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嬴政出生于前259年,逝于前210年,他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更是首次完成中国大一统的伟大人物,也是中国第一个自称为皇帝的君主。
公元前247年,13岁时,他已经继任王位。 前238年,平定了长信侯嫪毐的叛乱。 他特别重用李斯、王翦等人,自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后灭掉了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完成了统一中国大业,建立起了一个中央集权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也就是秦朝。
统一之后,秦始皇就采用“皇帝”的称号,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皇帝”称号的君主,所以自称“始皇帝”。同时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度来管理国家大事;地方上则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同时又书同文,车同轨,统一了度量衡。对外又北击匈奴,南征百越,修筑起万里长城;修筑了灵渠,沟通了长江和珠江水系。但是,到了晚年,秦始皇求仙企图获得长生,又苛政虐民,还扼杀民智,这些举动,动摇了秦朝的统治根基,导致了秦朝灭亡。
每个人都是有着硬币的正反面,秦始皇奠定中国两千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我们可以看出,他确实功劳盖世,辉煌不可磨灭。从能力上讲,他是位盖世英雄,有着远大魄力和勇气的具有大格局大境界的非凡之人。历史上大家都认为他昏庸无道,但我认为他是治世有道,每一步路都走很稳,有的是足够的智慧和勇气。毕竟历史是被灭掉它的汉王朝书写,即使这样,也有着如此辉煌时刻,可见他伟大之处。当然到了后期,沉迷仙道,苛政虐民,这些举动也正是他性格缺憾。
战国军事家尉缭认为:“秦王为人,蜂准,长目,挚鸟膺,豺声,少恩而虎狼心,居约易出人下,得志亦轻食人。我布衣,然见我常身自下我。诚使秦王得志于天下,天下皆为虏矣。不可与久游。”《史记秦始皇本纪》
司马迁在《史记》认为:“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立私权,禁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秦始皇本纪》,“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李斯列传》
西汉政论家主父偃认为:“秦皇帝任战胜之威,蚕食天下,并吞战国,海内为一,功齐三代。”
西汉名臣桑弘羊的论著中肯定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功绩是“功如丘山,名传后世”。
新朝建兴帝王莽:“功越千世!”
东汉史学家班固虽然批驳秦始皇残忍,但依然肯定了秦始皇的一些制度是“施于后王”的制度,认为“三十七年,兵无所不加,制作政令,施于后王。盖得圣人之威,河神授图,据狼、狐,蹈参、伐,佐政驱除,距之称始皇。 ”
2、西方对秦始皇的评价
在西方,人们常把秦始皇与罗马帝王恺撒相提并论。大体说来,罗马帝国与秦统治时期的人口、面积差不太多。但比罗马帝国统治时间短,恺撒死后,帝国分崩离析。秦王朝则不然,这是秦始皇独具影响的原因。因此在任何一个世界杰出帝王排行榜上,秦始皇几乎都被排在最高或接近最高的位置上。
3、负面评价
因为秦始皇推行“严刑峻法”的法家学说,而其后中国历代统治者都推行以仁爱,中庸为核心的儒家学说。因此,秦始皇常作为负面典型出现在各种散文、史籍中。如贾谊的《过秦论》等。秦始皇被很多文学家修饰成暴君,为了权力可以不择手段。万里长城、秦驰道、灵渠、阿房宫及秦始皇陵等的规模均极为庞大,劳动举国的人口兴修,不少文献均斥责在工程进行时造成不少人命死伤,但另一方面却使各地的交通进一步发展,有助日后交通、经贸、以及各民族之融合。
嬴政出生于赵国都城邯郸,后回到秦国。前247年,13岁时即王位 重用李斯、王翦等人,自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完成了统一中国大业,建立起一个中央集权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秦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