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建筑古代中门的种类有几种?
(一)格扇门
格扇门在宫殿庙宇里用得很多。做法是先用方木做出格扇的四框,立框为边挺,横框为抹头。抹头和边挺的长度比例大约是1∶3或1∶4。一扇格扇上下通常分做两段,上段叫格心,下段叫裙板。如果格扇很高,裙板上下可再加绦环板。
1.格心:是格扇上透明的部分。格心在边挺抹头之内另加仔边,仔边之内用细棂条拼斗成各种三交六椀、双交四椀等菱花图案。为了透明又能防尘,古代常用糊纸办法,明代用楮树皮造的棂纱纸,为广信郡产品,专为宫廷糊用。清代造纸部门为满足糊窗户、糊墙大量用纸要求,特制一种宽六尺、长一丈二尺的纸,俗称“丈二匹”,质量洁白柔润,纸上且可绘画。除了糊纸,还有夹纱做法,用于内部,分隔前后,有雅洁的感觉。
2.裙板:全部用木板锒严,有时可做些雕花。
边挺与上下抹头相接处,在较华丽建筑中,多用角叶钉上,以防扇角松脱或者歪斜。边挺与中间抹头相接处则用看叶、带钩花纽头圈子,也起加固作用。格扇门每间可做四扇、六扇或八扇。一般的内开,在大边上下要做出转轴分别与槛框上的连楹,栓斗交待,以便开关。
帘架是一种辅助的门框,安在格扇门外方。两边边挺与格扇同高,下部是门洞上部用抹头二根,中有仔边、棂子称帘架心,其下即挂帘子,供夏日防蝇的需要,冬天还可装风门,以防冷风侵袭室内。
(二)棋盘门
用边挺大框做成框架然后装板,上下抹头之间用穿带三或四根,分成格状,看起来像棋盘一样,所以叫棋盘门;其中若将门的外面做得光平无缝,不起任何线脚,也算棋盘门中较讲究的一种作法。
(三)实榻大门
这种大门槛框边抹穿带做法都和棋盘门相仿,不同之点是门心板与大边同厚,自二寸至三寸不等,常常用在王府、宫殿一个建筑群的入口,一般在中柱之间安装。由于在明间中柱之间安装,实榻大门一般只用两扇,其总宽小于中柱面宽,所以一般布置要单立两根门框,而门框与抱框之间的空当,就用叫做腰枋的横木分做两段或三段并以薄板填实,这薄板叫做余塞板。中槛以上很高的空当也填上薄板,叫做走马板。
大门槛近门扇两端处内侧,在门扇转轴之下有托轴的门枕,在转轴上方套在连楹上,中捎接牢固。门簪轮廓常为六角形,并做出各种雕饰。
实榻大门门扇本身外侧还要使用门钉,钅台钅及兽面等铜制品,《工部工程做法则例》有九路、七路、五路门钉的规定。门钉原来的作用当然是为了使穿带对门心板的联接作用更为牢固,外观上也帮助表现出不可侵犯的森严,进一步反映了大门在建筑中的保卫职能。
此外,园林墙垣上常用开各式门洞的,如圆、方、长,瓶式、葫芦式等,外观上有简练精洁的风趣,四川一带还有三关六扇,抱厅门各种作法,此处从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