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魏国为什么衰落

 我来答
ZZ聊科技
高能答主

2022-05-30 · 热爱科技,专注分享科技知识
ZZ聊科技
采纳数:2994 获赞数:136908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一、战国中期魏国衰落的原因如下:

1、人才的流失。

魏文侯时期,任用李悝、吴起、乐羊、西门豹、子夏、翟璜、魏成等人,富国强兵,抑制赵国,灭掉中山,连败秦、齐、楚诸国,开拓大片疆土,使魏国一跃为中原的霸主。

然而到了魏惠王放走商鞅,问罪孙膑,魏人公孙衍、张仪又先后为秦惠文王所重用,前者在雕阴大破魏军,斩首八万,后者凭借三寸不烂之舌,骗得魏惠王将上郡割予秦国。人才的流失,是魏国衰落的关键。

2、四处征伐,树敌过多。

魏文侯时期,吴起就提出集中抗秦的说法,并组成三晋联盟。但是魏武侯、魏惠王时期,采取四面出击的扩张政策,让列国饱受魏兵掠地之苦,就连同属三晋的韩、赵两国,也因受到魏国的抑制而心生怨恨,直接导致了魏文侯苦心经营的三晋之盟的瓦解。

3、地理位置四面受敌。

魏国居战国七雄的中央,东有强齐、西有强秦。战国后期,秦国逐渐强大,而魏国的地理位置成为了秦国的首要攻击对象。

4、变法不够彻底。

魏国的变法较秦国的商鞅变法温和的多,但同时对旧贵族的打击也就小得多,这也就造成了魏国的旧贵族实力强大,这也就严重的影响到了魏国的封建化进程。

反观秦国,旧贵族经过了商鞅变法残酷打击,灭族抄家者不计其数,反而使秦国大大加速了封建化的进程,后来者居上超过了魏国。

二、魏国的简介

公元前453年赵襄子、魏桓子和韩康子三家分晋,公元前403年,魏与赵、韩一起被名义尚存的周天子正式封为诸侯。

由于魏国地处中央四战之地,忧患的环境和勃勃雄心使魏文侯成为战国最早推行变法图强的君主。他用翟璜为相,改革弊政;用乐羊为将,攻掠中山国;以李悝变法,教授法经,依法治国,魏国呈现出蒸蒸日上的旺盛生机。

战国250余年历史中,魏国是最先强盛而称雄的国家,公元前334年魏惠王和齐威王在徐州会盟,互相承认对方为王,史称“徐州相王”。但在以后的战争中,魏国“东败于齐,西丧秦地七百余里,南辱于楚”,开始衰落。传至魏王假,于秦始皇二十二年(公元前225年)为秦国所灭。

扩展资料

战国初期魏国的崛起

魏文侯在战国七雄中首先实行变法,改革政治,奖励耕战,兴修水利,发展封建经济,北灭中山国(今河北西部平山、灵寿一带)。西取秦西河(今黄河与洛水间)之地,遂成为战国初期最强大的国家。

特别是文侯时期启用吴起,采取武卒制,精选士兵进行训练,建立了一支高度职业化的军事力量,对魏国初期的强盛发挥了重要作用。

魏文侯任用李悝、吴起、乐羊、西门豹、子夏、翟璜、魏成等人,富国强兵,抑制赵国,灭掉中山,连败秦、齐、楚诸国,开拓大片疆土,使魏国一跃为中原的霸主。

魏文侯任用李悝主持魏国的变法工作和法制建设,影响了中国政治两千年。秦国献公、孝公和商鞅变法都是以魏国为蓝本的。

魏文侯拜子夏为师,把儒的地位提到了从来未有的高度,达到了收取士人心的政治目的,是后世帝王尊儒笼络知识阶级的开始。魏文侯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上的策略,为后世的帝王所推崇,魏文侯的施政经验是中华帝国的一个经典样本。

魏文侯死后,其子魏武侯即位,魏武侯在位25年期间,任用军事家吴起进行改革,国力继续上升,不断东征西讨,夺取楚国在中原的大部分土地,为后来政治中心的东移打下基础。等到魏武侯之子魏惠王在位的时候,魏国已经称霸中原长达百年。

公元前343年,魏惠王率领诸侯朝见周天子,史称逢泽之会。正式标志着魏国成为新一代的霸主。

一道知衡
2020-01-29 · 这里是有趣的集聚地
一道知衡
采纳数:12 获赞数:403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最近我正在研究战国史,刚好可以回答。详细如下:

自魏文侯之后,从魏武侯开始,魏国国力逐渐衰退。而隔壁邻居秦国,却逐年变强。

魏国的逐渐没落与其国君的执政观念有很大关系。君王是否贤明,直接关乎一国的发展和前途。

魏武侯在位26年,他的才能与其父亲魏文侯相比就相差了很多。虽然魏文侯时的很多优秀老臣都还在朝,但是武侯的执政导致很多人才开始流失。昔日文侯“礼贤下士”的光景早已不在。

武侯虽然受公叔痤谗言影响,导致名将吴起投靠楚国,但是好在邻国秦、韩也不安宁。魏武侯看准秦国王位继承出现问题,高层出现内部争斗的间隙,乘机攻占了大片秦国土地,对于魏国算是大功一件。虽然对于人才的掌控逐渐走低,好在武侯还没有太糊涂。在位期间,他东征西战,四面树敌,但也打下不少领土,算是弥补了国力中人才的亏空。

随后,魏惠王继位。他是魏文侯的孙子,魏武侯的儿子,于公元前334年称王,在位52年。魏惠王比魏武侯更差,他不但军事上不行,对于人才的拉拢和掌控比他父亲更差。

《资治通鉴》中记载了这么一段故事:

公元前 355 年,齐威王与魏惠王在郊外游玩狩猎。魏惠王随口问齐威王:你们国家有什么宝贝?齐王回答说:没有什么宝贝。魏王接着说:魏国虽然不大,但是有10颗超大夜明珠,每一颗珍珠的光辉都可以照耀12辆车那么远。齐国国土很大,怎么会什么宝贝都没有呢?

齐王却说:咱俩对“宝贝”这个词好像理解的不一样。我有一位叫檀子的大臣,他善于掌兵,我派他镇守南部边境,楚国不敢进犯丝毫。我有一位叫盼子的大臣,他去镇守高唐,赵国人不敢越过黄河一步。还有一位叫做黔夫的,他去镇守徐州,燕国和赵国纷纷派人来徐州焚香祈祷,两国的7000多家百姓希望可以搬到徐州去住。又有一位大臣叫做种首,我派他缉拿盗贼,没想到齐国夜不闭户路不拾遗。他们四位的光芒可照耀千里大地,是不是比照耀12辆车的珍珠珍贵呢?

魏惠王听后惭愧不已。公元前361年,商鞅在公叔痤死后出走秦国,公元前353年左右,孙膑受庞涓迫害,投奔齐国,这两个优秀的人才都是魏惠王亲手送走的。

由此可见,各个诸侯国都在争抢人才,礼贤下士的时候,魏惠王却只知道莺歌燕舞,抱着珍珠玉器把玩。

说来有趣,在魏国默默无闻的商鞅、孙膑到别的国家却大放异彩。他们为魏国衰落的这场大火可是填了不少的柴。

公元前343年,魏国称王,而好朋友韩国却并不赞成这样做。魏国随后开始攻打韩国。齐国决定乐得其所,眼看着魏韩内斗是非常开心的事。韩国实在难以支撑魏国进攻,于是多次向魏国的宿敌齐国求助,齐国见史记成熟,派田忌、孙膑出征魏国都城,想再上演一次“围魏救赵”。

魏惠王害怕首尾不能兼顾,派太子申为首,庞涓为将帅十万武卒迎战齐军。谁知孙膑点名要阴死庞涓这个大仇人,用出“减灶”之计。这让庞涓误以为齐国兵败,士兵大减,率兵急追。

在一个叫马陵的地方,庞涓中了孙膑的埋伏,万箭齐发,魏军损失惨重。庞涓见此情形羞愧自杀,太子申被田忌、孙膑俘虏。此一战开始,魏国国力大大减弱,精兵强将尽毁,从此朝中文无善谋,武无勇将,人才损失殆尽,国力、士兵亏空,开始逐渐没落。魏国在魏惠王手中,走下强国的阶梯,从霸主转为菜板上的鱼肉。

魏国逐渐衰落的根本原因就是看不到人才、不信任人才、留不住人才。当然,上梁不正下梁歪,还有公叔痤这样一个相国,为两代魏王背地里做了不少“好事”,为魏国衰落提供了不少助攻。

参考资料 :《资治通鉴》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fxrxwh
高粉答主

推荐于2017-09-27 · 说的都是干货,快来关注
知道顶级答主
回答量:7.1万
采纳率:89%
帮助的人:2.5亿
展开全部
魏国又是一个留不住人才的国家,人才的大量流失使魏国很快走向衰落,最终灭亡。我分析了一下,在整个战国时期魏国流失的最主要人才有以下六位,而这六位都是战国时期鼎鼎大名的人物。下面以时间先后顺序分别介绍。
    一 吴起
  吴起是战国时期与孙武齐名的著名军事家,他所著《吴子兵法》与《孙子兵法》合称为《孙吴兵法》,是我国古代军事著作的典范。他在魏国率先变法,使得魏国很快强大起来,威慑四方。但是这些变法触犯了魏国一些贵族的利益,遭到贵族的排挤。吴起于是逃往了楚国,在楚国又实行了变法,楚国也强大起来,楚国在南面对魏国构成巨大的威胁。可以说吴起变法是魏国崛起的前提条件。
    二 商鞅
   商鞅是战国时期最著名的政治改革家。商鞅年经时曾是魏国宰相公叔痤家臣,公叔痤曾向魏王推荐商鞅,魏王并不理会,于是他又向魏王建议:“王既不用公孙鞅,必杀之,勿令出境!”魏王对公叔痤的嘱托仍不以为然。果然,商鞅后来听说秦孝公招贤纳士,就到了秦国面见秦孝公,提出了帝道、王道、霸道三种策略,孝公选择了霸道,并任命商鞅为丞相,推行了著名的商鞅变法,秦国由此一跃成为战国七雄当中的霸主,秦国在西面对魏国构成了致命的威胁。商鞅从魏国流失直接造就了一个强大的秦帝国!    三 孙膑
  孙膑是兵圣孙武的后代,也是战国时期最著名的军事家之一。孙膑在魏国时遭到庞涓的残酷迫害,后来被齐国使臣营救回齐国并拜为军师。公元前354年,魏军包围赵国都城邯郸,孙膑围魏救赵,在桂陵一战中大破魏军,给庞涓当头一棒。十余年后魏国又入侵韩国,齐国出兵相救,在马陵之战中孙膑通过逐日减灶的策略,诱使魏军深入,全歼魏军主力,俘虏魏国太子,魏军主帅庞涓自杀,魏国从此一蹶不振。孙膑的流失对魏国影响最大,也最直接,他直接导致了魏国的衰落。
    四 范雎
   范雎是战国时期最著名的战略思想家。早年投在中大夫须贾家当门客,在跟随须贾出使齐国时已崭露头角,但也因此而险遭不测。于是他逃往秦国并很快被封为丞相。范雎向秦昭王提出“远交近攻”的军事外交策略,秦国后来一直延用这套非常行之用效的策略,成功削弱东方六国的实力,为秦国统一天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远交近攻”的谋略对后世用兵有着深远的影响。
    五 张仪
  张仪是战国时期说客双雄之一,连横之父。曾经师从于鬼谷子,学习纵横之术,学满后回魏国,因家贫报国无门。后入秦国,因其雄辩之才被秦王封为相国。他以许地为条件,诳骗楚国,成功拆散齐楚联盟,又故意激怒楚怀王,楚国发兵十万攻秦,被早有准备的齐、秦联军击败。楚王不甘心失败,又调举国之兵攻秦,再次大败。由此,秦国成功削弱了当时唯一能与之抗衡齐、楚两个大国的实力,秦国统一中原只是一个时间的问题了。
    六 信陵君
   信陵君魏无忌,战国四公子之首。
  当年秦军兵围赵国都城邯郸,赵国平原君向信陵君求救,信陵君不顾个人安危,窃符救赵,捶杀魏军主帅,亲率魏军主力击退强大的秦军。信陵君因惧怕魏王怪罪,留在赵国十年不敢回魏国。秦国恢复元气后大举进攻魏国,魏安釐王才想起信陵君在魏国时,秦军一直不敢犯边,于是急令信陵君回国。信陵君回国后,联合其它诸侯国大败秦军,随后又乘胜率领五国联军伐秦,秦国紧闭函谷关门不敢应战。秦昭王对信陵君又恨又怕,派人到魏国行离间计,谎称信陵君要自立为王,并派出使臣特意向他祝贺。魏王信以为真,派人代替魏无忌任上将军。信陵君从此闭门不出,不肯再为魏国效力,四年后郁郁而终。信陵君死后十八年,秦军水灌大梁,魏国灭亡!    在任何时期任何国家,人才都是最重要的战略资源。魏国人才众多,但同时又是一个人才流失大国,这也说明了魏国为何会出现大起大落的情况。而这六大人才当中,商鞅、范雎、张仪三人流入了秦国,在秦国统一天下的进程中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从一个侧面上也看得出秦国的用人之道!秦朝的统一实至名归。
  换一个角度去想,当今企业又何尝不是这样呢?成功的企业总是人才大量流入的企业,失败的企业总是人才大量流出的企业。与其说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博奕,倒不如说是人才战略的比拼。管理层最主要的作用就是发现并起用具有潜在价值的人。每一个企业当前都有不少人才在默默地奉献着,只是没有被及时发现或得到足够的认可而心生去意。如果这些人站到竞争对手一边,是否会对原来的公司产生一定的影响呢?当然这里面说到的人才观念必然是素质较高的人,而绝非为了个人私欲卖主求荣之辈。他们的离去只会给后面的企业提供一定的价值,而不会直接损害到原来的公司的利益!  
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1)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