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公益性地质工作及其队伍建设
2020-01-20 · 技术研发知识服务融合发展。
李文渊 郭兴华
(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陕西西安,710000)
地质学从来都将关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作为基本任务,不论是发展初期的采矿业,还是今天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全面重视。地质工作与社会经济的不断适应,促使地质学本身更加延伸了对公众关心问题的探求,强化了对政府决策的影响,深入到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并使从事地质调查研究的主体的归位不断发生着根本性变化。进入21世纪,中国地质工作为适应国家经济体制的变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生了两大标志性的变革。一是地质队伍属地化管理,二是公益性地质工作与商业性地质工作分开。在此过程中,公益性地质队伍建设问题终于浮出水面,已成为政府和地质界的共识。但公益性地质工作的内涵和外延是什么,大家有不同认识;依靠和建设什么样的队伍完成国家公益性地质工作,也是众说纷纭;国家公益性地质队伍究竟如何建设,更是主张各异。本文从地质学自身发展演化的角度和当今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对地质工作的预期需求分析出发,提出放宽地质视界的认识,从更为广阔的角度审视中国公益性地质工作和队伍的建设问题,意在促进中国公益性地质工作的良性发展。
一、国家地质工作的需要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和各个国家更加重视自身未来发展的要求,极大地改变了地质学的内容和思维方式。愈来愈多的人已意识到地质学不仅仅是寻找经济矿产的利器,更将成为期望拯救地球处于良性循环的学术。从近来的出版物、学术会议到各国地质机构新的发展战略看,21世纪地质工作的一个重大变革就是地质视野的放宽。地质工作不再拘囿于传统地质学涉足的领域,而是极大地渗透到了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正如目前的地球系统科学,其实就是以地质学为基础与其他学科交叉渗透产生的现代学术概念。毋庸置疑,中国地质机构的大幅度变革是顺应世界各国地质机构改革潮流之举,改是肯定的,主要是改得是否顺应世界发展大势和本国当前的国情。现在来判断中国地质改革的成败还为时过早,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中国地质热了起来,中国从矿业到地质学基础调查研究都已成为全球的一块热土。当然,这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不无关系。但也说明中国地质工作更为市场化的服务方式,推动了中国矿业及其衍生的各类地质活动的空前活跃;说明中国的地质改革是符合国家利益,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的。
地质队伍属地化改革之实,不是属地化管制,而是解开了束缚地质队伍投身于市场经济大潮中自我发展的禁锢。地质工作天然的为经济服务的属性得到了空前的反映,并由此对产业的推动作用日益显现。可以肯定地说,所有属地化管理的地质队伍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就西北地区而言,新疆、青海和内蒙的地质队伍都极大地推动了省(区)的地质矿产工作和地方经济发展,有些省(区)地勘局的领导甚至情不自禁地赞叹道:现在遇到了地质工作历史上最好的时期。但同时也不无忧虑地认为国家地质工作亟待加强,应该有一支国家的地质调查队伍。其中,一种原因是地质人出于对地质工作基础性和前期性基本特性的认识,特别是近一两年矿产品价格飞速上涨,一些矿产资源将面临枯竭,加重了这一认识的砝码。其实矿产资源后续基地出现短缺的情形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不可能全部依赖于国家基础性地质工作来解决,解决的途径正是需要更加成熟的商业性地质勘查工作来补缺,需要市场这只无形的手来平衡。第二种原因是计划经济的地质工作情结的反映,从思维定势中就先入为主地认为地质工作是国家的事,我们干的是国家的地质工作,理应由国家包揽起来。这是地质工作再回到老路上去的想法,从中国经济体制的发展而言肯定不可取。第三种是来自单位自身利益的考虑,地质工作队伍重新洗牌后,先前的利益分配被新的利益分配格局取代,在这种转变或理顺过程中出现不同的声音是非常正常的,但只能从中国地质工作发展前途出发,从大局着眼。
无论如何,理性地分析,国家地质工作不仅需要,而且还应加强。这是由于地质工作视野更加拓宽,为国家服务的领域也必将更加宽广。放宽了地质视界,社会对地质工作的依赖无疑将会逐步得到加强。以矿产资源勘查和开发为主体的商业性地质工作,以其赢利为目的的运营活动已极大地展现了地质工作为社会服务,并依赖于社会和经济发展而发展的经济属性,即商业性地质工作能否持续发展取决于社会和经济活动的需求。商业性地质勘查活动事实上利用市场这只手已愈来愈广泛地服务于社会的各个方面,并依存于社会和公众的需求。本文在这里分别提出一个地质工作对社会和公众关注问题依存度的概念和一个强化对政府决策影响力的概念,即依存度和影响力愈大,公众、社会和政府对地质工作需求亦愈大,地质工作对社会渗透的愈深,同时也是地质工作自身发展的市场程度和政府需求程度的反映。市场配置并不是万能的,特别是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正在飞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国家来说,国家计划对市场的干预是必须的,特别是涉及非赢利的具有基础性特点的公益性地质工作,更存在一个公众、社会和政府认可的问题。因此,公益性地质工作要服务于公众、社会需求和政府决策,使社会更和谐科学地发展,是近几年公益性地质工作一直探索的问题。
二、公益性地质工作的任务
如何提高公益性地质工作公众关注问题的依存度和强化对政府决策的影响力,可以说是中国地质调查局成立以来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地质工作满足社会各界不同层次基础性数据的需求,甚至尽可能改变公众的价值取向,趋向更加科学和谐发展的思维习惯,以及地质工作满足政府战略性矿产资源安全和科学的宏观决策需求,为科学的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服务,应是中国公益性地质工作当前和今后时期内追求的目标。让公众感受到地质工作的服务,更让公众离不开地质信息的服务,应是一个国家走向科学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地质工作从专业划分将大致可以分为基础地质调查研究和应用地质调查研究两大类。基础地质调查研究例如大地构造研究、区域地质调查、矿物学研究、矿产资源成因研究、区域地球化学调查研究、区域地球物理调查研究等,这些专门调查研究信息和知识的产生,目的在于满足人们对未知地球奥秘的探求和其他基础学科、应用学科知识体系的支撑;而应用地质调查研究则是为一明确的应用目的产生的专门的知识体系和专业技术,发展极其迅速并在不断扩展,是地质工作服务于公众、社会、企事业和政府的主要专业表现,例如应用矿产资源勘查、地下水资源勘查、地质灾害调查与评估、矿山环境调查与评估、遥感地质解释技术等,正在因为需求不断滋生着愈来愈多的专门性知识和技术。
地质工作从专业角度讲,为满足社会需求和政府决策的服务目标似乎是十分清晰的。但为什么这几年的公益性地质工作为社会和经济发展服务又一直遭致人们诟病,认为存在明显的缺陷呢?分析起来主要有以下原因。
1.新旧体制、新旧观念交织,难以对公益性地质工作作出准确的判断
地质队伍属地化管理后,旧的地质队伍格局打破了,新的地质队伍格局尚未建立到位。特别是商业性地质工作和公益性地质工作提出后,固有的计划经济的地质工作观念与新形势下不同服务目标和分体运行机制的地质工作观念相互交织。新的地质工作体制理论趋于完善,但操作上仍处于探索阶段的不适应,很容易简单地产生公益性地质工作不公益,公益性地质工作服务社会需求和政府决策不到位的观点。
2.公益性地质工作和商业性地质工作的队伍并未清晰划开
就定位于国家公益性地质调查和战略性矿产勘查的地质大调查工作而言,项目经费的主要使用者仍是面向地质勘查企业实体发展方向的属地化地质勘查队伍,面向市场的地质勘查队伍从政策鼓励趋向,主要是发展成为商业性地质勘查工作主力军的方向,它仅对承担的项目负责,没有义务为公益性地质工作的社会和政府的服务是否到位负责。更重要的是以推进商业性地质勘查工作为基础和以国家矿产资源战略安全为目标的战略性矿产勘查工作,实施上已成了少数地质勘查队伍减低商业性勘探工作的垄断资源,与面向社会服务的国家战略性矿产勘查的初衷相抵触。如果说地质队伍改革初期从扶持角度这一做法还可行的话,在适应国家经济体制地质工作发展的今天,显然容易遭受不能享受国家战略性矿产勘查成果的企事业单位的质疑。
3.公益性地质工作的任务和定位还有待于发展和完善
中央领导对地质工作要更加有效地服务于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指示,是对中国整个地质工作的要求,是地质队伍调整后,整个公益性和商业性地质队伍格局的总的要求。毫无疑问,公益性地质工作当然应遵循这一发展方针。但公益性地质工作做到此还不够,它还肩负有引导中国地质工作发展的责任,更肩负有为构筑科学发展观指引下的和谐社会构建新的地学知识体系的责任。从这个角度讲,我们这几年对公益性地质工作为社会服务的理解上还存在偏颇,如果我们丢失地质科学专业本身强调对社会的服务,我们的工作将有可能是低水平的,是没有前瞻性的,地质工作先行的特质也将失去。而地质工作本身不但不能得到发展,还将失去生命力。
通过上述分析,中国新形势下公益性地质工作的建立和履行其应有的历史使命,重在公益性地质工作的准确定位和公益性地质队伍的科学建设。
三、国家公益性地质队伍建设
国家公益性地质队伍和地方公益性地质队伍观点的提出,是继地质队伍属地化管理、公益性和商业性地质工作分开之后,为适应国家新的经济体制运行和中国国情的又一标志性的变革认识。中央与地方财政分灶吃饭和充分调动地方积极性的政策,是这一认识提出的基础。中国地质调查局作为国家公益性地质队伍,其工作性质与任务的准确定位和队伍的科学建设,应紧紧围绕这一系列的变革,填补改革带来的局部空白,开拓地质工作的视野,提高地质工作的活力。
目前,地质工作最为关注的焦点是矿产勘查工作。由于矿产资源后续基地短缺,同时国内经济的强劲发展,对矿产品需求远远超出预期的目标,导致矿产品价格持续上涨,大多数矿山企业利润迅速提高,引导民营资本投向矿产资源勘查和开发,反过来又进一步刺激了矿产品价格的上升和矿产资源勘查的热情。出现这一过热的局面,有其合理的一面,与矿产资源勘查工作长期投入不足有关;也有不合理的一面,如矿业权人为的炒作,矿业权交易不规范等。但这过热的局面,确实迅速推动了商业性地质工作的发育,并有可能建立成熟的商业性地质工作秩序。在这一过程中,报纸舆论已明确提出地质勘查队伍是矿产资源勘查主力军的认识,这一判断是正确的,属地化的地质勘查队伍实实在在地向市场化迈进了一步。这一过程中和将来的发展,国家公益性地质工作中的矿产工作究竟如何定位,战略性矿产勘查是明确的定位。但战略性矿产勘查工作究竟做什么和做到什么程度?存在着分歧。从我国国情出发和借鉴发达国家的公益性地质工作的发展历程,战略性矿产勘查工作就是要从国家资源安全出发,为政府矿产资源勘查规划提供科学的依据,同时,为市场尚不发育但又具有国家战略安全的矿种或矿产品提供先期的基础性勘查工作,就是说市场热的地质工作,公益性地质工作要合理退出;市场冷的地质工作,国家又需要,公益性地质工作要适度进入。在区域性矿产资源工作基础日益薄弱的今天,中国地质调查局已充分认识到了开展矿产资源勘查区域规划、区域性矿产资源调查、筛选找矿工作区或靶区的重要性。
当前国家支持的地质机构主要分为两支。一支是中国地质调查局系统,另一支是中国科学院的地质和地球物理研究所系统。从分工来说,前者主要从事国家地质调查工作,后者则以地质科学的创新工作为主要任务,当然中国地质调查局的地质科学院系统也从事创新工作。这种机构的并列,从地质科学的发展规律而言并非十分适宜,地质科学从来没有为创新而创新,也没有不具有创新思想的地质调查。严格来说,纯基础的科学理论探索应该放在大学等更为宽松的创造环境里,更有利于新的科学思想的出现。因为一种新地学思想产生不可能依靠确定的时间和明确的项目去完成,可能是一年,也可能是人的一生,这一点早已被科学发现的规律所证实,尤其是实践性很强的地质科学。因此,作为为国家发展和安全建立的国家地学机构,中国地质调查局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要引导中国地质事业的健康发展,并解决国家在发展中可能遇到或将要遇到的地学问题,包括矿产资源短缺问题的解决途径的提出。这一点国家需要赋予有明确职责的中国地质调查局专业性地质机构来实现。因此,中国地质调查局应该是一个实实在在依靠自己的专业能力为国家和公众办事的权威的、专业的事业机构。这一定位明确了中国地质调查局必须是高起点,但又是具体解决问题的机构。
中国地质调查局现有的组成,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面向区域的,即6大区中心;另一类是面向专业的,即面向全国的专业所和调查中心。这种区域与专业成分单位的有机构成,从中国广阔的地域、复杂的地质结构和中国国家体制出发,是适于履行中国地质调查局总体职责的。问题的关键是职责的划分还不够清晰,组成单位的发展方向还不够明确,影响了中国地质调查局整体功能的发挥。
从中外、历史的角度对比当前的地质工作,看待当前的地质队伍格局和工作现状,有助于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当前国家公益性地质工作追求的目的和历史使命。从整合现有力量,最大限度地发挥中国地质调查局的整体作用出发,中国地质调查局应与中国地质科学院整合,专业所适度合并,加强大区中心的力量和作用,有助于中国地质调查局整体能力的快速提高。
中国地质调查局司令部的提法似有不妥,实际上中国地质调查局作为国家公益性地质队伍建设,也存在一个观念的问题。建局初期,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地质调查局不需要队伍,只运用市场手段调控完成地质调查项目即可,这种观点现在自然已被抛弃,但在观念上还存在只重视现阶段地质大调查项目,不重视国家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建设的问题。其实地质大调查项目只是国家公益性地质队伍建设过程中,为国家服务过程中一个特定阶段的一个手段而已。是国家公益性地质队伍建设服从于现阶段的地质大调查项目,还是现阶段的地质大调查项目服从于长远的国家公益性地质队伍建设,是一个根本性的观念问题,也是中国地质调查局作为国家公益性地质队伍建设的战略战术问题,是当前利益和长远发展的关系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将直接影响中国地质事业的健康发展,将延缓为国家安全和均衡发展专业支撑的建设。而这个问题解决好了,目前国家公益性地质调查和战略性矿产勘查工作中存在的诸如地质调查科研的分割、地质工作的创新和高新技术的应用以及地学信息的有效社会服务等突出问题,都将得到解决。
因为地质调查科研的分割是中国特色,是中国地质组织体制的不合理使然。全世界没有哪个地质调查机构会提出这样的问题,比如,美国、澳大利亚等地质调查机构既是全方位地质调查信息的提供者,又是重要地学新思想的发源地。地质调查工作不是简单的思想复制工作,是创造性的调查活动,目的是客观地反映自然世界,并科学地认识和提出创新的解决方案。形式必须服从于内容,人为的限制必将束缚地质调查工作的创造力或活力。放宽地质视界,关注国家未来持续科学发展的问题,适应国家科技政策的转换,应是国家公益性地质队伍建设的必然选择。
作者简介
[1]李文渊,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2]郭兴华,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办公室主任,高级经济师。
2024-09-26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