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家讲坛大秦崛起》历史背景是什么?
中国历史上的大秦帝国时代。大秦帝国短短的15年,可谓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中昙花一现。就是这来去如风的大秦帝国,却给后人留下了无穷的回味,永久的话题。西周孝王时期,非子因善于养马而为西周附庸,封于秦邑,号称秦赢,领土纵横不足50里。秦嬴守卫西北边陲,抗击西戎入侵,与西戎浴血奋战百余年。金戈铁马,筚路蓝缕,虽为小邦,但已卓然而立。
西周之后,东周伊始,秦国勤王有功,晋封诸侯。秦国建国与东周同期,东周日益衰败,秦国日益强盛。春秋时期,秦国施行德政兼用法治,虽未称霸中原,却已立于强国之林。秦国为什么最终崛起?是因为秦国有求贤若渴的精神,各国的人才都为秦国所用。秦献公初步改革,孝公用商鞅变法。战国时,秦惠文王重用张仪,纵横捭阖,使天下形势大变。昭襄王文有范睢,武有白起,对内巩固王权,对外重创赵楚,趋向天下无敌。秦始皇仅用十年时间,先后击溃六国,完成统一大业,最终建立了大秦帝国。秦国能够一统天下,还因为从春秋到战国,秦国有贯穿始终的特殊精神,那就是不放弃,不屈服,上下一致,君臣齐心。虽历经波折几起几伏,但不忘崛起之心,使秦国从小小的西周附庸,发展壮大为一统天下的秦帝国。
秦朝开创的封建大一统帝制历经改朝换代,沿袭两千余载。秦国建国晚,封爵低,领土少,地域偏,却逐步崛起,百折不回,终结了春秋战国的长期分裂,完成了华夏民族的伟大统一,壮举彪炳史册!
大秦崛起是中华民族发展壮大的一个缩影,秦人的血性骨气、崇文尚武,秦国的德政法制、凝聚向心,可视为中华文明和民族精神的正源,与孔孟之道、老庄之学相互辉映,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