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梗症状前兆是什么?
15个回答
展开全部
一、症状:
1、 先兆
50%-81.2%患者在发病前数日有乏力胸部不适,活动时心悸,气急,烦躁,心绞痛等前驱症状,其中以新发生心绞痛和原有心绞痛加重最为突出,心绞痛发作较以前频繁,硝酸甘油疗效差,应警惕心梗的可能[3]。
2、 症状
① 疼痛最先出现,多发生于清晨,疼痛部位和性质与心绞痛相同,但程度重,持续时间长,可达数小时或更长,休息或硝酸甘油不能缓解。患者常烦躁不安、出汗、恐惧,可伴濒死感,少数患者无疼痛,一开始就表现为休克或急性心衰。部分患者疼痛位于上腹部,易被误诊;
② 有发热、心动过速、白细胞增高和血沉增快等全身症状。发热多在疼痛发生后24~48小时后出现,体温多在38℃左右,持续约一周;
③ 疼痛剧烈时常伴有恶心、呕吐和上腹胀痛等胃肠道,肠胀气亦不少见,重症者有呃逆;
④ 心律失常多发生在起病1~2天,而以24小时内最多见。以室性心律失常最多尤其是室性期前收缩。室颤是心梗早期,特别是入院前的主要死亡原因。房室和束支传导阻滞亦较多;
⑤ 低血压和休克休克多在起病后数小时至数日内发生,主要为心源性;
⑥ 心力衰竭主要是急性左心衰竭,可在起病最初几天发生。
二、体征:
1、心脏体征心界扩大,心率快,心尖部第一心音减弱,可出现第四心音奔马律,多在2~3天有心包摩擦音。心尖区可出现粗糙的收缩期杂音或收缩中晚期喀喇音,为二尖瓣乳头肌功能失调或断裂所致,可有各种心律失常。
2、血压降低。
3、可有与心律失常、休克或心衰相关的其它体征。
三、诊断标准:必须至少具备以下3条标准中的2条:
1、缺血性胸痛的临床病史;
2、心电图的动态演变;
3、心肌坏死的血清标志物浓度的动态改变。
2007年 ESC/ACC/AHA/WHF联合颁布的全球心肌梗死统一定义指出,临床上具有与心肌缺血相一致的心肌坏死证据时,应被称 “心肌梗死”。满足以下任何一项标准均可诊断为心肌梗死:
1、心脏生化标志物(首选cTn)水平升高和(或)降低超过参考值上限(URL)99百分位值,同时至少伴有下述心肌缺血证据之一:①缺血症状;②心电图提示新发缺血性改变;③心电图提示病理性Q波;④影像学证据提示新发局部室壁运动异常或存活心肌丢失;
2、突发心源性死亡(包括心脏停搏),通常伴有心肌缺血的症状,伴随新发ST段抬高或新发左束支传导阻滞,或冠脉造影或尸检证实的新发血栓证据,但死亡常发生在获取血标本或心脏标注物升高之前;
3、基线心脏肌钙蛋白c(cTn)正常者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如心脏标志物水平超过URL99百分位值的3倍被定义为与PCI相关的心肌梗死;
4、与冠脉搭桥术(CABG)相关的心肌梗死定义为心脏标志物水平超过URL99百分位值的5倍,同时合并下述一项:新发病理性Q波;新发左束支传导阻滞;冠脉造影证实新发桥血管或冠状动脉闭塞;新出现的存活心肌丢失的影像学证据。
四、分类:临床常见的心肌梗死类型。
1、急性心肌梗死:约2/3病人发病前数天有先兆症状,最常见为心绞痛,其次是上腹疼痛、胸闷憋气等。其中心绞痛一半为初发型心绞痛,另一半原有心绞痛,突然发作频繁或疼痛程度加重、持续时间延长,诱因不明显,硝酸甘油疗效差,心绞痛发作时伴有恶心、呕吐、大汗、心动过速、急性心功能不全、严重心律失常等。
2、无痛性心肌梗死:常见症状有上腹部堵闷、不适、恶心、呕吐、胸闷、憋气、低血压状态、休克、突然心悸、心律失常、脑卒中、感染等。仅体检时可疑心肌梗死图形。
3、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T的动态衍变持续时间较长,往往超过24h(一过性心肌缺血发作的ST-T改变常在数小时恢复)。胸痛持续至少半小时以上,符合心梗的胸痛特点。血清酶学的改变符合心梗的变化规律和(或)血清肌钙蛋白T或I升高≥正常值的2倍以上。
4、右室心肌梗死:急性右室梗死可因病变轻重、单独或合并其他部位心梗,就诊时间等因素而使临床表现不一。右室梗死的临床体征取决于右室坏死的程度,颈静脉压升高和Kussmaul’s 征是右室缺血或坏死最精确的临床指标。
5、心房心肌梗死:具有典型临床及心电图的心肌梗死表现。P波具有明显的动态变化和(或)P-R段呈有意义的变化。部分患者有房性或其他心律失常。
6、心肌梗死后心包炎:一种为急性心肌梗死,于梗死后的2h至5天,一般在10天内出现。临床主要表现为具有心包炎症的心前区痛和心包摩擦音。另一种形式的心包受累发生于急性心肌梗死7~10天后,称为Dressler综合征。其临床特点主要是胸痛伴发热和不适感。
7、老年人心肌梗死:临床症状多不典型;发病前有其他疾病(高血压、糖尿病、脑血管病、呼吸道、胃肠道及泌尿系统感染等)者多;昼夜发作规律,晨6~12时发作居多;与天气和气候变化的关系。
8、青年心肌梗死: 约90%以上患者在31~40岁首次发病,男性多于女性,绝大多数患者病前无心绞痛病史,而发病时则表现为典型的缺血性胸痛。多数患者首次是以典型的缺血性胸痛而就诊。
9、妊娠性心肌梗死: 妊娠期出现的胸痛,多数以心前区疼痛或心绞痛为临床表现,活动耐受性降低,呼吸困难。周围性水肿,颈静脉怒张,心尖搏动异位。
1、 先兆
50%-81.2%患者在发病前数日有乏力胸部不适,活动时心悸,气急,烦躁,心绞痛等前驱症状,其中以新发生心绞痛和原有心绞痛加重最为突出,心绞痛发作较以前频繁,硝酸甘油疗效差,应警惕心梗的可能[3]。
2、 症状
① 疼痛最先出现,多发生于清晨,疼痛部位和性质与心绞痛相同,但程度重,持续时间长,可达数小时或更长,休息或硝酸甘油不能缓解。患者常烦躁不安、出汗、恐惧,可伴濒死感,少数患者无疼痛,一开始就表现为休克或急性心衰。部分患者疼痛位于上腹部,易被误诊;
② 有发热、心动过速、白细胞增高和血沉增快等全身症状。发热多在疼痛发生后24~48小时后出现,体温多在38℃左右,持续约一周;
③ 疼痛剧烈时常伴有恶心、呕吐和上腹胀痛等胃肠道,肠胀气亦不少见,重症者有呃逆;
④ 心律失常多发生在起病1~2天,而以24小时内最多见。以室性心律失常最多尤其是室性期前收缩。室颤是心梗早期,特别是入院前的主要死亡原因。房室和束支传导阻滞亦较多;
⑤ 低血压和休克休克多在起病后数小时至数日内发生,主要为心源性;
⑥ 心力衰竭主要是急性左心衰竭,可在起病最初几天发生。
二、体征:
1、心脏体征心界扩大,心率快,心尖部第一心音减弱,可出现第四心音奔马律,多在2~3天有心包摩擦音。心尖区可出现粗糙的收缩期杂音或收缩中晚期喀喇音,为二尖瓣乳头肌功能失调或断裂所致,可有各种心律失常。
2、血压降低。
3、可有与心律失常、休克或心衰相关的其它体征。
三、诊断标准:必须至少具备以下3条标准中的2条:
1、缺血性胸痛的临床病史;
2、心电图的动态演变;
3、心肌坏死的血清标志物浓度的动态改变。
2007年 ESC/ACC/AHA/WHF联合颁布的全球心肌梗死统一定义指出,临床上具有与心肌缺血相一致的心肌坏死证据时,应被称 “心肌梗死”。满足以下任何一项标准均可诊断为心肌梗死:
1、心脏生化标志物(首选cTn)水平升高和(或)降低超过参考值上限(URL)99百分位值,同时至少伴有下述心肌缺血证据之一:①缺血症状;②心电图提示新发缺血性改变;③心电图提示病理性Q波;④影像学证据提示新发局部室壁运动异常或存活心肌丢失;
2、突发心源性死亡(包括心脏停搏),通常伴有心肌缺血的症状,伴随新发ST段抬高或新发左束支传导阻滞,或冠脉造影或尸检证实的新发血栓证据,但死亡常发生在获取血标本或心脏标注物升高之前;
3、基线心脏肌钙蛋白c(cTn)正常者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如心脏标志物水平超过URL99百分位值的3倍被定义为与PCI相关的心肌梗死;
4、与冠脉搭桥术(CABG)相关的心肌梗死定义为心脏标志物水平超过URL99百分位值的5倍,同时合并下述一项:新发病理性Q波;新发左束支传导阻滞;冠脉造影证实新发桥血管或冠状动脉闭塞;新出现的存活心肌丢失的影像学证据。
四、分类:临床常见的心肌梗死类型。
1、急性心肌梗死:约2/3病人发病前数天有先兆症状,最常见为心绞痛,其次是上腹疼痛、胸闷憋气等。其中心绞痛一半为初发型心绞痛,另一半原有心绞痛,突然发作频繁或疼痛程度加重、持续时间延长,诱因不明显,硝酸甘油疗效差,心绞痛发作时伴有恶心、呕吐、大汗、心动过速、急性心功能不全、严重心律失常等。
2、无痛性心肌梗死:常见症状有上腹部堵闷、不适、恶心、呕吐、胸闷、憋气、低血压状态、休克、突然心悸、心律失常、脑卒中、感染等。仅体检时可疑心肌梗死图形。
3、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T的动态衍变持续时间较长,往往超过24h(一过性心肌缺血发作的ST-T改变常在数小时恢复)。胸痛持续至少半小时以上,符合心梗的胸痛特点。血清酶学的改变符合心梗的变化规律和(或)血清肌钙蛋白T或I升高≥正常值的2倍以上。
4、右室心肌梗死:急性右室梗死可因病变轻重、单独或合并其他部位心梗,就诊时间等因素而使临床表现不一。右室梗死的临床体征取决于右室坏死的程度,颈静脉压升高和Kussmaul’s 征是右室缺血或坏死最精确的临床指标。
5、心房心肌梗死:具有典型临床及心电图的心肌梗死表现。P波具有明显的动态变化和(或)P-R段呈有意义的变化。部分患者有房性或其他心律失常。
6、心肌梗死后心包炎:一种为急性心肌梗死,于梗死后的2h至5天,一般在10天内出现。临床主要表现为具有心包炎症的心前区痛和心包摩擦音。另一种形式的心包受累发生于急性心肌梗死7~10天后,称为Dressler综合征。其临床特点主要是胸痛伴发热和不适感。
7、老年人心肌梗死:临床症状多不典型;发病前有其他疾病(高血压、糖尿病、脑血管病、呼吸道、胃肠道及泌尿系统感染等)者多;昼夜发作规律,晨6~12时发作居多;与天气和气候变化的关系。
8、青年心肌梗死: 约90%以上患者在31~40岁首次发病,男性多于女性,绝大多数患者病前无心绞痛病史,而发病时则表现为典型的缺血性胸痛。多数患者首次是以典型的缺血性胸痛而就诊。
9、妊娠性心肌梗死: 妊娠期出现的胸痛,多数以心前区疼痛或心绞痛为临床表现,活动耐受性降低,呼吸困难。周围性水肿,颈静脉怒张,心尖搏动异位。
展开全部
心肌梗死发病前常常会有先兆,但部分患者未引起重视,而进一步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心梗症状前兆常见的有:发病数日内患者有胸痛、胸闷、心慌、心悸、出汗、乏力、头晕等,这些症状每次持续时间较短,一般经过休息可以缓解。严重的患者可以出现胸痛、胸闷时间延长,伴大汗、排便增加等症状,甚至出现频死感,口服“硝酸甘油片或速效救心丸”后症状才能逐渐缓解。所以,当出现上述症状时患者要及时就诊医院,明确病情,及早干预,以降低心肌梗死发生率,预防心脏性猝死。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心肌梗死患者通常有冠心病、心绞痛病史,特别是近期曾有不稳定心绞痛发作。心绞痛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缺血与缺氧所引起的胸痛或胸部不适。心肌缺血反射到体表所感觉到疼痛部位具有不确定性,常为心前区、胸骨后呈憋闷压榨样疼痛,可放射至肩背、左上肢、颌面、颈部、上腹部,老年患者、糖尿病患者甚至感觉不到疼痛。此病常由饱餐、劳累、寒冷、情绪激动诱发。劳力性心绞痛停止劳力因素,或含服硝酸甘油3到5分钟症状可缓解,通常不会超过20分钟,可数日一次也可一日数次发作。如非劳力因素诱发,在安静或睡眠状态下发病,疼痛性质剧烈,所需含服硝酸甘油用量增加,缓解疼痛所需时间延长,效果下降。短时间频繁反复多次发作,视为不稳定心绞痛。疼痛时间如大于20分钟者,须警惕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可并发恶性心律失常,出现眩晕、黑蒙、血压升高或下降,甚至休克,常伴有大汗、焦虑、恐惧甚至濒死感,合并急性心源性肺水肿,会出现端坐呼吸、咳出大量粉红色泡沫痰。出现机械性并发症,如腱索断裂、室间隔、游离缘破裂、心包填塞,可短时间内迅速死亡。本病多见于男性,多数40岁以上发病,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向心性肥胖、吸烟者居多。近年,年轻人发病有上升趋势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心梗的前兆,在休息时或夜间晚上睡觉的时候,出现心前区的疼痛。心绞痛的症状很重,而且次数比以前多,程度越来越重,范围也越大,也要警惕是心梗的出现。在没有明显诱因的安静状态下,出现胸痛症状,并且有呕吐、恶心、大汗淋漓,也需要及时就医,有可能发生了心梗。还有突然的心慌、胸闷,出现了频死感,恐惧、乏力、气短现象,而且逐渐加重,也是心梗的前兆,或者是有劳累过度引起来的疼痛,或者是牙痛、上腹痛、左肩痛和后背痛也可能是心梗出现。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大多数患者心梗早期表现:心前区疼痛、胸闷、心悸、气短、呼吸困难、乏力等,随之病情的发展,胸痛加重,还有可能向肩背部放射,面色苍白出冷汗、血压下降等。还有个别的病人出现胳膊疼、腹痛腹泻等。所以,如果出现上述症状要及时去医院,以防延误病情。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