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铜的区域成矿地球化学模式与特征分析
2020-01-15 · 技术研发知识服务融合发展。
成矿作用受控于地质环境和地球化学环境。地质环境是指地层、构造和岩浆活动,而地球化学环境则是成矿物质来源、元素的活化迁移和成矿物质供应量的集中体现。由以上分析看出,中国铜矿的区域成矿地球化学模式有两种不同的趋势和表现。
5.3.1 成矿作用与地球化学省相关
相对于铜地球化学背景面,可进一步划分出高背景区和低背景或甚低背景区地球化学省内成矿地球化学环境。在高、低背景区,铜异常的分布特征不同,铜的成矿地球化学特征也不同。
5.3.1.1 高背景区成矿
铜矿分布在大面积地球化学省(域)内,成矿物质可能主要来自围岩,成矿物质丰富。
(1)已知矿与区域性正异常对应,矿异常则叠加在大面积高背景(地球化学省)之上呈“面型高地”。如江西德兴矿田,安徽铜陵矿田,湖北铁山-武山矿带,湖南宝坪矿田、七宝山矿田,云南老厂-卡房矿田、狮子山矿田、东川矿田,四川拉拉厂矿田、李伍铜矿等。
(2)已知矿出现在地球化学省(域)内,但无区域性异常与之对应。如云南的红山-雪鸡坪矿田、赫家河铜矿、六苴铜矿,广西拉么铜矿、大厂多金属矿,江苏安基山铜矿,辽宁红透山铜矿,河北寿王坟-高板河矿田。
5.3.1.2 低背景或甚低背景区成矿
铜矿出现在大面积低背景或甚低背景区小面积地球化学省内或区域异常内,呈“孤岛状隆起”,说明周围地层提供大量成矿物质的可能性较小,表现出成矿物质可能主要来自深部。如西藏玉龙矿带,青海纳日贡玛铜矿、红沟铜矿,黑龙江多宝山铜矿,内蒙古甲生盘铜矿、孟恩陶勒盖铜矿,河南银洞坡铜矿,浙江西裘铜矿,广东大宝山、石碌铜矿,福建蔡西铜矿等。其中以东南沿海一带区域异常的分布最为典型,表现出成矿可能明显受深部岩浆活动控制。
5.3.2 成矿作用与地球化学省无明显关系
主要表现在已知矿与地球化学省无空间分布关系,或者是已知矿上无区域异常(这里的区域异常是指在全国背景上的区域异常)出现。如新疆的阿舍勒、克拉通克、索尔库都克、黄山,青海的铜峪沟、赛什塘、德尔尼,山西的中条山铜矿带,福建的紫金山铜矿,广东锯板坑,山东王家庄,河北小寺沟,吉林红旗岭、天宝山,黑龙江二股,内蒙古东升庙等。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如景观差异、成矿作用和矿床成因类型不同等。前已述及地球化学景观不同,可以造成地球化学背景值差异很大。岩浆型矿床(如克拉通克、德尔尼、红旗岭)由于其特殊的成矿过程使得其表现为特殊的地球化学特征。层控矿床(如东升庙)和热液型矿床(如小寺沟、锯板坑),主要受地层控制而与岩浆作用无直接成因关系,造成其地球化学晕表现不强。中条山铜矿和铜峪沟矿田的成矿虽然与中酸性岩浆活动有关,但是与德兴矿田相比较,其受地层控制因素较强,二者又处于不同的大地构造单元,所以它们的地球化学场特征显著不同。
综上所述,可以认识到成矿受各种因素的制约,矿床是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之一。矿床类型不同或不同的大地构造环境或不同成矿作用过程的同一类型矿床,其地球化学特征不同。地质背景不同,成矿地球化学环境不同,从而造成铜的区域成矿地球化学模式不同。背景高低对成矿并不能起决定性作用,高背景区可以成矿,低背景区也具有很大的成矿可能性,这主要取决于后期构造岩浆活动及成矿机制。因此,在进行铜的区域成矿预测时,要综合考虑成矿的地球化学环境和地质环境及其特征,不宜只强调一方面而忽视其他方面。
2024-11-14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