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伶官传序》的中心论点

两个老师讲的不一样,是“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还是“忧劳可以兴国,抑郁可以亡身”?大家快帮帮忙啊,说一下理由吧@_@... 两个老师讲的不一样,是“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还是“忧劳可以兴国,抑郁可以亡身”?
大家快帮帮忙啊,说一下理由吧@_@
展开
 我来答
科学喵OvO
高粉答主

2019-04-23 · 每个回答都超有意思的
知道答主
回答量:0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忧劳可以兴国,抑郁可以亡身。

《伶官传序》即《五代史伶官传序》,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篇史论。

此文通过对五代时期的后唐盛衰过程的具体分析,推论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和“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的结论,说明国家兴衰败亡不由天命而取决于“人事”,借以告诫当时北宋王朝执政者要吸取历史教训,居安思危,防微杜渐,力戒骄侈纵欲。 

作者以“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引起下文,但感叹之中道理尚未及阐明。 

全文(节选)如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 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受益。”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译文如下:

当庄宗用绳子捆绑着燕王父子,用木匣装着梁君臣的首级,进入太庙,把箭还给先王,向先王禀告成功的时候,他意气骄盛,多么雄壮啊。

等到仇敌已经消灭,天下已经平定,一个人在夜间呼喊,作乱的人便四方响应,他仓皇向东出逃,还没有看到叛军,士卒就离散了,君臣相对而视,不知回到哪里去。以至于对天发誓,割下头发,大家的泪水沾湿了衣襟,又是多么衰颓啊。

难道是得天下艰难而失天下容易吗?或者说推究他成功与失败的事迹,都是由于人事呢?《尚书》上说:“自满招来损害,谦虚得到好处。”忧虑辛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闲享乐可以使自身灭亡,这是自然的道理。

扩展资料:

欧阳修进入政界后,正是北宋王朝开始由盛到衰的时期,社会上的各种矛盾日趋尖锐,政治上的一些弊端越来越严重,社会危机越来越令人不安。到了仁宗庆历初年,以王伦、李海等为首的人民暴动接踵而起,西夏又侵扰西北边镜,屡败宋军。

欧阳修、范仲淹等人针对当时的敝政,力图实行政治改革,以挽救北宋王朝的危机却接二连三地遭到当权派的打击。 

面对国家和民族面临的危机,欧阳修作此序是为了希望宋朝统治者以史为鉴,告诫执政者要吸取历史教训,居安思危,防微杜渐,励精图治,不应满足表面的虚荣,以期引起统治者的警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五代史伶官传序》

我爱胖导
推荐于2016-12-02 · TA获得超过1062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83
采纳率:0%
帮助的人:74万
展开全部
忧劳可以兴国,抑郁可以亡身.

作者以“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引起下文,但感叹之中道理尚未及阐明。 《伶官传》记叙了后唐庄宗李存勖宠幸的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人乱政误国的史实.这篇序并未直接写这些事情,而是写后唐庄宗的盛衰成败。无疑是在借此感慨“满招损,谦受益”的金科玉律。

第二段以“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收尾,道出了醉翁本意。文章大旨直指当朝权贵勋戚乃至皇帝本人。

事实上本文点题的当是最后一句: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事实证明北宋王朝正是这样一个积贫积弱的政权,正是因为不能自强,所以最后也落得个“身死国灭”。历史就是这样无情,也是这样惊人地相似。

另外,教条式的教学害人不浅。个人认为,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观点,言之成理即可。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桃花徐岛主
2008-10-14 · TA获得超过5009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006
采纳率:71%
帮助的人:316万
展开全部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是总纲,
“忧劳可以兴国,抑郁可以亡身” 从属于那一句,也是对它的具体解说。因为 忧劳和逸豫都是人事的表现。
从属于它的还有 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这一观点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67716318
2008-10-12 · 超过20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知道答主
回答量:142
采纳率:0%
帮助的人:61.9万
展开全部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中心论点就是高度概括全文的一句话。
下文全部都是围绕这一句话而展开的论证和论据来证明作者的观点 。

本文阐述了国家的盛衰、事业的成败取决于人事而非天命的道理。文中通过五代后唐庄宗李存勖盛衰、成败的历史事实,论证了“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和“满招损,谦得益”都是人事上的成败之道。

参考资料: http://baike.baidu.com/view/1142056.html?tp=0_01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暁風子
2008-10-12
知道答主
回答量:36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3)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