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小学口语交际教学的方法
展开全部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将“听说、说话”改为“口语交际”,人教社小语教材也专门编排了“口语交际”训练。这些,不仅仅是提法、教材编排的改变,更体现了观念的更新。“口语交际”比起以往的“听说、说话”内涵更丰富了,也表现出了一些以往“听说、说话”课不具备的特征。因此,也就产生了一种新的语文课型——口语交际课。长期以来,受“君子敏于行、讷于言”等传统观念和东方人重含蓄性格特征的影响,学生不太喜欢在课堂上主动发言,且年级越高,越是“金口难开”。如今已是网络时代,网络语言的冲击不仅仅影响了年轻一代,也波及到正处于积累、学习祖国优美语言文字最佳时期的小学生们。再者,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的生活空间狭小,缺乏更多与人交流的机会。种种原因造成了小学生们普遍口语交际能力偏弱的现状。这主要反映在四个方面:1、欠缺主动与人交流的愿望。2、参与口语交际不能明确表达自己的说话意图。3、语言匮乏,干瘪,词不达意,前后不连贯,表述缺乏条理。4、在与人交际的过程中,总是以我为主,缺乏倾听的耐心和尊重别人的意识。孩子们的口语交际能力较弱,如果不加以重视,势必影响到他们未来的生活和学习。这需要社会方方面面的共同关注,其中小学语文教育更是责无旁贷。口语交际教学与传统的阅读和写作教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学生的言语素材及表达方式除了从生活中来,更多地受阅读教学的影响;学生言为心声、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序又促进了习作能力的提高,口语交际的训练目标其实和习作训练的目标是大体一致的。综上所述,小学口语交际教学影响深远,意义重大。
怎样把口语交际课上得扎扎实实,简单有效,逐步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笔者想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及了解到的案例,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上课前要充分“热身”。
口语交际教学与阅读教学不同。阅读课上,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下,更多的学习活动是围绕阅读材料而展开,对文本的语言进行积累、感悟、内化、运用。而口语交际课则是学生与老师共同围绕一个话题展开对话、讨论、交流。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不断地进行言语交际,在交际的过程中丰富语言,规范语言,提升认识。每一个话题都源自生活,涉及到学生们的家庭生活、社会交往、校内学习等方方面面,蕴涵着极大的信息量。如果没有老师课前组织学生广泛搜集资料,积极地进行准备,光靠课堂上短时的记忆,临时的联想,学生能做到有事能谈,有话可说呢?
大家知道,语文园地里安排的口语交际的话题,往往与本单元的阅读教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如人教版课标本第三册第二单元的语文园地里安排的口语交际是在学习《我选我》一课的基础上,谈“我的想法”。这一口语交际的话题就和本单元《我选我》一课的学习有着直接的联系。学习课文时,老师必须引导孩子们思考“王宁选自己当劳动委员,对这件事,你有什么看法?”。另外,老师还可以引导孩子结合自身和班级的实际情况,在课下把自己的想法与老师和同学谈一谈。有了这样积极的准备,学生们在口语交际课上才能把自己的想法完整、明白地告诉别人。如果老师要设计“竞选演说”的环节,学生便不难组织起自己的语言了。再如五年级上册的“口语交际·习作一”中提供了三个角度的口语交际话题,分别是:1、把你读书经历中发生的故事说一说,和大家一起分享。2、采访身边爱读书的人,可以和同学交流采访的经过,谈谈采访的心得体会。3、围绕“开卷有益”和“开卷未必有益”展开一次辩论。三个话题与单元中学习的《窃读记》、《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走遍天下书为侣》三篇课文则有着间接的联系。虽然口语交际中的话题讨论不是直接针对三篇课文的内容,但学生受到的启发是来自对课文的解读与感悟。阅读教学中,老师也应该有意识地为后面的口语交际做好铺垫,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积极讨论,这样,口语交际课上,学生才能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选择一个话题或一个角度与其他人展开口语交际。
2007年5月,在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实验工作总结交流会上,淮北市第三实验小学的陈金龙老师上了一堂口语交际的研究课,内容是六年级上册的《辩论:讲诚信与善意的谎言》。这堂课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课堂上陈老师精湛的教学艺术令人折服,经过老师的引导点拨、引导,学生的口头语言得到了发展,对辨证的思维方法有了深刻的体会。课后,许多专家和小学语文教师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中国教育学会小语会理事长,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教材主编崔峦先生在评价这节课时特别提到“无论正方还是反方的孩子发言都是有理有据,有备而来,说明在课前要求孩子认真搜集了支持自己观点的材料。老师希望孩子搜集两个方面的材料,这是培养孩子搜集整理加工运用信息的能力”。的确是这样,课前陈老师认真组织并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广泛搜集资料:1、从教科书或课外读物中了解与“讲诚信”和“善意的谎言”有关的事例、名言警句等。2、与人交流,搜集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与话题有关的事例。3、登陆互联网查阅并搜集有关资料。有了课前充分“热身”这个前提,老师在课堂上的点拨、引导、激励才能做到游刃有余,学习活动呈现出了生动活泼的场面。
二、课堂上要充分互动。
《课程标准》在对“ 口语交际”的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口语交际是人与人之间往来交换思想、看法、意见,交流经验、成果、情感,或者买卖东西,寻求帮助,交涉事情等待人处事的活动,必须要有交际对象,构成交际关系,形成双向或多向互动的交际方式才能进行。教学中要依据教学内容,尽量模拟社会生活交际实际创设情境,形成良好气氛,让学生在这种情境气氛中产生交流欲望,自由无拘无束地参与。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要有双重的角色意识,注意角色的转换。除指导点拨时,师生之间构成教与学的双边关系外,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要像日常社会口语交际那样互为对象,构成交际关系,并模拟生活实际双向互动地进行训练。只有这样,学生的个性与创造思维能力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从而提高课堂效率,达到口语交际训练的要求。
1、创设情境,师生互动。
活动中师生交流是互动的先导,通过师生问答、师生表演等形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说的动机,还可以让学生学习交际的方式。比如在《买文具》这一口语交际课上,老师首先创设了一个情境:老师在大街上遇到开文具精品店的老板,要他帮忙推销,并在屏幕上出示实物。这样的情境,引发了学生说的欲望。以下是师生互动的课堂实录:
……
师:下面老师当买东西的小朋友,谁来当卖东西的刘阿姨?
(一生上台,老师为其佩上胸花,老师系上红领巾)
师:刘阿姨,您好!
生:(笑)老师,不,小朋友,你好!你要买什么?
师:听我老师说,你这儿有很多文具,质量也不错,我想买个转笔刀,有吗?
生:有,有,你要哪种?
师:我要盒式的,用手摇的,可用上几年不坏的,表面图案要求是动物的,有吧?
生:有,你自己选吧!
师:(挑选状,点击屏幕上的转笔刀)就这个,多少钱啊?
生:28元,不是标着价吗?外面都卖30元呢!
师:太贵了吧!(转向全体,轻声地:难怪我老师说她有点儿黑)我邻居买了一个才13元,你也13元吧?
生:我看你是个好学习的孩子,这样,卖一个给你 15元吧。
师:13元,行就买,不行就算了。
生:行!拿去吧!
……
上述实录中教师扮演买者,学生充当卖者──刘阿姨,进行现场“买卖”。师生在这样的情境中展开口语交际活动,趣味盎然,且充满生活气息,活跃了课堂气氛。通过师生交流,让学生知道买东西要会讲价钱,要会辨质量,还要有礼貌.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2、创设情境,生生互动。
生生互动是指学生和学生之间运用口头语言进行思想交流、情感沟通的一种方式。学生经常聚在一起玩耍、学习、活动、他们之间交流沟通的机会是无时不有的,交流沟通的方式是千变万化的,交流沟通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他们有时交流收看电视节目,有时讲述知道的新鲜事,有时争论有不同意见的问题。学生只要聚在一起,就有口头交际活动发生。由于学生年龄相仿,知识阅历接近,交流起来会有很多语言,交际效果会更好。
让我们再一次重温于永正老师执教的言语交际训练《调解》。
首先,于老师将学生平时校园生活中真实常见的一幕移植到课堂上,创设了一个很典型的口语交际情境。他请两位同学表演。两个同学背着书包一前一后地走着。忽然上课铃响了,甲大叫一声:“上课了!”拔腿向学校跑去。不小心踩了乙的脚。乙“哎哟”一声蹲下去抚摩着被踩疼的脚。甲连忙道歉:“对不起!”乙:“什么对不起!长眼了吗?”甲:“对不起,我没看见!”乙:“你瞎眼了?”甲:“你——你怎么骂人?”乙:“谁骂人了?”甲用手推乙:“你!”乙又用手推甲,二人推搡起来。
看了表演之后,于老师引导学生明确了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进行调解,并依据学生的思考做了归纳。以下是于老师的组织、点拨、引导下的生生互动过程。
师:大家注意,调解时,要实事求是,以理服人,态度要诚恳。现在请刚才表演的两位同学到前边来,继续扮演赵亮(甲)和薛志田(乙),大家当面调解。
生:赵亮同学,你和薛志田今天在学校门口发生了一件什么事?请实事求是地讲一下。(众笑)(“赵亮”简述,略。)
生:薛志田同学,你有什么补充?或者有什么不同意的地方?
师:你很会处理问题,想得很周到。(“薛志田”表示无异议。)
生:薛志田同学,我再问一遍:赵亮踩了你的脚,向你道歉了吗?(“薛”答:道歉了。)既然人家向你道歉了,你就不该说难听的话了。
师:这个地方很关键。大家认真想想,这里应当怎样规劝薛志田?(大家考虑片刻后纷纷举手。)
生:薛志田同学,骂人会伤同学的心,我们是少先队员,说话应该有礼貌。
生:你可以质问赵亮为什么踩你的脚,提醒他做事小心点。一骂人,有理也没理了。
师:这两位同学指出了骂人的危害,很重要。我们一方面分析危害,一方面还要指出应该怎么做。
生:请问薛志田同学,“小学生行为规范”你学过吗?(“薛”答:学过。)“小学生行为规范”第五条说,待人要有礼貌,不打架,不骂人。赵亮踩了你的脚可能很疼,但你不该说难听的话。(众笑)
师:这位同学指出了应该按“行为规范”的要求去做。不过态度要再诚恳一点。开始好像有点训人的语气。(众笑)
生:薛志田同学,我们应当处处以雷锋叔叔为榜样。
师:对。薛志田,你还有什么意见吗?(“薛”摇头)你很虚心!(众笑)
生:我还想问薛志田同学一个问题——你平时和赵亮同学有矛盾吗?(“薛”不知如何作答。众笑)
师:可惜这位同学不是真正的薛志田,难怪他回答不出来。——我看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平时没有矛盾。如果没有,则不必说了。一种是有点矛盾。如果有,那该怎么说?
生:那就应该了解一下是什么矛盾,帮助解决。
生:我们应当告诉薛志田,打缸说缸,打盆说盆(众笑),不能因为过去闹意见,就借这个机会找事。这样下去,还有完吗?
生:以前的事不要计较。
生:不要耿耿于怀。(众笑)
师:大家真会做思想工作!
生:(对“赵亮”)薛志田骂人不对,可你也不该动手打人。
“赵亮”:我不是打他,是推他!(众笑)
生:推和打没有什么区别。
生:不管怎么说,你动手了。(众笑)
师:这一点应当好好和赵亮谈谈。大家想一想,怎样说才能使赵亮同学心悦诚服。不要急于举手,想好再说。(学生沉思片刻)
生:赵亮同学,老师经常对我们说,谦让是一种美德。开始你还是谦让的,可后来动手了。不动手,事情就不会到这个地步了。
生:“君子动口不动手”(众笑),我们少先队员更不应动手。一动手,你什么都失掉了。
生:打人比骂人还伤对方的心。
生:赵亮同学也应当好好学习“行为规范”第五条。
生:下面我想给赵亮和薛志田讲一个故事。
师:讲故事?什么故事?
生:在茂密的大森林里,有一只大灰兔,外号叫“惹不起”。有一天,他的儿子小灰灰被山羊的拖车碰了一下,他破口大骂,让山羊赔了10元钱。从此他不准任何人从家门口过。一天,他家突然失火了,他大声喊:“快帮我救火呀!”山羊一家提着水桶来了,可走到灰兔家门口停下来了——他们不敢向前走呀!大灰兔急了:“你们怎么见死不救?快过来呀!”……火扑灭了,大灰兔却哭了。赵亮、薛志田同学,你们知道大灰兔为什么哭了吗?(众赞叹)
师:这个故事很有启发性。帮助、教育小朋友讲讲动人的小故事、举些事例,小朋友更容易接受。——你长大了,可以成为一个很好的教师,或者成为一名优秀的政工干部。(众笑)
(对“赵”、“薛”)你们听了大家的劝告有什么话说吗?
“赵”、“薛”:谢谢大家的帮助!(众笑)
在于老师的这一节课上,学生与学生之间呈现出多方位、多角度的非常活跃的互动。不仅体现在学生们面对当事人进行有理有据地调解,也体现在学生与学生之间互相补充、互相启发的过程中。于老师在学生进行调解时点拨、指导和极具幽默的评价,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更重要的是保证了生生互动始终围绕着口语交际训练的目标有序高效地进行。
在口语交际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创设多种多样的情境,点燃学生的交际热情,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展开互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同桌之间的互动,也可以是前后桌之间的互动;可以是学习小组的互动,也可以是学习小组外互动;可以由教师指定合作伙伴,还可以由学生自己寻找合作伙伴。总之,生生互动的形式要不拘一格,灵活多样。
三、交际中学会倾听
广州越秀区雅荷塘小学的孙静老师设计了一份小学生口语交际水平测量表。她把小学生的口语交际水平按交际态度、交际习惯和交际能力三个方面分成ABCD四个等级。在“倾听”方面,A级学生的表现为“他人发言时不插嘴,不随意打断别人的发言”,“听对方说话时注意力集中,边听边注意观察对方”,“能高度关注发言者所说的中心议题”,“认真听懂别人的话,并能简要转述”等。D级学生的表现则是“缺乏尊重意识,爱插嘴,打断他人发言前无预示”,“听对方说话时经常分神,多次提示下仍无法较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不关注发言者”,“对他人的话听得不是很明白,要求对方多次重复”等。A级的测量标准与课标中培养学生倾听习惯的要求是吻合的,而D级测量标准则反映出目前口语交际课上的一部分学生的突出问题。我们常看到这样的情景:老师精心创设情境后,孩子们争先恐后急于表述自己的观点,可当一位同学发言时,其他同学有的悄悄与他人窃窃私语,谈些与话题毫不相关的事情;还有的急不可耐,不等别人说完便跳着喊着举起了手;也有的根本不关注别人的发言,做着其他事情。课堂上虽然挺热闹,但真正能坐着倾听别人讲话的孩子不多。“倾听”是口语交际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一个人文明交际的综合素养的体现,会倾听的人,也是懂得尊重别人的人。正如歌德所说的:“对别人述说自己,这是一种天性;因此,认真对待别人向你述说他自己的事,这是一种教养。”
虽然造成部分学生不会倾听的原因多种多样,但作为语文老师还是能够在口语交际课上,选择恰当的时机,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倾听习惯和能力的。让我们来看一看陈金龙老师在口语交际课《辩论:讲诚信与善意的谎言》中的五次关于学会倾听的引导。
怎样把口语交际课上得扎扎实实,简单有效,逐步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笔者想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及了解到的案例,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上课前要充分“热身”。
口语交际教学与阅读教学不同。阅读课上,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下,更多的学习活动是围绕阅读材料而展开,对文本的语言进行积累、感悟、内化、运用。而口语交际课则是学生与老师共同围绕一个话题展开对话、讨论、交流。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不断地进行言语交际,在交际的过程中丰富语言,规范语言,提升认识。每一个话题都源自生活,涉及到学生们的家庭生活、社会交往、校内学习等方方面面,蕴涵着极大的信息量。如果没有老师课前组织学生广泛搜集资料,积极地进行准备,光靠课堂上短时的记忆,临时的联想,学生能做到有事能谈,有话可说呢?
大家知道,语文园地里安排的口语交际的话题,往往与本单元的阅读教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如人教版课标本第三册第二单元的语文园地里安排的口语交际是在学习《我选我》一课的基础上,谈“我的想法”。这一口语交际的话题就和本单元《我选我》一课的学习有着直接的联系。学习课文时,老师必须引导孩子们思考“王宁选自己当劳动委员,对这件事,你有什么看法?”。另外,老师还可以引导孩子结合自身和班级的实际情况,在课下把自己的想法与老师和同学谈一谈。有了这样积极的准备,学生们在口语交际课上才能把自己的想法完整、明白地告诉别人。如果老师要设计“竞选演说”的环节,学生便不难组织起自己的语言了。再如五年级上册的“口语交际·习作一”中提供了三个角度的口语交际话题,分别是:1、把你读书经历中发生的故事说一说,和大家一起分享。2、采访身边爱读书的人,可以和同学交流采访的经过,谈谈采访的心得体会。3、围绕“开卷有益”和“开卷未必有益”展开一次辩论。三个话题与单元中学习的《窃读记》、《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走遍天下书为侣》三篇课文则有着间接的联系。虽然口语交际中的话题讨论不是直接针对三篇课文的内容,但学生受到的启发是来自对课文的解读与感悟。阅读教学中,老师也应该有意识地为后面的口语交际做好铺垫,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积极讨论,这样,口语交际课上,学生才能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选择一个话题或一个角度与其他人展开口语交际。
2007年5月,在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实验工作总结交流会上,淮北市第三实验小学的陈金龙老师上了一堂口语交际的研究课,内容是六年级上册的《辩论:讲诚信与善意的谎言》。这堂课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课堂上陈老师精湛的教学艺术令人折服,经过老师的引导点拨、引导,学生的口头语言得到了发展,对辨证的思维方法有了深刻的体会。课后,许多专家和小学语文教师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中国教育学会小语会理事长,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教材主编崔峦先生在评价这节课时特别提到“无论正方还是反方的孩子发言都是有理有据,有备而来,说明在课前要求孩子认真搜集了支持自己观点的材料。老师希望孩子搜集两个方面的材料,这是培养孩子搜集整理加工运用信息的能力”。的确是这样,课前陈老师认真组织并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广泛搜集资料:1、从教科书或课外读物中了解与“讲诚信”和“善意的谎言”有关的事例、名言警句等。2、与人交流,搜集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与话题有关的事例。3、登陆互联网查阅并搜集有关资料。有了课前充分“热身”这个前提,老师在课堂上的点拨、引导、激励才能做到游刃有余,学习活动呈现出了生动活泼的场面。
二、课堂上要充分互动。
《课程标准》在对“ 口语交际”的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口语交际是人与人之间往来交换思想、看法、意见,交流经验、成果、情感,或者买卖东西,寻求帮助,交涉事情等待人处事的活动,必须要有交际对象,构成交际关系,形成双向或多向互动的交际方式才能进行。教学中要依据教学内容,尽量模拟社会生活交际实际创设情境,形成良好气氛,让学生在这种情境气氛中产生交流欲望,自由无拘无束地参与。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要有双重的角色意识,注意角色的转换。除指导点拨时,师生之间构成教与学的双边关系外,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要像日常社会口语交际那样互为对象,构成交际关系,并模拟生活实际双向互动地进行训练。只有这样,学生的个性与创造思维能力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从而提高课堂效率,达到口语交际训练的要求。
1、创设情境,师生互动。
活动中师生交流是互动的先导,通过师生问答、师生表演等形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说的动机,还可以让学生学习交际的方式。比如在《买文具》这一口语交际课上,老师首先创设了一个情境:老师在大街上遇到开文具精品店的老板,要他帮忙推销,并在屏幕上出示实物。这样的情境,引发了学生说的欲望。以下是师生互动的课堂实录:
……
师:下面老师当买东西的小朋友,谁来当卖东西的刘阿姨?
(一生上台,老师为其佩上胸花,老师系上红领巾)
师:刘阿姨,您好!
生:(笑)老师,不,小朋友,你好!你要买什么?
师:听我老师说,你这儿有很多文具,质量也不错,我想买个转笔刀,有吗?
生:有,有,你要哪种?
师:我要盒式的,用手摇的,可用上几年不坏的,表面图案要求是动物的,有吧?
生:有,你自己选吧!
师:(挑选状,点击屏幕上的转笔刀)就这个,多少钱啊?
生:28元,不是标着价吗?外面都卖30元呢!
师:太贵了吧!(转向全体,轻声地:难怪我老师说她有点儿黑)我邻居买了一个才13元,你也13元吧?
生:我看你是个好学习的孩子,这样,卖一个给你 15元吧。
师:13元,行就买,不行就算了。
生:行!拿去吧!
……
上述实录中教师扮演买者,学生充当卖者──刘阿姨,进行现场“买卖”。师生在这样的情境中展开口语交际活动,趣味盎然,且充满生活气息,活跃了课堂气氛。通过师生交流,让学生知道买东西要会讲价钱,要会辨质量,还要有礼貌.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2、创设情境,生生互动。
生生互动是指学生和学生之间运用口头语言进行思想交流、情感沟通的一种方式。学生经常聚在一起玩耍、学习、活动、他们之间交流沟通的机会是无时不有的,交流沟通的方式是千变万化的,交流沟通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他们有时交流收看电视节目,有时讲述知道的新鲜事,有时争论有不同意见的问题。学生只要聚在一起,就有口头交际活动发生。由于学生年龄相仿,知识阅历接近,交流起来会有很多语言,交际效果会更好。
让我们再一次重温于永正老师执教的言语交际训练《调解》。
首先,于老师将学生平时校园生活中真实常见的一幕移植到课堂上,创设了一个很典型的口语交际情境。他请两位同学表演。两个同学背着书包一前一后地走着。忽然上课铃响了,甲大叫一声:“上课了!”拔腿向学校跑去。不小心踩了乙的脚。乙“哎哟”一声蹲下去抚摩着被踩疼的脚。甲连忙道歉:“对不起!”乙:“什么对不起!长眼了吗?”甲:“对不起,我没看见!”乙:“你瞎眼了?”甲:“你——你怎么骂人?”乙:“谁骂人了?”甲用手推乙:“你!”乙又用手推甲,二人推搡起来。
看了表演之后,于老师引导学生明确了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进行调解,并依据学生的思考做了归纳。以下是于老师的组织、点拨、引导下的生生互动过程。
师:大家注意,调解时,要实事求是,以理服人,态度要诚恳。现在请刚才表演的两位同学到前边来,继续扮演赵亮(甲)和薛志田(乙),大家当面调解。
生:赵亮同学,你和薛志田今天在学校门口发生了一件什么事?请实事求是地讲一下。(众笑)(“赵亮”简述,略。)
生:薛志田同学,你有什么补充?或者有什么不同意的地方?
师:你很会处理问题,想得很周到。(“薛志田”表示无异议。)
生:薛志田同学,我再问一遍:赵亮踩了你的脚,向你道歉了吗?(“薛”答:道歉了。)既然人家向你道歉了,你就不该说难听的话了。
师:这个地方很关键。大家认真想想,这里应当怎样规劝薛志田?(大家考虑片刻后纷纷举手。)
生:薛志田同学,骂人会伤同学的心,我们是少先队员,说话应该有礼貌。
生:你可以质问赵亮为什么踩你的脚,提醒他做事小心点。一骂人,有理也没理了。
师:这两位同学指出了骂人的危害,很重要。我们一方面分析危害,一方面还要指出应该怎么做。
生:请问薛志田同学,“小学生行为规范”你学过吗?(“薛”答:学过。)“小学生行为规范”第五条说,待人要有礼貌,不打架,不骂人。赵亮踩了你的脚可能很疼,但你不该说难听的话。(众笑)
师:这位同学指出了应该按“行为规范”的要求去做。不过态度要再诚恳一点。开始好像有点训人的语气。(众笑)
生:薛志田同学,我们应当处处以雷锋叔叔为榜样。
师:对。薛志田,你还有什么意见吗?(“薛”摇头)你很虚心!(众笑)
生:我还想问薛志田同学一个问题——你平时和赵亮同学有矛盾吗?(“薛”不知如何作答。众笑)
师:可惜这位同学不是真正的薛志田,难怪他回答不出来。——我看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平时没有矛盾。如果没有,则不必说了。一种是有点矛盾。如果有,那该怎么说?
生:那就应该了解一下是什么矛盾,帮助解决。
生:我们应当告诉薛志田,打缸说缸,打盆说盆(众笑),不能因为过去闹意见,就借这个机会找事。这样下去,还有完吗?
生:以前的事不要计较。
生:不要耿耿于怀。(众笑)
师:大家真会做思想工作!
生:(对“赵亮”)薛志田骂人不对,可你也不该动手打人。
“赵亮”:我不是打他,是推他!(众笑)
生:推和打没有什么区别。
生:不管怎么说,你动手了。(众笑)
师:这一点应当好好和赵亮谈谈。大家想一想,怎样说才能使赵亮同学心悦诚服。不要急于举手,想好再说。(学生沉思片刻)
生:赵亮同学,老师经常对我们说,谦让是一种美德。开始你还是谦让的,可后来动手了。不动手,事情就不会到这个地步了。
生:“君子动口不动手”(众笑),我们少先队员更不应动手。一动手,你什么都失掉了。
生:打人比骂人还伤对方的心。
生:赵亮同学也应当好好学习“行为规范”第五条。
生:下面我想给赵亮和薛志田讲一个故事。
师:讲故事?什么故事?
生:在茂密的大森林里,有一只大灰兔,外号叫“惹不起”。有一天,他的儿子小灰灰被山羊的拖车碰了一下,他破口大骂,让山羊赔了10元钱。从此他不准任何人从家门口过。一天,他家突然失火了,他大声喊:“快帮我救火呀!”山羊一家提着水桶来了,可走到灰兔家门口停下来了——他们不敢向前走呀!大灰兔急了:“你们怎么见死不救?快过来呀!”……火扑灭了,大灰兔却哭了。赵亮、薛志田同学,你们知道大灰兔为什么哭了吗?(众赞叹)
师:这个故事很有启发性。帮助、教育小朋友讲讲动人的小故事、举些事例,小朋友更容易接受。——你长大了,可以成为一个很好的教师,或者成为一名优秀的政工干部。(众笑)
(对“赵”、“薛”)你们听了大家的劝告有什么话说吗?
“赵”、“薛”:谢谢大家的帮助!(众笑)
在于老师的这一节课上,学生与学生之间呈现出多方位、多角度的非常活跃的互动。不仅体现在学生们面对当事人进行有理有据地调解,也体现在学生与学生之间互相补充、互相启发的过程中。于老师在学生进行调解时点拨、指导和极具幽默的评价,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更重要的是保证了生生互动始终围绕着口语交际训练的目标有序高效地进行。
在口语交际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创设多种多样的情境,点燃学生的交际热情,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展开互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同桌之间的互动,也可以是前后桌之间的互动;可以是学习小组的互动,也可以是学习小组外互动;可以由教师指定合作伙伴,还可以由学生自己寻找合作伙伴。总之,生生互动的形式要不拘一格,灵活多样。
三、交际中学会倾听
广州越秀区雅荷塘小学的孙静老师设计了一份小学生口语交际水平测量表。她把小学生的口语交际水平按交际态度、交际习惯和交际能力三个方面分成ABCD四个等级。在“倾听”方面,A级学生的表现为“他人发言时不插嘴,不随意打断别人的发言”,“听对方说话时注意力集中,边听边注意观察对方”,“能高度关注发言者所说的中心议题”,“认真听懂别人的话,并能简要转述”等。D级学生的表现则是“缺乏尊重意识,爱插嘴,打断他人发言前无预示”,“听对方说话时经常分神,多次提示下仍无法较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不关注发言者”,“对他人的话听得不是很明白,要求对方多次重复”等。A级的测量标准与课标中培养学生倾听习惯的要求是吻合的,而D级测量标准则反映出目前口语交际课上的一部分学生的突出问题。我们常看到这样的情景:老师精心创设情境后,孩子们争先恐后急于表述自己的观点,可当一位同学发言时,其他同学有的悄悄与他人窃窃私语,谈些与话题毫不相关的事情;还有的急不可耐,不等别人说完便跳着喊着举起了手;也有的根本不关注别人的发言,做着其他事情。课堂上虽然挺热闹,但真正能坐着倾听别人讲话的孩子不多。“倾听”是口语交际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一个人文明交际的综合素养的体现,会倾听的人,也是懂得尊重别人的人。正如歌德所说的:“对别人述说自己,这是一种天性;因此,认真对待别人向你述说他自己的事,这是一种教养。”
虽然造成部分学生不会倾听的原因多种多样,但作为语文老师还是能够在口语交际课上,选择恰当的时机,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倾听习惯和能力的。让我们来看一看陈金龙老师在口语交际课《辩论:讲诚信与善意的谎言》中的五次关于学会倾听的引导。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