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谁知道申论怎么复习?看书好还是看视频好?哪个见效快
5个回答
2017-11-28
展开全部
申论这东西,闭门造车,想要会的很快提升,估计很悬,天才除外。
最好还是跟着人学,有人教,至少少走了些弯路,也不会感觉太过枯燥。
我这里直接分享一份我觉得很有用的申论备考技巧,亲测有效。
1:申论备考,别一开始就错了
无论国考,还是省考,申论的普遍得分是35—55之间!
你会问:为嘛我越学越差?为嘛越努力分数越低?
其实:你的路错了,一开始就错了!
申论大作文一般40分,前面的几道小题60分!我们可以推断,成绩在35—55分的你,前面小题总得分只有10—35分!
多么恐怖、残忍的真相!所以,申论成败的关键不是作文写作,而是前面小题的得分—不能拿稳45分,及格乃至进面基本没有希望!
花木君观点:作文是突破高分的途径,而小题才是生命线!!将70%甚至更多的精力用于小题的备考、学习,是基础一般的我们突破申论的不二法门!
2,答题形式决定能否进面
有多少人距离面试只有3分以内的距离?
可是,小小的3分不仅注定了你失去了逆袭的机会,也提早宣布了公考失败的结果!3分,乃至再加几分真的有这么难吗?
坦白的讲:我们进入考场前,申论水平已经是既定的!人靠衣装,申论作答靠“形式装”试想:同样一份答卷,卷面整洁、工整的得分会高,还是缺少规划、勾勾画画的卷面高?!
我的观点是:
(1)前面的小题有意识的用“先总,后分”的方式,并分条理呈现,让阅卷老师扫一眼就能抓到你作答的重点、得分点。
(2)作文写作观点要明确、坦坦荡荡。一方面开篇时文章的核心观点要表达的直接、客观,不扭扭捏捏、模棱两可;另一方面分论点概括的严谨、明确,保证文章的每个段落都有一个独立的核心功能—比如第一段是引述议题、表达观点,第二段是提出分论点并论证,最后一段是结尾、升华。
(3)端庄的书写80%会赢得好感乃至加分。申论是人工阅卷,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阅卷老师也不例外。当然,这是申论考试,不是书法比赛,不能无限的放大书写对结果的影响,但平时就注意纸质书写、保证卷面整洁,绝对有益无害!
花木君观点:做好力所能及的小事,不仅是一种态度和修养,也是一种重要的能力,更是同一水平下能否进面的重要砝码!
3,逻辑衔接词是提分的神器
首先需要强调一下:逻辑衔接词不等于“一二三四”这种简单的罗列。
无论是小题还是大作文写作,其主线都是逻辑,比如综合分析题立足“论断是什么”“论断的分析和说明”“总结概述”几个核心层次来作答,申论写作围绕核心观点来加以论证、说明,这其实都是一种逻辑的表现形式。
几个逻辑衔接词实际上串联的就是一篇申论文章的核心思路、架构,比如“花木体”文章的常用逻辑衔接词:
第一段:...(背景)。然而...(引出文章的议题)。为此,我们需要...(表达文章的核心观点)。
第二段...(分论点一)。...问题开始凸显(分论点的缘由)。为此,需要...。同时,...促进...(措施、要求+效果)。
第三段:...(分论点二)。...现象突出(分论点的缘由)。为此,我们应...(措施、要求+效果)。
第四段:...(分论点三)。...凸显了...(分论点的缘由)。对此,需要...,让...(措施、要求+效果)。
第五段:...(概述)。...是...是...更是(联系社会背景,深化文章的主题)...。
试想,当我们掌握了这种规律和技巧,并有适当的训练、总结,在具体的考试时对材料、题目主题有了基本的认识,还会担心无从下笔?还会要花上十分钟乃至几十分钟的时间来思考文章的结构、层次吗?
花木君观点:题型是申论考察的形式,而逻辑是考试命题、呈现作答内容、展现能力的灵魂。从很大意义上来讲,申论的备考就是培养行政思维、提高逻辑分析能力。
4,申论写作是思维+结构+表达
嗯哼,这个结论很大胆,和你在任何书上看到的观点都不同,但就是这么任性,就是这么简单。
所谓思维,只要记住两句话:1,把自己当做公务人员来做题、写文章,不主观、不抒情;2,注重因果关系,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就分析什么问题,从哪些角度分析问题就针对性的从哪些角度来解决问题。与此同时,要注意保证前后行文流畅,不自相矛盾。
至于文章的结构,我认为“一个核心论点,三个(两个)分论点,五个(四个)段落”就可以。也许你会担心是否“模式化”,但我想告诉你:如果连基本的文章结构、框架都没有,那只能算流水账!
OK,如果你实在想在文章结构上有所创新,适当的展示一下风采、个性,那请记住一句话:保证文章“核心论点明确,分论点清楚,论据围绕论点展开”这一基本原则。
对于表达,不需要过于花哨,坚持“朴实、自然、客观”就可以,平时可以通过政府工作报告、人民时评、新闻联播等来积累专有词汇、句式,培养语感。
花木君观点:要提高申论写作能力,完全可以对其所要求的能力进行拆解提升,有意识的通过了解国家政策方针来培养自己的行政思维能力,通过模仿、训练来理清自己写作时固有的文章结构,通过词汇、句型、句式的积累和仿写来提升文字表达能力。
5,表达能力提升最好的方法是模仿和嫁接
都说见贤要思齐!
“思齐”从来就不是问题,问题的关键是怎么去“见贤”?去哪里见?毕竟这个时代,出门左转遇见“神棍”“忽悠”的可能性比遇见美女、猛男的概率还要大!
我的意见是“人民日报的时评文章”“伙伴们写的比较好的文章”!
不要问为什么只有这两处,就问问自己:有多少资料、多少书你真正的看过?!好东西、有用的东西就像讨老婆,不是越多越好,而是适合自己的、能为你所用的才是真的好!
在具体的模仿练习时,可遵循以下原则:
1,申论的主题会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大范畴(政治范畴的内容可不做刻意关注),所以平时的学习中可有意识的对文章、积累的素材进行分类。
2,学习时,不需要整篇文章都关注,也许是一个开头,也许是一个结尾,也许仅仅只是一个排比句式,甚至只是几个词汇,请认真记下来。
我的态度是:没有几十页这样的笔记,那算不得认真学过申论!
3,结合记下的句式、词汇进行仿写、改写,部分内容可直接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给个例子:
【原文】拯救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要从文化安全意识着手,将民俗文化的传承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整体规划,将文化安全注入中小学的基础教育中,充分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广大未成年人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作用,将民族文化的发扬融入生活、融入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让其在心与心、行与行中传承。
【仿写】预防和治理食品安全问题,要从食品安全意识着手,将食品安全问题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整体规划,将食品安全注入中小学的基础教育中,充分发挥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和食品安全识别知识在食品安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将食品安全工作融入民众的生活、融入社会经济的建设中,将食品安全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坚持一两个月后,如果你认为没有进步,那只有一个原因:你真不够用心!
花木君观点:申论的学习一如找对象,重要的不是遍地撒网,而应该是有策略、有方法、有坚持!
6,热点从来无需拼死拼活积累
申论考试会立足热点议题来展开,但务必注意,其关注的并不是热点、议题本身,而是一种思路和逻辑—客观的认识问题、辩证的(正反两面)分析问题、有效的解决问题这一能力。
平时的备考中,你也许花费了很多时间记住了某一个热点、问题产生的原因,但考试的材料导向会和你的记忆一样?相反,往往会让你的作答偏离材料,让你感觉无所适从、手心出汗、心烦意乱!这也是为什么存在“出考场的时候感觉良好,查分数的时候大失所望!”这一普遍现象
申论学习的方法、经验有很多,但罗列太多就等于没有经验。作为应试,抓住了主要方向、基本宗旨,任何难题都能迎刃而解。
花木君观点:申论是应试,重要的不是猜题,甚至不是“见多识广”,而应该是在理解国家政策、方针的基础上,能熟练的运用这种思维来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而掌握并不断提升这种能力,不仅能打通申论备考的“任督二脉”,对我们的生活、工作更是大有裨益!
最好还是跟着人学,有人教,至少少走了些弯路,也不会感觉太过枯燥。
我这里直接分享一份我觉得很有用的申论备考技巧,亲测有效。
1:申论备考,别一开始就错了
无论国考,还是省考,申论的普遍得分是35—55之间!
你会问:为嘛我越学越差?为嘛越努力分数越低?
其实:你的路错了,一开始就错了!
申论大作文一般40分,前面的几道小题60分!我们可以推断,成绩在35—55分的你,前面小题总得分只有10—35分!
多么恐怖、残忍的真相!所以,申论成败的关键不是作文写作,而是前面小题的得分—不能拿稳45分,及格乃至进面基本没有希望!
花木君观点:作文是突破高分的途径,而小题才是生命线!!将70%甚至更多的精力用于小题的备考、学习,是基础一般的我们突破申论的不二法门!
2,答题形式决定能否进面
有多少人距离面试只有3分以内的距离?
可是,小小的3分不仅注定了你失去了逆袭的机会,也提早宣布了公考失败的结果!3分,乃至再加几分真的有这么难吗?
坦白的讲:我们进入考场前,申论水平已经是既定的!人靠衣装,申论作答靠“形式装”试想:同样一份答卷,卷面整洁、工整的得分会高,还是缺少规划、勾勾画画的卷面高?!
我的观点是:
(1)前面的小题有意识的用“先总,后分”的方式,并分条理呈现,让阅卷老师扫一眼就能抓到你作答的重点、得分点。
(2)作文写作观点要明确、坦坦荡荡。一方面开篇时文章的核心观点要表达的直接、客观,不扭扭捏捏、模棱两可;另一方面分论点概括的严谨、明确,保证文章的每个段落都有一个独立的核心功能—比如第一段是引述议题、表达观点,第二段是提出分论点并论证,最后一段是结尾、升华。
(3)端庄的书写80%会赢得好感乃至加分。申论是人工阅卷,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阅卷老师也不例外。当然,这是申论考试,不是书法比赛,不能无限的放大书写对结果的影响,但平时就注意纸质书写、保证卷面整洁,绝对有益无害!
花木君观点:做好力所能及的小事,不仅是一种态度和修养,也是一种重要的能力,更是同一水平下能否进面的重要砝码!
3,逻辑衔接词是提分的神器
首先需要强调一下:逻辑衔接词不等于“一二三四”这种简单的罗列。
无论是小题还是大作文写作,其主线都是逻辑,比如综合分析题立足“论断是什么”“论断的分析和说明”“总结概述”几个核心层次来作答,申论写作围绕核心观点来加以论证、说明,这其实都是一种逻辑的表现形式。
几个逻辑衔接词实际上串联的就是一篇申论文章的核心思路、架构,比如“花木体”文章的常用逻辑衔接词:
第一段:...(背景)。然而...(引出文章的议题)。为此,我们需要...(表达文章的核心观点)。
第二段...(分论点一)。...问题开始凸显(分论点的缘由)。为此,需要...。同时,...促进...(措施、要求+效果)。
第三段:...(分论点二)。...现象突出(分论点的缘由)。为此,我们应...(措施、要求+效果)。
第四段:...(分论点三)。...凸显了...(分论点的缘由)。对此,需要...,让...(措施、要求+效果)。
第五段:...(概述)。...是...是...更是(联系社会背景,深化文章的主题)...。
试想,当我们掌握了这种规律和技巧,并有适当的训练、总结,在具体的考试时对材料、题目主题有了基本的认识,还会担心无从下笔?还会要花上十分钟乃至几十分钟的时间来思考文章的结构、层次吗?
花木君观点:题型是申论考察的形式,而逻辑是考试命题、呈现作答内容、展现能力的灵魂。从很大意义上来讲,申论的备考就是培养行政思维、提高逻辑分析能力。
4,申论写作是思维+结构+表达
嗯哼,这个结论很大胆,和你在任何书上看到的观点都不同,但就是这么任性,就是这么简单。
所谓思维,只要记住两句话:1,把自己当做公务人员来做题、写文章,不主观、不抒情;2,注重因果关系,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就分析什么问题,从哪些角度分析问题就针对性的从哪些角度来解决问题。与此同时,要注意保证前后行文流畅,不自相矛盾。
至于文章的结构,我认为“一个核心论点,三个(两个)分论点,五个(四个)段落”就可以。也许你会担心是否“模式化”,但我想告诉你:如果连基本的文章结构、框架都没有,那只能算流水账!
OK,如果你实在想在文章结构上有所创新,适当的展示一下风采、个性,那请记住一句话:保证文章“核心论点明确,分论点清楚,论据围绕论点展开”这一基本原则。
对于表达,不需要过于花哨,坚持“朴实、自然、客观”就可以,平时可以通过政府工作报告、人民时评、新闻联播等来积累专有词汇、句式,培养语感。
花木君观点:要提高申论写作能力,完全可以对其所要求的能力进行拆解提升,有意识的通过了解国家政策方针来培养自己的行政思维能力,通过模仿、训练来理清自己写作时固有的文章结构,通过词汇、句型、句式的积累和仿写来提升文字表达能力。
5,表达能力提升最好的方法是模仿和嫁接
都说见贤要思齐!
“思齐”从来就不是问题,问题的关键是怎么去“见贤”?去哪里见?毕竟这个时代,出门左转遇见“神棍”“忽悠”的可能性比遇见美女、猛男的概率还要大!
我的意见是“人民日报的时评文章”“伙伴们写的比较好的文章”!
不要问为什么只有这两处,就问问自己:有多少资料、多少书你真正的看过?!好东西、有用的东西就像讨老婆,不是越多越好,而是适合自己的、能为你所用的才是真的好!
在具体的模仿练习时,可遵循以下原则:
1,申论的主题会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大范畴(政治范畴的内容可不做刻意关注),所以平时的学习中可有意识的对文章、积累的素材进行分类。
2,学习时,不需要整篇文章都关注,也许是一个开头,也许是一个结尾,也许仅仅只是一个排比句式,甚至只是几个词汇,请认真记下来。
我的态度是:没有几十页这样的笔记,那算不得认真学过申论!
3,结合记下的句式、词汇进行仿写、改写,部分内容可直接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给个例子:
【原文】拯救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要从文化安全意识着手,将民俗文化的传承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整体规划,将文化安全注入中小学的基础教育中,充分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广大未成年人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作用,将民族文化的发扬融入生活、融入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让其在心与心、行与行中传承。
【仿写】预防和治理食品安全问题,要从食品安全意识着手,将食品安全问题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整体规划,将食品安全注入中小学的基础教育中,充分发挥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和食品安全识别知识在食品安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将食品安全工作融入民众的生活、融入社会经济的建设中,将食品安全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坚持一两个月后,如果你认为没有进步,那只有一个原因:你真不够用心!
花木君观点:申论的学习一如找对象,重要的不是遍地撒网,而应该是有策略、有方法、有坚持!
6,热点从来无需拼死拼活积累
申论考试会立足热点议题来展开,但务必注意,其关注的并不是热点、议题本身,而是一种思路和逻辑—客观的认识问题、辩证的(正反两面)分析问题、有效的解决问题这一能力。
平时的备考中,你也许花费了很多时间记住了某一个热点、问题产生的原因,但考试的材料导向会和你的记忆一样?相反,往往会让你的作答偏离材料,让你感觉无所适从、手心出汗、心烦意乱!这也是为什么存在“出考场的时候感觉良好,查分数的时候大失所望!”这一普遍现象
申论学习的方法、经验有很多,但罗列太多就等于没有经验。作为应试,抓住了主要方向、基本宗旨,任何难题都能迎刃而解。
花木君观点:申论是应试,重要的不是猜题,甚至不是“见多识广”,而应该是在理解国家政策、方针的基础上,能熟练的运用这种思维来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而掌握并不断提升这种能力,不仅能打通申论备考的“任督二脉”,对我们的生活、工作更是大有裨益!
展开全部
第一节:宏观思路要理清 概括层次不可少
1
对申论有一定了解的朋友应该知道,申论的作答,尤其是前面小题的作答,来源于材料,更应立足于材料。因此,某些别有用心的人就提出了一个观点:申论的作答就是概括材料(或者说“抄材料”)!对于这句话,我们不能说它完全错,至少它强调了给定资料的重要性,但我们同时应深刻的认识到:立足材料不等于简单的照搬材料,必须建立在必要的汇总、整合的基础上,且应通过适当的层次(请重读,谢谢)进行表述。
说话讲求有理有据,申论的写作更应注重论证,下面我们就结合2013年国考副省级申论真题的第三题进行具体的分析。
题目是这样的:三、有关部门拟在全球最高的妈祖圣像落成周年纪念日举办妈祖文化旅游节活动,需要一批志愿者向游客讲解妈祖文化。请你根据“综合资料4”,为志愿者写一份示范性的讲解稿。(20分) 要求:要求:(1)内容具体,切合主题;(2)准确全面,逻辑清楚;(3)表述生动,对象明确;(4)总字数400~500字。
这道题从外在形式上看属于一道应用文写作题,但阅读完材料四后(大家自己去论坛或者其他地方看真题,篇幅有限,在此不引述),有经验的考生应该能够发现:这道题的实质就是提炼、概述材料四的核心信息。
但概括材料有技巧,这个技巧就是作答的内在层次与逻辑,而不是简单的用“一二三四”将相关的信息概括出来(实际的考试中,很多人只注重了条理,而忽视了内在的逻辑)。 那么,就本题而言,应该注重其什么层次呢?经过材料的阅读,我们可以清晰的发现,其涵盖的信息涉及四个主要方面:妈祖的起源;佛教、儒家文化对妈祖文化的演绎;历代王朝对妈祖的加封行赏;妈祖文化对社会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的重要意义。所以,本题的作答要理顺以上四个层次的关系,在整体上把握这一结构的基础上再来填充具体的信息,决然不是简单的“一二三四”。
相信很多进行过申论批改或参加过实际考试的同学会有如此感觉:为什么我作答的信息和要点基本上一致,但分数会这么低?一者你应该考虑语言表达是否规范(我们接下来会集中探讨);二者应深入思考你的作答有没有呈现出严谨、规范的层次和内在逻辑,是不是简单的分条、无差别阐述呢?
要破解这一问题,就不得不提“提纲化”写作!不管是具备良好的文字功底,还是刚刚接触申论的应考者,都不应忽视这一规范我们作答的重要手段。在平时、考试中列一个简单的提纲,一方面能够帮助我们理顺作答的思路,避免方向性的偏差;另一方面也是更为重要的在于帮助我们培养严谨的逻辑思维,提升思考问题的严密性,而这远比申论的备考更为重要! 好了,这一节比较的简单,但并不等于不重要。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
申论作答有技巧,立足材料要记牢;宏观思路要理清,提纲层次不可少。
END
第二节:语言表达多思考 立足行政莫忘掉
1
我们一直强调申论的复习应重在积累,这是能力的提升,更是意识的塑造。申论复习久了自然而然会有一种厌倦、头晕乃至恶心的感觉(这一点我们应该正视)。同时,经过一番复习的应试者往往会发现,申论的写作其实都差不多,于是复习的热情骤减,而最终的成绩也不甚理想。
如果,你已经来到了这一阶段,那么我要祝贺你了,因为你已经来到了申论提升的关键临界点;同时,我更要拿个小喇叭提醒你,你同时也来到了一个很危险的阶段,自我的满足或者自我的松懈很容易导致你放松对自我的要求。
但,请端正自己的心态,不要怕,这是高分在向你招手呢!关键是我们该如何回应!挑战往往意味着突破,这种感觉是脱颖而出的前兆,为此,我们需要追本溯源、进一步强化总结和归纳。
申论备考的时间不是关键,关键是有效备考的时间(请再念几遍!)。对于绝大部分公考者而言,都知道其选拔的是行政人员,考察的是模拟行政能力。然而,真正重视并理解这一概念的人并不多。
所谓模拟行政其实是一种意识的转换,她要求我们能够摒弃个体的主观意识,从行政管理自身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提出观点、解决问题。所以,我们不得不提及的一个命题是:行政文化本身的特点、行文的特点。
不要说申论没有指定的教材,不要说备考的辅导资料上怎么说,请记住:将自己当成公务员才能更好的走向公务员。当然,意识是先导,而文字是载体!对于阅卷的老师而言,只要简单的看一看你的语言表达,就基本上能够判定你的水平,因此:熟悉行政文化的特点,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尤为重要!
那么,在我们实际的申论作答中,所存在的语言表达问题有哪些呢?(注:本文我们不谈语法上的问题,这是语文老师的事)
2
一、主观化,以自我为中心。
单纯的讲概念实在没有意思,我们还是直接看案例:
案例一、我们在别人赞叹身上这件皮毛摸上去很舒服的时候,我们在品尝熊胆带给我们的美味时,我们在算着把这头熊卖了能取得利益的时候。
我们摒除语法上的问题不谈后,念一遍就会明白其行文存在明显的口语化,简单而言就是不够严谨、凝练,其实完全可从动物保护意识不足、经济利益驱使的角度来提炼。
案例二、我认为啃老族告诉我们要调整新一代农民工的就业观和价值观,否则,技工、普工还缺,啃老族还啃。
针对以上表述,我们不谈“啃不啃”的问题,单说“我认为...”,这一表述方式显然忽视了申论本身的性质--从行政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所以应删除。
3
二、评论化,随意化。
案例一、当日本叫嚣着在我国的钓鱼岛插上他们的太阳红旗,当金融风暴席卷全球,美国的一次“友好访问”就换走我国辛苦创造的几百万亿人民币,当韩国光明正大的宣布着屈原是韩国人,当法国拒绝中国奥运的祥云火炬传递的时候,身为中国人,我们无不感到愤恨,无不感到悲恸,却不能强硬的说“不”。
首先,我们应该对这位青年的热血激情表示赞赏,但行政不等于评论,更不等于简单的抒发个人感情。是的,我们厌倦了“抗议”“强烈抗议”,但立足走上行政之路的我们,无从回避的是行政文化行文本身的客观、规范性,无从忽视申论本身的生态系统。这是游戏规则,没有讨论的余地。
案例二、国家的家底却永远有且只有一样:人民。国家是行驶在汪洋中的大船,人民是那可载舟亦可覆舟的海水。
国家是大船?人民是海水?乍一看似乎没有问题,但总给人一种不伦不类的感觉。不得不说的是,我们不仅要注意措辞的严谨性,同时应将政府和国家的概念加以区分。
4
三、将自己置身事外,简单的提出要求。
“置身事外”是申论写作中最容易犯的错误,如“政府应...”“地方政府要...”,不管所提措施正确不正确,但显然没有将自己当成政府的“内人”,既然是模拟行政,就请直接些,直接阐述相关的措施就可以了(删除“政府要”),不要“政府”要怎么样,怎么样。
好了,以上只是忽视行政特色的一般性问题,其核心在于提醒我们:培养自身的行政思维和意识。
同样总结一下吧:申论要想分数高,主观错误要打倒;语言表达多思考,立足行政莫忘掉。
END
第三节:结构清晰很必要 重点突出真正好
看到标题就知道这一节我们要着重探讨的是申论作文的写作。好吧,开工。
首先我们需要正视的是:2013年国考的申论写作有了新的变化,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在申论考试逐步成熟与稳定,联考、地方性公务员考试申论命题趋同国考的大背景下,我们实在有必要了解其变化的特点。
结合本文来讲,我们只讲两点:一、分数调整了。2013年国考的作文写作从之前的40分下降至35分,这充分说明了申论考试更加注重了考察的均衡性,但绝不可有作文写作不重要的思想,要清楚的知道:作文写作仍是得分的最大头!二、地市级的试卷明确了不可以单纯的谈措施,而要求能够结合平时的感悟。首先,这不意味着不可以写成策论,而充分说明了申论反培训化、反模式化的趋势加强,要求我们在平时能够主动的关注社会民生,强化积累。
对申论有过复习的应试者就能够知道,申论作文写作一般要涵盖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等基本层次,或者说涵盖总结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基本层次。是的,要把握申论的外在层次非常的简单,但这仅仅只是形式上的理解。
申论特有的结构我们应该遵循,但申论考试的成熟与要求的提高,更凸显了立论应有的高度、行文重点应有的鲜明性。
这一点可能不好理解,毕竟什么叫高度?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但我们至少可从两个角度进行把握。一是在确立论点及具体的行文时,应避免只是简单的拼凑、整合材料本身的信息,如2010年九一八联考真题的最后一题,很多应试者在行文中只是简单的阐述了朔州途径的相关情况,而实际上概述朔州途径不是重点和目的,其目的在于结合朔州途径客观的说明如何推进煤炭产业整合、促进煤炭产业的健康发展;二是申论写作的篇幅有限,我们在注重语言表达凝练性的同时,更应围绕着标题和论点集中论述,如你要注重分析问题,就应该着重从正反两个角度来诠释处理问题的重要性;你要注重解决问题,就应该着重说明采取怎样的手段并如何落实。
同时,有一点需要特别的强调,那就是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所谓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举例来讲就是我们不仅要能够联系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等理论进行说明,同时能够结合相关的案例或者自己的感受进行分析,既不能单纯的谈措施,也不能单纯的谈理论。所以,申论本身的变化特点要求我们在平时能够注重总结,而不是一味的做题,或者干脆不做题。请记住:做题是必要的,但做题只是复习的手段,不是复习的目的!
就这样吧,敲字真心不容易。总结一下本节的内容:申论趋势要知晓,理论实际相依靠;结构清晰理明了,重点突出分数高。
写在最后的话:申论的复习,也许会艰难、会感觉力不从心,但一定要学会调节自己的不良情绪,这同样是一种能力。备考的时间不在于长短,一个月不多,一天也不少,重要的是我们能够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踏踏实实的总结、勤勤恳恳的归纳。相信自己,学习申论不仅有益于公考,更有益于自己对待工作、生活的态度。当然,本文篇幅有限,所涵盖的知识点有限,但希望它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提醒大家注重自我的思考与总结!好运!
1
对申论有一定了解的朋友应该知道,申论的作答,尤其是前面小题的作答,来源于材料,更应立足于材料。因此,某些别有用心的人就提出了一个观点:申论的作答就是概括材料(或者说“抄材料”)!对于这句话,我们不能说它完全错,至少它强调了给定资料的重要性,但我们同时应深刻的认识到:立足材料不等于简单的照搬材料,必须建立在必要的汇总、整合的基础上,且应通过适当的层次(请重读,谢谢)进行表述。
说话讲求有理有据,申论的写作更应注重论证,下面我们就结合2013年国考副省级申论真题的第三题进行具体的分析。
题目是这样的:三、有关部门拟在全球最高的妈祖圣像落成周年纪念日举办妈祖文化旅游节活动,需要一批志愿者向游客讲解妈祖文化。请你根据“综合资料4”,为志愿者写一份示范性的讲解稿。(20分) 要求:要求:(1)内容具体,切合主题;(2)准确全面,逻辑清楚;(3)表述生动,对象明确;(4)总字数400~500字。
这道题从外在形式上看属于一道应用文写作题,但阅读完材料四后(大家自己去论坛或者其他地方看真题,篇幅有限,在此不引述),有经验的考生应该能够发现:这道题的实质就是提炼、概述材料四的核心信息。
但概括材料有技巧,这个技巧就是作答的内在层次与逻辑,而不是简单的用“一二三四”将相关的信息概括出来(实际的考试中,很多人只注重了条理,而忽视了内在的逻辑)。 那么,就本题而言,应该注重其什么层次呢?经过材料的阅读,我们可以清晰的发现,其涵盖的信息涉及四个主要方面:妈祖的起源;佛教、儒家文化对妈祖文化的演绎;历代王朝对妈祖的加封行赏;妈祖文化对社会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的重要意义。所以,本题的作答要理顺以上四个层次的关系,在整体上把握这一结构的基础上再来填充具体的信息,决然不是简单的“一二三四”。
相信很多进行过申论批改或参加过实际考试的同学会有如此感觉:为什么我作答的信息和要点基本上一致,但分数会这么低?一者你应该考虑语言表达是否规范(我们接下来会集中探讨);二者应深入思考你的作答有没有呈现出严谨、规范的层次和内在逻辑,是不是简单的分条、无差别阐述呢?
要破解这一问题,就不得不提“提纲化”写作!不管是具备良好的文字功底,还是刚刚接触申论的应考者,都不应忽视这一规范我们作答的重要手段。在平时、考试中列一个简单的提纲,一方面能够帮助我们理顺作答的思路,避免方向性的偏差;另一方面也是更为重要的在于帮助我们培养严谨的逻辑思维,提升思考问题的严密性,而这远比申论的备考更为重要! 好了,这一节比较的简单,但并不等于不重要。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
申论作答有技巧,立足材料要记牢;宏观思路要理清,提纲层次不可少。
END
第二节:语言表达多思考 立足行政莫忘掉
1
我们一直强调申论的复习应重在积累,这是能力的提升,更是意识的塑造。申论复习久了自然而然会有一种厌倦、头晕乃至恶心的感觉(这一点我们应该正视)。同时,经过一番复习的应试者往往会发现,申论的写作其实都差不多,于是复习的热情骤减,而最终的成绩也不甚理想。
如果,你已经来到了这一阶段,那么我要祝贺你了,因为你已经来到了申论提升的关键临界点;同时,我更要拿个小喇叭提醒你,你同时也来到了一个很危险的阶段,自我的满足或者自我的松懈很容易导致你放松对自我的要求。
但,请端正自己的心态,不要怕,这是高分在向你招手呢!关键是我们该如何回应!挑战往往意味着突破,这种感觉是脱颖而出的前兆,为此,我们需要追本溯源、进一步强化总结和归纳。
申论备考的时间不是关键,关键是有效备考的时间(请再念几遍!)。对于绝大部分公考者而言,都知道其选拔的是行政人员,考察的是模拟行政能力。然而,真正重视并理解这一概念的人并不多。
所谓模拟行政其实是一种意识的转换,她要求我们能够摒弃个体的主观意识,从行政管理自身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提出观点、解决问题。所以,我们不得不提及的一个命题是:行政文化本身的特点、行文的特点。
不要说申论没有指定的教材,不要说备考的辅导资料上怎么说,请记住:将自己当成公务员才能更好的走向公务员。当然,意识是先导,而文字是载体!对于阅卷的老师而言,只要简单的看一看你的语言表达,就基本上能够判定你的水平,因此:熟悉行政文化的特点,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尤为重要!
那么,在我们实际的申论作答中,所存在的语言表达问题有哪些呢?(注:本文我们不谈语法上的问题,这是语文老师的事)
2
一、主观化,以自我为中心。
单纯的讲概念实在没有意思,我们还是直接看案例:
案例一、我们在别人赞叹身上这件皮毛摸上去很舒服的时候,我们在品尝熊胆带给我们的美味时,我们在算着把这头熊卖了能取得利益的时候。
我们摒除语法上的问题不谈后,念一遍就会明白其行文存在明显的口语化,简单而言就是不够严谨、凝练,其实完全可从动物保护意识不足、经济利益驱使的角度来提炼。
案例二、我认为啃老族告诉我们要调整新一代农民工的就业观和价值观,否则,技工、普工还缺,啃老族还啃。
针对以上表述,我们不谈“啃不啃”的问题,单说“我认为...”,这一表述方式显然忽视了申论本身的性质--从行政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所以应删除。
3
二、评论化,随意化。
案例一、当日本叫嚣着在我国的钓鱼岛插上他们的太阳红旗,当金融风暴席卷全球,美国的一次“友好访问”就换走我国辛苦创造的几百万亿人民币,当韩国光明正大的宣布着屈原是韩国人,当法国拒绝中国奥运的祥云火炬传递的时候,身为中国人,我们无不感到愤恨,无不感到悲恸,却不能强硬的说“不”。
首先,我们应该对这位青年的热血激情表示赞赏,但行政不等于评论,更不等于简单的抒发个人感情。是的,我们厌倦了“抗议”“强烈抗议”,但立足走上行政之路的我们,无从回避的是行政文化行文本身的客观、规范性,无从忽视申论本身的生态系统。这是游戏规则,没有讨论的余地。
案例二、国家的家底却永远有且只有一样:人民。国家是行驶在汪洋中的大船,人民是那可载舟亦可覆舟的海水。
国家是大船?人民是海水?乍一看似乎没有问题,但总给人一种不伦不类的感觉。不得不说的是,我们不仅要注意措辞的严谨性,同时应将政府和国家的概念加以区分。
4
三、将自己置身事外,简单的提出要求。
“置身事外”是申论写作中最容易犯的错误,如“政府应...”“地方政府要...”,不管所提措施正确不正确,但显然没有将自己当成政府的“内人”,既然是模拟行政,就请直接些,直接阐述相关的措施就可以了(删除“政府要”),不要“政府”要怎么样,怎么样。
好了,以上只是忽视行政特色的一般性问题,其核心在于提醒我们:培养自身的行政思维和意识。
同样总结一下吧:申论要想分数高,主观错误要打倒;语言表达多思考,立足行政莫忘掉。
END
第三节:结构清晰很必要 重点突出真正好
看到标题就知道这一节我们要着重探讨的是申论作文的写作。好吧,开工。
首先我们需要正视的是:2013年国考的申论写作有了新的变化,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在申论考试逐步成熟与稳定,联考、地方性公务员考试申论命题趋同国考的大背景下,我们实在有必要了解其变化的特点。
结合本文来讲,我们只讲两点:一、分数调整了。2013年国考的作文写作从之前的40分下降至35分,这充分说明了申论考试更加注重了考察的均衡性,但绝不可有作文写作不重要的思想,要清楚的知道:作文写作仍是得分的最大头!二、地市级的试卷明确了不可以单纯的谈措施,而要求能够结合平时的感悟。首先,这不意味着不可以写成策论,而充分说明了申论反培训化、反模式化的趋势加强,要求我们在平时能够主动的关注社会民生,强化积累。
对申论有过复习的应试者就能够知道,申论作文写作一般要涵盖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等基本层次,或者说涵盖总结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基本层次。是的,要把握申论的外在层次非常的简单,但这仅仅只是形式上的理解。
申论特有的结构我们应该遵循,但申论考试的成熟与要求的提高,更凸显了立论应有的高度、行文重点应有的鲜明性。
这一点可能不好理解,毕竟什么叫高度?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但我们至少可从两个角度进行把握。一是在确立论点及具体的行文时,应避免只是简单的拼凑、整合材料本身的信息,如2010年九一八联考真题的最后一题,很多应试者在行文中只是简单的阐述了朔州途径的相关情况,而实际上概述朔州途径不是重点和目的,其目的在于结合朔州途径客观的说明如何推进煤炭产业整合、促进煤炭产业的健康发展;二是申论写作的篇幅有限,我们在注重语言表达凝练性的同时,更应围绕着标题和论点集中论述,如你要注重分析问题,就应该着重从正反两个角度来诠释处理问题的重要性;你要注重解决问题,就应该着重说明采取怎样的手段并如何落实。
同时,有一点需要特别的强调,那就是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所谓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举例来讲就是我们不仅要能够联系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等理论进行说明,同时能够结合相关的案例或者自己的感受进行分析,既不能单纯的谈措施,也不能单纯的谈理论。所以,申论本身的变化特点要求我们在平时能够注重总结,而不是一味的做题,或者干脆不做题。请记住:做题是必要的,但做题只是复习的手段,不是复习的目的!
就这样吧,敲字真心不容易。总结一下本节的内容:申论趋势要知晓,理论实际相依靠;结构清晰理明了,重点突出分数高。
写在最后的话:申论的复习,也许会艰难、会感觉力不从心,但一定要学会调节自己的不良情绪,这同样是一种能力。备考的时间不在于长短,一个月不多,一天也不少,重要的是我们能够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踏踏实实的总结、勤勤恳恳的归纳。相信自己,学习申论不仅有益于公考,更有益于自己对待工作、生活的态度。当然,本文篇幅有限,所涵盖的知识点有限,但希望它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提醒大家注重自我的思考与总结!好运!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15-09-28
展开全部
建议备考申论时要按如下四个阶段进行备考:
第一个阶段,可以利用一周的时间,在规定的时间内做两套题,一套是国考题,一套是联考题。建议做2013年、2014年考题,感受一下申论材料的类型、试卷有几部分构成,题目怎样设置,应该用什么样的思维模式答题,这两套题做完以后,把材料再看两遍到三遍甚至四遍。
第二个阶段,申论答题技巧、知识学习阶段,需要一周的时间复习。主要了解申论命题有什么特点、阅卷规则、申论的材料由几部分组合、每一部分的答题技巧、作文写作注意事项。通过这个阶段的学习增加知识储备、掌握答题技巧。
第三个阶段,套题训练阶段。套题训练一般需要10套题,包括国考、联考的和部分省考的套题。通过套题训练,可以将第一、第二个阶段培养的申论直觉和答题技巧进行具体应用。
第四个阶段,模拟巩固阶段。在考前一周,模拟考场做两、三套题。考生要严格把控时间,做第一套题发现的问题,可在做第二套时及时弥补。
第一个阶段,可以利用一周的时间,在规定的时间内做两套题,一套是国考题,一套是联考题。建议做2013年、2014年考题,感受一下申论材料的类型、试卷有几部分构成,题目怎样设置,应该用什么样的思维模式答题,这两套题做完以后,把材料再看两遍到三遍甚至四遍。
第二个阶段,申论答题技巧、知识学习阶段,需要一周的时间复习。主要了解申论命题有什么特点、阅卷规则、申论的材料由几部分组合、每一部分的答题技巧、作文写作注意事项。通过这个阶段的学习增加知识储备、掌握答题技巧。
第三个阶段,套题训练阶段。套题训练一般需要10套题,包括国考、联考的和部分省考的套题。通过套题训练,可以将第一、第二个阶段培养的申论直觉和答题技巧进行具体应用。
第四个阶段,模拟巩固阶段。在考前一周,模拟考场做两、三套题。考生要严格把控时间,做第一套题发现的问题,可在做第二套时及时弥补。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视频一般加上别人的观点了,而且视频里会交给你方法,但是自己需要消化理解,有自己的思考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报班吧 多看看人民日报和今日说法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