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有几千年悠久的历史?
3个回答
展开全部
藏族最早起源于雅鲁藏布江流域中部地区的一个农业部落。据考古发现,早在4000多年前,藏族的祖先就在雅鲁藏布江流域生息繁衍了。据汉文史籍记载,藏族属于两汉时西羌人的一支。藏族的先民们像许多经历石器时代的先民一样,他们先经过群居采集、狩猎生活阶段,逐步学会了饲养和农耕。雅鲁藏布江南岸雅隆地区的藏族先民后来又分成六部,即六牦牛部诸部落。公元6世纪,雅隆部落首领做了部落联盟的领袖,号称王(藏语音“赞普”)。此时已进入奴隶制社会[6] 。
吐蕃第一代赞普——聂赤赞普
据藏文史籍记载,吐蕃王室的始祖崛起于西藏山南地区的雅隆河谷,为“六牦牛”部的首领,在松赞干布以前已传20余世。当进入父系氏族社会,从最初几代首领的母子连名中,还可以看到曾经历母系氏族阶段的痕迹[7] 。
公元6世纪,山南号称“悉补野”部的首领与邻部结成联盟并尊为盟主。当时,西藏境内另外还有“羊同”、“澎波”、“苏毗”、“工布”等10余族部,均已进入奴隶制社会。雅隆部落首领成为部落联盟领袖,号称“赞普”(王),建成自称为“博”的奴隶制王朝[7]
吐蕃时期
公元7世纪初,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唐朝(618-907年)建立起强大的统一政权,结束了中原地区300多年的混乱分裂局面。与此同时,藏族的民族英雄松赞干布兼并10余个部落和部族,统一青藏高原,正式建立了吐蕃王朝,定都逻娑(一写逻些,即今拉萨)。松赞干布在位期间,锐意修好唐廷,吸取唐朝的先进生产技术和政治文化成果。于公元641年迎娶了唐太宗的宗女文成公主。松赞干布还从唐朝引入造酒、碾磨、纸墨等生产技术,遣贵族子弟到长安(今西安)学习诗书,聘汉族文人入蕃代典表疏,与唐朝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保持了友好关系。唐高宗封松赞干布为“附马都尉”、“西海郡王”,后又晋封为“宾王”。松赞干布奠定了吐蕃与唐朝200余年频繁往来的“甥舅亲谊[6] ”。
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
公元710年,唐金城公主携带绣花锦缎数万匹,工技书箱多种和一应使用器物入蕃,嫁吐蕃王赤德祖赞。金城公主入蕃后曾资助于田(今新疆境内)等地佛教僧人入蕃建寺译经,并向唐朝求得《毛诗》、《礼记》、《左传》、《文选》等典籍。公元821年,吐蕃王赤热巴巾三次派员到长安请求会盟。唐穆宗命宰相等官员与吐蕃会盟官员在长安西郊举行了隆重的会盟仪式。次年,唐朝派刘元鼎等人到吐蕃寻盟,与吐蕃僧相钵阐布和大相尚绮心儿等人结盟于拉萨东郊。此次会盟时在唐长庆元年(822年)和二年(823年),史称“长庆会盟”。会盟双方重申了历史上“和同为一家”的“甥舅亲谊”,商议今后“社稷如一”。记载这次会盟内容的石刻“唐蕃会盟碑”共有三块(也叫“长庆会盟碑”、“甥舅会盟碑”,就是第八次会盟后所立),其中一块立于拉萨大昭寺前。此后的三、四百年间,藏族与北宋、南宋、西夏、辽、金等政权都有着密切联系[6] 。
唐蕃会盟碑
公元842年,吐蕃王朝因王室内讧和部族之间、边将之间的混战而分裂瓦解,出现众多互不统属的地方势力。它们各占一方,互相征伐,争战不已,竟持续了400来年。与此同时,从公元10世纪至12世纪,藏传佛教为藏区各阶层所接受,并逐步深入到藏族社会的各个领域。佛教上层人物往往和当地首领紧密结合,互为利用,在藏族历史上形成了政教合一的封建体制[6] 。
宋元时期
从9世纪末开始,藏族内部矛盾逐步加深,藏区陷入长期的分裂割据状态,并形成“阿里王系”及(后藏)“亚泽”王系、(山南)“雅隆觉阿”王系和(前藏)“拉萨王系”等。它们各自为政,不相统属,有时还常常为各自利益互相侵袭劫掠,大小战争频繁。
“凉州会盟”唐卡
这一时期,佛教为藏区各阶层所接受,并逐步深入到藏族社会的各个领域,藏传佛教上层人物往往和当地首领紧密结合,互为利用,在藏族历史上形成了政教合一的封建体制。在宋金时代,藏族各地方政权又加强与中央政权的联系,有些地方首领受到中央政权的册封。“茶马互换”等藏、汉贸易有了较大发展。
1244年秋蒙古宗王阔端代表蒙古汗廷与西藏萨加派活佛萨迦班智达在这块土地上成功举行了“凉州会盟”。[8] 1271年蒙古大汗忽必烈定国号为元,乌思藏(今西藏中部、西部及其迤西地区)、朵甘等地成为统一的多民族的大元帝国的一部分,西藏地方从此正式纳入中国中央政府的直接管辖之下。元初,首次设置中央机构总制院(1288年改称宣政院),掌管全国佛教事务及西藏等地的军政事务。宣政院使(主管官员)一般由丞相兼任,副使由帝师举荐的僧人担任
吐蕃第一代赞普——聂赤赞普
据藏文史籍记载,吐蕃王室的始祖崛起于西藏山南地区的雅隆河谷,为“六牦牛”部的首领,在松赞干布以前已传20余世。当进入父系氏族社会,从最初几代首领的母子连名中,还可以看到曾经历母系氏族阶段的痕迹[7] 。
公元6世纪,山南号称“悉补野”部的首领与邻部结成联盟并尊为盟主。当时,西藏境内另外还有“羊同”、“澎波”、“苏毗”、“工布”等10余族部,均已进入奴隶制社会。雅隆部落首领成为部落联盟领袖,号称“赞普”(王),建成自称为“博”的奴隶制王朝[7]
吐蕃时期
公元7世纪初,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唐朝(618-907年)建立起强大的统一政权,结束了中原地区300多年的混乱分裂局面。与此同时,藏族的民族英雄松赞干布兼并10余个部落和部族,统一青藏高原,正式建立了吐蕃王朝,定都逻娑(一写逻些,即今拉萨)。松赞干布在位期间,锐意修好唐廷,吸取唐朝的先进生产技术和政治文化成果。于公元641年迎娶了唐太宗的宗女文成公主。松赞干布还从唐朝引入造酒、碾磨、纸墨等生产技术,遣贵族子弟到长安(今西安)学习诗书,聘汉族文人入蕃代典表疏,与唐朝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保持了友好关系。唐高宗封松赞干布为“附马都尉”、“西海郡王”,后又晋封为“宾王”。松赞干布奠定了吐蕃与唐朝200余年频繁往来的“甥舅亲谊[6] ”。
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
公元710年,唐金城公主携带绣花锦缎数万匹,工技书箱多种和一应使用器物入蕃,嫁吐蕃王赤德祖赞。金城公主入蕃后曾资助于田(今新疆境内)等地佛教僧人入蕃建寺译经,并向唐朝求得《毛诗》、《礼记》、《左传》、《文选》等典籍。公元821年,吐蕃王赤热巴巾三次派员到长安请求会盟。唐穆宗命宰相等官员与吐蕃会盟官员在长安西郊举行了隆重的会盟仪式。次年,唐朝派刘元鼎等人到吐蕃寻盟,与吐蕃僧相钵阐布和大相尚绮心儿等人结盟于拉萨东郊。此次会盟时在唐长庆元年(822年)和二年(823年),史称“长庆会盟”。会盟双方重申了历史上“和同为一家”的“甥舅亲谊”,商议今后“社稷如一”。记载这次会盟内容的石刻“唐蕃会盟碑”共有三块(也叫“长庆会盟碑”、“甥舅会盟碑”,就是第八次会盟后所立),其中一块立于拉萨大昭寺前。此后的三、四百年间,藏族与北宋、南宋、西夏、辽、金等政权都有着密切联系[6] 。
唐蕃会盟碑
公元842年,吐蕃王朝因王室内讧和部族之间、边将之间的混战而分裂瓦解,出现众多互不统属的地方势力。它们各占一方,互相征伐,争战不已,竟持续了400来年。与此同时,从公元10世纪至12世纪,藏传佛教为藏区各阶层所接受,并逐步深入到藏族社会的各个领域。佛教上层人物往往和当地首领紧密结合,互为利用,在藏族历史上形成了政教合一的封建体制[6] 。
宋元时期
从9世纪末开始,藏族内部矛盾逐步加深,藏区陷入长期的分裂割据状态,并形成“阿里王系”及(后藏)“亚泽”王系、(山南)“雅隆觉阿”王系和(前藏)“拉萨王系”等。它们各自为政,不相统属,有时还常常为各自利益互相侵袭劫掠,大小战争频繁。
“凉州会盟”唐卡
这一时期,佛教为藏区各阶层所接受,并逐步深入到藏族社会的各个领域,藏传佛教上层人物往往和当地首领紧密结合,互为利用,在藏族历史上形成了政教合一的封建体制。在宋金时代,藏族各地方政权又加强与中央政权的联系,有些地方首领受到中央政权的册封。“茶马互换”等藏、汉贸易有了较大发展。
1244年秋蒙古宗王阔端代表蒙古汗廷与西藏萨加派活佛萨迦班智达在这块土地上成功举行了“凉州会盟”。[8] 1271年蒙古大汗忽必烈定国号为元,乌思藏(今西藏中部、西部及其迤西地区)、朵甘等地成为统一的多民族的大元帝国的一部分,西藏地方从此正式纳入中国中央政府的直接管辖之下。元初,首次设置中央机构总制院(1288年改称宣政院),掌管全国佛教事务及西藏等地的军政事务。宣政院使(主管官员)一般由丞相兼任,副使由帝师举荐的僧人担任
2020-07-29 · 那几天,喝古方红糖
古方红糖
黔西南古方红糖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09年5月27日,是全国二百七十四家制糖企业中唯一 一家单纯红糖生产企业,是贵州省第一家获得食品安全QS认证的企业,也是贵州省红糖地方标准的起草单位。
向TA提问
关注
展开全部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国几千年的灿烂文化是各兄弟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共同缔造的。藏族是中国历史悠久、勤劳勇敢、富有智慧的民族之一。据1990年7月统计,全国共有藏族人口4593330人,主要分布在西藏、四川、青海、甘肃、云南等省区。藏族在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虽不是最多的,但分布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四分之一,是少数民族中居住面积最大的民族。数千年来,藏族人民繁衍生息在青藏高原上,在征服大自然的斗争中,在社会发展的演变中,藏族人民以自己的智慧和勤劳,创造了独特而丰富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并一直为世界所注目,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从公元7世纪中叶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时期开始,藏族就有了自己的文字,从而也就开始了有文字记载的历史。经过一千多年的积累,用藏文撰写的语言文字、文学艺术、文物古迹、历史文献、宗教典籍、藏医藏药、天文历算、建筑艺术、雕刻绘画、民间节日、民族体育等方面的文献,浩如烟海,卷帙繁多。在中国除了汉文的书籍文献外,在55个少数民族文库中,藏文书籍文献居于首位。目前藏族地区各大图书馆、档案馆以及寺院保存的书籍文献,其品种和数量之多,令世人瞩目。如西藏自治区档案馆现保存有四百多万件藏文文献;拉卜楞印书院藏有二十二万余部文献典籍;德格印书院共保存有三十余万块印版,文字量达2.5亿之巨。这些典籍内容丰富,雕工精细,样式考究,印刷精巧,包装华丽,有的用金银粉汁书写而成;有的用青缎、丝绸等刺绣而成;有的还用珊瑚、玛瑙、珍珠、宝石等镶嵌而成。这些典籍不仅具有极高的保存价值,而且也是研究藏族历史文化的第一手资料。
正因为藏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民族文化,加之他们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宗教的影响等多方面的因素,近、现代以来,对藏族和藏区的研究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极大兴趣,甚至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藏学,为世界学术界所关注。目前,世界上不少学术团体和专家在研究藏族的历史和文化,有几十个国家还设立了藏学研究机构,专门研究藏学。藏学不仅巳成为国际性的一门显学,而且在中华民族文化中也占有重要地位。今天加强藏学研究,不仅是一个发展藏学学术的问题,而且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
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国家非常重视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研究和继承。特别是近十多年来;党和国家十分重视藏学研究工作。1951年,为了刚刚和平解放的西藏工作的需要,在中央民族学院建立了藏语文专业,并招收了第一届藏语班的学生;1981年,成立了中央民族学院藏学
研究所;1993年,原中央民族学院民语系藏语文教研室与藏学研究所合并,成立了中央民族大学藏学系;2000年,中央民族大学藏学系扩建为藏学研究院。近几年来,全国不少民族院校都建立了藏学系、所。1986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两个办公厅发出《关于建立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的通知》,在北京成立了藏学研究中心,认真地进行藏族文化遗产的发掘、整理和研究。此后,全国各地一大批藏学研究机构相继成立,更把国内藏学研究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藏学的故乡在中国,中国具有较国外优越许多的人文地理条件以及汗牛充栋的藏文典籍。经过数十年的耕耘努力,一支门类齐全,集藏语言、文学、历史、宗教等学科为一体的藏学科研队伍已形成规模,且不断发展壮大。许多藏学科研工作者多次深入藏区进行社会调查和古籍整理工作,现已整理、翻译出版了五百多种,上百万册的藏学典籍、名著、资料和历史文献;开展了藏文《大藏经》以及对梵文贝叶经的研究整理工作;一些藏学机构还举行过多次高水平的国际藏学讨论会和有影响的学术交流活动;并创办了《中国藏学》、《西藏研究》、《中国西藏》、
《安多研究》、《雪域文化》、《西藏佛教》、《西藏社会发展研究》、《西藏艺术研究》等近30种藏、汉、英文藏学研究刊物;还培养和涌现出一批以藏族学者为主的藏学研究人才。
藏族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藏族文化按照传统藏族文化的范围划分,有佛学、因明学、工艺学、医药学、声明学,即大五明;以及修辞学、戏剧学、韵律学、星象学、辞藻学,即小五明。这大、小五明即十个学科,按照现代学科来划分,有藏族语言、藏族文学、藏族宗教、藏族历史、敦煌学、藏族逻辑、藏族工艺、藏族天文、藏族医学、藏族教育、藏族文化、汉藏关系史、藏族科技、藏族民俗、藏族旅游以及藏族地区的现代化等。为了弘扬藏族文化,让更多的读者了解藏族文化、研究藏族文化,我们组织了一批中、青年学者撰写了《雪域文化丛书》,由于时间紧、资料少等客观原因,难免会在丛书中挂一漏万,凡有错误之处,敬请专家学者以及广大读者不吝赐教。
从公元7世纪中叶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时期开始,藏族就有了自己的文字,从而也就开始了有文字记载的历史。经过一千多年的积累,用藏文撰写的语言文字、文学艺术、文物古迹、历史文献、宗教典籍、藏医藏药、天文历算、建筑艺术、雕刻绘画、民间节日、民族体育等方面的文献,浩如烟海,卷帙繁多。在中国除了汉文的书籍文献外,在55个少数民族文库中,藏文书籍文献居于首位。目前藏族地区各大图书馆、档案馆以及寺院保存的书籍文献,其品种和数量之多,令世人瞩目。如西藏自治区档案馆现保存有四百多万件藏文文献;拉卜楞印书院藏有二十二万余部文献典籍;德格印书院共保存有三十余万块印版,文字量达2.5亿之巨。这些典籍内容丰富,雕工精细,样式考究,印刷精巧,包装华丽,有的用金银粉汁书写而成;有的用青缎、丝绸等刺绣而成;有的还用珊瑚、玛瑙、珍珠、宝石等镶嵌而成。这些典籍不仅具有极高的保存价值,而且也是研究藏族历史文化的第一手资料。
正因为藏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民族文化,加之他们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宗教的影响等多方面的因素,近、现代以来,对藏族和藏区的研究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极大兴趣,甚至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藏学,为世界学术界所关注。目前,世界上不少学术团体和专家在研究藏族的历史和文化,有几十个国家还设立了藏学研究机构,专门研究藏学。藏学不仅巳成为国际性的一门显学,而且在中华民族文化中也占有重要地位。今天加强藏学研究,不仅是一个发展藏学学术的问题,而且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
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国家非常重视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研究和继承。特别是近十多年来;党和国家十分重视藏学研究工作。1951年,为了刚刚和平解放的西藏工作的需要,在中央民族学院建立了藏语文专业,并招收了第一届藏语班的学生;1981年,成立了中央民族学院藏学
研究所;1993年,原中央民族学院民语系藏语文教研室与藏学研究所合并,成立了中央民族大学藏学系;2000年,中央民族大学藏学系扩建为藏学研究院。近几年来,全国不少民族院校都建立了藏学系、所。1986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两个办公厅发出《关于建立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的通知》,在北京成立了藏学研究中心,认真地进行藏族文化遗产的发掘、整理和研究。此后,全国各地一大批藏学研究机构相继成立,更把国内藏学研究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藏学的故乡在中国,中国具有较国外优越许多的人文地理条件以及汗牛充栋的藏文典籍。经过数十年的耕耘努力,一支门类齐全,集藏语言、文学、历史、宗教等学科为一体的藏学科研队伍已形成规模,且不断发展壮大。许多藏学科研工作者多次深入藏区进行社会调查和古籍整理工作,现已整理、翻译出版了五百多种,上百万册的藏学典籍、名著、资料和历史文献;开展了藏文《大藏经》以及对梵文贝叶经的研究整理工作;一些藏学机构还举行过多次高水平的国际藏学讨论会和有影响的学术交流活动;并创办了《中国藏学》、《西藏研究》、《中国西藏》、
《安多研究》、《雪域文化》、《西藏佛教》、《西藏社会发展研究》、《西藏艺术研究》等近30种藏、汉、英文藏学研究刊物;还培养和涌现出一批以藏族学者为主的藏学研究人才。
藏族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藏族文化按照传统藏族文化的范围划分,有佛学、因明学、工艺学、医药学、声明学,即大五明;以及修辞学、戏剧学、韵律学、星象学、辞藻学,即小五明。这大、小五明即十个学科,按照现代学科来划分,有藏族语言、藏族文学、藏族宗教、藏族历史、敦煌学、藏族逻辑、藏族工艺、藏族天文、藏族医学、藏族教育、藏族文化、汉藏关系史、藏族科技、藏族民俗、藏族旅游以及藏族地区的现代化等。为了弘扬藏族文化,让更多的读者了解藏族文化、研究藏族文化,我们组织了一批中、青年学者撰写了《雪域文化丛书》,由于时间紧、资料少等客观原因,难免会在丛书中挂一漏万,凡有错误之处,敬请专家学者以及广大读者不吝赐教。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藏族历史
《藏族历史》是2003年1月1日由巴蜀书社出版的图书。该书主要介绍了吐蕃王时期、分裂割据时期、元朝治下、明朝治下、清朝治下、中华民国等各个时期的藏族民族历史。
书名
藏族历史
ISBN
7806594787
页数
227页
出版社
巴蜀书社
出版时间
第1版 (2003年1月1日)
西藏的介绍藏族唐卡藏族服饰图片藏族服装藏族服饰西藏服饰羌族服饰藏族饰品藏族历史简介藏族起源
图书信息
尺寸: 18.2 x 12.8 x 1.2 cm
重量: 662 g
内容简介
《藏族历史》介绍了吐蕃王时期、分裂割据时期、元朝治下、明朝治下、清朝治下、中华民国等各个时期的藏族民族历史。
媒体评论
序言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国几千年的灿烂文化是各兄弟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共同缔造的。藏族是中国历史悠久、勤劳勇敢、富有智慧的民族之一。据1990年7月统计,全国共有藏族人口4593330人,主要分布在西藏、四川、青海、甘肃、云南等省区。藏族在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虽不是最多的,但分布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四分之一,是少数民族中居住面积最大的民族。数千年来,藏族人民繁衍生息在青藏高原上,在征服大自然的斗争中,在社会发展的演变中,藏族人民以自己的智慧和勤劳,创造了独特而丰富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并一直为世界所注目,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从公元7世纪中叶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时期开始,藏族就有了自己的文字,从而也就开始了有文字记载的历史。经过一千多年的积累,用藏文撰写的语言文字、文学艺术、文物古迹、历史文献、宗教典籍、藏医藏药、天文历算、建筑艺术、雕刻绘画、民间节日、民族体育等方面的文献,浩如烟海,卷帙繁多。在中国除了汉文的书籍文献外,在55个少数民族文库中,藏文书籍文献居于首位。目前藏族地区各大图书馆、档案馆以及寺院保存的书籍文献,其品种和数量之多,令世人瞩目。如西藏自治区档案馆现保存有四百多万件藏文文献;拉卜楞印书院藏有二十二万余部文献典籍;德格印书院共保存有三十余万块印版,文字量达2.5亿之巨。这些典籍内容丰富,雕工精细,样式考究,印刷精巧,包装华丽,有的用金银粉汁书写而成;有的用青缎、丝绸等刺绣而成;有的还用珊瑚、玛瑙、珍珠、宝石等镶嵌而成。这些典籍不仅具有极高的保存价值,而且也是研究藏族历史文化的第一手资料。
正因为藏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民族文化,加之他们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宗教的影响等多方面的因素,近、现代以来,对藏族和藏区的研究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极大兴趣,甚至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藏学,为世界学术界所关注。目前,世界上不少学术团体和专家在研究藏族的历史和文化,有几十个国家还设立了藏学研究机构,专门研究藏学。藏学不仅巳成为国际性的一门显学,而且在中华民族文化中也占有重要地位。今天加强藏学研究,不仅是一个发展藏学学术的问题,而且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
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国家非常重视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研究和继承。特别是近十多年来;党和国家十分重视藏学研究工作。1951年,为了刚刚和平解放的西藏工作的需要,在中央民族学院建立了藏语文专业,并招收了第一届藏语班的学生;1981年,成立了中央民族学院藏学
研究所;1993年,原中央民族学院民语系藏语文教研室与藏学研究所合并,成立了中央民族大学藏学系;2000年,中央民族大学藏学系扩建为藏学研究院。近几年来,全国不少民族院校都建立了藏学系、所。1986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两个办公厅发出《关于建立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的通知》,在北京成立了藏学研究中心,认真地进行藏族文化遗产的发掘、整理和研究。此后,全国各地一大批藏学研究机构相继成立,更把国内藏学研究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藏学的故乡在中国,中国具有较国外优越许多的人文地理条件以及汗牛充栋的藏文典籍。经过数十年的耕耘努力,一支门类齐全,集藏语言、文学、历史、宗教等学科为一体的藏学科研队伍已形成规模,且不断发展壮大。许多藏学科研工作者多次深入藏区进行社会调查和古籍整理工作,现已整理、翻译出版了五百多种,上百万册的藏学典籍、名著、资料和历史文献;开展了藏文《大藏经》以及对梵文贝叶经的研究整理工作;一些藏学机构还举行过多次高水平的国际藏学讨论会和有影响的学术交流活动;并创办了《中国藏学》、《西藏研究》、《中国西藏》、
《安多研究》、《雪域文化》、《西藏佛教》、《西藏社会发展研究》、《西藏艺术研究》等近30种藏、汉、英文藏学研究刊物;还培养和涌现出一批以藏族学者为主的藏学研究人才。
《藏族历史》是2003年1月1日由巴蜀书社出版的图书。该书主要介绍了吐蕃王时期、分裂割据时期、元朝治下、明朝治下、清朝治下、中华民国等各个时期的藏族民族历史。
书名
藏族历史
ISBN
7806594787
页数
227页
出版社
巴蜀书社
出版时间
第1版 (2003年1月1日)
西藏的介绍藏族唐卡藏族服饰图片藏族服装藏族服饰西藏服饰羌族服饰藏族饰品藏族历史简介藏族起源
图书信息
尺寸: 18.2 x 12.8 x 1.2 cm
重量: 662 g
内容简介
《藏族历史》介绍了吐蕃王时期、分裂割据时期、元朝治下、明朝治下、清朝治下、中华民国等各个时期的藏族民族历史。
媒体评论
序言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国几千年的灿烂文化是各兄弟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共同缔造的。藏族是中国历史悠久、勤劳勇敢、富有智慧的民族之一。据1990年7月统计,全国共有藏族人口4593330人,主要分布在西藏、四川、青海、甘肃、云南等省区。藏族在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虽不是最多的,但分布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四分之一,是少数民族中居住面积最大的民族。数千年来,藏族人民繁衍生息在青藏高原上,在征服大自然的斗争中,在社会发展的演变中,藏族人民以自己的智慧和勤劳,创造了独特而丰富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并一直为世界所注目,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从公元7世纪中叶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时期开始,藏族就有了自己的文字,从而也就开始了有文字记载的历史。经过一千多年的积累,用藏文撰写的语言文字、文学艺术、文物古迹、历史文献、宗教典籍、藏医藏药、天文历算、建筑艺术、雕刻绘画、民间节日、民族体育等方面的文献,浩如烟海,卷帙繁多。在中国除了汉文的书籍文献外,在55个少数民族文库中,藏文书籍文献居于首位。目前藏族地区各大图书馆、档案馆以及寺院保存的书籍文献,其品种和数量之多,令世人瞩目。如西藏自治区档案馆现保存有四百多万件藏文文献;拉卜楞印书院藏有二十二万余部文献典籍;德格印书院共保存有三十余万块印版,文字量达2.5亿之巨。这些典籍内容丰富,雕工精细,样式考究,印刷精巧,包装华丽,有的用金银粉汁书写而成;有的用青缎、丝绸等刺绣而成;有的还用珊瑚、玛瑙、珍珠、宝石等镶嵌而成。这些典籍不仅具有极高的保存价值,而且也是研究藏族历史文化的第一手资料。
正因为藏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民族文化,加之他们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宗教的影响等多方面的因素,近、现代以来,对藏族和藏区的研究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极大兴趣,甚至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藏学,为世界学术界所关注。目前,世界上不少学术团体和专家在研究藏族的历史和文化,有几十个国家还设立了藏学研究机构,专门研究藏学。藏学不仅巳成为国际性的一门显学,而且在中华民族文化中也占有重要地位。今天加强藏学研究,不仅是一个发展藏学学术的问题,而且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
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国家非常重视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研究和继承。特别是近十多年来;党和国家十分重视藏学研究工作。1951年,为了刚刚和平解放的西藏工作的需要,在中央民族学院建立了藏语文专业,并招收了第一届藏语班的学生;1981年,成立了中央民族学院藏学
研究所;1993年,原中央民族学院民语系藏语文教研室与藏学研究所合并,成立了中央民族大学藏学系;2000年,中央民族大学藏学系扩建为藏学研究院。近几年来,全国不少民族院校都建立了藏学系、所。1986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两个办公厅发出《关于建立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的通知》,在北京成立了藏学研究中心,认真地进行藏族文化遗产的发掘、整理和研究。此后,全国各地一大批藏学研究机构相继成立,更把国内藏学研究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藏学的故乡在中国,中国具有较国外优越许多的人文地理条件以及汗牛充栋的藏文典籍。经过数十年的耕耘努力,一支门类齐全,集藏语言、文学、历史、宗教等学科为一体的藏学科研队伍已形成规模,且不断发展壮大。许多藏学科研工作者多次深入藏区进行社会调查和古籍整理工作,现已整理、翻译出版了五百多种,上百万册的藏学典籍、名著、资料和历史文献;开展了藏文《大藏经》以及对梵文贝叶经的研究整理工作;一些藏学机构还举行过多次高水平的国际藏学讨论会和有影响的学术交流活动;并创办了《中国藏学》、《西藏研究》、《中国西藏》、
《安多研究》、《雪域文化》、《西藏佛教》、《西藏社会发展研究》、《西藏艺术研究》等近30种藏、汉、英文藏学研究刊物;还培养和涌现出一批以藏族学者为主的藏学研究人才。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