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即“馄饨”。多见于宋代诗文。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食店》:“又有菜面......及卖随饭、荷包、白饭、旋切细料__儿。”宋吴自牧《梦粱录·诸色货卖》:“水团、汤丸、__儿。”宋周密《武林旧事·市食》:“鹌鹑__儿。”
山曼等《山东民俗·日常食品》:“大鱼__(饺子)。取新上岸鲜鲅鱼,片肉,剁或切为馅,少佐盐,略加韭菜、油,包为饺子,大如小儿拳,煮熟,每碗只盛两只,中等饭量,六七只尽饱,吃来极为酣畅。”。
施耐庵《水浒传》第一回:“太尉方_(cái,”才“繁体)爬得起来,说道:‘惭愧!惊杀下官!’看身上时,寒栗子比__儿大小。”一本作“寒粟子”。
花钱源于汉代,花钱在早期使用的时候主要是中国民间自娱自乐的一种玩钱,这种钱币由于不是流通钱,因此它的材质大都比较粗糙,中国民间把这种钱俗称为“花钱”。“花钱”虽然具有钱币的形态,但不作流通使用,是钱币中的“非正用品”。中国民间花钱的种类繁多,诸如开炉、镇库、馈赠、祝福、玩赏、戏作、配饰、生肖等等都要铸钱,这种“钱”,其实是专供某种需要的辟邪品、吉利品、纪念品。其中“吉语钱”是比较普遍的一类花钱。主要以“长命富贵”、“福德长寿”、“加官进禄”、 “天下太平”等吉语为内容,这同时也反应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渗透力。
中国历史
中国厌胜钱的历史源远流长,它应该与金属铸币有着相同的来源,即实物货币。实物货币除了充当物物交换的媒介,也就是其货币的职能外,还具有其原本具有的实用功能,如海贝除了被当做货币,还是一种装饰品。殷商时期的青铜贝币是中国最早的金属货币,但从出土的情形开看,有的铜贝是与海贝一起作为财富被放置在墓室的,也有的是在出土于车马坑作为马匹饰物的,而后者的用途就与后世的压胜钱类似。
古代花钱
在春秋战国时期的金属铸币上,往往铸有一些与祭祀有关的用语或吉祥词语。如平肩弧足空首布的铭文中有记牲畜等文字,如“卯”“牛”组合字,“卯”“田”组合字等,应是指卯时祭祀用的供物;齐刀、即墨刀、安阳刀的背面铭文总有“日”、“吉”、“大昌”、“辟封”、“安邦”、“大行”等吉语;燕刀、燕圜钱的背面铭文中有“吉”字;战国秦“半两”钱的背面也曾经发现过祈求财富的吉语“千贝”。在先秦时期,人们就开始把铜钱陪葬在坟墓里,以求逝者在另一世界中继续享受财富。而专门用作冥钱的仿制货币,如陶钱、石钱也相继出现。战国时期,燕国弧背尖首刀币和齐国“齐法化”刀币的背面都已铸有“吉”字的,而齐国六字刀币“齐建邦长大刀”也有学者认为是田单复齐时齐国特别铸造的纪念币。
到秦汉以后,压胜钱正式成为独立于流通货币的一支,即所谓的“非正用品”钱币。在汉代五铢钱中,有的钱币正面铸有“脱身易、宜子孙”字样,有的正面为“辟兵莫当”,背面为“除凶去央”,显然是为避凶致吉而特意制造的。这些钱币虽然仍属于仿制铸币,但钱文已经改成了吉祥词语和图案,制作的主要用途也已从陪葬变为佩戴。西汉之初的宜子半两、太常半两等钱穿口均为菱形,而菱穿的目的可能是出于美观和佩带时始终保持钱体字文端正。由此判断,它们应该是被用来佩戴的。王莽至东汉时期,钱文类花钱的种类很多但数量很少,典型的有背面铸有吉语、规矩纹或星象纹等的五铢、大泉五十等钱。另外,汉代还有一类挂钱(一说为扣饰),钱上有一大圆环,钱下有一小方环,面文多为“日入千金、长毋相忘”和“除凶去央、辟兵莫当”,在上海福泉山西汉墓及内蒙古汉墓均有出土。
汉代之后直到南北时期,花钱种类及数量都非常少。南朝梁武帝萧衍太清年间铸造的太清丰乐钱曾被认为属于吉语花钱,但2000年9月,该钱在江苏宜兴市一次性出土了四千多枚,因此其性质被重新认定为流通货币。
明清时期,压胜钱的铸造和流传达到鼎盛时期,称谓繁多,内容涉及到了生活的各个领域。
日本历史
压胜钱在日本又被称为“绘钱”(絵銭)或者“画钱”(画銭),室町时代末期从中国传入日本,最早铸造于京都的六条河原,其后江户时代,直到明治、大正年间均有铸造。绘钱品种多样,用途也各不相同,有大名祝贺用的、寺社上梁用的、商家的记念品、孩童的玩具、收集者的臆造品、赌博用的赌具等等。
分类
镇库钱
这是一种官钱局在开铸流通钱币之前,为镇钱库之邪,特意铸造的特大型超重钱币。有的在钱币上特地铸上“镇库”字样。存世最早的镇库钱当属南唐的大唐镇库。此后,历朝历代都有铸造,也有不铸“镇库”二字的镇库钱。
挂灯钱
宫廷用钱一种,用作宫灯的下坠,多见于清代。史载:“钱局岁十二月例精制若干缗呈进,谓之挂灯钱。”凡是见到清代年号钱中厚重、大型、铜质、精良的,即可能是挂灯钱。
清代宫廷每逢春节、元宵节,有把钱币挂在宫灯上做配饰的习俗,称挂灯钱。每逢十二月,铸局要特铸一批精致的饰有龙凤图案,后来又改用文字替代。
祝寿钱
为庆祝寿诞而铸造的吉语钱。钱文通常有龟鹤齐寿、龟龄鹤寿、长命富贵、福德长寿、福寿延长等,背面为为神仙、灵龟、仙鹤、瑞云等图案。
配饰钱
指古人佩带于身上作装饰或辟邪的钱形铸品,亦称“配钱”。配钱起源于汉代,原为钱形带扣,后来在其上增添各种图案或吉语,诸如“日入千金,长相勿忘”等,近代清末民初民间大量的锁片往往也被归入配饰钱一类。
春钱
古代民间作首饰的小钱,多为私铸,质地多为金银。此钱在元代已经有了记载,当时妇女首饰多为金银小钱状,此即春钱。另有一种“新春大吉”、背面“人口平安”的小铜钱也属春钱一类。
撒账钱
古时在婚嫁仪式上使用的钱形铸品。撒账钱上多系吉语祝词,如长命富贵、夫妻偕老、金玉满堂、宜尔子孙、早生贵子等,也有在流通钱表面鎏金、鎏银的品种。
象棋钱
为古代钱形的象棋子,象棋到宋代才完全定型,成为现在的样子。存世最早的象棋钱也出现在宋代,通常图文并茂,极为精美,亦有后世仿制。
门神钱
春节时农村一般都贴门神。古代最早的门神是神荼、郁垒,唐朝时,门神像由武将秦叔宝、尉迟敬德代替了。明清时候,两位门神“站”在钱币上了。
贺年钱
专门用来祝新春的。这种钱体形小,也怎么精良,是民间私人铸造的。因为专门用来恭贺新春,故又称新春钱。
吉语钱
吉语钱--连中三元
即在钱币上铸有吉祥语句,这种钱币种类很多,盛行于唐宋。如“岁岁平安”、“四季平安”钱。
压岁钱
每逢除夕或新春岁首,长辈往往要给晚辈压岁钱。清代史料记载:“以彩绳穿钱,编做龙形,置于床脚,谓之压岁钱。尊长赐小儿者钱,亦谓之压岁钱。”那时给压岁钱有一种镇岁、除邪、祈福、迎福的意义。民间还有用红绳穿百枚铜钱做压岁钱,寓长命百岁之意。
警世钱
古钱币多数是流通用的,也有一些是吉语或颂政的花钱,但用来警世的古币则不多见。在江苏省盐城市收藏家协会顾问徐守璜先生的家中有一枚特殊的古钱币。
这是一枚圆形方孔的铜钱,直径4.6厘米,制作精美,古朴端庄,品相完好。正面是“法宜古今”4个楷体字,背面呈龙线条图纹,外龙内凤,显示了帝王的豪贵与霸气。“这4个字还有一定的学问呢,可以旋读,也可以直读,体现了古人设计此币的良苦用心。”如果旋读的话,即是“法宜古今”,说明法是治国安邦之要;如果直读的话,即是“法古宜今”,也就是说既要效法古代有益的章法,又要考虑是否适宜现今之所需。多种钱谱和花钱目录,均未有所记载。在与藏友们研究后,初步认定此币的铸造时间在明代或明末清初,是当朝皇帝颁发给握有重权的文武百官的警世钱物。
“镇宅之宝”大型木雕花钱
清代花钱,木质,外布黑漆,已残,直径16.8厘米,穿径1.8厘米。正面为真书直读“镇宅之宝”,四周刻青龙、白虎、朱雀、玄武,道家称“四象”,也称“四灵”,后来又升格为“四御”,为四方神圣。背面穿上为隶书“驱邪镇凶”;穿左右饰有云纹,将钱体分为上下两部分,分别代表天上和人间;四周刻四个符篆文字,穿口借穿为第五个符篆文字,道教称为“五岳真形”符;穿下刻一葫芦,内刻“白云观”款,表明器物是白云观道士制作的符钱。
氟石又称软水紫晶、软水绿晶、萤石。石色为黄、绿、蓝、紫等。具有玻璃光泽,加热时有萤光吊现,破碎后的石渣可作为过滤器中的滤材。在工业生产中常用作冶炼金属辅料和制造氟化物,也可以加工成低档玉石。产地为浙江金华、江西德安、河北隆化。
孔雀石实际为铜矿,色泽碧绿且具有光泽,石面上有如孔雀尾状的圆形图案,故而得名。其中的铜离子会缓慢溶于水中,有助于补充水草对铜的需要,但不可摆放过多或过大,以防止铜的过剩。
芙蓉石别称样南玉、蔷薇石英。有玫瑰色、浅红色和白色。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产于内蒙古、山西。
木化石又称硅化石、树化石。1.5亿年前侏罗纪的树木经地壳运动及火山灰的埋没,演变成的化石。有灰色、黄褐色、褐色和黑色等。木化石在水族箱中更可以淋漓尽致地表现出历史的沧桑,木化石本身原是有机物,经过亿万年的演变而成为无机物,其外形仍保留着树木的轮廓,甚至可以从断面处清晰地看出年轮,是任何别的岩石所不能比拟的。在水族箱中,木化石可以代表远古,这一悠久历史的进程,完全用一种夸张的手法展现在一泓小小的水族箱中。从审美的观点来看,水草、沉木、木化石属于同性的但又不同质的材料,即表现统一的成分,又含有变化的特点,即和谐又有跳跃。木化石在水族箱是一种不可多得的珍贵石料,产于我国辽宁和浙江。黑云母片石是云母的矿石,黑色具有丝光。主要成分为黑云母,同黏土岩、粉砂岩或中、酸性火山岩组成。结构致密、细腻。全国各地均有分布。
腊石由酸性火山岩和凝灰岩组成,质地似玉,有黄色、浅黄色和白色。我国江南地区均有分布。风化石。由各种碎石聚合而成,色彩相杂,沟纹纵横。主要由石炭岩组成,其中的钙会慢慢涂人水中,使水质变硬。因此不宜在水族箱中使用。但可用于非洲水草造景中。产于四川重庆歌乐山、涂山。
灵壁石,又称罄石。冈石质坚硬,敲击进声音清脆悦耳而得名。有黑、白、绿、褐等色,属大理石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