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十五中的基本情况
中文名:唐山十五中 : : :,省中 知名校友:李大钊,郭友三,蒋卫平,王子玉(杨玉芳),秦兴汉,李瑛,宋叔和,马氏三兄弟之一-马子跃,李澍晔,王振良(王林)等 所属地区:中国河北唐山 学校特色:1978年改革开放后恢复的唐山市重点中学之一,并继续办高中。八十年代,学校初中部的教育教学质量连续多年在全市独占鳌头。 一九○二年,唐山十五中的前身——永平府中学堂破土而出,革命先驱李大钊,爱国烈士郭友三,著名诗人李瑛,中科院院士宋叔和曾先后在此校就读。
百年风雨、世纪沧桑,她艰辛而光辉的历程是一部严谨治学、救国图强精神的瑰丽史诗。
永平府中学堂的历史渊源,最早可追溯到十八世纪中叶,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永平府(今卢龙县城内,辖七个州县)知府卢见曾创立的敬胜书院。书院设山长一人,主持讲学;书斗一人,办理考务;首士一人,管理生活;学长一人,即学生干部;有授课制度、考试制度和完备的学规十八条,书院藏书达数千册。在其后的百余年内,敬胜书院经三次大修扩建,在京东一带盛极一时。
永平府平面图
永平府中学堂——中国近代教育发展史的缩影
《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没落的清政府自1901年起被迫实行“新政”,内容共30余项,包括废八股、兴学堂和遣派游学等,新式学堂开始有了长足的发展。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袁世凯受朝廷之命颁布《试办中学堂章程》,委任永平府知府管廷献为总办,改敬胜书院为永平府中学堂,由府学教官范文号任监督,课程分为中西两学,具备了中国近代教育发展的雏形。
1909年(清宣统元年)傅曾烈任学堂监督,有教员7人,在堂学生达108人
永平府西门
建校伊始,校园内只有房舍三所,分作食堂、监督室、教习室、帐房、厨房和学生宿舍。
人员:校监一人,堂长一人,座务一人,教习、工役若干人
招生:首届招生60人,1903年春季始业
课程设置:中学四科:经学、文学、史学、政治学;
西学七科:英文、算学、地学、外国史、格致学、外国浅近政治学、体操
办学宗旨: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
永平府中学堂校舍平面图
永平府中学堂校址今貌
白眉初,卢龙县人,永平府中学堂早期教员,后成为我国现代地理学大师,系李大钊的亲密战友,邓颖超的老师(颖超之名为白先生所起)。
1909年,永平府中学堂更名为直隶省立第四中学堂,这里汇集了永平府所辖卢龙、抚宁、昌黎、迁安、丰润、乐亭、滦州等地渴求新知识的莘莘学子。
建校初期的体操课并无现代体育的实质性内容。20年代初,学校开始重视体育,教员全部是专修体育的高等学校毕业生,教学内容日趋正轨,学校的篮球、足球、武术等项活动在冀东、平津一带享有盛誉。
学校国术队活动
清朝覆亡后,永平府失去了冀东政治文化中心的地位。唐山镇因开矿和修建铁路而迅速崛起。二十年代初,战乱迭起,学校一时陷于困境,时任校长石占元为谋求学校生机遂于滦县属唐山镇(今唐山市)设立分校。1928年,学校更名为河北省立第四中学校,全部迁唐山镇马家屯,属市区5所中学中唯一的一所公立中学,省内驰名。这是马家屯校舍平面图。
马家屯旧校址
马家屯校舍平面图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校旗、校徽、校训、校歌、校刊。(校训:勤、爱、诚、朴。校歌歌词:山野烟尘城市光,作我读书堂。曾记当年迁地良,洁身立志,如何自强?子不见万人海,百工忙,少许学殖戒怠荒。致用富强,根本勿忘:民俗勤俭日有唐。)
校旗、校徽、校训、校歌、校刊
建校初期的体操课并无现代体育的实质性内容。20年代初,学校开始重视体育,教员全部是专修体育的高等学校毕业生,教学内容日趋正轨,学校的篮球、足球、武术等项活动在冀东、平津一带享有盛誉。
1937年学校更名为河北省立唐山中学校,这是校门
1940年办公楼前的庭院及学生宿舍
1941年吉祥路新校舍落成。学校结束了十余年租房办学的历史,迁入市内。
永平府中学堂毕业生大多都提升到保定高等学堂深造,不少人在大学毕业后曾回母校任教,著名的有费荫堂、张廷锐、何源、杨兆崧、周运亨等,费、张二位系首届毕业生,后在民国初年前后分别担任过永平府中学校长。第一、二届学生有100余人被保送入保定高等学堂深造。自第三届始共培养初中毕业生2349人,高中毕业生668人。1948年底在校生27个班,1082人,教职员75人。
在永平府中学堂就读时的李大钊,时名李耆年,字寿昌,1905年考入永平府中学堂,1907年肄业,考入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堂”。
1948年12月12日唐山解放,学校获得新生,规模空前扩大。1949年5月因教会撤走,丰滦中学并入我校,称河北省立唐山中学。到1956年,学校拥有43个班,近2000名学生,教育教学严谨,学校社会声誉非常好。
1956年6月,省中初、高中分开办学。高中部在丰滦中学旧址,称河北唐山第一中学,初中部留在省中原址,称唐山市第十五中学。
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给新中国的教育事业带来了一场空前的浩劫。建国17年的教育成就被全盘否定,很多干部、教师受到冲击甚至摧残,学校秩序混乱不堪,教育事业陷于瘫痪。但十五中人没有忘却传统,丢掉理想,他们心火长明,在曲折中艰苦跋涉,继续前进。
1976年,史无前例的大地震几乎将学校痍为平地,地震后的第二天,学校就开始了震后重建。
1978年,全国开始拨乱反正,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十五中重新恢复唐山市重点中学,并继续办高中。学校又沐春风,再吐芳华,迎来了普通中学教育最辉煌的时期。八十年代,学校初中部的教育教学质量连续多年在全市独占鳌头。
1985年改办职业教育,历称唐山市女子职业中专、唐山市综合职业中专,1998年定名为唐山市职业教育中心,2002年增挂唐山市综合中等专业学校校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