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学习高中语文
2个回答
2016-09-02 · 学高端技术就来八维教育
关注
展开全部
高中生学习语文应该养成哪些良好习惯呢?
一、积累的习惯
我国古代学者十分重视知识积累的作用。战国时期的学者荀子在《劝学》一文中告诫人们:“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唐代的韩愈说:“俱收并蓄,待用无遗。”(《进学解》)。宋代的苏轼则主张:“博观约取,厚积薄发。”(《杂说》)可见积累对语文学习多么重要。从高考语文优胜者的实践来看,积累也确实重要。浙江高考状元高考语文成绩136分,他在谈到自己的语文学习经验时说:“语文学习是慢功,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点点滴滴的语文知识,就如一粒粒的黄沙,今天积一粒,明天积一粒,就会聚沙成塔。”他的高分来自高中三年苦心经营的积累,积累也是高考应试的需要。在文言文翻译、现代文阅读中,有许多题目都是需要学生激活积累才能完成的。因此,一个高中生,必须首先做好知识积累。
积累的主要途径有四个:一是摘抄,二是背诵,三是记忆,四是训练。
积累的方法有三种:一是单元积累法。就是学习一个单元之后,及时归纳本单元学习的难读字、易错字、成语典故、精彩语段等,力求精要实用。
二是考点积累法。根据高考语文《考试说明》中规定的高考考点,对散见于课本、资料、试卷中的语言知识进行归纳总结,要注意突出重点、难点。
三是易混点积累法。就是对平时训练中遇到的易混知识点,考试中出错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要着眼于辨析疑点。
根据《考试说明》和高考试卷的命题点,积累的内容主要包括下列几个方面:
1、积累字音、字形、词语、成语的意义和用法
一是要养成勤查字典、词典的习惯。一个高中生,从语文学习的角度来看,至少要有两本词典:一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的《现代汉语词典》,二是上商务书馆的《古代汉语常用字字典》。
其他的还有《同义词辨析词典》和《汉语成语词典》。经常翻检,培养对汉字的认读,正确书写和使用的能力。
二是善于对易混字音、字形和同义的词语、成语进行搜集整理:包括教材注释中提到的字、词;分考点训练的资料中的列举的字词;综合训练试卷中出现的字词等。
三是掌握词语搭配、感情色彩、语体色彩等辨析同义词的方法。
2、积累文言实词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要求掌握文言实词120个,其实要适应要高考的需要,应该是越多越好。积累文言实词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词的古今异义
着重掌握词语古今意义的变化,有的词义扩大了,有的词义缩小了,还有的词义转移了。
②一词多义
文言文中词的多义现象非常普遍,一个词往往少则有几个义项,多则有十几个义项,在学习时要随时总结,不断深化。
③词类活用
古汉语有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某种语法功能,并且临时改变了词性,有的还改变了读音。这是文言实词的特殊用法。
④偏义复词
偏义复词就是一个词由两个意义相近、相对或相反的语素构成,其中只有一个语素表示意义,另一个语素不表示意义,只作陪衬。
⑤通假字
通假字是指应该用甲字,而使用时却借用与其意义毫不相干、只是音同或音近的乙字去代替它,那么乙字是甲字的通假字。
3、积累古诗文名篇
4、积累名言、警句、典故、故事、精彩篇段
积累名言、警句、典故、故事、精彩篇段,是提高语言修养和作文水平的一个重要手段。每年我都对高三语文成绩比较好的同学进行调查,发现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注意摘抄一些名言、警句、精彩文段、甚至是成篇的摘抄;注意搜集历史典故和生动的有思想内涵的故事。一有时间就拿来翻翻,久而久之,这些警句、典故、故事等,就会化为自己的东西,活跃在自己的文章中,在不自觉中提高了自己的语言水平,增加了语言的文采,丰富了文章的内容。
需要注意的是,我们还要有“学以致用”的思想。以往也有一些学生问我,我这个学期摘抄了两大本,怎么一到作文时,仍然感到无话可说呢?这有两个原因:一是你有“兵”不会用“兵”,“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我们积累材料的最直接的目的,就是要在写文章时用,到时候你要想到这些材料,要学会用,这发问的同学就是只管抄,不去用。
二是抄写时,就没有用的意识。我们的学习时间是十二分的珍贵,我们抄东西时,一定要想到有用没有用,如果这个材料没用,那我宁愿去休息也不去搞摘抄。有一个同学每抄一个故事,就在下面加上批注,提醒自己用在哪些观点之下,我觉得这个做法是很值得学习的。这种做法是一种更高效的摘抄法,你可以试一试。
5、积累答题技巧
答题技巧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有些同学失分,不是失在知识能力上,而是失在没有题技巧上。掌握好的解题方法和技巧,能使复习取得事半功倍之效。
如现代文阅读题:
①要有文本意识
我们必须学会从原文中把答案“抠”出来的本领,不是叫你凭想当然的,按自己的观点作答,而要能把握住作者的思想观点。
②要有语境意识
体察语境,提高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语句的能力是提高现代阅读水平整体水平的关键所在。具体的讲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联系上下文理解有关语句的含义。在一个语段中,语句表达一定的意义,又省略和隐含某些意义,是相辅相成的。有的先后相承,有的互为补充,有的先定范围再做阐发,有的有所表述,有所省略……如果对相语句熟视无睹,阅读理解必然脱离语境的偏差。
二、阅读的习惯
1、诵读
诵读就是有声的读书。古代人把上学叫做“读书”,可以看出传统的语文教育思想对“读”的重视程度。今天许多学生语文素养差的根本原因就是从初中到高中一直都只重视去做各种模拟试题,而没有认真的进行过“诵读”的训练,但是一个人的语文能力的形成恰恰是在诵读的过程中完成的。因此,教材上选的那些优秀的作品,特别是要求背诵的文章,我们要认真的诵读,我们还要找一些文情并茂的文章,拿来反复诵读。
有的同学可能认为高考不考诵读,诵读文章对考试没有意义。实际上,语文试卷中的许多题目,并不是凭理性的分析而是凭借较高的语感做出来的。有些选择题,你做对了,但问你原因你可能答不出来,这并不能说明你凭运气做对了,实际上你是凭语感做对的,正确的语感从何而来呢?从诵读中来。
许多语文试题都是这样,凭语感就能做对,因此,只做题不读书,对于提高语文能力来讲,是舍本逐末。
2、精读
从形式上看,与诵读相比,精读是一种无声的读,即默读;从本质上看,是一个伴随着思考、理解、概括、转化、吸收的研究性的、创造性的阅读,是更高层次的阅读。对于精读来说,最关键的一条是在读中思考,在思考中质疑,即发现问题,实际上有效的阅读,就是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一个阅读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
3、多读
阅读水平的提高,有赖于多读名篇佳作,读多了,视野开阔了,自然就会有比较,有鉴别,自然也就会产生较为深入的理解。如有人读了《荷塘月色》中关于月色的描写,就想起“烟笼寒水月笼沙”(杜牧《泊秦淮》)的朦胧,又想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恬静,觉得有那么几分相似,由是而到画面所显示的凄婉的美。
既然要求多读,我们就该明白一个高中生课外应该读什么的问题。
我觉得一要挑选《语文读本》里的一些篇目来读;
二要读一点名著,按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一个高中生至少也得读20部以上的名著,这个数字对于面对高考的高中生来说,可能有点大。但是一本都不读,这就会造成文化底蕴、文学素养等方面的缺失。
我们应该尽量的多读,也可以挑选自己喜欢的一两个作家的作品来读,特别是那些思想容量大、艺术感染力强、容易与青少年的思想情感产生共鸣的作品,如《冰心散文选》、《余秋雨文集》等。
三是读精美的短文,如在同学们中间很流行的《智慧背》。
四是要读一些品位较高的杂志。从写作的角度看,可以读《读者文摘》、《青年文摘》、《读写天地》、《作文与考试》、《作文通讯》等;从阅读的角度,可以读《语数外学习》、《中华活页文选》、《中学生阅读》、《阅读与欣赏》等。
4、勤动笔
要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一是要随时记下有用的知识,生字、新词、生动的语句,优美的语段,将读书与积累结合起来。
二是点评阅读材料,对其内容、结构、语言、手法直至遣词造句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独到的点评。
三是写读书笔记、心得体会等,把读与写结合起来。
三、写作的习惯
1、积累素材
素材是作文的基础,素材的积累宜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体验(含自身周围环境见闻),这是极为丰富而行动的材料来源;
二是学过的课文内容,这也是一个可观的材料库;
三是课外阅读(书籍、报刊、影视等)中发现的反映社会生活的典型材料、精彩片断、名言警句等。《读者》、《青年文摘》这两本杂志故事性较强,很多同学喜欢看,但是不能“过目就忘”,要把其中精彩的故事、文段摘抄出来。摘抄时要有用的意识,还有一点是怎样用的问题。
2、善于思考
要想写出思想深刻、见解独到的文章,就必须对生活现象进行深入的感受、领悟、思考,对其进行“去伪存真,去粗存精,由表及里”的精加工,力求在生活的矿石中,提炼出珍贵的人生之“金”。
材料是文章的“血肉”,深刻的思想内涵是文章的“灵魂”,精深的思考则是使“血肉”中生出“灵魂”的手段和过程。没有精思就不可能对生活进行精加工,就无法使主题思想得到升华。要学会从小处入手,向深处开掘。通过具体平凡的小事、小物和有关细节材料的剖析开掘,揭示出蕴含其中的深刻思想内涵。
3、抄写范文
作文水平较差,起点很低的同学,首先要在抄写文章上下点功夫,即按照下面讲的这3条来抄写:一是选合适的范文,例如报刊上比较好的散文,或同学中的优秀作文;二要成句的抄写,要看一句,抄一句,而且连标点也不要抄错;三要坚持,如果每天抄一千字,那么至少坚持两个月,就能有显著效果,如果坚持半年,那么你的作文水平就会有质的飞跃,这比看任何写作方法之类的书都管用。
4、勤于练笔
练笔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一是养成写日记的习惯。
二是经常写一些生活片断、生活场景等,积累素材和技巧。
三是及时记下自己的生活感受。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有些事情触动了心灵,使自己有所感、有所思、有所得,就及时的将其记录下来。这些来自生活的思想,往往闪耀着个性的灵光,写进文章就会焕发出耀眼的光彩。
5、反复修改
我教过的一些能写文章、能发表文章的学生,其中绝大多数都很注意对自己文章的修改,他们在完成自己作文之后,总愿意听听老师的意见,然后或作修改,或者重写。这大概是他们能写好文章的重要原因之一。但是每篇作文老师都提出具体的修改意见是不现实的。最好是明白修改的一般要领,自己动手,勤练修改,养成修改文章的习惯。实在拿不定主意,不知道怎么修改,再征求老师的意见,或试改后再听听老师的意见。
修改文章有一个大前提,就是所写文章确实可以改,也就是说一篇文章在内容、结构、语言没有大的问题,这才可以修改,如果立意离题,内容空洞,思路混乱,语言太差,就不适合修改,因为修改也不能解决这方面的问题。如果你的文章在考试中经常是三类文或四类文的较低档次那你先在抄写上下功夫。
6、规范操作
考场作文不同于一般的文学作品,也不同于平时练习笔,有其自身的特点和操作规范,只有遵守这些操作规范,才能拿到高分。
此外,还有以下这些,做到了会大有裨益:
①先列提纲的习惯
平时训练中,有的同学不注意编写作文提纲,写出的文章,往往前紧后松,头重脚轻。由于考试的时候文字书写量较大,写作文时一般同学都不写草稿,这时先列出一个详细的提纲,按照提纲写作文,就显得尤为重要。
②迅速入题的习惯
迅速入题就是开门见山,迅速表现文章的主要内容,有时分几层说,也要做到“开篇点题”,然后再层层推开,把主题说清楚,那些“客套话”、“过场话”大可不必说。如写议论文,要尽快进入说理,不能大量复述话题材料,或大摆存在的问题。因为“以叙代议”往往会冲谈说理的内容。
③认真书写的习惯
整洁的卷面、端正的字体,本身就给人以美的享受,往往受到阅卷老师的睛睐。字写得不好看的,去练字啊。
④依题行文
同一定要在话题涉及的范围内行文,即依题行文,做到“符合题意”,为拿高分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⑤遵守规则
考场作文是一场有规则的比赛,每一个参赛者都必须遵守其中的规则。例如:
(1)字数,写的太多,给人臃肿之感,少了按规定每50字扣一分,实际操作起来所扣分数比这个规定要高得多。
(2)作文文体自选,但一旦选了某种文体,必须要遵守这种文体的写作规范,否则就会失分。
(3)不写错字,保持良好的文面形象。错字连篇,文面不洁,往往使一些人的作文直接被归入第四类卷。
孟子说“匠人诲人以规矩,不能使人巧。”(《孟子尽心》),意思是说,当老师的,只能教学生学习方法,真正学习知识、养成能力,那都是学生自己的事。(我把你教明白了,不一定说明你牛,也许是老师比较厉害,但教了未必上考场能考好;只有你学透了,在考试中融会贯通了,才是你的本事)希望同学们能从积累、读书、作文入手,反复练习,长期坚持,真正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一、积累的习惯
我国古代学者十分重视知识积累的作用。战国时期的学者荀子在《劝学》一文中告诫人们:“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唐代的韩愈说:“俱收并蓄,待用无遗。”(《进学解》)。宋代的苏轼则主张:“博观约取,厚积薄发。”(《杂说》)可见积累对语文学习多么重要。从高考语文优胜者的实践来看,积累也确实重要。浙江高考状元高考语文成绩136分,他在谈到自己的语文学习经验时说:“语文学习是慢功,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点点滴滴的语文知识,就如一粒粒的黄沙,今天积一粒,明天积一粒,就会聚沙成塔。”他的高分来自高中三年苦心经营的积累,积累也是高考应试的需要。在文言文翻译、现代文阅读中,有许多题目都是需要学生激活积累才能完成的。因此,一个高中生,必须首先做好知识积累。
积累的主要途径有四个:一是摘抄,二是背诵,三是记忆,四是训练。
积累的方法有三种:一是单元积累法。就是学习一个单元之后,及时归纳本单元学习的难读字、易错字、成语典故、精彩语段等,力求精要实用。
二是考点积累法。根据高考语文《考试说明》中规定的高考考点,对散见于课本、资料、试卷中的语言知识进行归纳总结,要注意突出重点、难点。
三是易混点积累法。就是对平时训练中遇到的易混知识点,考试中出错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要着眼于辨析疑点。
根据《考试说明》和高考试卷的命题点,积累的内容主要包括下列几个方面:
1、积累字音、字形、词语、成语的意义和用法
一是要养成勤查字典、词典的习惯。一个高中生,从语文学习的角度来看,至少要有两本词典:一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的《现代汉语词典》,二是上商务书馆的《古代汉语常用字字典》。
其他的还有《同义词辨析词典》和《汉语成语词典》。经常翻检,培养对汉字的认读,正确书写和使用的能力。
二是善于对易混字音、字形和同义的词语、成语进行搜集整理:包括教材注释中提到的字、词;分考点训练的资料中的列举的字词;综合训练试卷中出现的字词等。
三是掌握词语搭配、感情色彩、语体色彩等辨析同义词的方法。
2、积累文言实词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要求掌握文言实词120个,其实要适应要高考的需要,应该是越多越好。积累文言实词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词的古今异义
着重掌握词语古今意义的变化,有的词义扩大了,有的词义缩小了,还有的词义转移了。
②一词多义
文言文中词的多义现象非常普遍,一个词往往少则有几个义项,多则有十几个义项,在学习时要随时总结,不断深化。
③词类活用
古汉语有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某种语法功能,并且临时改变了词性,有的还改变了读音。这是文言实词的特殊用法。
④偏义复词
偏义复词就是一个词由两个意义相近、相对或相反的语素构成,其中只有一个语素表示意义,另一个语素不表示意义,只作陪衬。
⑤通假字
通假字是指应该用甲字,而使用时却借用与其意义毫不相干、只是音同或音近的乙字去代替它,那么乙字是甲字的通假字。
3、积累古诗文名篇
4、积累名言、警句、典故、故事、精彩篇段
积累名言、警句、典故、故事、精彩篇段,是提高语言修养和作文水平的一个重要手段。每年我都对高三语文成绩比较好的同学进行调查,发现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注意摘抄一些名言、警句、精彩文段、甚至是成篇的摘抄;注意搜集历史典故和生动的有思想内涵的故事。一有时间就拿来翻翻,久而久之,这些警句、典故、故事等,就会化为自己的东西,活跃在自己的文章中,在不自觉中提高了自己的语言水平,增加了语言的文采,丰富了文章的内容。
需要注意的是,我们还要有“学以致用”的思想。以往也有一些学生问我,我这个学期摘抄了两大本,怎么一到作文时,仍然感到无话可说呢?这有两个原因:一是你有“兵”不会用“兵”,“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我们积累材料的最直接的目的,就是要在写文章时用,到时候你要想到这些材料,要学会用,这发问的同学就是只管抄,不去用。
二是抄写时,就没有用的意识。我们的学习时间是十二分的珍贵,我们抄东西时,一定要想到有用没有用,如果这个材料没用,那我宁愿去休息也不去搞摘抄。有一个同学每抄一个故事,就在下面加上批注,提醒自己用在哪些观点之下,我觉得这个做法是很值得学习的。这种做法是一种更高效的摘抄法,你可以试一试。
5、积累答题技巧
答题技巧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有些同学失分,不是失在知识能力上,而是失在没有题技巧上。掌握好的解题方法和技巧,能使复习取得事半功倍之效。
如现代文阅读题:
①要有文本意识
我们必须学会从原文中把答案“抠”出来的本领,不是叫你凭想当然的,按自己的观点作答,而要能把握住作者的思想观点。
②要有语境意识
体察语境,提高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语句的能力是提高现代阅读水平整体水平的关键所在。具体的讲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联系上下文理解有关语句的含义。在一个语段中,语句表达一定的意义,又省略和隐含某些意义,是相辅相成的。有的先后相承,有的互为补充,有的先定范围再做阐发,有的有所表述,有所省略……如果对相语句熟视无睹,阅读理解必然脱离语境的偏差。
二、阅读的习惯
1、诵读
诵读就是有声的读书。古代人把上学叫做“读书”,可以看出传统的语文教育思想对“读”的重视程度。今天许多学生语文素养差的根本原因就是从初中到高中一直都只重视去做各种模拟试题,而没有认真的进行过“诵读”的训练,但是一个人的语文能力的形成恰恰是在诵读的过程中完成的。因此,教材上选的那些优秀的作品,特别是要求背诵的文章,我们要认真的诵读,我们还要找一些文情并茂的文章,拿来反复诵读。
有的同学可能认为高考不考诵读,诵读文章对考试没有意义。实际上,语文试卷中的许多题目,并不是凭理性的分析而是凭借较高的语感做出来的。有些选择题,你做对了,但问你原因你可能答不出来,这并不能说明你凭运气做对了,实际上你是凭语感做对的,正确的语感从何而来呢?从诵读中来。
许多语文试题都是这样,凭语感就能做对,因此,只做题不读书,对于提高语文能力来讲,是舍本逐末。
2、精读
从形式上看,与诵读相比,精读是一种无声的读,即默读;从本质上看,是一个伴随着思考、理解、概括、转化、吸收的研究性的、创造性的阅读,是更高层次的阅读。对于精读来说,最关键的一条是在读中思考,在思考中质疑,即发现问题,实际上有效的阅读,就是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一个阅读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
3、多读
阅读水平的提高,有赖于多读名篇佳作,读多了,视野开阔了,自然就会有比较,有鉴别,自然也就会产生较为深入的理解。如有人读了《荷塘月色》中关于月色的描写,就想起“烟笼寒水月笼沙”(杜牧《泊秦淮》)的朦胧,又想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恬静,觉得有那么几分相似,由是而到画面所显示的凄婉的美。
既然要求多读,我们就该明白一个高中生课外应该读什么的问题。
我觉得一要挑选《语文读本》里的一些篇目来读;
二要读一点名著,按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一个高中生至少也得读20部以上的名著,这个数字对于面对高考的高中生来说,可能有点大。但是一本都不读,这就会造成文化底蕴、文学素养等方面的缺失。
我们应该尽量的多读,也可以挑选自己喜欢的一两个作家的作品来读,特别是那些思想容量大、艺术感染力强、容易与青少年的思想情感产生共鸣的作品,如《冰心散文选》、《余秋雨文集》等。
三是读精美的短文,如在同学们中间很流行的《智慧背》。
四是要读一些品位较高的杂志。从写作的角度看,可以读《读者文摘》、《青年文摘》、《读写天地》、《作文与考试》、《作文通讯》等;从阅读的角度,可以读《语数外学习》、《中华活页文选》、《中学生阅读》、《阅读与欣赏》等。
4、勤动笔
要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一是要随时记下有用的知识,生字、新词、生动的语句,优美的语段,将读书与积累结合起来。
二是点评阅读材料,对其内容、结构、语言、手法直至遣词造句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独到的点评。
三是写读书笔记、心得体会等,把读与写结合起来。
三、写作的习惯
1、积累素材
素材是作文的基础,素材的积累宜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体验(含自身周围环境见闻),这是极为丰富而行动的材料来源;
二是学过的课文内容,这也是一个可观的材料库;
三是课外阅读(书籍、报刊、影视等)中发现的反映社会生活的典型材料、精彩片断、名言警句等。《读者》、《青年文摘》这两本杂志故事性较强,很多同学喜欢看,但是不能“过目就忘”,要把其中精彩的故事、文段摘抄出来。摘抄时要有用的意识,还有一点是怎样用的问题。
2、善于思考
要想写出思想深刻、见解独到的文章,就必须对生活现象进行深入的感受、领悟、思考,对其进行“去伪存真,去粗存精,由表及里”的精加工,力求在生活的矿石中,提炼出珍贵的人生之“金”。
材料是文章的“血肉”,深刻的思想内涵是文章的“灵魂”,精深的思考则是使“血肉”中生出“灵魂”的手段和过程。没有精思就不可能对生活进行精加工,就无法使主题思想得到升华。要学会从小处入手,向深处开掘。通过具体平凡的小事、小物和有关细节材料的剖析开掘,揭示出蕴含其中的深刻思想内涵。
3、抄写范文
作文水平较差,起点很低的同学,首先要在抄写文章上下点功夫,即按照下面讲的这3条来抄写:一是选合适的范文,例如报刊上比较好的散文,或同学中的优秀作文;二要成句的抄写,要看一句,抄一句,而且连标点也不要抄错;三要坚持,如果每天抄一千字,那么至少坚持两个月,就能有显著效果,如果坚持半年,那么你的作文水平就会有质的飞跃,这比看任何写作方法之类的书都管用。
4、勤于练笔
练笔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一是养成写日记的习惯。
二是经常写一些生活片断、生活场景等,积累素材和技巧。
三是及时记下自己的生活感受。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有些事情触动了心灵,使自己有所感、有所思、有所得,就及时的将其记录下来。这些来自生活的思想,往往闪耀着个性的灵光,写进文章就会焕发出耀眼的光彩。
5、反复修改
我教过的一些能写文章、能发表文章的学生,其中绝大多数都很注意对自己文章的修改,他们在完成自己作文之后,总愿意听听老师的意见,然后或作修改,或者重写。这大概是他们能写好文章的重要原因之一。但是每篇作文老师都提出具体的修改意见是不现实的。最好是明白修改的一般要领,自己动手,勤练修改,养成修改文章的习惯。实在拿不定主意,不知道怎么修改,再征求老师的意见,或试改后再听听老师的意见。
修改文章有一个大前提,就是所写文章确实可以改,也就是说一篇文章在内容、结构、语言没有大的问题,这才可以修改,如果立意离题,内容空洞,思路混乱,语言太差,就不适合修改,因为修改也不能解决这方面的问题。如果你的文章在考试中经常是三类文或四类文的较低档次那你先在抄写上下功夫。
6、规范操作
考场作文不同于一般的文学作品,也不同于平时练习笔,有其自身的特点和操作规范,只有遵守这些操作规范,才能拿到高分。
此外,还有以下这些,做到了会大有裨益:
①先列提纲的习惯
平时训练中,有的同学不注意编写作文提纲,写出的文章,往往前紧后松,头重脚轻。由于考试的时候文字书写量较大,写作文时一般同学都不写草稿,这时先列出一个详细的提纲,按照提纲写作文,就显得尤为重要。
②迅速入题的习惯
迅速入题就是开门见山,迅速表现文章的主要内容,有时分几层说,也要做到“开篇点题”,然后再层层推开,把主题说清楚,那些“客套话”、“过场话”大可不必说。如写议论文,要尽快进入说理,不能大量复述话题材料,或大摆存在的问题。因为“以叙代议”往往会冲谈说理的内容。
③认真书写的习惯
整洁的卷面、端正的字体,本身就给人以美的享受,往往受到阅卷老师的睛睐。字写得不好看的,去练字啊。
④依题行文
同一定要在话题涉及的范围内行文,即依题行文,做到“符合题意”,为拿高分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⑤遵守规则
考场作文是一场有规则的比赛,每一个参赛者都必须遵守其中的规则。例如:
(1)字数,写的太多,给人臃肿之感,少了按规定每50字扣一分,实际操作起来所扣分数比这个规定要高得多。
(2)作文文体自选,但一旦选了某种文体,必须要遵守这种文体的写作规范,否则就会失分。
(3)不写错字,保持良好的文面形象。错字连篇,文面不洁,往往使一些人的作文直接被归入第四类卷。
孟子说“匠人诲人以规矩,不能使人巧。”(《孟子尽心》),意思是说,当老师的,只能教学生学习方法,真正学习知识、养成能力,那都是学生自己的事。(我把你教明白了,不一定说明你牛,也许是老师比较厉害,但教了未必上考场能考好;只有你学透了,在考试中融会贯通了,才是你的本事)希望同学们能从积累、读书、作文入手,反复练习,长期坚持,真正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展开全部
高中语文不同于初中和小学的语文,要求阅读理解的能力要更高,掌握的词汇更多,不仅仅是停留在初中语文和小学语文的基本认知,要求有一些思考,要求有更多的百科知识。
高中语文不像初中和小学的语文,课文的内容也包括了文言文等,可谓知识面相当大,如果不多读课外书,根本不会知道一些典故、知识、好词和生字等,古人也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之说法。而想要实现多读书学习的目标,学习掌握快速阅读的能力是很有必要的,比如“精英特速读记忆训练”的一眼看多字的快速阅读法,提高阅读学习效率,更好更快的积累知识。在具体读书的时候,要懂得把速读和精读结合起来,如此才能提高阅读效率,提高向大脑输送知识的效率。
以后高考出题多是议论文为多,要侧重多写此类文章。生字、生词、重点语句不妨在理解记忆的基础上,反复写一写。又如一些作文题,往往看似容易写来难,也要动笔写写,切忌眼高手低。要多做题,特别是阅读理解题。做题要把考题的目的、意图弄清,要注意归纳总结,寻找规律,触类旁通,增强应试能力。练然后知不足,及时反馈矫正,以求牢固掌握所学知识和技能。掌握和明白这些要点后,你将在语文上有较大的提高,其实文科类的的只要多记多读多识,自然就会有好成绩,要突出多的这个要点。
高中语文不像初中和小学的语文,课文的内容也包括了文言文等,可谓知识面相当大,如果不多读课外书,根本不会知道一些典故、知识、好词和生字等,古人也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之说法。而想要实现多读书学习的目标,学习掌握快速阅读的能力是很有必要的,比如“精英特速读记忆训练”的一眼看多字的快速阅读法,提高阅读学习效率,更好更快的积累知识。在具体读书的时候,要懂得把速读和精读结合起来,如此才能提高阅读效率,提高向大脑输送知识的效率。
以后高考出题多是议论文为多,要侧重多写此类文章。生字、生词、重点语句不妨在理解记忆的基础上,反复写一写。又如一些作文题,往往看似容易写来难,也要动笔写写,切忌眼高手低。要多做题,特别是阅读理解题。做题要把考题的目的、意图弄清,要注意归纳总结,寻找规律,触类旁通,增强应试能力。练然后知不足,及时反馈矫正,以求牢固掌握所学知识和技能。掌握和明白这些要点后,你将在语文上有较大的提高,其实文科类的的只要多记多读多识,自然就会有好成绩,要突出多的这个要点。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