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中国的农历7月14是什么节?

这个节日到底有什么来历?... 这个节日到底有什么来历? 展开
 我来答
愈莘文4026
2014-08-17 · TA获得超过446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27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87.5万
展开全部
湖湘一带以七月十四(许多地区以七月十五)为“中元节”,又称“月半节”,主要是祭祀祖先,所以又叫鬼节。供品中西瓜必不可少,因而又称瓜节。 “中元”之名起於北魏,中元节称“鬼节”或“孟兰盆会”。根据五杂俎的记载:“道经以正月十五日为上元,七月十五日为中元,十月十五日为下元。”修行记说:“七月中元日,地官降下,定人间善恶,道士於是夜诵经,饿节囚徒亦得解脱。” 佛教也在这一天,举行超渡法会,称为“屋兰玛纳”(印度话ULLAMBANA)也就是孟兰会。孟兰盆的意义是倒悬,人生的痛苦有如倒挂在树头上的蝙蝠,悬挂著、苦不堪言。为了使众生免於倒悬之苦,便需要诵经,布绝食物给孤魂野鬼。此举正好和中国的鬼月祭拜不谋而合,因而中元节和孟兰会便同时流传下来。 有关中元节的传说很多,最主要的传说是,阎罗王于每年农历七月初一,打开鬼门关,放出一批无人奉祀的孤魂野鬼到阳间来享受人们的供祭。七月半时(也有说是最後一天),重关鬼门之前,这批孤魂野鬼又得返回阴间。所以七月又称鬼月。还有一个重要的传说是目莲救母的故事,源自佛教传说:目连(目连为佛教人物,释迦十大弟子之一)的母亲坠入饿鬼道中,过著吃不饱的生活。目犍莲於是用他的神力化成食物,送给他的母亲,但其母不改贪念,见到食物到来,深怕其他恶鬼抢食,贪念一起食物到她口中立即化成火炭,无法下咽。目连虽有神通,身为人子,却救不了其母,十分痛苦,请教佛陀如何是好。佛为他念《盂兰盆经》,嘱咐他七月十五作盂兰盆以祭其母。近代献瓜果、陈禾麻以祭先祖,固然有尝新的含义,也是盆祭的遗风。 “鬼节”,俗称“七月半”(或十四)。去世的祖先七月初被阎王释放半月,故有七月初接祖,七月半送祖习俗。送祖时,纸钱冥财烧得很多,以便“祖先享用”。同时,在写有享用人姓名的纸封中装入钱纸,祭祀时焚烧,称“烧包”。年内过世者烧新包,多大操大办,过世一年以上者烧老包。 “中元节”这一天,无论贫富都要备下酒菜、纸钱祭奠亡人,以示对死去的先人的怀念。中元节一般是七天,又有新亡人和老亡人之分。三年内死的称新亡人,三年前死的称老亡人。迷信说新老亡人这段时间要回家看看,还说新老亡人回来的时间并不相同,新亡人先回,老亡人后回。因此要分别祭奠。烧纸钱的时间选晚上夜深人静(现在多选择在傍晚时),先用石灰在院子里洒几个圈儿,说是把纸钱烧在圈儿里孤魂野鬼不敢来抢,然后一堆一堆地烧,烧时嘴里还要不住地念叨:“某某来领钱。”最后还要在圈外烧一堆,说是烧给孤魂野鬼的。亡人们回去的这一天,无论贫富都要做一餐好饭菜敬亡人,又叫“送亡人”。 从有关中元节的传说中,可深切体认到中元节的祭祀具有双重的意义,一是阐扬怀念祖先的孝道,一是发扬推已及人,乐善好施的义举。这全是从慈悲的角度出发,是很有人情味的,所以“中元节”在当前崇尚“和谐社会”的今天,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
山水有喵呜
2019-07-19 · 知道合伙人情感行家
山水有喵呜
知道合伙人情感行家
采纳数:111 获赞数:11638
新媒体行业从业者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农历七月十四(十五),中国传统中的重要节日——中元节,但是,“中元节”是中国道教的叫法。
佛教称之为“盂兰盆节”,民间则称之为“鬼节”,又称“七月节”、“七月半”。
道教的中元节、佛教的盂兰盆节及其民间的鬼节,既有不同的表达形式,但是,这三节又有祭祀祖先和崇尚忠烈的共同文化内涵。
农历七月,是我国自古民俗中的“鬼月”。每年从七月初一日起阎王就下令大开地狱之门,让那些终年受苦受难禁锢在地狱的冤魂厉鬼走出地狱,获得短期的游荡,享受人间血食,一直到七月三十才关上鬼门。
提醒有缘人没啥事,早睡早起,晚上太晚了就不要去阴气重的地方瞎逛,免得运势变化。
鬼月气太凶,最好不要带孩子去水边。水通三界,沟通万物,潜藏附着众生太多。
今年飞星凶星五黄又在北,属水,凶上加凶,影响太大。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