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推敲词句的故事

拜托!快一点!记住,贾岛的除外!... 拜托!快一点!记住,贾岛的除外! 展开
 我来答
黑羊与白兔
2008-10-13 · TA获得超过308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28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春风又绿江南岸”(北宋•王安石•《泊船瓜洲》)。传说,王安石在写这句诗句时,在原稿上曾经换过许多字,先用“到”,又改作“过”,后改作“入”,再改作“满”,都不合意,修改了好多次,最后才选定了这个“绿”字。这个“绿”字用得很好,一个“绿”字把春风给江南披上了绿装这一变化,生动而又形象地写出来了,给人以动的感觉。这句诗是写景,触景生情,为下句的抒情做了很好的铺垫。
  “云破月来花弄影”(宋•张先•《天仙子》)。这句词词少意丰,一语三折。“云、月、花、影”四字写了三物四景,中间又用“破、来、弄”三字写出三种连续的动态:云“破”而有月“来”,月“来”而有花“影”,花“影”引出“弄”字,有“弄”字而有花枝随风摇动、抚弄花影的幽雅姿态。仅仅七个字,从天上写到地下,云横皓月、风弄花影,构成了一幅幽美朦胧的画面,把云、月、花都拟人化了,赋予了它们丰富的情感和生命,同时使宁静的画面有了飞动之势。
  “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宋•周邦彦•《满庭芳》)。我们的古人惯于活用词语,形容词、名词都可以作动词,且一作就作得鲜活生动,呼之欲出。想那黄口雏鸟从昂首待哺的娇憨,慢慢丰了一身羽毛,再到展翅离巢,不是一天一日的时光,更待其中亲鸟的辛劳,形态种种,时日漫漫,到后来只得了一个“老”字,当真浓酽醉人。我们的思想就在“老”字中徜徉,不留神便过足了几个月的时光。又一个雨“肥”梅子,又经了几场雨呢?那该是从“小雨纤纤风细细”,到“拂堤杨柳醉春烟”,到“一枝红杏出墙来”,再到“花褪残红青杏小”,最后还是在雨里丰肥。写出了动态,写出了形态,想那梅子从轻轻小小的羞涩,到黄黄肥肥的圆润,那黄中晕红的丰润,怎不叫人垂涎!
  最后,我们再来讲一个宋人炼字的故事。相传,苏东坡,一次与他的妹妹苏小妹及诗友黄山谷一起论诗,互相题试。小妹说出“轻风细柳”和“淡月梅花”后,要哥哥从中各加一字,说出诗眼。苏东坡当即道:前者加“摇”,后句加“映”,即成为“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不料苏小妹却评之为“下品”。苏东坡认真的思索后,得意的说:“有了,‘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小妹微笑道:“好是好了,但仍不属上品。”一旁的黄山谷忍不住了,问道:“依小妹的高见呢?”苏小妹便念了起来:“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苏东坡、黄山谷吟诵着,玩味着,不禁托掌称妙。
  这样一改究竟妙在何处?我们不妨也来玩味一番。“轻风”徐来,“细柳”动态不显,怎能配得上“摇”、“舞”这类较露的动词呢?惟有“扶”字才恰到好处,与“轻” 、“细”相宜,显得和谐,并且又把风人格化了,形象地描绘出了轻风徐来,柳枝拂然的柔态,给人以一种柔美之感。下句中添“映”、“隐”也欠贴切。试想,恬静的月亮已经辉满大地,梅花自然没有白天那么显眼。在月光照映下,也就黯然失色了。这样,好一个“失”字,就勾画了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情景,增强了这一首诗的感染力,真是一字生辉。
  诗人为了一个字而反复推敲,千锤百炼,这种一丝不苟的写作精神,对我们的启示应该是不言而明了吧。炼字,在今天看来,我们不妨把它看作写作后的修改。我们同学写作文时不注意修改,总是喜欢“一气呵成”,然后万事大吉。这不是一种好的作文习惯。俗话说:“文章不厌百回改。”我们真的应该向古人学学这方面的工夫。当然,我们大可不必“捻断数茎须”,但是文章写成后必要的修改还是很有必要的。
打死也不用真名
2008-10-15
知道答主
回答量:41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贾岛有着传奇般的一生。历史上关于他的传说很多,真正可资稽考的事迹却很少。他虽然见之于“正史”,在《新唐书》的《韩愈传》中附有一段事迹,但不可否认,这段文字写得很疏略。这恐怕是因为《新唐书》的作者本无意为贾岛立传,只是为了突出韩愈的地位,才把他作为“韩门弟子”附入的缘故。
幸运的是,关于贾岛的生平,现在还保留着一份有价值的原始资料,那就是唐人苏绛所撰的《唐故司仓参军贾公墓铭》(以下简称《墓铭》)。据地方志记载,这篇《墓铭》曾由冯贤书碑,于唐武宗会昌四年(844年)立在普州(治所在今四川安岳县境内),可靠程度较高。而且苏绛本人又是贾岛的好友,他应贾妻刘氏的请求撰写《墓铭》,更具有一定的权威性。根据这篇《墓铭》,我们可以了解贾岛生平的一个大概:
贾岛,字浪仙,范阳(今北京市一带)人,生于唐代宗大历十四年(779年)①。从“祖宗官爵颇未研详”这句委婉的话中可以知道,贾岛实在是出身于没有什么名望的“布衣”之家。
他很有才华:“长材闲气,超卓挺生”,又极富学问,“六经百氏,无不诙览”。他的五言诗,名震当时,为人所传诵。可惜时运不济,“穿杨未中,遽罹飞谤”,年近六十才到遂州长江县(今四川蓬溪县)当了一名主簿(官阶为“从九品上”),三年后,升为普州司仓参军(治所见前,官阶为“正八品下”)不久,会昌三年(843年)七月二十八日,死于任所,“春秋六十有五”,
他不仅是一位诗人,还是一位书法家,据欧阳修《集古录》记载,曾有所书《紫极宫碑》传于当世。《墓铭》说他“善攻书法,得钟张之奥”,恐非谀美之词。
另外,他还精通佛理,“悟浮幻之莫实,信无生之可求”,为人性格和顺,“未尝评人之是非”。
《墓铭》所讲的主要就是这些。当然,凡墓铭,总不无扬善避恶之嫌,但这里所记的基本事迹,则是可信的,它为我们了解贾岛提供了一个真实的基础。



贾岛的作品,现行于世的有《长江集》十卷,收诗三百七十余首。他和同时代的一些诗人之间又颇多酬答之作,这对于了解贾岛,同样是宝贵的资料。
贾岛及其同时代一些诗人的作品告诉我们:元和(宪宗年号)初,年近三十的贾岛带着自己的新作前往洛阳,去拜谒当时已经声名卓著的诗坛前辈张籍和韩愈,“袖有新成诗,欲见张韩老”(《携新文诣张籍韩愈途中作%。当时他的心情很紧张:“失却终南山,惆怅满怀抱。”但又充满着希望:“安得西北风,身愿变蓬草!”(同上)果然,他的杰出才华得到了两位前辈的激赏,特别是韩愈,更给予很高的评价。贾岛十分感激这位大文豪的鼓励,心悦诚服地投在他的门下,并随他来到了长安。以后,他又得到韩愈多方面的照顾:“身上衣频寄,瓯中物亦分。”(《卧疾走笔酬韩愈书问》)两人始终保持着深厚的友情。
长安是唐王朝的京城,一年一度的科举考试在这里举行,因此就很自然地成了“群贤毕至,少长咸集”的所在;贾岛的“诗人生涯”的大部分是在这里度过的。他曾一度赁居于长安延寿里,与张籍为邻,彼此过从甚密,有着不少赠答之作。与此同时,他又同李益、孟郊、王建、令狐楚等前辈名人有了交往。更令贾岛兴奋的是,先后结识了与他年龄相仿佛的一大批青年诗人,如姚合、马戴、沈亚之、李余、卢仝、朱庆余、顾非熊、陈商、雍陶等。他们书生意气,风华正茂,充满着在功名场中搏击的勇气。“日日攻诗亦自强,年年供应在名场”(姚合《送贾岛及钟浑》),这段时间,可说是贾岛一生中的“黄金时代”。
随着岁月的流逝,朋友中的大多数,或早或迟地在功名场中取得了成功。而等待着贾岛的,却是一连串的失败。渐渐地,他的处境变得十分狼狈:“下第只空囊,如何住帝乡!”(《下第》)心绪变得十分惆怅:“泪落故山远,病来春草长。”(同上)贫困越来越严重地威胁着他,有时甚至落到“拄杖傍田寻野菜,封书乞米趁朝炊”(张籍《赠贾岛》)的地步。在这种境遇下,他同僧侣、道士、逸人的交往增多了,企图在说禅谈经、访道求仙中得到暂时的解脱。与此同时,对社会现实的不满情绪也在贾岛的胸中慢慢滋长。他针对科举中的不公平现象,发出了“全赖有司平”的强烈企望。并且斗胆地提出了“下第人不耻,遗才人耻之”(《送沈秀才下第东归》)的指责。他还毫无顾忌地到处诉说自己的贫困境遇:“羁旅复经冬,瓢空盎亦空;泪流寒枕上,迹绝旧山中。”(《冬夜》)“市中有樵山,此舍朝无烟。并底有甘泉,釜中乃空然。”(《朝饥》)其中虽然没有愤激的言辞,但不满情绪的流露,却同样是明显的。还有少数诗作,用比兴的方法把自己的怨愤表现得很充分,如《病蝉》、《辨士》、《剑客》等,这些作品都值得重视。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厉雪扬D5
2008-10-13 · 超过11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知道答主
回答量:111
采纳率:0%
帮助的人:48.9万
展开全部
1、找“推敲”的近义词,积累词语。

从课题入手,让学生积累词语。读了课题,我先让学生说说课题的意思,然后让学生找一找它的近义词。学生先在书上找到了“斟酌”这一个词。然后让学生讨论交流,再查字典、词典,学生找到了“锤炼”、“琢磨”、“思索”等词。接着我让学生再找一找和它意思相近的成语,学生通过交流,又找到了“咬文嚼字”、“字斟句酌”等,学生学到这儿非常兴奋,因为他一下子学到了、积累到了这么多词,收获真大呀!当然很开心呢!

2、学“推敲”,用“推敲”。

学习了“推敲”的故事,我让学生也学一学贾岛,推敲一下文中的词语,看看用得是否准确。如:(1)一天,贾岛去长安城郊外拜访一个叫李凝的朋友。这里的“拜访”是否能换成“访问”;(2)半路上,他想起昨夜即兴写成的那首小诗……这里的“即兴”是否能换成“即时”;(3)再说,用“敲”字更能衬托出月夜的宁静,读起来也响亮些。这里的“宁静”能否换成“安静”等,学生通过交流、讨论,字斟句酌,推敲到了课文遣词造句的妙处,从中受益。

3、养成“推敲”的习惯。

课文讲的是贾岛“推敲”的故事,其实在文坛上,“推敲”的故事不胜枚举,善于“推敲”的文学大师、名人比比皆是。为此,我让学生搜集、讲讲名人写文章“推敲”的故事或细节或语录,营造浓浓的氛围,使他们内心有“推敲”,要“推敲”。还让学生翻开自己的作文本,和同学一起推敲作文中的词句,看看用词造句是否精当,这样,长期以往下去,让学生学以致用,逐步养成“推敲”的好习惯。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angelbb2008
2008-10-15 · TA获得超过3803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50
采纳率:0%
帮助的人:26.3万
展开全部
春风又绿江南岸”(北宋•王安石•《泊船瓜洲》)。传说,王安石在写这句诗句时,在原稿上曾经换过许多字,先用“到”,又改作“过”,后改作“入”,再改作“满”,都不合意,修改了好多次,最后才选定了这个“绿”字。这个“绿”字用得很好,春风无迹可寻,但春风一来,江南倏忽间绿了,那么突然,又那么自然。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雨后轻寒犹未放
2008-10-16 · TA获得超过221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90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贾岛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3)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