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节目里面陈道明和华少就有提到,华少说《给我一个岛》这篇散文给他的印象特别深刻。文章说的是,随着人每一次转换新环境,我们都要调整自身状态适应新环境,让自己有安全感。甚至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需要一次又一次地改变自己的语言。
而《给我一个岛》就是席慕蓉老师用来形容漂泊和旅途的感受的,这篇文章引起了华少的共鸣,让他觉得被人了解了。
还是把原文贴出来吧,这样感受更深一些:
你知道吗?在那个夏天的海洋上,我多希望能够象她一样,拥有一个小小的岛。
她的岛实在很小,小到每一个住在岛上的居民都不能不相识,不能不相知。
船本来已经离开码头,已经准备驶往另一个更大的岛去了,但是,忽然之间,船头换了方向,又朝小岛驶了回去。
我问她为什么?是出了什么事吗?
她微微一笑,指着把舵的少年说:
“不是啦,是他的哥哥有事找他。”
码头上并没有什么人,只看见远远的山路上,有辆摩托车正在往这边驶来。天很蓝,海很安静,我们也都静静地坐在甲板上等待着,等待着那越来越近的马达的声音。果然,是少年的哥哥要他去马公带一些修船的零件回来,样品从码头上那只粗壮黝黑的手臂中抛出,轻缓而又准确的,被船上另一只同样粗壮黝黑的手臂接住了。没听到有人说谢谢,也没听到什么人说再见。只有船上的少年微微向岸上挥一下手,船就离开了。
(选段)
这篇小散文真的很短,但是字里行间透出的渴望和无奈真的很让人怅惘。个人认为,席慕蓉老师的诗和散文看起来写得很浅,有些句子可以拿作小学课本的优美句子,但是没有一定阅历的话是读不出文章隐藏的人生哲思的,至少本人还是没有读得透彻,还需继续研读。
节目中陈道明提到的诗是《戏子》,他着重说了这首诗是因为诗描写的就是他的职业,诗中说“请不要相信我的美丽/也不要相信我的爱情/在涂满了油彩的面容之下/我有的是颗戏子的心”。即使不是从事演艺行业的人看了这样的句子也能感受到一股心酸。
一首诗,说的必然不仅仅是字面上的意思,即使是古人的咏柳咏梅也都是借舞抒怀,《戏子》的末尾是“我只是个戏子/永远在别人的故事里流着自己的泪”。这样的说法,已经不能只针对演绎行业的人了,其实我们所有人在某些特定的时间,也在别人的世界流着自己的泪,任何一个行业都有着各种各样的心酸,道不尽诉不完。
席慕容老师的诗还有很多很多。其实想说,一位作家的作品不能用著名来定位,可能有的人仅仅是被一篇文章中的一句话甚至一个字眼所打动,而那些著名的作品,不过是恰好引起的共鸣比较多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