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培养幼儿思维的重要性?
科学家通过大量教学经验表明,人脑在3岁以前完成60%的发育,6岁以前完成90%;右脑在3岁以前即发达,左脑则从4岁开始发达,开发孩子大脑的关键时期是0至6岁,通常3-12岁是一个人提高逻辑思维能力的黄金时期。怎样提高孩子逻辑思维能力呢?
一、经常给孩子观察物理现象。六七岁的孩子通过看电视、听收音机、玩玩具已经对电、热、磁及某些光学现象等各方面的物理知识有了一些感性认识。这时候,家长应该给孩子讲解这些物理现象产生的原因,并带领孩子一同进行观察、比较、分析,这也是发展孩子智力的大好机会。还可以指导孩子观察诸如一棵小树的成长过程,看看它在春、夏、秋、冬四季各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些变化(如发芽长出第一片绿叶、落叶等)各发生在什么时间,这时气候有什么变化,等等。在观察小树成长变化的过程中,孩子就会明白植物的生长与气候、温度之间的关系,发现植物生长的特性。在此过程中,孩子不仅提高了观察能力和注意力,而且知道了一个事物与另一事物之间的联系,发展了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总之,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自然界中各种现象(如雷电、花、草、季节的变化、雪花、彩虹、各种昆虫等等)、宇宙现象(如太阳的起落、星位的变化、流星、日食、月食等等)都是增长孩子知识,训练其思维能力的活教材。
二、着重训练儿童的思维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和独创性。儿童的思维敏捷性主要表现在能迅速正确地解决问题;灵活性主要是对一个问题能有不同的解决方法,能抓住问题的本质;深刻性就是能抓住事物变化的规律性,如能够独立地自编数学应用题,掌握运算规律等;独创性主要是能独立地、新颖地解决问题,能够先易后难,先模仿,经过半独立性的过渡,最后到完全独立
三、使用诸如精英特全脑训练有关思维训练方面的工具软件和书籍,针对孩子的特点加以训练。家长可以根据思维品质的这几个指标对儿童的思维进行训练。比如,为了训练孩子思维的敏捷性,可以要求孩子在正确解出数学题的基础上加快速度,做到又快又准确。为训练孩子灵活性,家长可以通过训练孩子的听、说、读、写几方面的语言能力,训练孩子的思维;还可以让孩子朗读、默读、听写、复述、概括、改写一段文章,以语言的发展促进思维的发展。
首先可以说,思维能力是孩子学习能力的核心,对孩子的成长具有深远的意义。所以,我们平时要多关注孩子思维能力的发展,创造各种可能的机会,以及时对他进行思维能力的训练。思维能力也是一种“用进废退”的东西,如果经常练习、经常使用,孩子的思维就会越来越灵活,如果总不发挥它的作用,孩子的思维就会越来越慢,遇到问题也就不知道该如何思考。因为思考的过程比答案本身更重要,所以,家长应该放开孩子的思想,让孩子的大脑多运动,进行独立思考,即使孩子在思索的过程中难以找到正确答案,却有助于他们养成勤于思考的好习惯,这对孩子的智力发育大有裨益的。
其次,家长要学会向孩子发问。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发问对于培养孩子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要想激发孩子的思维能力,父母在向孩子发问时,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要善于向孩子发问,也要善于听孩子的发问。这样做,既有助于增进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又可以激发孩子的思维能力。家长向孩子发问时,尽量根据孩子的特点,问一些开放性问题让孩子从多个角度去回答。
作为一名合格的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还要注重培养孩子爱动脑筋的习惯。只有勤于动脑,孩子才能会思考、善思考。孩子思考某一问题的过程,就能使孩子的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当孩子畅所欲言孩子想要发表意见的时候,家长要鼓励孩子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即使是错误的也要让他说完。这样,孩子的思维才能逐渐活跃起来,分析问题才会比较透彻。如果家里的家长使气氛压抑,孩子就会显得呆板;如果孩子喜欢看家长的脸色行事,就会影响其思维独立性的发展。
会更多和更丰富地采集、收集和储存以及交换信息;
会更主动地形成逻辑思维的延伸和“复合性逻辑思维”的完整性;
孩子会在未来社会生存信息环境中能够更加主动地编织“目的性逻辑思维”;
能主动积极地为“目的性逻辑思维”目的的实现而进行信息的交换。
在这个阶段,思维是依靠感知和动作来完成的,孩子只有在听、看、玩的过程中,才能更好地进行思维。比如说,孩子常常会边玩边想,但一旦动作停止,思维活动也就随之停止。所以这一时期对孩子进行自主逻辑思维能力的培育是非常重要的。
在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方面,“主动记忆性逻辑思维”培育的良好使用与孩子是否喜欢学习或厌弃学习有着极为重要的关系。
针对孩子从客观信息“相对约束环境”到客观信息“约束环境”转换过程的培育,父母要高度重视,要用尽可能多的精力和时间,对孩子着重使用“主动记忆性逻辑思维”的培育。
因为“主动记忆性逻辑思维”培育方法的良好应用可以使孩子在未来社会生存信息环境中所必须的“逻辑思维分析能力”、“逻辑思维主动思维能力”得到良好的形成。不仅如此,“主动记忆性逻辑思维”培育的良好使用还可以使孩子对客观信息“约束环境”中所约定的信息保持采集好奇(学习的兴趣)。在这两个前提下,孩子也会逐步对客观信息“约束环境”中增加的信息种类和范畴形成浓厚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