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中“而”和“之”的用法(举例)有哪些?
一、而
1、表示对称或领有,相当于“你”、“你的”
予岂不知而作。——西周佚名《诗经·大雅·桑柔》
译文:朋友你啊可嗟伤,岂不知你装模样。
2、表示指示,相当于“这样,此”
同是被逼迫,君而妾亦然。——《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译文: 都是被逼迫的,君是这样妾我也是这样。
3、表示并列关系,相当于“和”、“与”。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译文:永州的野外出产一种奇异的蛇:(它)黑色的质地白色的花纹。
4、表示承接关系,相当于“就”、“才”。
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宋· 苏轼《石钟山记》
译文:我正心惊想要回去,忽然巨大的声音从水上发出。
5、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却”、“但是”。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战国荀子《荀子·劝学》
译文: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
二、之
1、动词,到,往。
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西汉·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
译文:曾同别人一起被雇佣给人耕地,停止耕作走到田埂高地上休息。
2、代词。第三人称代词,译为“他”(他们)、“它”(它们)。作宾语或兼语,不作主语。
彼竭我盈,故克之。——春秋时期左丘明《曹刿论战》
译文:他们的士气已经消失而我军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才战胜了他们。
3、指示代词,这。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西汉·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文:衡量一下两种对策,宁可答应,而让秦国承担理亏的责任。
4、活用为第一人称,我。
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西汉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文:想不到将军的胸怀如此宽大啊!
5、助词。结构助词,相当于“的”。
近塞上之人,死者十九。——汉朝刘向《塞翁失马》
译文:靠近边境一带的人,绝大部分都死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