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杨树的城镇概况
大杨树镇属于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鄂伦春自治旗管辖。
“大杨树”一词为汉语。据史料记载和多方考证,一百多年前,大杨树镇区这个地方是一片空闲的开阔地。没有高大的树林,大部分是灌木丛生的小树和草甸子。但在甘河北岸的冲击平原上,却生长着两棵伟岸高大、出类拨翠的白杨树,其直径约1米多。当时有一些“安达”(经商做买卖的人)都以这两棵大杨树作为经商地点标记进行商品物资的交易;一些利用河流放木排和购买木材的汉族人偶尔路经此地,也以此作为停排休 息的地方。久而久之,便因此得名——“大杨树”,并延续至今。
大杨树镇属于小城镇大郊区,为城乡结合的田园城镇。镇属辖区15个村,68个屯星罗棋布。林业局、联合公司、铁路车务段与镇区浑然一体,珠联璧合;农场管理局、煤矿、制粉厂与镇区形成辐射之势,互为依托。镇区依山傍水,雄居于甘河北岸的冲积平原上。西起世纪佳园,东南至黑龙江大兴安岭农工商联合公司,长4.5公里,平均宽2.5公里,中轴偏东可延长4公里,镇区面积为26平方公里。 早在清朝光绪30年(1904年)就有猎人在大杨树“九峰山”附近,发现了煤田露天煤。光绪32年(1906年)清政府奏准开采。宣统元年(1909年),黑龙江省总督府与官商合资建甘河煤矿,用船运煤。宣统二年(1910年)至民国元年(1912年)从嫩江右岸的博尔气至煤窑铺设一条轻轨马拉铁路,每年运出煤炭约7200吨。从此,这里就有了人烟。民国九年(1920年)停止开采。
1935年(康德三年)由日本拓民(苏联白党)一百余户约三百多人迁入大杨树地区。当时日本利用白党青年人当兵以反对苏联。其它人员以狩猎、放牧、种地维持生活。?
1937年以后,日本特务机关直接管辖鄂伦春地区(包括大杨树地区)。
1947年,我国东北解放,小二沟地区成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诺敏努图克。1948年春,又将古里、多布库尔、甘河、奎勒河流域的四个猎民部落合并在一起,在朝阳成立了甘奎努图克(归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管辖)。
1949年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政府认为大杨树地区气候适宜、天时好、地利强,是发展农牧业和多种经营的好地方,因此,又将甘奎努力图克从朝阳迁址到大杨树。
1959年秋季将甘奎努图克改名为甘奎公社,隶属鄂伦春自治旗管辖,当时人口约千人;集聚的民族有汉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达斡尔族、蒙古族、回族、朝鲜族等,并相继发展供销、邮电、医疗、粮店、学校等行政事业单位。
1960年3月14日经呼伦贝尔盟委批准,盟农场管理局决定在大兴安岭东南麓开荒建场,创建了大兴安岭垦区的第一个农场即大杨树农场(大兴安岭农管局巴彦农场)。
1965年8月24日,黑龙江省煤炭管理局地方煤矿局决定:成立大兴安岭特区大杨树煤矿筹备处。
1970年8月11日大兴安岭地区革命委员会以大革发(70)80号文批复了《关于鄂伦春自治旗甘奎公社及该地旗属各部门暂由大杨树地区代管的报告》。10月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以大杨树作为农业和林区副食品重点基地,同时改造次生林兼顾生产,确定进一步开发大杨树地区。同年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革委会以大革发(70)11号文件决定筹建“大杨树区建设指挥部”,同年改为政企合一的县级大杨树行政管理机构——大杨树区。管辖区内有4个农场(达拉滨、反修、奋斗、嫩江良种场)和原呼盟6个农场(欧肯河、东方红、宜里、扎赉河、诺敏河、古里)及大杨树煤矿、制粉厂、建材厂,并代管甘奎公社。
1972年12月2日,大兴安岭地区党的核心小组核发(1972)172号文件《关于中共大杨树区首届委员会的批复》决定:委员由26人组成,党委12人,王凤祥任书记。
1975年9月24日,黑龙江省革委会以(75)149号文件,下发了《关于改革大杨树区体制问题的批复》,此批复做出两项规定:即“甘奎公社仍由鄂伦春自治旗管辖”和“撤销大杨树地区建制,建立大杨树镇”。
1976年7月3日,鄂伦春自治旗委、旗革委会成立了接收大杨树区领导小组,组长耐热尔图、副组长佟佰礼。年末大杨树镇由黑龙江省划归内蒙古自治区,并组建大杨树镇革命委员会,同时启用“中共鄂伦春自治旗大杨树镇委员会”公章,由中共大兴安岭地委组织部以大组发(76)83号文件任佟佰礼同志为大杨树镇党委书记兼革委会主任。
1979年呼伦贝尔盟划归内蒙古,原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的地方建制全部撤出,仅保留制粉厂、联合公司、二车队三家企业,作为外驻企业仍留在大杨树,鄂伦春自治旗将甘奎公社迁至乌鲁布铁。
1981年4月大杨树镇革委会更改为大杨树镇人民政府。
1985年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旗委、旗政府决定在大杨树镇开展小城镇经济体制改革试点工作,三权下放的有51个单位;只下放人权的有税务分局、公安分局、法庭、农村矿区检察院等4个单位,整个改革历时八个月结束。
1988年初,旗委、旗政府根据大杨树的地理、资源特点和商业结构情况,确定大杨树镇为经济体制改革“试验区”和“资源开发区,采取优惠政策,提前发展建设。
1989年5月28日根据内民字(1989)120号《关于成立鄂伦春自治旗库勒奇镇的批复》,成立库勒奇镇。
1998年5月15日,依据自治区民政厅内民政批字(1998)33号《关于撤销鄂伦春自治旗库勒奇镇并将其整建制并入大杨树镇的请示》文件,仍保留正科级建制,设立大杨树镇库勒奇管理处。 1、天然草资源
大杨树镇现有牧业草场5万亩,草资源比较丰富,发展畜牧业潜力很大,按不同的植被类型,主要分为两种草甸:
①都柿草甸是一种具有丛桦、都柿的杂草、苔草沼泽带灌丛草甸,是针叶林与阔叶林之间的一个相对稳定的源生类型,大多分布在低山丘陵的缓坡和宽谷中。以喜湿灌木丛桦、都柿为主,有的混生一定数量的沼柳,草木层较茂密,其下面发育了中到薄层黑土,具有一定的肥力。
②五花草甸是一种具有榛柴和沼柳的杂草草甸,是落叶、阔叶林缘,缓坡林间隙地及宽谷地带黑土上的代表类型,草群茂密,种类组成丰富,一般达50种以上,以中生杂草占绝对优势,其下面发育着肥厚的黑土。
2、森林资源
林地面积301,330公顷,总蓄积量1.3万立方米.
树种主要是松、柞、桦、杨。天然次生林和灌木对地区的自然生态保护起了极大作用,并生有十分丰富同产品。
3、水产资源:
大杨树境内江河纵横,野生鱼、藻类十分丰富。野生鱼类主要有:草鱼、马口鱼、白鲢、花鲢、鲤鱼、鲫鱼、鲇鱼、狗鱼、细鳞鱼、柳根鱼等。
4、 矿产资源
大杨树地区矿产资源较为丰富,已发现的矿床10多处,有:煤、铁、铜、铅、锌、锡、铝、镁、白银、石墨、玛瑙石、木纹石、萤石、硅砂、珍珠岩、黑耀岩、膨润土等几十种。已开采的仅有煤,年产10万吨左右。
5、生、植物资源
大杨树镇的植物资源有松、柞、桦、杨树等天然落叶林和阔叶林、次生林及少量落叶林,并生长并生长黄芪、黄苓、龙胆、桔梗、柴胡,防风和贝母等80多种各类药材;野生桨果类有:都柿、山丁子、稠李子、刺枚果、草莓、红豆、灯笼果、山葡萄、山杏等;食用菌类有:猴头、蘑菇、木耳等土特产品;山野菜有:蕨菜、柳蒿芽、山芹菜、四叶菜等20多种。本地特产榛子分布在林地边缘和缓坡地带。
山中野生动物有飞龙、雪兔、棒鸡、旱獭、狍子、野猪、犴、鹿、麝免等60多种。 大杨树镇位于呼伦贝尔市境内的鄂伦春自治旗东南部,距旗政府所在地阿里河镇130多公里,地处东经124°14′--128°51′,北纬49°21′--50°13′之间,东至本旗古里乡,西邻宜里镇,北接乌鲁布铁镇,南与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毗邻。齐加线铁路190公里从大杨树腹地穿过,是我国东北地区南北运输大动脉上的一个重要的商品集散地。大杨树镇总面积4043.96平方公里。镇区依山傍水,雄居于甘河北岸的冲积平原上,西起镇辖第三小学,东南至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农工商联合公司,长4.5公里,平均宽2.5公里,中轴偏东可延长为4公里,镇区面积26平方公里。
大杨树镇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并且有“山区小气候”特征。总体特点是温度较低、温差较大、降水充沛,风沙较小。因受季凤影响,温暖温润,降水量适宜。年平均降水量480毫米,主要集中在夏季,平均为336.8毫米,占年降水量的70.7%。年平均风速为3.1米/秒,春季风速最大,平均3.4--4.7米/秒,受地形影响,常年盛行西北风,最大风速18.7米/秒。
年日照平均时数为2439.1小时,年平均气温在-1.8--3.2 ℃之间,年极端最高气候达38.2℃,极端最低气温-42.6 ℃,年内最高气温在7月平均19.7 ℃,最低为1月平均气温-24.8 ℃。年平均湿度85%。
无霜期平均110天。一般年份初霜在9月22日,终霜5月23日左右。最大冻土深度为3.0米。 大杨树镇为准县级建制,属小城镇大郊区式的城乡结合型的田园城镇。包括镇区和库勒奇办事处(正科)、宜里办事外(正科)在内,全镇共辖20个居委会,34个行政村。大杨树镇由农、林、地、铁四部分组成。镇区内外驻企业有大兴安岭农场管理局、大杨树林业局、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农工商联合公司、大兴安岭行署大杨树直属粮库、大杨树铁路车站等单位。林业局、联合公司、铁路车站与镇区浑然一体,形成辐射之势,互为依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