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习惯有哪些?

 我来答
帐号已注销
高粉答主

2021-03-19 · 每个回答都超有意思的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2708
采纳率:98%
帮助的人:68.3万
展开全部

醉意撩人殇
高粉答主

2019-04-02 · 关注我不会让你失望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201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7.6万
展开全部

学习习惯:

1、按计划学习的习惯。

2、专时专用、讲求效益的习惯。

3、独立钻研、善于思考的习惯。

4、自学的习惯。

5、合理把握学习过程的习惯。

学习习惯是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并发展,成为一种个体需要的自动化学习行为方式。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形成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

扩展资料:

四类经典学习习惯:正强化、负强化、消退、惩罚。这四类方法都是主要的学习方法,有趣的是,同样的方法对不同性格的人的效果有差异,比其他性格的人更容易接受这种方式的人称为特有效人群。

四类经典学习方法:

强化:能增强反应率的效果。正强化(positive reinforcement)和负强化(negative reinforcement)。

消退:有机体作出以前曾被强化过的反应,如果在这一反应之后不再有强化物相伴,那么这一反应在今后发生的概率便会降低,称为消退。  

惩罚:当有机体作出某种反应以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或不愉快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称作惩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学习习惯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沫沫的沫宝
推荐于2019-09-02 · TA获得超过621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231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83万
展开全部
1.主动学习的习惯
别人不督促能主动学习,一学习就要求自己立刻进入状态,力求高效率的利用每一分钟学习时间。要有意识地集中自己的注意力用于学习,并能坚持始终。
2.及时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的习惯
要在规定的时间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把每个规定的学习时间分成若干时间段,根据学习内容,为每个时间段规定具体的学习任务,并要求自己必须在一个时间段内完成一个具体的学习任务。这样做,可以减少乃至避免学习时走神或注意力涣散的情况,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还可以在完成每个具体学习任务后,产生一种成功的喜悦,使自己愉快地投入到下一时间段的学习中去。
3.各学科全面发展,不偏科的习惯
现代社会迫切需要的是发展全面的复合型人才,所以要求中学生要全面发展,不能偏科。这就要求中学生对自己不喜欢的学科更要努力学习,在学习中不断提高兴趣。对不喜欢的学科或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科,可以适当降低标准,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立经过努力完全可以实现的初期目标、中期目标、远期目标,然后要求自己去完成。这是克服偏科现象的有效方法。
4.预习的习惯
课前预习可以提高课上学习效率,有助于培养自学能力。预习时应对要学的内容,认真研读,理解并应用预习提示、查阅工具书或有关资料进行学习,对有关问题加以认真思考,把不懂的问题做好标记,以便课上有重点地去听、去学、去练。
5.认真听课的习惯
上课时,老师不仅用语言传递信息,还会用动作、表情传递信息,用眼神与学生交流。因此,中学生上课必 须盯着老师听,跟着老师想,调动所有感觉器官参与学习。能否调动所有感觉器官学习,是学习效率高低的关键性因素。上课要做到情绪饱满,精力集中;抓住重点,弄清关键;主动参与,思考分析;大胆发言,展示思维。
6.上课主动回答问题的习惯
中学生应该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课上要认真思考每一个问题,积极回答问题可以促进思考,加深理解,增强记忆,提高心理素质,促进创新意识的勃发。回答问题要主动,起立迅速,声音宏亮,表述清楚。
7.多思、善问、大胆质疑的习惯
学习要严肃认真、多思善问。“多思”就是把知识要点、思路、方法、知识间的联系、与生活实际的联系等认真思考,形成体系。“善问”不仅要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还要虚心向老师、同学及他人询问,这样才能提高自己。而且,还要在学习的过程中,注意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有所创造,敢于合理质疑已有的结论、说法,在尊重科学的前提下,敢于挑战权威,要做到决不轻易放过任何一个问题。要知道“最愚蠢的问题是不问问题”,应该养成向别人请教的习惯。
8.上课记笔记的习惯
在专心听讲的同时,要动笔做简单记录或记号。对重点内容、疑难问题、关键语句进行“圈、点、勾、画”,把一些关键性的词句记下来。有实验表明:上课光听不记,仅能掌握当堂内容的30%,一字不落的记也只能掌握50%,而上课时在书上勾画重要内容,在书上记有关要点的关键的语句,课下再去整理,则能掌握所学内容的80%。
9.课后复习的习惯
课后不要急于做作业,一定要先对每一节课所学内容进行认真的复习,归纳知识要点,找出知识之间的联系,明确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知识结构或提要步骤式知识结构。主动询问,补上没有学好的内容。对不同的学习内容要注意进行交替复习。
10.及时完成作业的习惯
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和自己选做的作业,认真思考,认真书写,一丝不苟,对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认真寻找解决的办法。作业写完后,要想一下它的主要特征和要点,以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作业错了,要及时改过来。
11.阶段复习的习惯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要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总结归纳,形成单元、章节知识结构,在大脑中勾画图式。这是使知识系统化,牢固掌握知识,形成学科能力的重要一环。
12.自觉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习惯
创造性思维能力是人的智力高度发展的表现,是创新能力的内核,是实现未来发展的关键。中学生应该随时注意运用如下步骤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1)界定自己所面临的问题。(2)搜集相关问题的所有信息。(3)打破原有模式,从八个方面尝试各种新的组合。包括改变方向,改变角度,改变起点,改变顺序,改变数量,改变范围,改变条件,改变环境等等。(4)调动所有感觉器官参与。(5)让大脑放松,让思维掠过尽可能多得领域,以引发灵感。(6)检验新成果。以上六步是解决作业难题的有效方法。
13、 记忆习惯。
一分钟记忆,把记忆和时间联系起来,这里还含有注意的习惯。一分钟写多少字,读多少字,记多少字,时间明确的时候,注意力一定好。在我们的智力当中,注意力是最关键的。一定要把学习任务和时间联系起来,通过一分钟的注意力来培养记忆习惯。
14. 良好的写字、识字习惯
写字,不仅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而且是一个人文化素养的体现。俗话说:字如其人。所以要从小我们就要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也要从小就形成这样一种习惯:只要提起笔来,就要端端正正地一笔一画地写,力求做到姿势端正,笔划清晰,结构合理,行款整齐,美观大方。在识字过程中要重视发现识字方法、识字规律以及适合自己的识字方法,把点点滴滴的发现积累起来,逐步养成独立识字的能力,进而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在校内,在家里,在社区……只要见到汉字,就有识字的欲望,自觉地识记。
15. 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孩子在阅读和写作时常常会遇到一些自己不认识或难以理解的字、词,会影响我们对文章的正确理解,成为阅读障碍,或写作上的拦路虎。许多学生遇到困难时,要么跳过去不理睬,结果是囫囵吞枣;要么向别人求助,养成一种依赖心理,不利于我们独立人格的发展。因此读书要养成勤查工具书的习惯,让工具书成为我们的良师益友。
最常用的工具书为字典、词典,如《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等。近年来涌现了大量的语文知识、各种专业辞典等,如《唐诗鉴赏辞典》、《学生作文辞海》等,有条件的可以买几种必备的工具书,培养孩子勤查工具书的习惯。
16. 勇于向家长和老师请教问题的习惯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说的就是质疑问难的重要性。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创造的过程更是从发现疑点问题开始,没有疑点问题就谈不上创造。古人把学习称之为做“学问”,强调了学习必须一边学,一边问,要学好语文,就必须养成质疑问难的习惯,做到孔子说的“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凡是不懂的,有疑惑的、把握不准的,都应当勇于向别人请教,问老师,问同学,问家长,问一切可能了解情况的人。
17.朗读背诵的习惯
朗读背诵是我国传统的语文学习的重要方法,是积累语言、培养语感的重要途径,有助于发展我们的记忆力,提高我们的表达能力。要扎实提高语文素养,非要养成朗读背诵的习惯不可。这样让我们从小背诵最有价值的经典,使我们常常耳濡目染于圣贤的智慧思想之中,可以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为此,学校和老师要给学生安排定时、定量的诵读内容,使我们可以拳不离手,曲不离口,日有所读,日有所获,从而养成良好的朗读背诵习惯。
18. 多看书的习惯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凡是那些除了书以外什么也不读的学生,他们在课堂上掌握的知识就非常肤浅。”他还说,让学生变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再阅读。我国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在谈到自己语文能力的获得时,说课内学习、课外阅读应是"三七开"。在信息化时代,阅读将是人们搜集、处理信息最重要的方式之一,会不会阅读将决定一个人向社会获取智慧的能力。要学好语文,光读几册教材是远远不够的。因此,要增加我们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必须重视课外阅读,必须大量地阅读课外书籍,从书中获取丰富的精神养料。
19. 在生活中多多观察的习惯
观察是启迪我们思维的最基本的途径。自然、社会、生活都是语文学习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课程资源,使学生留心自己的生活,仔细观察周围的人、事和景物,把看到的、听到的随时记下来,这对语文素养的形成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正像老舍先生说过的,“你要仔细观察身旁的老王或老李是什么性格,有哪些特点,随时注意,随时记下来。这样的记录很重要,它能锻炼你的文字表达能力……刮一阵风,你记下来,下一阵雨,你也记下来,因为不知道哪一天,你的作品里需要描写一阵风或一阵雨,你没有这些积累,就写不丰富。这样日积月累肚子里的货就多起来。”
20. 勤于动笔的习惯
平时阅读自己的课外书时,可以在书上写写画画,把自己感兴趣的地方画下来,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阅读别人的书籍时,遇到精彩的部分可以积累下来;外出时,及时把所见所闻和感想写下来,哪怕是只言片语,要像茅盾先生说的那样,“身边应当时时刻刻有一支铅笔和一本草簿,无论到哪里,都要竖起耳朵,睁开眼睛,像哨兵似的警觉,把你所见所闻随时记录下来。”同时要教育学生从小养成写日记的习惯。写日记不仅是小学生练笔的好形式,而且也是加强品德修养、锻炼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大凡作家、名人都有写日记的习惯。日记不但形式十分灵活,可长可短,可叙可议,可描写,可抒情,可说明,而且内容也非常广泛,可以海阔天空,无所不谈。但要注意从这些琐事中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感受,反映出自己的观点、看法,而且要坚持写真事,说真话,抒真情,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心”。
学无止境,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总结自己的学习经验,也要善于借鉴他们比较好的学习经验为己所用。聪明的你一定能找出适合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乘风破浪,早日达到胜利的彼岸。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明诚骁
2012-10-14 · TA获得超过1615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319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44万
展开全部
1、预习习惯——学会使用《预习笔记》
自学生字新词,能根据课文注释、字典、词典等工具书给生字注音、写出重点词语的意思。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2、查工具书、报刊、网络资料的习惯
①读书看报、预习课文、写作文时遇到读不准确或者不认识的字、词语要加以圈注,要自觉查字典、词典。
②要会利用课文(文章)的注释,查阅相关资料(包括网络资料)积累语文知识。
3、读书习惯
①读书(包括平时阅读的一般报刊文章)要做到有声(朗读)、有心(阅读目标)、有疑(发现问题)、有益(有收获、有所得,如解决了什么问题,完成了什么任务等)。
②每天阅读一些东西。
4、写字习惯
①写字要工整、规范(不写错别字),写字坐姿要端正。
②写字不涂改(文面清洁)。
③书写内容要匀称。
④文字安排要美观大方。
5、写作习惯
①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养成每天都能写点感想感受、描写、叙事之类的文章(随笔)的习惯。
②要养成写日记、周记(一周最少写一篇)的习惯。
③一周练笔不少于1000字。
6、课堂记录习惯
①课堂记录主要是把老师讲课时强调、补充的内容、或者自己感到困惑的问题、自己发现的新问题记下来。
②听课时及时的补充、订正、修改自己的“预习”内容(直接在你的预习内容上添加或删减)。
7、专心听讲的习惯
①课堂上或者与同学、老师交流、讨论语文知识、文章内容、探讨有争论等问题时,要集中注意力倾听,不打断别人的话。
②要能听懂讲话人的讲话内容、意图、要求,对不理解或者有自己看法的问题要及时记录,以便讲话人说话结束后请教与交流。
③要善于抓住别人说话的要点,要学会归纳、概括讲话提纲和主要意思。
8、积极发言的习惯
①发言要仪态大方,说话文明,根据说话目的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
②课堂上要围绕讲课内容,积极主动、踊跃发言,对于一些与语文学习相关的问题(乃至焦点问题)要有怀疑精神,不要怕说错,要勇于、善于发表自己的观点与见解。
③发言或陈述自己观点要有条理,观点要鲜明,语言要简洁、流畅,最好在发言前拟好发言提纲。
④说话时语言选择要得体、简明,注意听众的对象,要尊重听众,顾及在场每一位听众的感受,同时能合理的借助语调、语气和表情、手势,提高口语交际的效果。
⑤发表自己的见解、观点时引用的材料要真实、典型,说服力要强。
9、作业习惯
①作业要按照要求认真及时完成。
②作业要依靠自己独立完成(语文实践活动的作业可按照要求合作完成),不懂的问题要及时与同学讨论或者请老师讲解。
③当天的作业要当天完成。
10、复习习惯
①一天下来,要把白天学习的课文、老师讲的语文知识复习一遍,不懂的知识要及时问老师、同学,或者自己记下来第2天找老师讲解。
11、询问习惯
①对不懂的字词、不理解的语句等知识要请教老师、同学,不能不懂装懂,要学会主动学习。②要养成与老师、同学在询问、交流中学习的习惯。
12、考试习惯
①考试前结合自己的学习情况系统复习、有重点复习(应该侧重于字词、默写和文言文等基础知识)。
②考风要端正,不弄虚作假。
③要沉着、冷静,对自己要充满信心。
④做阅读题要先浏览文章再看题目,要读题目内容。
⑤答卷时做到先易后难。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良人zz
2017-05-15 · TA获得超过2410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824
采纳率:90%
帮助的人:110万
展开全部
1.主动学习的习惯
别人不督促能主动学习,一学习就要求自己立刻进入状态,力求高效率的利用每一分钟学习时间。要有意识地集中自己的注意力用于学习,并能坚持始终。
2.及时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的习惯
要在规定的时间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把每个规定的学习时间分成若干时间段,根据学习内容,为每个时间段规定具体的学习任务,并要求自己必须在一个时间段内完成一个具体的学习任务。这样做,可以减少乃至避免学习时走神或注意力涣散的情况,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还可以在完成每个具体学习任务后,产生一种成功的喜悦,使自己愉快地投入到下一时间段的学习中去。
3.各学科全面发展,不偏科的习惯
现代社会迫切需要的是发展全面的复合型人才,所以要求中学生要全面发展,不能偏科。这就要求中学生对自己不喜欢的学科更要努力学习,在学习中不断提高兴趣。对不喜欢的学科或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科,可以适当降低标准,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立经过努力完全可以实现的初期目标、中期目标、远期目标,然后要求自己去完成。这是克服偏科现象的有效方法。
4.预习的习惯
课前预习可以提高课上学习效率,有助于培养自学能力。预习时应对要学的内容,认真研读,理解并应用预习提示、查阅工具书或有关资料进行学习,对有关问题加以认真思考,把不懂的问题做好标记,以便课上有重点地去听、去学、去练。
5.认真听课的习惯
上课时,老师不仅用语言传递信息,还会用动作、表情传递信息,用眼神与学生交流。因此,中学生上课必 须盯着老师听,跟着老师想,调动所有感觉器官参与学习。能否调动所有感觉器官学习,是学习效率高低的关键性因素。上课要做到情绪饱满,精力集中;抓住重点,弄清关键;主动参与,思考分析;大胆发言,展示思维。
6.上课主动回答问题的习惯
中学生应该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课上要认真思考每一个问题,积极回答问题可以促进思考,加深理解,增强记忆,提高心理素质,促进创新意识的勃发。回答问题要主动,起立迅速,声音宏亮,表述清楚。
7.多思、善问、大胆质疑的习惯
学习要严肃认真、多思善问。“多思”就是把知识要点、思路、方法、知识间的联系、与生活实际的联系等认真思考,形成体系。“善问”不仅要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还要虚心向老师、同学及他人询问,这样才能提高自己。而且,还要在学习的过程中,注意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有所创造,敢于合理质疑已有的结论、说法,在尊重科学的前提下,敢于挑战权威,要做到决不轻易放过任何一个问题。要知道“最愚蠢的问题是不问问题”,应该养成向别人请教的习惯。
8.上课记笔记的习惯
在专心听讲的同时,要动笔做简单记录或记号。对重点内容、疑难问题、关键语句进行“圈、点、勾、画”,把一些关键性的词句记下来。有实验表明:上课光听不记,仅能掌握当堂内容的30%,一字不落的记也只能掌握50%,而上课时在书上勾画重要内容,在书上记有关要点的关键的语句,课下再去整理,则能掌握所学内容的80%。
9.课后复习的习惯
课后不要急于做作业,一定要先对每一节课所学内容进行认真的复习,归纳知识要点,找出知识之间的联系,明确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知识结构或提要步骤式知识结构。主动询问,补上没有学好的内容。对不同的学习内容要注意进行交替复习。
10.及时完成作业的习惯
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和自己选做的作业,认真思考,认真书写,一丝不苟,对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认真寻找解决的办法。作业写完后,要想一下它的主要特征和要点,以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作业错了,要及时改过来。
11.阶段复习的习惯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要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总结归纳,形成单元、章节知识结构,在大脑中勾画图式。这是使知识系统化,牢固掌握知识,形成学科能力的重要一环。
12.自觉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习惯
创造性思维能力是人的智力高度发展的表现,是创新能力的内核,是实现未来发展的关键。中学生应该随时注意运用如下步骤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1)界定自己所面临的问题。(2)搜集相关问题的所有信息。(3)打破原有模式,从八个方面尝试各种新的组合。包括改变方向,改变角度,改变起点,改变顺序,改变数量,改变范围,改变条件,改变环境等等。(4)调动所有感觉器官参与。(5)让大脑放松,让思维掠过尽可能多得领域,以引发灵感。(6)检验新成果。以上六步是解决作业难题的有效方法。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8)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