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占庭帝国在文化艺术做出什么贡献
拜占庭帝国融合罗马帝国的政治传统、希腊文化和东正教,创造了具有独特风格的拜占庭文化。建筑艺术方面,如圣索菲亚大教堂,尤以雄伟庄严著称;还有皇帝圣宫和竞马场驰名于当时。拜占庭帝国将文字和东正教传给斯拉夫人。它所保存的希腊、罗马古典文化,对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起了一定的作用。
拜占庭帝国在国际经济和文化交流方面还起过东西方的“金桥”作用。中国从4世纪(魏晋时代)已与拜占庭有贸易、文化联系。中国由拜占庭输入的商品有琉璃、珊瑚、玛瑙等。在由查士丁尼一世派遣往中国的僧侣将养蚕丝织技术传入拜占庭。拜占庭的民间幻术传入中国,与中国传统技艺相结合发展成为今天的中国杂技艺术。另外,拜占庭的宗教(景教-即东正教聂斯脱利派-也即东方亚述教会)唐朝传入中国,开欧洲宗教传入中国的先河。
拜占庭的文学包括小说、故事集、诗歌等形式。拜占庭的讽刺散文和杂记源自古希腊文学,其讽刺散文寓严肃主题于诙谐幽默的叙述风格中,10世纪的《祖国之友》 、12世纪的 《马扎利斯 》和 《庄园之主》 都是拜占庭讽刺散文的代表作品。同时代的医学、哲学作品也仿照这种讽刺散文风格。拜占庭的杂记代表作是6世纪商人哥利马斯的《基督教国家风土记》,小说则主要翻译古古印度故事。
拜占庭医学是在古希腊医学体系上发展起来的,希波克拉底的体质理论被拜占庭人广泛接受,认为血液、黏液、黄胆汁和黑胆汁是人类体质病理学分类的基础,所有的疾病都出于干、湿、冷、热这四气失调。4世纪时朱利安皇帝的私人医生欧利修巴斯编纂的《诊断学》,7世纪时保罗(姓失传)编纂的《妇科学》、《毒物学》、《处方》,以及11世纪时西美昂编纂的《食物》、《保健手册》都是以希波克拉底理论为基础的。拜占庭的草药学非常发达,放血、推拿、按摩、烧灼等方法也被用于治疗病患。在拜占庭军队中有军事医护团,大修道院通常也设有医院,接收并治疗平民患者。沐浴习惯和对街道的定期冲刷是主要的城市公共卫生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