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家长对孩子玩手机的态度?
越来越智能的手机不仅“绑架”了一票成年人,也“控制”了孩子。家长不仅要担心孩子的综合素质跟不上别人家的孩子,还要烦恼针对孩子玩手机的坏习惯。
针对孩子玩手机的坏习惯,你会怎么做?
“强硬的手段”可能适得其反
有些家长会选择抢走手机或是大声斥责,当下孩子可能会收敛,但是一转头,他可能又悄悄躲角落玩手机了。“强硬的手段”在根本上解决不了问题,有时候反而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其实,在小学生人手一部手机的“潮流”下,让孩子完全远离手机确实不太可能。试想下,就好比我们小时候没有电视看,班上的同学都在讨论喜欢偶像剧的哪个明星,而我们完全插不上话的心境是一样的。那么,或许家长可以用些“小巧妙”让孩子缩短玩手机的时间。
1。摆事实,讲道理
将孩子当成一个“小大人”和他讲道理,不仅可以使孩子觉得自己受到尊重,同时也让他感到有种家庭责任感。挑选一个轻松的外出机会,在孩子心情愉悦的情况下与之交流,告诉他手机的危害。而家长在面对孩子时,更不应该玩手机,要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制定条约,只能在认真完成作业时才可以玩一个小时的游戏。如果孩子做到了,可以设计一次短途旅行作为鼓励,逐渐缩短孩子玩手机的时间。
2。培养健康、积极的兴趣爱好
孩子玩手机,大多是因为手机上的游戏有趣。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孩子处于一个相对舒适的区域,又能得到通关的成就感以及满足感。反过来说,家长要想引导孩子建立一套健康、积极的兴趣爱好,就得抓住“好玩”、“满足感”和“成就感”三件法宝。
带孩子发现一两项他喜欢的运动,尽量抽出时间陪他玩,让孩子发现运动的乐趣。运动结束后,多与孩子交流运动的心得,让他觉得家长有在关心他的兴趣爱好以及受到了关注。如果,孩子能够在自己的兴趣爱好领域获得某些成就感和满足感,那么孩子可能会形成自觉,自然而然减短玩手机的时间。
3。通过观展潜移默化引导孩子
多带孩子参与一些有质量适合他年龄阶段的展览,孩子多多少少可以看懂这个展览在“讲”什么,他看得懂才会有兴趣。有质量的展览可以潜移默化地让孩子获取一些知识点和正向的价值观、人生观。比如画展,通常孩子会喜欢较直观的事物,家长在带孩子参观画展时,可以自己提前做案头工作,在观展时给孩子讲解并且观展前就应该郑重其事地告诉孩子观展过程中不得喧哗。
除了儿童剧,亲子展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又比如亲子展。一些知名的儿童剧推出线下亲子展,让家长与孩子在亲子展体验中,不仅可以升温亲子关系,孩子也可以通过体验获取知识。
一、大人不要主动拿手机给孩子玩。有时候大人为了忙别的事,避免孩子打扰和烦,会把手机拿给孩子玩,但这样不好。我们可以用其他的方式陪伴孩子,比如给他买一些书,或者能够锻炼动手能力的玩具。在外面的时候就更不能给孩子玩手机了,有时候遇到突发状况是很危险的。
二、大人不要当着孩子的面总玩手机。这一点确实要注意,言传身教,身教更重于言传,小孩子都是学大人样,大人爱玩手机,小孩子也会跟着玩。我平时手机上也就看看文章,玩玩成语填空的游戏,结果孩子看到这种游戏他也跃跃欲试,我就抛出话题,你又没学过成语,没学过就不会填。你看当我们要用到知识的时候才发现原来自己不会不懂的还有那么多。妈妈的那本成语书你先看看再来玩这个游戏吧。结果孩子真的就去看那本书去了,偶尔也有他能填的上的,我也会给予非常积极的肯定和赞扬。所以玩手机要看怎么玩,方法好还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三、可以适当的给孩子玩,但是玩的内容由大人设定。不能把手机拿给孩子就不管了,我经常看到有些小孩玩的手机游戏特别伤眼睛,画面闪烁,甚至还有打打杀杀的场景。大人也不管,这不行。给孩子玩手机可以,但是内容必须大人设定。我们家的孩子对地图很感兴趣,外面走到哪儿只要有地图标示图大楼分布图,他都要停下来看一会儿才走,手机上的腾讯地图他最爱看。另外就是我规定的某一种游戏(头条里有个小程序诗词填空,这种游戏每次最多玩五局就没血了,要玩就要等时间回血。所以每次都自然可以控制不会玩很长时间,画面也不闪烁,还能让孩子巩固学过的诗词)。
四、一开始就跟孩子约定好玩的时长。说好了才能给他,比如说给孩子手机前就说好,只能玩五分钟,孩子答应,那么就可以给孩子玩,并且要说好,如果时间到了不归还,那么就没有下次了。然后大人让孩子自己看时间,五分钟到了必须归还手机。如果时间到了孩子没归还,那大人就要言出必行,绝对没有下次。如果下次孩子确实很想玩,就问他能不能做到玩五分钟就归还?如果还是不能做到就真的永远都没有下一次。我们每次就给他玩五分钟,偶尔他表现的好,比如诗词背的好,或者算术题做的全对,我会以奖励形式让他玩十分钟,他会特别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