各地要将此纳入学籍管理,使之成为学生学籍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评价时间
综合素质评价分为日常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前者在日常教育教学中进行,后者在学生毕业时进行。两者的评价指标在丰富度和可比性上要有所侧重,但在基本内容上要保持内在一致性。学校要每学期组织一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每学年第一学期在12月、第二学期在5月完成。初中三(四)个学年共评价六(八)次。对毕业年级,在各学期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的基础上,对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做出终结性评价。
三、组织实施
(一)基础性发展素质评价
1、准备工作
(1)切实做好学生成长记录,收集和保存好各种有关原始资料。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关键是查看和分析能够反映学生思想、学习、状况的有关资料。因此,各学校、各班级要为每个学生建立成长记录档案,做好每个学生的成长记录,准确记录学生成长过程,充分发挥过程性评价对学生的激励作用。各地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学生成长记录档案的实证材料,建议主要收集以下十类实证材料:①各类课程学习的阶段性或终结性考试或考查成绩;②考勤、教师观察等日常记录的统计资料;③关键性作品、作业;④综合实践活动(包括社区服务)的有关记录和证明;⑤经教育行政部门认可的表彰、获奖证明;⑥关键性评语(班主任、授课老师或其他重要人士);⑦经教育行政部门或学校认可的特长鉴定、医学检查等证明;⑧自我描述;⑨学生违规、违纪行为及处分材料;⑩学校平时积累的学生成长记录或其它材料等。要特别注意让中途转学的学生带全原有成长记录和有关原始资料证件(原学校负责将该生所有成长记录材料装袋签封,交本人带走)。
(2)学校要提前将基础性发展素质评价标准、专门性发展素质评价标准和综合实践与创新活动评价标准等评价材料印发给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在学习和活动中有目标、有标准,更好地约束自己、激励自己、塑造自己。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