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
抗日战争结束之后,中华大地上到处都是创伤,遍地都是废墟,很多人还在吃不上饭,温饱问题都解决不了。但是本着人道主义的精神,中国两党还是决定要将这些日本人送回他们国家。
这么多人口不论是从人力还是物力上都是非常了巨大的付出,后来据相关资料显示,中国光是遣送这部分人就用了三年多的时间。
在这三年多的时间里,在中国的这部分日本人的衣食住行也全都是中国提供的,据当时资料记载,光是在沈阳的这部分日本人在粮食和燃料方面就花了一个多亿,中国为了保障集中营里日本人的温饱问题,还为其一次性买了粮食和燃煤共七百吨,共计最少也是五千万。
集中营里的日本人享受着日此好的待遇,而很多中国人却还在挨饿。
当然,除了粮食和燃煤之外,衣服和药物等生活必需品的花费也是一笔巨大的开支。不仅如此,中国还应日本的要求给日本的侨民和战俘拨款,还有一批高达四百万的管理费。
这三年内给日本的花费总共有十个多亿,要知道当年中国的经济水平并不高,一个人一年的收入还没有一百人民币,所以这个经济负担实在是太重了,十个亿,那是多少个中国人多少年的收入啊。
如果按照二战结束签订的协议,这部分钱实际上应该是日本方面出的,中国只是先垫上而已,可以抗战结束的中国马上就进入了解放战争,连日本战后的赔款都放弃了,哪还顾得上这部分钱。
科技:
当时中国科技落后,时中国的飞机产量仅仅是日本的零头。由于没有制空权,中国军队被日军压着打,动不动炸弹就从空中丢下来了。
炮兵阵地经常打不了几发就得赶紧转移,如果转移慢了很快就会被日本空军炸掉。当时中国军队在敌人的狂轰滥炸下坚持战斗,可以想象需要多大的勇气和毅力。
此外,日本已经开始研发原子弹、喷气式战斗机等先进装备,而中国则一穷二白,连螺丝都要进口,可以想象当时两国的差距有多大。但就是在这种差距悬殊的情况下,中国军民凭借大无畏的精神,前仆后继,和日寇进行搏杀,最终用了八年的时间在盟军的帮助下打败了日本。
实事求是的说,中国能够取得抗战的胜利,真的不容易。抗战的胜利是中国军民用生命和献血换来的,中国的大国地位是不屈不挠的中国军民打出来的。中国无愧于世界五大国的地位。
扩展资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德意志第三帝国、日本帝国、意大利王国三个法西斯轴心国和匈牙利王国、罗马尼亚王国、保加利亚王国等仆从国为一方;
以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为另一方进行的第二次全球规模的战争。
战争范围从欧洲到亚洲,从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作战区域面积2200万平方千米。据不完全统计,战争中军民共伤亡9000余万人,5万多亿美元付诸东流,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世界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以美国、苏联、英国、中国等反法西斯国家和世界人民战胜法西斯侵略者赢得世界和平与进步而告终。
第二次世界大战在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这次战争带动了航空技术、原子能、重炮等领域的发展与进步。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二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一直到20世纪50年代,世界的主题是破旧立新。旧有国际格局被彻底击碎,美苏忙着接收西欧的势力范围,一个新的国际格局慢慢成型。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一个国家的胜败不能仅仅去看它分属哪个阵营。德、日在战场上彻底失败了,它们的国家工业体系也遭到彻底破坏,更重要的是,它们在战后受到了新国际关系结构的约束,本土又有战胜国驻军,德国被一分为二,说它们失败是很好理解的。而英、法两国虽然在战争中免于亡国,国家主权得到了基本保障,但在新的国际格局中,原来以欧洲为中心,围绕殖民地的利益分配体系被美、苏所各自主导的新体系所取代,无论是靠向美国的西欧国家还是靠向苏联的东欧国家,在新的体系中都仅仅居于从属位置,过去由英、法所控制的中东、印支等地区全部成为了美、苏的势力范围,从这层考虑来说,说英、法是战胜国是比较勉强的。
以此来推之中国也绝不可能是“战胜国”,而且要比英、法更惨。当时国民政府在经济、国防和国际政治上全都受制于美国,以中国海关来说“中国”二字不过代表一个地理意义而已,实际控制权掌握在美国手中,不但如此,如军警宪特这类强力部门,也都在政府这条线之外和美国人保持着直接联系,仅从此说那时中国大部分地区就可以视为美国的势力范围;东北地区则由苏军占领,新疆地区同样处于苏联的影响之下,那时乌鲁木齐学校教材都是苏联的,提到“首都”孩子们想到的是莫斯科而不是南京;内蒙受外蒙古的影响未来走向同样飘忽不定;除此之外,英国人不光控制着香港地区,西藏地区也处于它的影响之下。即便是南京国民政府多多少少能够施加影响的区域,譬如蒋介石集团江浙地区,李宗仁集团两广地区,阎锡山控制的山西等,各个地区的地方势力也都与美国人保持着独立直接关系。
1945年之后,国民党政府看似废除了众多与列强签署的不平等条约,然而如前所述“二战”结束初期的历史很大程度上就是美苏接手西欧国家势力范围的历史,这一点在当时的中国也不例外。当时的中国空顶着“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名头,而实际又是什么样呢?此处先来说中苏之间。1945年8月,国民政府与苏联签署《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承认了外蒙古的独立;《关于中国长春铁路之协定》:“满洲里至绥芬河由哈尔滨至大连旅顺之干线合并为中国长春铁路,应归中华民国'及苏维埃共和国共同所有并共同经营…十、苏联政府有权在上开铁路用加封车辆运输过境之军需品,免除海关查验…十一、经上开铁路应免关税或其他任何捐税…本协议期限为三十年”《关于大连之协定》:“为保证苏维埃共和国对大连为其货物进出口之利益获得保障,中华民国同意:港口主任由中国长春铁路局局长在苏籍人员中遴选于征得大连市长同意后派充,港口副主任应照上开手续在华籍人员中遴选派充之…苏联之货物均免除关税。协议期限定为三十年”《关于旅顺口之协定》:“一、中华民国'政府同意两缔约国共同使用旅顺口为海军根据地…五、中国政府,对于主要民政人员之委派,将顾及苏联在该区域内之利益。旅顺市主要民事行政人员之任免,由中国政府征得苏联军事指挥当局之同意为之。在该区域内之苏联军事指挥当局为保障安全与防卫起见向中国行政当局所作之建议,该行政当局予以实行;如有争议,则此类事件应提请中苏军事委员会审议决定之…六、苏联政府在第二条所述之地区内,有权驻扎陆海空军,并决定其驻扎地点…本协议期限定为三十年”仅这三个附件,就意味着中华民国政府如果继续存在下去就将白送给苏联一条铁路一个军港,外带一个旅顺市,而且一送就是三十年,而三十年后早已形成既定事实,届时的结局也就不难想象了。蒋介石能做“总统”无非是因为江浙派系的经济实力最强而已,那时中国地域间经济壁垒比如今欧洲国家间有过之而无不及--试问现在谁会把欧盟看成一个独立国家?而这种事实的分裂局面是除中国人民外,所有当事者都乐于见到的,美国在蒋介石和李宗仁间打平衡牌让他们相互牵制的历史就是例证。如此发展未来中国的领土主权会像德国、朝鲜那样出现法理上的分裂。
国民党除了与苏联签署不平等条约之外,1946年11月与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签署了后果更加严重的《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导致美国货斥市场民族工业荡然无存,美国军舰及民船在中国海港可以想来就来想走就走,到了《中美青岛海军基地秘密协定》干脆明说“中华民国”修建的青岛海军基地,没有美军允许他国任何船只不得随意停靠。1945年11签署《美国在华空中摄影协定》,1946年9月《中美三十年船坞秘密协定》,10月《中美警宪联合勤务议定书》,12月《中美空中运输协定》,1947年1月《中美青岛海军基地秘密协定》,9月《中美同意美军驻华换文》,12月《中美海军协定》。不客气地说,南京国民政府对比之前的北洋政府并没有什么区别,而后者好歹还依靠“华盛顿九国公约”收回了青岛和山东的主权。
除《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等条约之外,国民政府尚需偿还1942年向美国借贷的贷款5亿美元,而1945年国民政府全部黄金储备也就约合5亿美元,直到1952年中国国民生产总值也才刚刚到50亿美元。除旧债外,国民党政府还曾在美国发行过国债,募集大量资金用来打内战。这两笔债加在一起中国是还不起的,按照西方国家惯常的手段,还不起账它们必然就会让你借新账还旧账,结果是越还越多,越多越还不起…这笔“驴打滚”的债务将使得中国再次由于资本流失导致无法完成资本积累,无法实现国家工业化。更严重的是,旅顺大连驻扎着苏军,青岛驻扎着美军,而美苏争霸的局面业已形成,未来如果美苏开战则日俄战争期间旅顺大连的惨剧将在整个中国重演,即便美苏是冷战,哪个商人又敢在这样一个火药桶上投资呢?届时不要说外商,本国资本家也会尽可能把产业转移到更为安全的国外去。
甲午战争战败之后日本向中国勒索巨额的“战争赔款”。数额是当时的清廷根本拿不出的,只能向列强们“贷款”。从那以后中国的民脂民膏被以税收的形式搜刮一空,然后作为“战争赔款”的债务本利每月在汇丰银行交割分配到列强手中,中国工业化资本积累的途径由此完全被掐断。这种贷款和民间俗称的“驴打滚”账别无二致,你根本不可能还清,中国成了列强的提款机。资本不断外流,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化现代化道路都被堵死了。后来清朝被推翻,可北洋政府继承旧债;北洋政府被推翻,蒋介石政府接着继承--这是列强承认你的先决条件,所以中国工业化也就遥遥无期了。
然而最终的结果却出乎这些人的意料,中国共产党仅用了三年的时间就取得了全国政权,之后又解放了新疆和西藏,大大小小的土皇帝一个个都被轰了出去。更“可气”的是,毛泽东竟然宣布“赖账”了,美苏等国既定的战略构想都因为一个新棋手的加入而被彻底打乱了。由此开始,中国内地的事务只有中国人说了才算。正是解放战争,才真正确立了中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格局中的战胜国地位。中国的民族解放战争应该是八年抗战加三年解放战争。中国的胜利不在于战争期间赢得了多少财富;相反,十几年的战争极大地破坏了国民经济的基础,并付出了数以千万计的生命,中国最大的胜利在于赢得了真正意义上的独立自主,为日后的发展开辟了一个最大限度的、不受限制的发展空间。
美国政府提出承认新中国的先决条件是,人民政府必须承认美国在华的特权,并且要替南京国民政府还欠美国人的债。这显然是不能接受的,毛泽东于是对司徒雷登就只能说“别了”,美国在中国内地的势力被彻底驱逐了出去。某些人一直说新中国没有“法制”正是始于这里--毛泽东“赖账”是违反“国际法”的。再进一步从经济角度来看那时中国的境遇。
而在此之前的1945年,美苏两国在朝鲜半岛的南北两侧分别接受日军投降,以“三八线”为界,划分了各种控制区域。这之后所发生的事情几乎就是两德分裂的东方翻版,美国人从上海把李承晚势力弄到了美占区;1948年4月在南朝鲜宣布建立“大韩民国”,苏联作为应对,给北朝鲜松绑,在同年9月建立了“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自韩国、朝鲜建国之后,两边就都宣称自己才是朝鲜的“正统”,而对方仅仅是“窃取”了国家名器的“伪政府”,与自己不共戴天。“三八线”上,双方你来我往,摩擦、冲突不断。两国政府都忙着整军备战,以图统一朝鲜半岛。而苏美两国,则基本算是安于现状。
这之后在1949年12月16日,毛泽东亲赴莫斯科,中苏由此开始就东北主权展开了拉锯战。中方利用英国、印度等英联邦国家将和中国建交的消息向苏联施压,同时在外蒙古问题上予以一定的让步(必须指出的是,自沙俄时代起,俄国就在开始经营外蒙古,之后苏联一方步步为营,而中国则一直处于内忧外患之中,自1945年蒋氏政府承认外蒙古独立以后,外蒙古问题已无可挽回,原因无他,国力使然),最终中苏在1950年废除原《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并订立新条约,新条约--《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规定“不迟于1952年底,苏联军队撤出旅顺海军基地”,由此恢复了中国政府在东北地区的主权。然而这一条约还是留了一个尾巴:苏联同意提前归还长春铁路,不过“在苏联的远东地区受到战争威胁的情况下”,苏联仍然可以“借中国长春铁路调动部队”。斯大林的潜台词是:“我已经'让给'了你巨额的利益,放弃了我'应有'的权利,你如果连一条铁路上的调兵权都不肯答应,那就别做梦了。”自清末起百余年留下的窟窿,朝夕之间想填上,谈何容易啊。
中苏新条约的签署彻底改变了苏联的对朝政策:一直到1949年苏联还在反对金日成以军事手段统一朝鲜半岛。而到了1950年1月《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之后,斯大林首次表态“可以和金日成同志谈谈”并表示“准备帮助他”。斯大林的考虑是:如果朝鲜胜利,则苏联在中国“丢失”的利益从朝鲜半岛找回来--仁川和釜山可以替代大连和旅顺港,且苏联可以通过朝鲜半岛,继续影响东北;而如果朝鲜失败,届时鉴于东北亚的紧张局势,中国将不得不请求苏联军队留驻旅顺港和大连,而长春铁路根据条约实际上亦“失而复得”。
于是,朝鲜在事先未通知中国政府的情况下于1950年6月25日凌晨向南发起进攻--中方是通过国外报纸才获得此消息的。朝鲜军队越过“三八线”后一路攻城掠地,韩国李承晚的军队节节败退。而在9月15日至28日,也就是美军仁川登陆成功后,形势开始急转直下,人民军在腹背受敌的情况下很快被瓦解,开始向北溃退。 迫于局势,朝方开始向外界求助。从本意上说,朝鲜更希望由苏联出手相助--朝鲜在历史上长期是中国的藩属国,从维护自身民族独立性的角度说,朝鲜对中国自然始终有所顾忌。但苏联却先由大使什特科夫“婉言拒绝”了朝鲜方面的请求,而后10月1 日,斯大林一纸回电,“请找中国同志相商”。当晚深夜,朝鲜方面与中国使馆联络,请求出兵相助。原本一心一意准备解放台湾地区的中国政府,因美军于1950年6月27日进入中国台湾海峡,不得不将目光转投到朝鲜半岛。中国政府的底线是:美军不能越过“三八线”。这背后的道理是:若美国一味相逼,朝鲜军队最后必然要撤到中国东北境内--斯大林和周恩来会谈时曾提出,“战事若继续恶化,朝鲜同志不妨将武器、物资等有组织、有计划地撤到东北,以便于重新进入朝鲜。最糟糕不过,金日成同志可到东北组织流亡政府”。如果此时苏联再出兵东北,则之前中国辛苦谈判取得的成果将要毁于一旦,在外蒙古问题上的让步变得毫无意义,东北主权极可能得而复失。 最终,在苏联未派遣空军提供掩护的情况下,中国人民志愿军仍旧在10月19日入朝参战--朝鲜战争对中国而言,首先是保卫东北主权之战。
再来看看同时期的美国。1950年6月25日,朝鲜人民军越过“三八线”。美国的第一反应不是向朝鲜宣战(6月30日),而是由杜鲁门抛出“台湾地位未定”的宣言;同时美第七舰队入侵台湾海峡(6月27日),阻止中国政府解放台湾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