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应如何提高防骗意识?
首先,要有反诈骗意识。俗话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当然所谓的防人并不是要搞得人心惶惶,关键是要有这种意识。社会环境千变万化,青年大学生必须在短时间内适应环境,提高意识。在生活中,不贪图便宜,不高贷款,不刷单,不谋取私利。其次,不要感情用事。诈骗分子的最终目的是骗取钱财。并且是在尽可能短时间骗走。因此,对于表面讲感情,讲哥们义气对你提出钱财方面的要求,切不可被感情的表象所蒙蔽,不要一味跟着感情走,缺乏理智,要学会,听观辩,要懂得用理智去分析问题,遇到被骗之后,不要恐慌,及时像有关人员报告。总之,我们要时刻保持高度警惕,在日常生活中,不要轻易透露自己的支付密码,不要轻易去和别人交易大笔金额,去银行取款时提高警惕,不要和陌生人打交道,取完钱直接走等等,关于钱方面的要理智,紧急防骗准则。
大学生是一个比较单纯而善良的社会群体,他们对社会对他人充满着好奇与幻想,然而现今社会上却存在着某些诈骗分子,他们利用大学生的单纯来骗取其信任以谋私利,特别是对于刚踏进大学校园的新同学。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我们应学会提高警惕,增强防骗意识。为了解我院大学生的受骗情况,给同学们以相关防骗警示,现将发生过的案例分析如下:
名牌大学生诈骗案。往往在校门口或路上徘徊,看到学生模样的同学便上前去,告诉同学,自己是清华或是其他名牌大学的学生,来此地旅游,钱没有了或钱包不见了,需钱买车票、吃饭,希望同学借钱能借钱给他,日后定归还云云。此类案件利用了大学生的善良和同情,新来的同学极容易上当。
谎报家长案。打电话到学生的家里,谎称是孩子的同学或老师,说该生遇车祸,急需要钱进医院,把钱汇到某某帐户……更有甚者,直接就说“你的孩子在我手上……”,让家长担心不已。我们建议同学们最好留有学校、老师的联系方式给家长,让家长在联系不到学生的情况下能及时地向学校、老师反映,谨防上当受骗。
鬼手换卡案。在银行自动取款机处,取钱取不出来,这时后面的一位“好心人”主动上前“帮忙”,最终钱还是取不出来,事后发现卡已调包。其实,这位“好心人”事先对取款机做了手脚,并在取款者身后记住取款者的密码,在“帮忙”之际,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鬼手换卡,我们有同学就这样被骗去了学费生活费,这对学生而言,是极为沉痛的。
低劣产品销售案。此案主要针对新生,抓住新生想在大学有所作为的急切心理,骗子往往背一个大的背包直接进入学生宿舍,通过聊天缓和氛围后便把背包里的商品摆出来,多为文具用品,然后告诉学生一件商品多少钱,这里有一千或五百件,现在批发价买,卖出后可以赚多少多少等等。其实,这些文具都是低劣产品,数量也不够。“相当于用几百块钱买了一堆垃圾。”
“虚假中奖”诈骗。此类诈骗犯罪中,不法分子往往以公司庆典、新产品促销抽奖或参与非常“6+1”活动为由,通过拨打电话或手机短信的方式通知受害人中了大奖,一旦受害人相信后回复查询,便称兑奖必须另外交纳所得税、手续费、好处费、公证费等各种名目费用,否则不予兑奖,利用受害人的贪利心理,通过电话指引受害人将所谓的中奖需要的各种名目费用汇款至其提供的账户。
家教诈骗案。以孩子家长的名义接触找家教的同学,并以犒劳或了解的借口先请同学外出请吃饭,吃饭的地方都是高级的场所,好烟好酒好菜,等吃得差不多时,“家长”借故离开,便留下学生自己买单。
此外还有买手机案,往往谎称有手机出卖,给了钱,卖者人跟手机一起失踪;信息诈骗案,收到短信说是机主在某月某日在某个超市刷卡几千元,催及时去缴费;网上传销案,参与销售或加盟生意,操作便利快捷,丰厚利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