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力远超清政府的曾国藩为何不推翻清王朝自己称帝?
曾国藩满脑子的忠君报国思想,深受晚清理学大师唐鉴的影响。他起兵就是为了保卫地主阶级利益,保卫清朝,保卫明教。他的个人追求就是做个中兴名臣、封侯拜相、光宗耀祖。
相较其余两个原因,条件不成熟,即“势所不能“,似乎更有说服力。曾国藩即使想当皇帝,时势也不允许他这么做。当时清政府虽衰落,但科尔沁亲王僧格林沁拥有一支强大的以骑兵为主的军队。而且湘军攻陷天京后,人心思归,战斗力锐减。最关键的一条,湘军起兵是以“保卫儒教"和“忠君保国"为号召,一旦曾国藩称帝,很可能湘军要成为众矢之的。再说,也没有所谓“友邦"的帮助,?曾国藩称帝未必能得到国际承认。他对满人的朝廷认识得再清楚不过了。
而且朝廷对于汉人的防范,尤其是防范那些握有重兵的汉人,却是老谋深算、戒备森严的。咸丰帝询问王世全赠剑事,衡州出兵前夕降二级处分,刚刚接到鄂抚的任命却又把他撤掉了。德音杭布由盛京派到军营,多隆阿从金陵来到武昌,这些事时时存在于曾国藩脑海中,并时常冒出来,将他的心刺痛。眼下虽然湘军兵力在苏、浙、赣、皖南等处都拥有绝对的控制权,但官文、冯子材、都兴阿等环伺四周,尤其是僧格林沁的蒙占铁骑在防范着他。所有这一切,似平早就是为着防备湘军而部署的,只等湘军一有反叛端倪,他们就会马上围过来,还有左宗棠、沈葆桢,位列督抚,有着显赫的功绩,早就对曾国藩感到不满了,而朝廷竭力笼络,使他们之间出现矛盾,从而达到分化的目的。可以说,曾国藩手中自从掌握了几千团勇,朝廷便时时戒备着他,到现在对他的防备不但没有减弱,随着他的名声和功劳的隆盛反而越来越强了
倘若与朝廷分庭抗礼,湘军内部的人首先就会出来反对,而这人一定便是目空一切、脾睨天下的左宗棠。曾国藩心想,老九的头脑未免有些简单,论打仗,不但老九比不上左宗棠,眼下海内将才,没有人能够对付得了他。到那时,左宗棠的形势是极为有利的,集全国之粮饷兵力,消灭曾氏家族的湘军,这可比消灭太平军容易多了。这一点上,比起其和曾国荃来说,高明万分。
当然,曾国藩真称帝的话,势必会引起社会动荡,各地又要出现割据的局面,天下统一的局面就要被打破了,因而从客观上说,曾国藩拒不称帝也是一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