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巴南的由来 急~~~~~
为了写重庆巴南的导游词,写一下巴南的传说故事等等,古时巴南叫什么,怎么演变到现在叫巴南的,非常谢谢~~~...
为了写重庆巴南的导游词,写一下巴南的传说故事等等,古时巴南叫什么,怎么演变到现在叫巴南的,非常谢谢~~~
展开
4个回答
展开全部
【巴南概况】 巴南区的前身是千年历史名邑巴县。早在3000多年前的商代,巴人就在此繁衍生息,立国建都。秦代置巴郡,南朝齐代置垫江县,北周时改称巴县并沿袭至1995年。1995年经国务院批准撤县建区,成立巴南区。历史上,巴县先后涌现出了“宁抛头颅不丢寸土”的英雄将军巴蔓子、“革命军中马前卒”邹容、辛亥革命志士杨沧白、新中国首任女大使丁雪松等优秀儿女。区境内常住人口以汉族为主,其次有苗族、回族、藏族、彝族等40多个少数民族2500余人。
巴南区位于重庆市主城区南部,属重庆都市经济发达圈。全区幅员面积1827平方公里,辖花溪镇、南泉镇、界石镇、南彭镇、惠民镇、木洞镇、双河口镇、麻柳嘴镇、丰盛镇、二圣镇、东泉镇、姜家镇、天星寺镇、接龙镇、石滩镇、石龙镇、一品镇、跳石镇、安澜镇19个镇和鱼洞、李家沱两个街道办事处。截止2006年底,全区有206个村、77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86万。东与重庆市涪陵区、南川区接壤,南与綦江县、江津区毗邻,西与九龙坡区、大渡口区隔江相望,北与南岸区相接。区政府驻地鱼洞,距市政府驻地21公里,距重庆火车站22公里,距重庆港口23公里,距重庆机场45公里。
巴南区区位优势明显。距重庆市中心7公里,区政府距市政府驻地21公里。长江横贯区境,李家沱和马桑溪两座长江大桥沟通南北,重庆“二环八射”中有“二环二射”(内环、绕城,渝黔、渝湘)贯穿区境,其中,渝黔、渝湘两大出海通道与内环、绕城快速通道在境内交汇;正在建设的渝利铁路巴南段,规划中的渝黔铁路复线綦江段经一品、界石支线,以及全市规划的9条轻轨线中有3条线(2号线、3号线、8号线)进入境内
巴南区地形以丘陵为主,低山次之,平地极少。土壤类型有水稻土、紫色土、荧壤土、潮土等。属亚热带温润气候,四季分明,春早秋迟,夏热冬暖,初夏有梅雨,盛夏多伏旱,秋季有绵雨,冬季多云雾,霜雪甚少,无霜期长,日照少,风力小,湿度大。境内河流属长江水系,有流经境内的五布河、花溪河、一品河等大小河流10余条,流域面积1702.24平方公里,占区幅员面积的93.30%。区内有各种水利设施5075处,总蓄水量12040万立方米,常年灌溉面积33.42万亩,有效灌溉面积25.87万亩,农业丰收有较可靠的保证。
巴南区自然资源丰富,开发潜能大。全区有植物资源近4000种,农作物品种繁多,除栽植粮、油、蔬菜和大量经济作物品种外,经济果木有柚、柑橘、梨、枣、桃、李、杏、板栗和茶、桑、桐等。区境内有动物资源数百种,有矿资源数十种。曾先后开发利用的有原煤、铁矿、石油、天然气、页岩、石灰石、白云石、石英砂、钾土、砂金、地热水等。石灰石、白云石、石英砂和钾土、砂金等资源的开采,成为农民致富的门路之一。全区现有多家页岩砖厂,对页岩的开发利用数量较大;地热水的出水点较多,已在东泉、南泉、桥口坝等地多处开发利用。
巴南区山川秀美,旅游资源丰富。全区的森林覆盖率超过25%,山、水、林、泉、洞、湖、溪、河、瀑、谷等自然资源和抗战文化遗址、民俗文化等人文旅游资源遍布区内,形成了“三泉”(南泉、东泉、桥口坝温泉)、“三山”(圣灯山、樵坪山、云篆山)、“两岛”(木洞桃花岛、鱼洞中坝岛)、“一湖”(南湖)、“一洞”(姜家溶洞)、“一场”(重庆国际高尔夫球场)、“一区”(安澜鹭类自然保护区)的景区格局。尤其是素有“天然桑拿浴”美誉的东温泉热洞更是亚洲一绝;“川东小峨眉”圣灯山被誉为“植物基因宝库”;樵坪山、云篆山古战场遗迹依稀可辨。2001年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区”。
【历史沿革】 巴南区由巴县改设而成,从古至今名凡五易。在刘宋以前曰江洲,齐、梁、西魏曰垫江,自宇文周曰巴县,民国元年(1912年)易名重庆府,民国2年恢复巴县。1995年始为今称。
西周至战国,辖境属巴国地。周慎靓王五年(公元前316年)秦灭巴国,周赧王元年(公元前314年)秦在巴国旧域设县治理,江州县为其一,隶于巴郡。南齐永明五年(公元487年),改江州县为垫江县,北周武成三年(561年)又改垫江县为巴县,并废枳县入于巴县。
巴县新置时属楚州巴郡,隋代属渝州、巴郡,唐代属渝州、南平郡、渝州,宋代属渝州、恭州、重庆府。元代属重庆路,明清时期属重庆府;辛亥革命后由重庆蜀军政府直辖,民国2年属川东道(后改为东川道),民国17年属四川省;解放初属川东区巴县专区,旋属璧山专区,1951年1月改属重庆市,1953年2月划属四川省江津专区,1958年11月回属重庆市。1994年12月,撤县设区,为重庆市辖近郊城市区。
自周赧王元年(公元前314年)起至民国28年(1939年)间,均设县治于今重庆市渝中区解放东路,历与郡、州、路、府同城而治,并为附廓大县。此后治地多迁。民国28年,按国民政府令,县政府迁至市外办公,暂住人和乡(今九龙坡区华岩镇),民国30年迁驻新治李家沱马王坪。解放后由于市县界变动,于1952年10月暂迁南温泉,1954年1月迁驻鱼洞镇。改县设区后治地仍旧。
由县而区,古今沿革,辖境多易:
巴县新置时,幅员辽阔,辖今之渝中区、江北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大渡口区、巴南区、南岸区、渝北区、北碚区大部、璧山县、长寿县和涪陵市枳城区、李渡区、南川市、武隆县所属区域。
北周保定四年(564年),划出今涪陵市枳城区、李渡区、武隆县所属区域,置涪陵镇。
唐武德元年(618年)、武德三年(620年)、贞观四年(630年)、贞观十一年(637年)、至德二年(757年),划出今长寿县、南川市所属区域及中梁山以西大部分地区,先后分置永安、乐温、温山、南平、隆化、璧山诸县。
元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废壁山,其地并入。
明成化十九年(1483年),划出缙云山以西境域,复置璧山县。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划出今江北区、渝北区所属区域及北碚区所辖嘉陵江以北地区,置江北厅,又划出祥里部分地区(宋代依来乡)隶璧山县。
民国18年(1929年)重庆建市,自民国21年市县划界起至1960年的28年间,迭经市县界变动和邻县县界调整,先后划出县境中梁山与长江、嘉陵江之间除今跳蹬镇以外的地区(含当时的重庆城区)、今歇马镇及其以北的地区、今南泉镇及沿铜锣山至峡口镇的沿江地区、高歇和马鬃两乡所属区域。其间于1953年,原属北碚市的关口乡划入巴县。
至1994年,县境东西宽73公里,南北长70公里,幅员面积2551.26平方公里,仍三面环绕重庆市区。
1994年12月,改巴县为重庆市巴南区,并在1995年2-3月间相应进行辖区调整,划出原巴县所辖长江以北的全部境域和长江以南的长生桥、迎龙、广阳3镇所属区域,划入九龙坡区所属长江南岸的地区(除二塘村划归南岸区外),遂成今之巴南区域。
巴南区位于重庆市主城区南部,属重庆都市经济发达圈。全区幅员面积1827平方公里,辖花溪镇、南泉镇、界石镇、南彭镇、惠民镇、木洞镇、双河口镇、麻柳嘴镇、丰盛镇、二圣镇、东泉镇、姜家镇、天星寺镇、接龙镇、石滩镇、石龙镇、一品镇、跳石镇、安澜镇19个镇和鱼洞、李家沱两个街道办事处。截止2006年底,全区有206个村、77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86万。东与重庆市涪陵区、南川区接壤,南与綦江县、江津区毗邻,西与九龙坡区、大渡口区隔江相望,北与南岸区相接。区政府驻地鱼洞,距市政府驻地21公里,距重庆火车站22公里,距重庆港口23公里,距重庆机场45公里。
巴南区区位优势明显。距重庆市中心7公里,区政府距市政府驻地21公里。长江横贯区境,李家沱和马桑溪两座长江大桥沟通南北,重庆“二环八射”中有“二环二射”(内环、绕城,渝黔、渝湘)贯穿区境,其中,渝黔、渝湘两大出海通道与内环、绕城快速通道在境内交汇;正在建设的渝利铁路巴南段,规划中的渝黔铁路复线綦江段经一品、界石支线,以及全市规划的9条轻轨线中有3条线(2号线、3号线、8号线)进入境内
巴南区地形以丘陵为主,低山次之,平地极少。土壤类型有水稻土、紫色土、荧壤土、潮土等。属亚热带温润气候,四季分明,春早秋迟,夏热冬暖,初夏有梅雨,盛夏多伏旱,秋季有绵雨,冬季多云雾,霜雪甚少,无霜期长,日照少,风力小,湿度大。境内河流属长江水系,有流经境内的五布河、花溪河、一品河等大小河流10余条,流域面积1702.24平方公里,占区幅员面积的93.30%。区内有各种水利设施5075处,总蓄水量12040万立方米,常年灌溉面积33.42万亩,有效灌溉面积25.87万亩,农业丰收有较可靠的保证。
巴南区自然资源丰富,开发潜能大。全区有植物资源近4000种,农作物品种繁多,除栽植粮、油、蔬菜和大量经济作物品种外,经济果木有柚、柑橘、梨、枣、桃、李、杏、板栗和茶、桑、桐等。区境内有动物资源数百种,有矿资源数十种。曾先后开发利用的有原煤、铁矿、石油、天然气、页岩、石灰石、白云石、石英砂、钾土、砂金、地热水等。石灰石、白云石、石英砂和钾土、砂金等资源的开采,成为农民致富的门路之一。全区现有多家页岩砖厂,对页岩的开发利用数量较大;地热水的出水点较多,已在东泉、南泉、桥口坝等地多处开发利用。
巴南区山川秀美,旅游资源丰富。全区的森林覆盖率超过25%,山、水、林、泉、洞、湖、溪、河、瀑、谷等自然资源和抗战文化遗址、民俗文化等人文旅游资源遍布区内,形成了“三泉”(南泉、东泉、桥口坝温泉)、“三山”(圣灯山、樵坪山、云篆山)、“两岛”(木洞桃花岛、鱼洞中坝岛)、“一湖”(南湖)、“一洞”(姜家溶洞)、“一场”(重庆国际高尔夫球场)、“一区”(安澜鹭类自然保护区)的景区格局。尤其是素有“天然桑拿浴”美誉的东温泉热洞更是亚洲一绝;“川东小峨眉”圣灯山被誉为“植物基因宝库”;樵坪山、云篆山古战场遗迹依稀可辨。2001年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区”。
【历史沿革】 巴南区由巴县改设而成,从古至今名凡五易。在刘宋以前曰江洲,齐、梁、西魏曰垫江,自宇文周曰巴县,民国元年(1912年)易名重庆府,民国2年恢复巴县。1995年始为今称。
西周至战国,辖境属巴国地。周慎靓王五年(公元前316年)秦灭巴国,周赧王元年(公元前314年)秦在巴国旧域设县治理,江州县为其一,隶于巴郡。南齐永明五年(公元487年),改江州县为垫江县,北周武成三年(561年)又改垫江县为巴县,并废枳县入于巴县。
巴县新置时属楚州巴郡,隋代属渝州、巴郡,唐代属渝州、南平郡、渝州,宋代属渝州、恭州、重庆府。元代属重庆路,明清时期属重庆府;辛亥革命后由重庆蜀军政府直辖,民国2年属川东道(后改为东川道),民国17年属四川省;解放初属川东区巴县专区,旋属璧山专区,1951年1月改属重庆市,1953年2月划属四川省江津专区,1958年11月回属重庆市。1994年12月,撤县设区,为重庆市辖近郊城市区。
自周赧王元年(公元前314年)起至民国28年(1939年)间,均设县治于今重庆市渝中区解放东路,历与郡、州、路、府同城而治,并为附廓大县。此后治地多迁。民国28年,按国民政府令,县政府迁至市外办公,暂住人和乡(今九龙坡区华岩镇),民国30年迁驻新治李家沱马王坪。解放后由于市县界变动,于1952年10月暂迁南温泉,1954年1月迁驻鱼洞镇。改县设区后治地仍旧。
由县而区,古今沿革,辖境多易:
巴县新置时,幅员辽阔,辖今之渝中区、江北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大渡口区、巴南区、南岸区、渝北区、北碚区大部、璧山县、长寿县和涪陵市枳城区、李渡区、南川市、武隆县所属区域。
北周保定四年(564年),划出今涪陵市枳城区、李渡区、武隆县所属区域,置涪陵镇。
唐武德元年(618年)、武德三年(620年)、贞观四年(630年)、贞观十一年(637年)、至德二年(757年),划出今长寿县、南川市所属区域及中梁山以西大部分地区,先后分置永安、乐温、温山、南平、隆化、璧山诸县。
元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废壁山,其地并入。
明成化十九年(1483年),划出缙云山以西境域,复置璧山县。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划出今江北区、渝北区所属区域及北碚区所辖嘉陵江以北地区,置江北厅,又划出祥里部分地区(宋代依来乡)隶璧山县。
民国18年(1929年)重庆建市,自民国21年市县划界起至1960年的28年间,迭经市县界变动和邻县县界调整,先后划出县境中梁山与长江、嘉陵江之间除今跳蹬镇以外的地区(含当时的重庆城区)、今歇马镇及其以北的地区、今南泉镇及沿铜锣山至峡口镇的沿江地区、高歇和马鬃两乡所属区域。其间于1953年,原属北碚市的关口乡划入巴县。
至1994年,县境东西宽73公里,南北长70公里,幅员面积2551.26平方公里,仍三面环绕重庆市区。
1994年12月,改巴县为重庆市巴南区,并在1995年2-3月间相应进行辖区调整,划出原巴县所辖长江以北的全部境域和长江以南的长生桥、迎龙、广阳3镇所属区域,划入九龙坡区所属长江南岸的地区(除二塘村划归南岸区外),遂成今之巴南区域。
展开全部
过去叫 巴县 在还没有重庆城之前 那里就是政府所在地的!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巴南,原巴县,可能是在重庆的南面吧,就交巴南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巴蜀的南面
简称巴南
简称巴南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