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宿建德江》的全文翻译是什么?
白话译文
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小洲,日暮时分新愁又涌上客子心头。
旷野无边无际远天比树还低沉,江水清清明月来和人相亲相近。
《宿建德江》
【作者】孟浩然 【朝代】唐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扩展资料:
作品鉴赏
这首诗不以行人出发为背景,也不以船行途中为背景,而是以舟泊暮宿为背景。它虽然露出一个“愁”字,但立即又将笔触转到景物描写上去了。可见它在选材和表现上都是很有特色的。
诗的起句“移舟泊烟渚”,“移舟”,就是移舟近岸的意思;“泊”,这里有停船宿夜的含意。行船停靠在江中的一个烟雾朦胧的小洲边,这一面是点题,另一面也就为下文的写景抒情作了准备。
第二句“日暮客愁新”,中的“日暮”显然和上句的“泊”、“烟”有联系,因为日暮,船需要停宿;也因为里的一段:“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诗经·王风·君子于役》)这里写一位妇女,每当到夕阳西下、鸡进笼舍、牛羊归栏的时刻,她就更加思念在外服役的丈夫。
远处的天空显得比近处的树木还要低,“低”和“旷”是相互依存、相互映衬的。第四句写夜已降临,高挂在天上的明月,映在澄清的江水中,和舟中的人是那么近,“近”和“清”也是相互依存、相互映衬的。“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这种极富特色的景物,只有人在舟中才能领略得到的。诗的第二句就点出“客愁新”,这三四句好似诗人怀着愁心,在这广袤而宁静的宇宙之中,经过一番上下求索,终于发现了还有一轮孤月此刻和他是那么亲近。寂寞的愁心似乎寻得了慰藉,诗也就戛然而止了。
然而,言虽止,意未尽。“皇皇三十载,书剑两无成。山水寻吴越,风尘厌洛京”(《自洛之越》)。诗人曾带着多年的准备、多年的希望奔入长安,而今却只能怀着一腔被弃置的忧愤南寻吴越。
此刻,他孑然一身,面对着这四野茫茫、江水悠悠、明月孤舟的景色,那羁旅的惆怅,故乡的思念,仕途的失意,理想的幻灭,人生的坎坷……千愁万绪,不禁纷来沓至,涌上心头。“江清月近人”,这画面展示的是清澈平静的江水,以及水中的明月伴着船上的诗人;可那画面背后却是诗人的愁心已经随着江水流入思潮翻腾的海洋。
“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刘勰《文心雕龙·明诗》)。孟浩然的这首小诗正是在这种情景相生、思与境谐的“自然流出”之中,显示出一种风韵天成、淡中有味、含而不露的艺术美。
此诗先写羁旅夜泊,再叙日暮添愁;然后写到宇宙广袤宁静,明月伴人更亲。一隐一现,虚实相间,两相映衬,互为补充,构成一个特殊的意境。诗中虽只有一个愁字,却把诗人内心的忧愁写得淋漓尽致,然野旷江清,秋色历历在目。
作者简介
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本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被称为孟山人。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以隐士终身。曾隐居鹿门山,生了六子。诗与王维并称“王孟”。
其诗清淡,长于写景,多反映山水田园和隐逸、行旅等内容,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有《孟浩然集》三卷,今编诗二卷。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宿建德江
翻译为:
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小洲,日暮时分新愁又涌上客子心头。
旷野无边无际远天比树还低沉,江水清清明月来和人相亲相近。
宿建德江(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宿建德江》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代表作之一。这是一首刻画秋江暮色的诗,是唐人五绝中的
写景名篇。作者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江边想起了以往的事情,因而以舟泊暮宿作为自己的
抒发感情的归宿,写出了作者羁旅之思。第一句点题,也为下面写景抒情作了准备;第二句中
“日暮”是“客愁新”的原因;最后两句,因为“野旷”所以天低于树,因为“江清”所以月
能近人,天和树、人和月的关系,写得恰切逼真。此诗前两句为触景生情,后两句为借景抒
情,描写了清新的秋夜,突出表现了细微的景物特点。全诗淡而有味,含而不露,自然流出,
风韵天成,颇有特色。
【作者】孟浩然 【朝代】唐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译文:
我把船停泊在烟雾弥漫一片孤寂的沙洲旁,不禁让我回想起远在天边的家乡
日落黄昏使我又增加一份新哀愁,我何时才能回到梦中的温暖的家乡呢?
原野空旷,我看著远处的天空湛蓝如水,但却好像比近处的树还低,
但我向更远处望去,江水十分清澈,映照的月亮仿佛与人更亲近。
赏析:
这是一首抒写羁旅之思的诗。建德江,指新安江流经建德(今属浙江)的一段江水。这首诗不以行人出发为背景,也不以船行途中为背景,而是以舟泊暮宿为背景。它虽然露出一个“愁”字,但立即又将笔触转到景物描写上去了。可见它在选材和表现上都是颇有特色的。
诗约作于诗人应进士而不第的第二年.这一年,作者带著仕途失意的痛苦,漫游了吴越一带,在暮江景色的描写中寄寓了旅愁.这是一首写游子在外,满腹愁思的小诗,第二句写景写情,後两句描绘出一幅野旷天低,江清月近的图画,诗人举目远望,孤独之感异常强烈,而当诗人俯视时,江中明月似乎能给人以抚慰,要表达的正是这样一种羁旅之愁.
诗的起句“移舟泊烟渚”,“移舟”,就是移舟近岸的意思;“泊”,这裏有停船宿夜的含 意。羁旅诗又称为记行诗、行旅诗,是指诗人因各种原因远离家国,行船停靠在江中的一个烟雾朦胧的小洲边,这一面是点题,另一面也就为下文的写景抒情作了准备。
第二句“日暮客愁新”,“日暮”显然和上句的“泊”、“烟”有联系,因为日暮,船需要停宿;也因为日落黄昏,江面上才水烟蒙蒙,用诗歌的形式反映客居异乡的艰难、漂泊无定的辛苦并引发对亲人的思念,对故乡的思归,对自我人生如寄处境的感慨。“客”是诗人自指。若按旧日作诗的所谓起、承、转、合的格式,本来行船停下来,应该静静地休息一夜,消除旅途的疲劳,谁知在这众鸟归林、牛羊下山的黄昏时刻,那羁旅之愁又蓦然而生。
接下去诗人以一个对句铺写景物,似乎要将一颗愁心化入那空旷寂寥的天地之中。所以沈德潜说:“下半写景,而客愁自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乡,一旦离开,无论天涯海角,无论世事沧桑,无论显达穷厄,乡土之梦都会始终伴随。诗人或因谋求仕途、或被贬赴任途中、或游历名山大川、或探亲访友,长期客居他乡,滞留他处,处境艰难,心情郁闷,遂将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心中所感,写下成诗篇,就叫做羁旅诗。第四句写夜已降临,高挂在天上的明月,映在澄清的江水中,和舟中的人是那麽近,“近”和“清”也是相互依存、相互映衬的。“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这种极富特色的景物,只有人在舟中才能领略得到的。诗的第二句就点出“客愁新”,这三四句好似诗人怀著愁心,在这广袤而甯静的宇宙之中,经过一番上下求索,终于发现了还有一轮孤月此刻和他是那麽亲近!寂寞的愁心似乎寻得了慰藉,诗也就戛然而止了。
然而,言虽止,意未尽。所谓“羁旅”,即因上述种种原因,长久寄居他乡之意。这类诗,多抒发绵绵的乡愁,对亲人无尽的思念和郁郁不得志之情。试想,此刻那亲近的明月会在诗人的心中引起什麽呢?似有一丝喜悦,一点慰藉,但终究驱散不了团团新愁。
5
分享1
踩
有道精品课靠谱吗限时9元,包老师在线指导语文提分
有道精品课靠谱吗_包君成老师语文精品课,全面提升语文六大板块,一对一在线辅导答疑,限时抢购暑假特惠课程!
ke.youdao.com广告
十分钟有问必答
1823人正在问
《宿建德江》全诗的翻译是什么?(繁体字的)
去提问
— 你看完啦,以下内容更有趣 —
古诗《宿建德江》的全文翻译是什么?
白话译文 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小洲,日暮时分新愁又涌上客子心头。 旷野无边无际远天比树还低沉,江水清清明月来和人相亲相近。 《宿建德江》 【作者】孟浩然 【朝代】唐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扩展资料: 作品鉴赏 这首诗不以行人出发为背景,也不以船行途中为背景,而是以舟泊暮宿为背景。它虽然露出一个“愁”字,但立即又将笔触转到景物描写上去了。可见它在选材和表现上都是很有特色的。 诗的起句“移舟泊烟渚”,“移舟”,就是移舟近岸的意思;“泊”,这里有停船宿夜的含意。行船停靠在江中的一个烟雾朦胧的小洲边,这一面是点题,另一面也就为下文的写景抒情作了准备。 第二句“日暮客愁新”,中的“日暮”显然和上句的“泊”、“烟”有联系,因为日暮,船需要停宿;也因为里的一段:“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诗经·王风·君子于役》)这里写一位妇女,每当到夕阳西下、鸡进笼舍、牛羊归栏的时刻,她就更加思念在外服役的丈夫。 远处的天空显得比近处的树木还要低,“低”和“旷”是相互依存、相互映衬的。第四句写夜已降临,高挂在天上的明月,映在澄清的江水中,和舟中的人是那么近,“近”和“清”也是相互依存、相互映衬的。“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这种极富特色的景物,只有人在舟中才能领略得到的。诗的第二句就点出“客愁新”,这三四句好似诗人怀着愁心,在这广袤而宁静的宇宙之中,经过一番上下求索,终于发现了还有一轮孤月此刻和他是那么亲近。寂寞的愁心似乎寻得了慰藉,诗也就戛然而止了。 然而,言虽止,意未尽。“皇皇三十载,书剑两无成。山水寻吴越,风尘厌洛京”(《自洛之越》)。诗人曾带着多年的准备、多年的希望奔入长安,而今却只能怀着一腔被弃置的忧愤南寻吴越。 此刻,他孑然一身,面对着这四野茫茫、江水悠悠、明月孤舟的景色,那羁旅的惆怅,故乡的思念,仕途的失意,理想的幻灭,人生的坎坷……千愁万绪,不禁纷来沓至,涌上心头。“江清月近人”,这画面展示的是清澈平静的江水,以及水中的明月伴着船上的诗人;可那画面背后却是诗人的愁心已经随着江水流入思潮翻腾的海洋。 “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刘勰《文心雕龙·明诗》)。孟浩然的这首小诗正是在这种情景相生、思与境谐的“自然流出”之中,显示出一种风韵天成、淡中有味、含而不露的艺术美。 此诗先写羁旅夜泊,再叙日暮添愁;然后写到宇宙广袤宁静,明月伴人更亲。一隐一现,虚实相间,两相映衬,互为补充,构成一个特殊的意境。诗中虽只有一个愁字,却把诗人内心的忧愁写得淋漓尽致,然野旷江清,秋色历历在目。 作者简介 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本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被称为孟山人。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以隐士终身。曾隐居鹿门山,生了六子。诗与王维并称“王孟”。 其诗清淡,长于写景,多反映山水田园和隐逸、行旅等内容,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有《孟浩然集》三卷,今编诗二卷。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宿建德江
91赞·926浏览2019-09-22
宿建德江(翻译)
Night on the Great River [three translations] by Meng Hao-jan Steering my little boat towards a misty islet, I watch the sun descend while my sorrows grow: In the vast night the sky hangs lower than the treetops, But in the blue lake the moon is coming close.
13赞·341浏览
宿建德江的古诗翻译
【韵译】: 我把船停泊在暮烟笼罩的小洲, 茫茫暮色给游子新添几分乡愁。 旷野无垠远处天空比树木还低, 江水清澈更觉月与人意合情投…… 【评析】: 这是一首刻划秋江暮色的诗。先写羁旅夜泊,再叙日暮添愁;然后写到宇宙广袤宁静,明月伴人更亲。一隐一现,虚实相间,两相映衬,互为补充,构成一个特殊的意境。诗中虽不见“愁”字,然野旷江清,“秋色”历历在目。全诗淡而有味,含而不露;自然流出,风韵天成,颇有特色。
11赞·215浏览
《宿建德江》全诗意思是什么?
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小洲,日暮时分新愁又涌上客子心头。 旷野无边无际远天比树还低沉,江水清清明月来和人相亲相近。 原文:宿建德江 唐代: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扩展资料: 赏析: 首句写游历,次句写傍晚时的心情,后两句写景。首句是以舟泊暮宿为背景,引出次句中的“愁”。行船停靠在江中的一个烟雾笼罩的小洲边,这一方面是点题,另一方面也就为下文的抒情作了准备。 因为“日暮”,所以要停泊,因为日暮,所以雾气笼罩。更是因为日暮,停下游历的心,转向“愁”,诗人隐居鹿门山多年,得不到举荐,游历结交名人高官,却得不到出仕做官的机会。 进京参加科举而不中,留在长安献赋以求赏识,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仍然没有出仕,无奈之下,寄情于山水,漫游吴越,来到建德江。到了傍晚时分,怀才不遇的忧愁又涌上了心头。宋人刘辰翁说:“新”字妙。这个“愁”,不是此刻才产生,是漫游中一直伴随着诗人,游览山水后,忧愁再次涌现。 远处的天空显得比近处的树木还要低,“旷”和“低”是相互映衬的,因为原野空旷,所以天显得低,“低”字从“旷”宇生出。第四句写夜已降临,高挂在天上的明月,映在清澈的江水中,和舟中的人是那么近,“清”和“近”也是相互映衬的,因为江水清澈,所以水中月显得近,“近”字从“清”字生出。 野惟旷,故见天低于树;江惟清,故觉月近于人。清旷极矣。烟际泊宿,恍置身海角天涯、寂寥无人之境,凄然四顾,怀才不遇,无人赏识,只有天,树,江,月相伴。故云“客愁新”也。 “低”,“近”就是宋代人所说的诗眼。两字既写出了景色,又突出了诗人的心情。这首诗自然流露出情景相生,景色与心情俱为一体的境界。原野茫茫、江水悠悠、树与天接,孤舟明月,展示的是一片孤寂的景色。仕途的失意,人生的坎坷,千愁万绪,不禁纷来沓至,涌上心头。
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小洲,日暮时分新愁又涌上客子心头。
旷野无边无际远天比树还低沉,江水清清明月来和人相亲相近。
《宿建德江》
【作者】孟浩然 【朝代】唐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扩展资料:
作品鉴赏
这首诗不以行人出发为背景,也不以船行途中为背景,而是以舟泊暮宿为背景。它虽然露出一个“愁”字,但立即又将笔触转到景物描写上去了。可见它在选材和表现上都是很有特色的。
诗的起句“移舟泊烟渚”,“移舟”,就是移舟近岸的意思;“泊”,这里有停船宿夜的含意。行船停靠在江中的一个烟雾朦胧的小洲边,这一面是点题,另一面也就为下文的写景抒情作了准备。
第二句“日暮客愁新”,中的“日暮”显然和上句的“泊”、“烟”有联系,因为日暮,船需要停宿;也因为里的一段:“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诗经·王风·君子于役》)这里写一位妇女,每当到夕阳西下、鸡进笼舍、牛羊归栏的时刻,她就更加思念在外服役的丈夫。
远处的天空显得比近处的树木还要低,“低”和“旷”是相互依存、相互映衬的。第四句写夜已降临,高挂在天上的明月,映在澄清的江水中,和舟中的人是那么近,“近”和“清”也是相互依存、相互映衬的。“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这种极富特色的景物,只有人在舟中才能领略得到的。诗的第二句就点出“客愁新”,这三四句好似诗人怀着愁心,在这广袤而宁静的宇宙之中,经过一番上下求索,终于发现了还有一轮孤月此刻和他是那么亲近。寂寞的愁心似乎寻得了慰藉,诗也就戛然而止了。
然而,言虽止,意未尽。“皇皇三十载,书剑两无成。山水寻吴越,风尘厌洛京”(《自洛之越》)。诗人曾带着多年的准备、多年的希望奔入长安,而今却只能怀着一腔被弃置的忧愤南寻吴越。
此刻,他孑然一身,面对着这四野茫茫、江水悠悠、明月孤舟的景色,那羁旅的惆怅,故乡的思念,仕途的失意,理想的幻灭,人生的坎坷……千愁万绪,不禁纷来沓至,涌上心头。“江清月近人”,这画面展示的是清澈平静的江水,以及水中的明月伴着船上的诗人;可那画面背后却是诗人的愁心已经随着江水流入思潮翻腾的海洋。
“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刘勰《文心雕龙·明诗》)。孟浩然的这首小诗正是在这种情景相生、思与境谐的“自然流出”之中,显示出一种风韵天成、淡中有味、含而不露的艺术美。
此诗先写羁旅夜泊,再叙日暮添愁;然后写到宇宙广袤宁静,明月伴人更亲。一隐一现,虚实相间,两相映衬,互为补充,构成一个特殊的意境。诗中虽只有一个愁字,却把诗人内心的忧愁写得淋漓尽致,然野旷江清,秋色历历在目。
作者简介
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本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被称为孟山人。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以隐士终身。曾隐居鹿门山,生了六子。诗与王维并称“王孟”。
其诗清淡,长于写景,多反映山水田园和隐逸、行旅等内容,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有《孟浩然集》三卷,今编诗二卷。
宿建德江
唐代: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完善
唐诗三百首,写景,抒情,羁旅,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把船停泊在烟雾弥漫的沙洲旁,日暮时分新愁又涌上客子心头。
旷野中远处的天空比近处的树林还要低,江水清清明月仿似更与人相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