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本来,寒食节与清明节是两个不同的节日,到了唐朝,将祭拜扫墓的日子定为寒食节。
“清明节”的得名还源于我国农历24节气中的清明节气。冬至后第105天就是清明节气。清明节气共有15天。作为节气的清明,时间在春分之后。这时冬天已去,春意盎然,天气清朗,四野明净,大自然处处显示出勃勃生机。用“清明”称这个时期,是再恰当不过的一个词。
冬至后一百零五天谓之寒食,从前这天禁火,冷食,故又称“冷节”、“禁烟节”。民间传说寒食是为了纪念春秋时的介子推被火焚于绵山,晋文公下令禁火。介子推是山西人,所以冷食习俗在山西首先流行。旧时寒食断火,次日宫中有钻木取新火的仪式,民间也多以柳条互相乞取新火。
来历、传说:
从前有一位大臣叫做介子推,遇到了一个很饥饿的人,介子推把自己腿上的肉给割下来,给这个人吃,这个人非常感动就说:"等我以后当了国君,我一定重赏你。"十九年之后,这个人果然当上了国君,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有功的大臣发奖,他在人群中找介子推,但是没有找到介子推,后来他知道介子推因为伤心,收拾了行李躲进了绵山。
之后他派御林军去绵山上找,重耳想了一个办法,从北、东、西三面放火,自己在南面等,结果火从早上烧到了晚上,一直没有见到介子推出来,重耳着急了,就命令人把火给扑灭了,亲自进去找,他在一棵大树找到了介子推,旁边写着一首诗,意思是想让重耳和人民,不在这天生火。重耳之后为了纪念介子推,把这天称为清明节也是寒食节。
“清明节”的得名还源于我国农历24节气中的清明节气。冬至后第105天就是清明节气。清明节气共有15天。作为节气的清明,时间在春分之后。这时冬天已去,春意盎然,天气清朗,四野明净,大自然处处显示出勃勃生机。用“清明”称这个时期,是再恰当不过的一个词。
冬至后一百零五天谓之寒食,从前这天禁火,冷食,故又称“冷节”、“禁烟节”。民间传说寒食是为了纪念春秋时的介子推被火焚于绵山,晋文公下令禁火。介子推是山西人,所以冷食习俗在山西首先流行。旧时寒食断火,次日宫中有钻木取新火的仪式,民间也多以柳条互相乞取新火。
查看全部3个回答
清明节游,清明节旅游省钱人少又开心

清明节游,清明节超强出行攻略,来小红书找假期旅行灵感
行吟信息科技(上海)..广告
祭奠网站,清明祭祖,无需下载,关注公众号“祭奠堂”

网上祭拜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清明祭祖,请关注公众号祭奠堂,提供专业一站式服务,选择祭奠堂。无需下载,关注公众号即可。
武汉乐分在线科技有..广告
相关问题全部
共9个回答
岳饼99999
TA获得超过1.3万个赞
聊聊
关注
成为第222位粉丝
1、清明节的来历故事一
(1)春秋战国时代,是中国汉族的节日,为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时间约在每年的阳历4月5日前后。清明节后雨水增多,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
(2)这一时节万物“吐故纳新”,无论是大自然中的植被,还是与自然共处的人体,都在此时换去冬天的污浊,迎来春天的气息,实现由阴到阳的转化。
2、清明节传说故事二
(1)其中,最为人们熟知的是介子推的传说。春秋时晋文公重耳流亡,途中又累又饿,随臣介子推从大腿上割下一块肉,为重耳煮汤,重耳得知后感激涕零。
(2)晋文公即位后封赏群臣时忘了介子推,介子推则不慕名利隐居绵山。重耳追悔莫及,火烧绵山以寻找,事后却发现介子推背着老母死在一棵枯柳下,并留下遗言:“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3)为纪念介子推,晋文公将当天定为寒食节,第二年晋文公登山祭奠,柳树竟然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以寒食后一天为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