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BV抗原抗体系统检测的临床意义及用途
临床意义
乙肝核心抗体(HBcAb)是乙肝病毒核心抗原的对应抗体,它不是保护性抗体,它的存在反而是受到乙肝病毒侵害的指标之一。它包括IgM、IgA、IgG三种类型。IgM型是判定急性乙肝的重要指标,是机体感染乙肝病毒后在血液中最早出现的特异性抗体,一般持续3-6个月。
假如HBcAb-IgM持续高滴度,表明乙肝有慢性化倾向。如果在慢性活动性乙肝患者中,HBcAb-IgM滴度高,说明乙肝病毒正在体内复制活跃,是传染性强的指标之一。HBcAb-IgG出现较晚,不是保护性抗体,检测HBcAb-IgG具有流行病学调查意义。
1、HBV复制指标:乙肝核心抗体高滴度存在常表示体内有HBV复制。
2、HBV感染指标:在乙型肝炎诊断和鉴别中,双份血清抗体滴度比较,恢复期血清的抗体滴度比急性期有4倍或4倍以上的增长,可诊断为HBV感染。乙肝核心抗体在病毒性肝炎分型诊断中也有重要的意义。
3、乙肝核心抗体阳性时表示乙肝既往感染或现症感染,区别的标准是进一步检查核心抗体的两个分型:核心体IgM和IgG。
高滴度的乙肝核心抗体IgM是急性或近期感染的重要指标,在慢性肝炎活动期也可呈阳性,标志乙肝病毒在复制,有传染性。
核心抗体IgG可持续存在数年至数十年,是既往受乙肝病毒感染的标志,表示现在已康复。
检测乙肝抗原与抗体的实际用途:
(1)筛选供血员。
(2)可作为乙肝病人或携带者的特异性诊断
(3)对乙肝病人预后和转归提供参考。
(4)研究乙肝的流行病学,了解各地人群对乙肝的感染情况。
(5)判断人群对乙肝的免疫水平。
扩展资料
指标
检查
乙肝“两对半”是目前国内医院最常用的乙肝病毒(HBV)感染检测血清标志物,包括五项指标,即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抗HBsAb)、乙肝e抗原(HBeAg)、乙肝e抗体(抗HBeAb)和乙肝核心抗体(抗HBcAb)等。
1、乙肝表面抗原(HBsAg)
是乙肝病毒的外壳蛋白,本身不具有传染性,但它的出现常伴随乙肝病毒的存在,所以它是已感染乙肝病毒的标志。 在感染乙肝病毒2个月~6个月、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前2周~8周时,可在血清中测到阳性结果。它的出现表明是急性乙肝、慢性乙肝患者或病原携带者,急性乙肝患者大部分可在病程早期转阴,慢性乙肝患者或病毒携带者表面抗原可持续阳性。
2、乙肝表面抗体(抗HBs或HBsAb)
是对乙肝病毒免疫和保护性抗体。它的阳性表明既往感染过乙肝病毒,但已经排除病毒,或者接种过乙肝疫苗,产生了保护性抗体。 血清中乙肝表面抗体滴度越高,保护力越强。但也有少数人乙肝表面抗体阳性而又发生了乙型肝炎,这可能是由于不同乙肝病毒亚型感染或是体内的乙肝病毒发生了变异。
3、e抗原(HBeAg)
急性或慢性乙肝患者的体内可查出e抗原,它的阳性说明乙肝病毒在体内复制活跃,传染性强。
4、e抗体(抗HBe或HBeAb)
它的阳性表明患者的传染性降低,病毒复制降低或缓解。也有个别人e抗体阳性,病情迁延不愈,多为感染了变异的乙肝病毒所致。
5、核心抗体(抗HBc或HBcAb)
它的滴度高,表明乙肝病毒正在复制,有传染性,可持续存在数年至数十年。低滴度的核心抗体表明既往感染过乙肝病毒。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乙肝核心抗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乙肝五项对照表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的英文缩写为HBsAg,曾称澳大利亚抗原,简称澳抗,又称肝炎相关抗原(HAA)。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是人体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后最先出现的一项血清标志物。一般在乙型肝炎病毒急性感染的潜伏期末,也就是说在乙型肝炎发病前的2~3周,或A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前10~60天,在感染者的血液中就可出现,发病时达高峰,是乙型肝炎早期诊断的一项重要指标。80%的急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在发病后4周内消失。如果发病后6个月还不消失,一般认为容易演变成乙型肝炎病毒慢性携带者。但是,有相当一部分人感染了乙型肝炎病毒后不会发病,医学上称无症状HBsAg(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如果这类人再感染甲、丙、丁、戊、庚型肝炎病毒时,单凭HBsAg阳性与否来诊断乙型肝炎,就有可能造成误诊。另有5%~10%的人感染乙型肝炎病毒以后,在发病早期就能清除HBsAg,在这种病人血清中,HBsAg检测是阴性的,而抗HBc·IgM阳性,如果单凭HBsAg阳性与否作出乙型肝炎的诊断,就有可能漏诊。由此可见,HBsAg是乙型肝炎早期诊断的重要指标,但不是惟一指标,应该结合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进行综合判断。
第二项
乙型肝炎表面抗体的英文缩写为抗-HBs,是人体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后产生的最主要的保护性抗体,对人体具有保护作用,是免疫力的指标。
一般在发病后6~12个月才出现,但也有少数病人可在发病较早期出现。乙型肝炎表面抗体的出现,表明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或接种过乙型肝炎疫苗。可是,由于这种抗体出现较晚,故不能用作早期诊断。乙型肝炎表面抗体可持续很久,因而几乎可终身免疫。少数病人在感染后能维持时间较短,或含量降低,所以测不出。重复感染乙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表面抗体还可阳转,却并不表示新感染。注射乙型肝炎疫苗后,乙型肝炎表面抗体阳性且达到一定含量,可用来考核乙型肝炎疫苗的效果。
第三项
乙型肝炎e抗原的英文缩写为HBeAg,是乙型肝炎病毒内核的一种主要结构蛋白,它的一级结构与乙型肝炎核心抗原(HBc)基本相同。
人体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后,出现的第一个血清学标志物是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第二个血清学标志物便是乙型肝炎e抗原,出现的时间一般在潜伏期后期。随着病情好转,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和e抗原的滴度迅速下降,最后消失。一般讲,乙型肝炎e抗原只能在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者血液中检得。乙型肝炎e抗原与表面抗原一样,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直接指征,它的持续阳性表示病毒有活动性复制,因而可提示疾病慢性化,可能会导致慢性肝炎、肝硬化。因此,是估计乙型肝炎病毒活动预后和衡量其感染性强弱的一个重要标志。
第四项
乙型肝炎e抗体的英文缩写为抗HBe,是人体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后,继乙型肝炎核心抗体产生以后出现的另一抗体,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又一标志物。
乙型肝炎e抗体阳性,表示病毒复制减少或已基本停止,若乙型肝炎病毒DNA(脱氧核糖核酸)阴性则传染性低或基本不再具有明显传染性。但有一小部分e抗体阳性者,虽然HBeAg阴性,其乙型肝炎病毒DNA仍然阳性,揭示病毒复制仍然活跃,仍有传染性,有可能是乙型肝炎病毒发生变异的结果,少数病人病情可能较重和发展较快,应加以注意。
如上所述,乙型肝炎e抗体阳性的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通过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检测可以把这组病人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病毒低复制,传染性低;另一类是病毒复制,伴有活动性肝病,HBV·DNA阳性,有传染性。前者无需抗病毒,后者需积极抗病毒治疗。
第五项
乙型肝炎核心抗体缩写为抗-HBc。是人体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后最早出现的抗体,是人体感染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物之一。
乙型肝炎核心抗体又可分为乙型肝炎核心抗体IgM(抗HBc·IgM)和乙型肝炎核心抗体IgG(抗HBc·IgG)两种。前者随ALT升高而不断增长。大约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后1~2个月时,随之产生的便是乙型肝炎核心抗体IgG。有人认为,抗HBc·IgM是乙型肝炎病毒新近感染或持续复制的标志,对于诊断急、慢性乙型肝炎很重要。如这种抗体持续阳性提示疾病迁延,而抗HBc·IgG的持续存在只能说明以往有过或目前仍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因此,乙型肝炎核心抗体IgM和IgG平行检测,有助于对急性乙型肝炎与隐匿型乙型肝炎和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急性发作之间的鉴别。约有5%~10%急性乙型肝炎病人的血清中查不到乙型肝炎表面抗原,而乙型肝炎核心抗体IgM可阳性,而且与病情变化相一致,病情恢复,乙型肝炎核心抗体IgM阴转。当病情重新活动时,ALT重新出现异常时,乙型肝炎核心抗体IgM亦重新出现阳性,滴度上升。所以说,乙型肝炎核心抗体IgM是用来评价乙型肝炎病情的较好指标。
,表示体内感染了HBV,因而是一种特异性标志。HBsAg阳性见于:①急性乙型肝炎的潜伏期或急性期(大多短期阳性);②HBV致的慢性肝病、迁延性和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炎后肝硬化或原发性肝癌等。③无症状携带者。
(2)抗HBs:表示曾感染过HBV,均已得到恢复,并且对HBV有一定的免疫力。
(3)HBcAg与抗HBc:由于
HBcAg主要存在于肝细胞核内,并仅存在于Dane颗粒中。因此,对病人血清不能检测HBcAg,而测抗HBc。血清内抗HBc阳性反映:①新近有过HBV感染;②体内有HBV增殖;③有助于诊断乙型肝炎。
(2)HBcAg和抗HBe:HBcAg的存在常表示病人血液有感染性。
HBcAg阳性揭示病人肝脏可能有慢性 损害,对预后判断有一定帮助。抗HBe阳性对病人可能有一定的保护力。
检测乙肝抗原与抗体的实际用途:
(1)筛选供血员。
(2)可作为乙肝病人或携带者的特异性诊断。
(3)对乙肝病人预后和转归提供参考。
(4)研究乙肝的流行病学,了解各地人群对乙肝的感染情况。
(5)判断人群对乙肝的免疫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